炎威(wēi)¹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²倚画窗。
注释:¹炎威:犹言酷热,极其炎热。²轻罗:薄薄的罗纱,指丝绸衣服。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xián)花瓣到兰房¹
注释:¹兰房:兰香氤氲的精舍。特指妇女所居之室。此处指智生坐禅修行的斋室。
智生诗多清新淡雅,一如其端庄为人。这首吟咏夏景之诗,尤为新颖可喜。写的是琐碎小事,平凡生活,却能巧出新意,令人击节赞叹。观察的细致入微,描写的准确生动,使这样一首短短的绝句,能经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永久流传。

xià

zhìshēng qīngdài 

yánwēitiānpiāncháng hànshī湿qīngluóhuàchuāng 
fēngdiézhīchūn yòuxiánhuābàndàolánfáng 

注释

注释

炎威:犹言酷热,极其炎热。

轻罗:薄薄的罗纱,指丝绸衣服。

兰房:兰香氤氲的精舍。特指妇女所居之室。此处指智生坐禅修行的斋室。

智生

智生

智生(1635-1653),清代初年浙江仁和女僧。俗姓黄,名埃,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为同县士人陆钫聘室,未婚而寡,遂出家。她姿容端丽,性情敏慧,能诗歌小令,雅爱琴书。从伯父学诗,时有隽句。好读书,勤记录,手书成帙。年十九,病至沉,淡然安慰父母,含笑而逝。有《金刚经注解》及诗文若干卷。 ▶ 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绿槐烟柳长亭¹路。恨取次²、分离去。日永³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译文:长亭路上,槐树碧绿,柳色如烟,恨(我)走得匆促, (漫长的道路提示我)我们已经分别。绵绵的愁思让人觉得一日长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回首遥望高高的城垣,已经被暮云遮断,视线的尽头是何处呢?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这首词步贺铸《横塘路(青玉案)》韵作。¹长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用。²取次:草草,仓促,随便。³永:长。⁴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⁵人:心上人。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解鞍(ān)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¹情几许。薄衾(qīn)²孤枕,梦回人静,侵晓³潇潇雨。
译文:天色将暮的时候,解下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忆起爱人临别前的千万句细语叮咛 。 一寸柔肠中蕴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与我相伴,午夜梦回醒来正是夜深人静,拂晓之时,窗外春雨潇潇。
注释:¹一寸柔肠:是行者想到心上人。²衾:被子。³侵晓:天渐明。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之作。

  上片主要写行者与居者离别时的情景。在槐、柳夹道的长亭路上,可恨就这样地草草分别了。离别已堪恨,“此别匆匆”就更添人恨。这个“恨”字乃一篇主旨。别后定是“日永如年愁难度”。而当此乍别之际,“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尤人情所不能堪。这三句化用唐人欧阳詹“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意,“目断人何处”一句,明点心事,更觉感情深挚。

  下片转入行者对居者的思念,又主要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居者。首句写行者在日色将暮时歇马解鞍,寓居旅舍。客馆寒窗,孤寂中又追忆起情人临别时千万句叮咛嘱咐的话语。“千万句”,极言离别时对方叮咛话之多,真可谓“语已多,情未了”,句句包含着无限深情。“一寸柔肠情几许?”柔肠多指女性的缠绵情意,如李清照《点绛唇·闺思》云:“柔肠一寸愁千缕”。“情几许?”语气是反诘,语意却十分肯定。情多少?情无限!结尾“薄衾”三句,如果理解为是行者在旅舍中独宿孤枕,彻夜难眠,也不是讲不通;但这样一来,词意就直露平淡。惠洪是很会写言情词的,宋人许颉《彦周诗话》曾称其“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至如仲殊、参寥,虽名世,皆不能及”。所以把末三句理解为行者在旅舍中思念远方女子,想象她此时也一样在相思的煎熬中思念着我。这样讲,意趣就大不相同了。自从自己走了以后,她一个人独守空闺,薄衾半温,孤枕难眠。春宵峭寒,又是薄衾,难以抵御自然界的寒气;又是独宿绣帏,内心更充满了寒意。无人相伴,好梦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夜深人静,听着窗外潇潇雨声,“彻晓潇潇雨”,表明女子在撩乱人心的风雨声中,一直到天亮也没有再睡着。这样,词从对面写来,不但文势曲折深婉,而且表达的感情也倍深一层。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1080页

qīngàn ·绿huáiyānliǔchángtíng

huìhóng sòngdài 

绿huáiyānliǔchángtíng hèn fēn yǒngniánchóunán gāochénghuíshǒu yúnzhējìn duànrénchù 
jiěānshètiānjiāng àndīngníngqiānwàn cùnróuchángqíng qīnzhěn mènghuírénjìng qīnxiǎoxiāoxiāo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
译文:早春的春风轻轻吹过,瓦上的白雪融化了,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飞蝶鸣鸠¹俱得意,东风²应笑我闲愁。
译文:飞舞的蝴蝶,鸣叫的鸠鸟都快活起来,而东风应该笑话我落职闲居的苦闷。
注释:¹鸣鸠:斑鸠。²东风:春风。

èryuèzuò

yóu sòngdài 

zǎochūnfēngqīngróu xuěxiāocánbàngōu 
fēidiémíngjiū dōngfēngyīngxiàoxiánchóu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桂魄(pò)¹初生秋露微,轻罗²已薄³未更衣。
译文: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注释:¹桂魄: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故为月的别称。²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³已薄:已觉单薄。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银筝¹夜久殷(yīn)勤弄²,心怯空房³不忍归。
译文: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注释:¹筝:拨弦乐器,十三弦。²殷勤弄:频频弹拨。³空房:谓独宿无伴。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
2、 王丽珍译注 .唐诗三百首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09月第1版 :211-212 .

qiū

wángwéi tángdài 

guìchūshēngqiūwēi qīngluóbáowèigēng 
yínzhēngjiǔyīnqínnòng xīnqièkōngfángrěnguī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gǎo)¹(hú)²乱纷纷。
译文:雪后的深林中出现了一股奇异的芬芳香味,林中松树和其他植物都枯干,呈现一副乱纷纷的荒芜景象。
注释:¹槁:枯干。²槲:落叶乔木,叶子倒卵形,花黄褐色,结坚果,球形,木材坚硬。树皮可制栲胶。叶子和果实可入药。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译文:那唯一的一股芳香应该就是兰花所在之地,能有多少人会专门过来看看它呢。

lánhuā--fānghuí

xuějǐnshēnlínchūfēnsōnggǎoluànfēnfēn

zhōngkǒngshìlánhuāchùwèixíngrénzhewén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东藩¹驻皂(zào)²,北渚(zhǔ)³凌清河
译文:李公在历下亭驻下太守的车盖。我由北渚经过清河前来拜访。
注释:¹东藩:李北海,均指李邕。北海在京师之东,故称东藩。²皂盖:青色车盖。汉时太守皆用皂盖。³北渚:指历下亭北边水中的小块陆地。⁴清河:大清河,又名济水,原在齐州(济南)之北,后被黄河夺其河路。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海右¹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译文:历下亭是齐地最古老的亭兮,济南是名士辈出的地方。
注释:¹海右:古时正向为南,因海在东,陆地在西,故称陆地为“海右”。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云山已发兴(xìng)¹,玉佩²仍当³歌。
译文:云山磅礴已令人生发诗兴,美人陪饮更令人对酒高歌。
注释:¹云山已发兴:曹毗文:招仪凤于云山。云山指远处的云影山色。发兴催发作诗的兴致。²玉佩:唐时宴会有女乐,此处指唱歌侑酒的歌妓。³当:是当对的当。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修竹¹不受暑,交流²空涌波。
译文:修长的竹林清爽无比,致使交流的河水徒然涌波送凉。
注释:¹修竹:修长的竹子。阮籍诗:修竹隐山阴。²交流:两河交汇。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蕴真¹(qiè)²所欲,落日将如何?
译文:这里的景物蕴含真趣,令人心怡;可惜红日西沉,宴会将散,无可奈何。
注释:¹蕴真:蕴含着真正的乐趣。²惬:称心,满意。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¹²³物役,从公难重过
译文:贵者如公、贱者如我同是被事物役使,恐怕今后难以把您重访。
注释:¹贵:尊贵,指李邕。²贱:低贱,杜甫自谦之称。³俱:都。⁴物役:为外物所役使。⁵公:指李邕。⁶难重过:难以再有同您一起重游的机会。

  杜甫曾自称少小脱略,结交老苍。这时能陪李邕游历下亭,真是快意当前,不能无诗。

  全诗十二句。诗前四句游历下亭及其原因。李邕前辈驻东济南,杜甫得以共泛清河同游历下亭。这段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骨一联,极切合情景,亭既古老,人多名士。此诗原注称“时邑人塞处士在坐竹“。济南自汉以来,有伏生传尚书予张生、欧阳生等,皆是名儒。之后,各朝代都有才人。所以这联为人所喜爱,至今仍在历下亭悬挂,为游人观赏。次四句写亭中宴饮,周围云山美景,助发雅兴,眼前玉琨歌会,对酒为乐,歌声清扬,举觞劝客。更有修竹笼翠,亭中不觉暑热,亭外虽空有碧波交流,但也助人兴。良辰美景中,长少才俊咸集共饮,真是赏心乐事。此四句全以虚字当腰,极显抑扬之能事,为本段的特色。最后四句写宴游历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蕴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恋,日落席散又该如何,可感可叹啊!大家都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时能再与李邕前辈共游同乐。则系抒情,寓无限之留恋,伤重游之无期。系叹息人生之别易见难。但更有深于此者,则矗贵贱俱物役骨,无贵无贱,皆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缚,不得自由自在、这当是老庄思想在诗里的流露。

  全诗辞真意切,情感深挚,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二句为时人后人赏誉,悬挂亭中,至今流传。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金小平选评,杜甫诗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04,第14页
2、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