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香不许闹蜂闻。未来春。记得相逢如梦、作梨云。
峭香不许闹蜂闻。未来春。记得相逢如梦、作梨云。
浪吟千树身。
浪吟千树身。
此时一点见花真。掩孤颦。漫想明朝花在、客愁新。
此时一点见花真。掩孤颦。漫想明朝花在、客愁新。
半妆浑绝伦。
半妆浑绝伦。
陈洵

陈洵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2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¹九十,面山而居²。惩(chéng)³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惩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¹⁰,可乎?”杂然相许¹¹。其妻献疑¹²曰:“以¹³君之力,曾(zēng)¹⁴不能损¹⁵(kuí)(fǔ)¹⁶之丘¹⁷,如太行、王屋何?且¹⁸¹⁹²⁰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²¹担者三夫²²,叩石垦壤,箕(jī)(běn)²³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²⁴妻有遗男²⁵,始龀(chèn)²⁶,跳往助之。寒暑易节²⁷,始一反焉²⁸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注释:¹且:副词,将近。²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³惩: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⁴塞:阻塞。⁵迂:曲折绕远。⁶聚室而惩: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⁷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⁸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⁹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的意思。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¹⁰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¹¹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¹²献疑:提出疑问。¹³以:凭借。¹⁴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¹⁵损:削减。¹⁶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¹⁷丘:土堆。¹⁸且:况且。¹⁹焉:疑问代词,哪里。²⁰置:安放。²¹荷:扛的意思。²²夫:成年男子。²³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²⁴孀:孀妻,寡妇。²⁵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²⁶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²⁷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²⁸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gōngshān (jiéxuǎn )

lièkòu xiānqín 

    běishāngōngzhě niánqiějiǔshí miànshānér chéngshānběizhī chūzhī shìérmóuyuē  píngxiǎn zhǐtōngnán hànyīn   ránxiāng xiànyuē  jūnzhī zēngnéngsǔnkuízhīqiū tàiháng wáng qiěyānzhìshí  yuē  tóuzhūhǎizhīwěi yǐnzhīběi  suìshuàisūndànzhěsān kòushíkěnrǎng běnyùnhǎizhīwěi línrénjīngchéngshìzhīshuāngyǒunán shǐchèn tiàowǎngzhùzhī hánshǔjié shǐfǎnyān  liè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xiāo)¹
译文:我踏雨来到门前敲竹门,没有人应声,池中荷花清香四溢,片片花瓣轻薄得好似紫绡裙。
注释:¹绡裙:一种薄裙。这里是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相逢未暇(xiá)论奇字¹,先向水边看白云。
译文:相逢在一起却无暇进行学术讨论,只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
注释:¹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fǎng访zhōngzhōu

yáoyōng sòngdài 

láiqiāozhúxiàmén xiāngqīngtòuxiāoqún 
xiāngféngwèixiálùn xiānxiàngshuǐbiānkànbáiyún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玉惨花愁¹出凤城²,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译文: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惨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我举起酒杯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离!
注释: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¹玉惨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脸。²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莲花楼:饯饮之处。³阳关:即《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⁴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⁵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zhěn)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译文:真希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词。《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钦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这一段记载,叙述了聂胜琼创作这首词的全过程。聂胜琼虽然是京师名妓,见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却非常真诚和专一。

  词的上阕写离别,下阕既写临别之情,又写别后思念之情,实与虚写结合,现实与想象融合为一。起句以送别入题,“玉惨花愁出凤城”,“玉”与“花”喻作者自己,“惨”与“愁”表现送别的愁苦,显示她凄凉的内心世界。凤城指京都,她送别李之问时,情意绵绵,愁思满怀,显示了她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莲花楼是送别的地方,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与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曲相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眼前的青青柳色与悲哀的离别之曲一起颤动着离人的心弦。何况“一唱《阳关》后”,心中的人儿马上就要起程了。“别个人人”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指李之问,“第五程”极言路程之远。在唱完一曲《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了她。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词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也难,但作者别后希望在梦里依稀可见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难以成梦。“寻好梦,梦难成”句,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词人把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离人凄苦,“况谁知我此时情”一句,道出了词人在雨夜之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与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两句,画面感人而意境凄静深沉,显示了词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词的独特的美。“帘前雨”与“枕前泪”相衬,以无情的雨声烘染相思的泪滴,窗内窗外,共同滴到天明。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动,温庭筠《更漏子》一词的下阕,曾这样描写过雨声:“梧桐树,三更下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也写到:“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跟温庭筠词相类似,都写雨声对内心情感的触动。然相比之下,聂胜琼这首词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刻细腻。它把人的主体活动与雨夜的客体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与“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突出了词人的独特之处,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后来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决定,“出妆奁资夫取归”,让聂胜琼能遂所愿。

  宋时的歌妓得以从良成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当美满的归宿了。能得到这样结果的人并不是很多的。聂胜琼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这首词和它的故事,与乐婉同施酒监唱和的《卜算子》词所反映的感情来比较,结局的喜剧和悲剧性质虽然不同,但对于理解当时歌妓的命运和她们的心理,具有同样的价值。

zhètiān··biéqíng--nièshèngqióng

cǎnhuāchóuchūfèngchéngliánhuālóuxiàliǔqīngqīngzūnqiánchàngyángguānbiérénrénchéng

xúnhǎomèngmèngnánchéngyǒushuízhīshíqíngzhěnqiánlèigòngjiēqiánchuāngérdàomíng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¹
译文: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
注释:¹鹦鹉洲:在湖北武汉市南长江中。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洲势逶(wēi)(yí)¹²碧流,鸳鹦鸂(xī)(chì)³满滩头。
译文: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鸂鶒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
注释:¹逶迤:曲折绵延貌。²绕:全唐诗校:“一作还。”³鸂鶒:水鸟名,多紫色,较鸳鹦为大,成双游水中,又称紫鸳鹦。⁴滩:全唐诗校:“一作沙。”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滩头日落沙碛(qì)¹长,金沙熠(yì)²动飙(biāo)³
译文: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
注释:¹沙碛:浅水中的沙石。²熠熠:闪光貌。³飙光:风吹水动,沙光闪耀。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舟人牵锦缆¹,浣女结罗裳。
译文: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
注释:¹锦缆:华美的系船缆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¹香。
译文:月光皎皎远处白茫茫的芦花连成一片,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杜若香。
注释:¹杜若:一名杜衡,香草名。
君行采采莫相忘。
君行采采¹莫相忘。
译文:你此次离去不要忘了我呀!
注释:¹采采:盛貌。此就鹦鹉洲的风光言。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0首。老朋友王迥将游江东,作者作诗送别。开篇二句先从昔日登黄鹤楼遥望鹦鹉洲的印象,逗出一个“爱”字,为此时的游赏作一铺垫。“洲势”以下,即着意描写鹦鹉洲的胜景:碧流、水鸟、夕阳、沙石、舟人、浣女、明月、芦花、江风、杜若等,从傍晚到月夜,从无生命体到有生命体,依次写来,浓墨重彩,声光满纸。最后以“君行采采莫相忘”作结,点出送王迥出游之意。鹦鹉洲的故乡的象征,“采采”是对上面所写繁花胜景的概括,又暗寓作者送行的感情,于是作者劝友人此行不要乐而忘返,以至忘了家乡和友人的一片深情,全都包含在这一句的临别赠言之中。

yīngzhōusòngwángjiǔzhījiāngzuǒ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dēngjiāngshànghuánglóu yáoàijiāngzhōngyīngzhōu 
zhōushìwēiràoliú yuānyāngchìmǎntāntóu 
tāntóuluòshācháng jīnshādōngbiāoguāng 
zhōurénqiānjǐnlǎn huànjiéluócháng 
yuèmíngquánjiànhuābái fēngyáowénruòxiāng 
jūnxíngcǎicǎixiāngwàng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fú)(yóu)之羽¹,衣裳楚楚²。心之忧矣,於(wū)³我归处。
译文: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於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
注释:¹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比喻微小的生命。²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³於:通“乌”,何,哪里。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之翼,采采¹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译文: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於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
注释:¹采采:光洁鲜艳状。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蝣掘(jué)(xué)¹,麻衣²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shuì)³
译文: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
注释:¹掘阅:挖穴而出。阅:通“穴”。²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³说:通“税”,止息,住,居住。

  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此诗开篇即以“蜉蝣之羽”为比,这个小生命的翅膀,像一件华美的衣裳那样艳丽多彩。但这种美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天的美丽,宛如昙花一现。诗人见此情景生发感慨。一种珍惜生命、把握现在的紧迫感油然而生。第二章意思大致相同。第三章,描述蜉蝣的初生,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麻衣如雪,那薄如麻丝的翅羽好像初雪一样洁白柔嫩。但它很快就飞翔起来,尽情挥舞生命的光采。相比之下,人当然要学习蜉蝣精神,生之光华,死之绚烂。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复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7-288

yóu

míng xiānqín 

yóuzhī chángchǔchǔ xīnzhīyōu guīchǔ 
yóuzhī cǎicǎi xīnzhīyōu guī 
yóujuéxué xuě xīnzhīyōu guīsh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