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衔花,鸾舞月。谁使乌菱莹彻。才到晓霞时节,里面藏娇怯。
凤衔花,鸾舞月。谁使乌菱莹彻。才到晓霞时节,里面藏娇怯。
颊晕霜花眉两叶。恰与个侬无别。侬只让他他让妾,他却无言说。
颊晕霜花眉两叶。恰与个侬无别。侬只让他他让妾,他却无言说。
吴绮

吴绮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 3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才欢悦,早¹间别²,痛煞(shà)³好难割舍。画船儿载(zài)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译文:才享受相逢的喜悦,一霎时又要离别。我心里是那样的悲痛,实在难分又难舍。画船载走了你,也载走了春光,只空空留下让人惆怅不已的半江明月。
注释: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朱帘秀:元代著名女演员,艺名珠帘秀。¹早:在词句中往往有“已经”的意思。²间别:离别,分手。³痛煞煞:非常痛苦的样子。⁴将:语气助词。⁵春:春光,美好的时光。一语双关,亦暗指朱帘秀。

  此曲的开端,全是活在人们口头的语言。盖作者当时的感情澎湃,不可遏抑,于是脱口而出,不暇推敲,越去粉饰,越有真意;越少做作,越近自然,越能叩开人们的心扉。“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正是作者的“真”,正是作者“心头舌尖”必欲说出的一句话,因而在感情色彩上特别显得真实、强烈而深刻。“才”字极言欢悦之短促,“早”字极言离别之骤然,两句合在一起,正是古人所说的“别时容易见时难”。从欢乐的相会遽然跌入无情的分离,作者“割舍”时的痛苦心情就可想而知了。“痛煞煞”用口语,越是平易不加修饰,越见出感情的真挚。“好难割舍”四字,虽无人物形态、语言上的具体描写,却将两情依依、久驻难分的一幕,完整地反映了出来。诗词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语言加工整形一番,不能热辣辣直诉肺腑,而这就是散曲的优势所在了。

  化俗为雅,变熟为新,是作曲的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支曲子的结尾,在极俗极熟的声口之后,继之以极雅极新的曲辞,使之“俗而不俗,文而不文”。“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固然是从宋人俞国宝的“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风入松》)的句意脱化而来,但比起俞作更富韵味,更具形象。作者在《蟾宫曲·醉赠乐府珠帘秀》中有句云:“系行舟谁遣卿卿。”可知当初朱帘秀是乘着船来到此地的。如今,尽管难分难舍,她终于还是再一次跨上了行舟,船儿也终究离开了江岸。作者不忘叙出那是一只“画船”,因为只有这样的船只才能配合美人的风韵。“画船儿”是美的,可惜却越离越远了,而且作者觉得它载走了生活中的美,载走了希望,载走了春天。好像朱帘秀一去,春的温暖,春的明媚,春的生机和活力,都被那只画船儿载走了,于是作者的空虚寂寞、凄凉惆怅之感,便在字里行间强烈地透露出来。末句“空留下半江明月”,进一步从眼下的留存来衬出失落的惨重。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关汉卿《四块玉·别情》:“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都是在离人远去的失落之后,借以眼前的景语,且都带有象征的意味。此曲也是一样,作者举目四望,只留下了江上冷清清的月影,在近处的波面上瑟瑟晃漾。“半江明月”除了孤寂感外,还有一种残缺感,它正是作者送别朱帘秀后的残破心灵的反照。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4-55

寿shòuyáng··biézhūliánxiù--zhì

cáihuānyuèzǎojiānbiétòngshāshāhǎonánshěhuàchuánérzàijiāngchūnkōngliúxiàbànjiāngmíngyuè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bū)¹,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²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³。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gū),醉倒在西湖!
译文:雪后初霁,天地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壶,一片皎洁晶莹。我前往西湖去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的小桥,嘲笑王维的《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在那里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的宝剑来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注释:¹老逋:指北宋诗人林逋,因其爱梅,故此代指梅花。²王维:唐代大诗人。³提壶:倒酒。⁴当剑:把佩剑典当掉。

  湖山雪霁,皎洁晶莹,犹如玲珑剔透之冰壶,在此清寒之境探寻梅花,可谓清雅之至。而探梅目的,又在寻求林逋诗意和王维画境的同时,流露出作者追攀古人高远超脱的风雅。“雪晴天地一冰壶”,以比喻写出了湖山雪霁的皎洁晶莹。“竞往西湖探老逋”,“老逋”,以人代花,显得别有情味。“对酒”三句,复以不负好景的豪兴,抒写了与唐代诗人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相似的情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醉倒在西湖”,是诗人摆脱一切拘束而沉湎于极乐境界的写照。

  曲中作者写到两次“笑”,“笑王维作画图”:作者踏雪寻梅之美景雅趣远非王维画笔所能形容,是自我得意之笑。“对酒看花笑”:自己与梅花相对,两情相悦,是花下饮酒陶醉的笑。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西湖探梅

shuǐxiānzi··西tànméi--yángcháoyīng

xuěqíngtiānbīngjìngwǎng西tànlǎoxuěqiáoxiàowángwéizuòhuàjiǎnméihuāduōchùduìjiǔkànhuāxiàoqiándāngjiànzuìdàozài西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cán)君能卫足¹,叹我远移根。
译文:你能卫足让我惭愧,感叹我被移根迁往远方。
注释:¹卫足:古人以葵之嫩叶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伤其根,令葵再长嫩叶,所以称葵能“卫足”。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白日¹如分照,还归守故园²
译文:青天白日如能光顾,我定要返回我的家乡。
注释:¹白日:比喻朝廷。²故园:泛指故乡。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平易浅近,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68-269

liúlángkuí--bái

cánjūnnéngwèitànyuǎngēn

báifēnzhàoháiguīshǒuyuán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¹三两声。
译文:柳枝细长,桃树嫩叶小小,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日没有人到来。日光淡淡,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几声黄莺啼叫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¹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雪香浓¹,檀(tán)(yùn)²。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³时。
译文:雪白的肌肤透出浓浓芳香,眉旁妆晕消褪,只有枕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春日撩起的思绪沉重,晨无心梳妆,仍独自痴痴地寻思着清晨残梦的记忆。
注释:¹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²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³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词的上片描写庭院中的景物,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

  “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明点“红”、“绿”二字,照应开头写柳、写桃的暗表两种颜色;写到鸟儿,却又把黄莺的“黄”字隐去,改作“流莺”,以表其来来往往快速飞动之状态。描写春天景物,笔法极尽交错变化之能事,真可谓匠心巧运了。加上了动态,加上了声音,终于把庭院里的春光写足,而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不可忽略“流莺三两声”一句在词中的重要作用。请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鸟的叫声,更加反衬出庭院的寂静,这是“鸟鸣山更幽”的道理;第二,从全篇的结构上说,是鸟声唤醒了春闺独宿的女子,下片接着描写女子醒来以后的情况,可见,鸟声起到了把上下两片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先写她被鸟声唤醒,尚未起床时的情况:“雪香浓”,言其肌肤洁白似雪,浓香馥郁;“檀晕少”是说经过了一夜睡眠,她脸上的脂粉已然淡却;“枕上卧枝花好”,是说女子起身离枕,露出了枕面上刺绣的斜枝花卉,并且以花比人,言其貌美。接下来,描写女子心事重重的慵懒之态。“春思重”是点题之笔,是闺情这类题目的核心所在,当寓含“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意;“晓妆迟”,晨起无心梳妆,当寓含“谁适为容”之意;“寻思残梦时”,所梦为何,毋须明言,但引她寻思,必是好梦,然而,梦境虽好,奈其残破何,又奈其虚幻何!收束之句,委婉含蓄,韵致无穷,最见笔力。

  全词突出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从全词来看,上片描绘春光美丽,下片却写闺中的女主人公脸色憔损,春思重重,迟迟不起。景与人的对照,形成强烈的矛盾和不和谐。这正反衬了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上片来看,外界是一幅有声有色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深院里却是“无人到”的冷冷清清的寂然无声的境界,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反衬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下片来看,龙脑香所散发的香气制造了客观的温馨氛围,而女主人的主观却是“春思重”,“晓妆迟”而且脸上光色少了。主客观对照又是极不和谐,又反衬出“春思”的深重,所以尽管龙脑香浓,却提不起女主人公的精神来。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第209页
2、 何绵山著,古代诗词鉴赏,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303页

gènglòuzi··liǔzhǎng--yàndào

liǔzhǎngtáoxiǎoshēnyuànduànréndàohóngdàn绿yānqíngliúyīngsānliǎngshēng

xuěxiāngnóngtányūnshǎozhěnshàngzhīhuāhǎochūnzhòngxiǎozhuāngchíxúncánmèngshí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従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従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译文:庐山的五老峰前,白鹤古道的遗址仍留存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长松荫庭,风日¹清美。
译文:茂盛的长松下荫凉的庭院,清风和煦,阳光正好。
注释:¹风日:风与日。指天气。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译文:我时常独自游览,在山中没有遇见一个人。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谁欤(yú)¹棋者,户外屦(jù)二。
译文:下棋的人到底是谁啊?在这室外对棋。
注释:¹欤:表示感叹,跟“啊”相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译文:不曾听见说话声,常听见落下棋子的声音。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纹枰¹坐对,谁究此味。
译文:二人对坐下棋,谁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注释:¹纹枰:古代对围棋棋盘的别称。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空钩意钓,岂¹在鲂(fáng)鲤。
译文:用空的鱼钩钓鱼只是想感受垂钓乐趣,哪里是为了鲂鲤呢?
注释:¹岂:哪里。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小儿¹近道,剥啄信指。
译文:小孩近于棋道,心中笃实,随指而落。
注释:¹小儿:小孩,孩子。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译文:下棋获胜了,自然高兴;失败了,也是可以愉快自然的。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译文:姑且就这样罢了,生活本应该悠闲自在。

guān??bìngyǐn??--shì

jiěchángyóushānbáiguānguānzhōngrénjiēzhòuqǐnwénshēngsōngliúshuǐzhījiānxīnránzhīěrxuéránzhōngjiě

érziguònǎinéngzhědānshǒuzhāngzhōngcóngzhīzuòjìngwèiyàn

lǎofēngqiánbáizhǐ

zhǎngsōngyīntíngfēngqīngměi

shíyóuféngshì

shuízhěwàièr

wénrénshēngshíwénluòzi

wénpíngzuòduìshuíjiūwèi

kōnggōudiàozàifáng

xiǎoérjìndàozhuóxìnzhǐ

shèngxīnránbài

yōuzāiyóuzāiliáoěrě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