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畹曲。赢得凄凉满幅。苦句今生吟已足。他生休更卜。
兰畹曲。赢得凄凉满幅。苦句今生吟已足。他生休更卜。
指点山邺华屋。迅羽轻尘相逐。蜡炬成灰钟漏促。断无残梦续。
指点山邺华屋。迅羽轻尘相逐。蜡炬成灰钟漏促。断无残梦续。
周之琦

周之琦

周之琦(公元1782年~1862年),字稚圭,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周之琦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dàn)¹疏雨²³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译文: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
注释:¹澹烟:清淡的云烟。²疏雨:稀疏的小雨。³间:间隔。⁴斜阳:夕阳。⁵江色鲜明:江上的颜色很明亮。⁶海气:海上吹来的风。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shèn)¹²云收破楼阁,虹残³水照断桥梁。
译文: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海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
注释:¹蜃: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²散:消散。³虹残:雨后虹影渐渐消残。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风翻白浪花千片¹,雁点青天字一行²
译文: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注释:¹花千片:风吹江水,浪花喷涌,如片片白花。²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或“一”字。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图画 一作:写画)
好著(zhuó)丹青¹图画取²,题诗³寄与水曹郎
译文: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注释:¹著丹青:用颜料著色画起来,即彩色画。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²图画取:临摹下来。画,一作“写”。³题诗:画上题诗。⁴水曹郎:水部曹郎,水部官职名。当时张籍在水部任职,故称水曹郎。

  这首诗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首联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倍显清新可人。加上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阵阵袭来,凉爽人。题中所谓“景物鲜奇”足见并非虚言。

  颔、颈二联展开笔墨,逐一描绘“鲜奇”景物。颔联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蜃散”句写的是海市蜃楼景色,不过诗人未曾描绘其全景,而是抓住了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的刹那,摄下了“破楼阁”的镜头。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虹残”句也是同一法门。雨后天空出现的虹,弯弯地好像拱桥,此是常景。诗人静候至虹影渐渐消残,水中仿佛映着一座断桥时,他眼明手快按下了快门。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破楼阁”、“断桥梁”,既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显示出诗人于选景上别具只眼的匠心。

  颔联为静境描写,颈联遂作动势点缀。“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 “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一“翻”一“点”,使江天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意,而遗词用意之精微传神,尤为人叹服。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景物鲜奇,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仅吟玩成篇,且请人画作图幅,题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末联即写此,字里行间含蕴着难捺欣喜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张籍《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诗尾联“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即谓白居易身处“天堂”杭州,得优游闲吟,则当无外放任职之遗憾。这也透露了白居易心情已不似数年前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时那样悲郁的消息。

  此诗写景层层铺设,淡墨白描,新颖有致而明白如话;其情则寄寓在景物描写中,又涵咏在尾联之点题中,而使人读之有味,味之有趣,得到了轻松愉悦的美感享受。

jiānglóuwǎntiàojǐngxiānyínwánchéngpiānshuǐzhāngyuánwài

bái tángdài 

dànyānshūjiànxiéyáng jiāngxiānmínghǎiliáng 
shènsànyúnshōulóu hóngcánshuǐzhàoduànqiáoliáng 
fēngfānbáilànghuāqiānpiàn yàndiǎnqīngtiānháng 
hǎozhuódānqīnghuà shīshuǐcáoláng  (huàzuò xiěhuà )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dì)¹之杜,其叶湑(xǔ)²湑。独行踽(jǔ)³。岂无他岂?不如我同父。嗟行之岂,胡不比焉?岂无兄弟,胡不佽(cì)焉?
译文: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注释:¹有杕: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²湑:形容树叶茂盛。³踽踽: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⁴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⁵比:亲近。⁶佽(次):资助,帮助。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jīng)¹。独行睘(qióng)²。岂无他岂?不如我同姓³。嗟行之岂,胡不比焉?岂无兄弟,胡不佽焉?
译文: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注释:¹菁菁:树叶茂盛状。²睘睘: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³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读者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所以这“兴”又是“反兴”。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得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没有人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亲人,家园,不知在何方。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没有人会来、没有人能来济助他。这确实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小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29-230页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yǒuzhī  xíng rén tóng jiēxíngzhīrén yān rénxiōng yān 
yǒuzhī jīngjīng xíngqióngqióng rén tóngxìng jiēxíngzhīrén yān rénxiōng yān 

司马丞相昔登庸,诏用元老超群公。
司马丞相昔登庸¹,诏用元老超群公。
译文:司马光曾经被选拔任用,皇帝下令任用那些才智过人的元老。
注释:¹登庸:选拔、任用。
杨绾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杨绾(wǎn)¹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译文:杨绾当了丞相天下人都很高兴,元祐党人的断碑稀疏地陈列在秋风中。
注释:¹杨绾:唐朝丞相,以品行端方、质朴忠贞出名,屡任要职,生活简朴。他在位时奢侈浮华的权贵们乃至民众纷纷像他学习,俭朴蔚然成风。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zhòu)长。小荷贴水点¹横塘,蝶衣晒粉²忙。
注释:¹点:点缀。²晒粉:蝴蝶在阳光下扇动双翼,如晒翅粉。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茶鼎熟,酒卮(zhī)¹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注释:¹酒卮:酒杯。
绿阴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一片初夏时节的景象宛然在目。仰看雏燕惜花,双衔归梁,恍觉物各有情,不禁酒后诗兴大发。词以写景为主,而作者兴会,亦在其中。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取决 一作:取次)
锋镝(dí)¹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²。(取决 一作:取次)
译文:枪刀剑戟,牢笼囚禁,我都从容地经历过,仍然不能使我停止弹琴放歌。
注释:¹锋镝:形声。从金,啇声。本义:箭的尖头。泛指:兵器(枪刀剑戟)。²弦歌:依琴瑟而歌咏。引自《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为德音。”。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死犹未肯输心¹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译文:即便遭遇到死的威胁,我尚且不会屈膝求全,贫穷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注释:¹输心:交出真心,此指内心屈服。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译文: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用三根松木烹煮着空空的铁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译文:就算是严冬我也堂堂正正地过,怎能相信人间胜算多呢?

shānyǒng

huángzōng qīngdài 

fēngláoqiújuéguò ránfèixián  (juézuò  )
yóuwèikěnshūxīn pínnéngnài 
niàn廿liǎngmiánhuāzhuāngbèi sāngēnsōngzhǔkōngguō 
dōngshìtángtáng xìnrénjiānshèngzhedu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