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初劝新凉味,人情故乡先好。俊赏山泉,清斋露蔌,差拟吴莼同调。
西风初劝新凉味,人情故乡先好。俊赏山泉,清斋露蔌,差拟吴莼同调。
花间梦晓。尚依约平生,旧时啼鸟。笑语相携,共承平世两年少。
花间梦晓。尚依约平生,旧时啼鸟。笑语相携,共承平世两年少。
春华容易过眼,畅秋随分赏,心素才表。暮雨留尊,重阳趁菊,须觅宜霜林沼。
春华容易过眼,畅秋随分赏,心素才表。暮雨留尊,重阳趁菊,须觅宜霜林沼。
江流未了。更休说关河,去来残照。但有垆边,岁寒堪共保。
江流未了。更休说关河,去来残照。但有垆边,岁寒堪共保。
陈洵

陈洵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2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jiū)¹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²空眷(juàn)³,分袂(mèi)却匆匆。
译文:在鹁鸠鸟的啼叫声中,雨水降落,草木青葱;燕子的新巢,都是落花和着泥土筑成。春光就好似美人一样。在分开的时候,明明心里缱绻不舍,但还是匆匆分开。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¹鸠雨:相传鹁鸠鸟每逢阴天就会将配偶赶走,等到天睛就又将其呼唤回来。因此民间有俗语说道:“天将雨,鸠逐妇。”²论心:谈心,倾心交谈。³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⁴分袂:离别,分手。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只道¹真情易写,那知²怨句难工³。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láng)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译文:只知道真情是容易表达的,哪里知道分别的离情别绪,难以真切地表达。水流去、云散后,他们也将分别而各自东西了。离别时,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像是在诉说着无边的愁绪。
注释:¹只道:相当于“只知”。²那知:即“哪知”,哪里晓得。³工:细致地表达,书写。⁴半廊:一半回廊。⁵柳桥风:指旅途中的和风。

  此词开头“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这两句组成对偶,意象结集丰富,颜色对照鲜明,基调自然,对仗工整,是上片词形象浓缩的焦点。“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这个比喻恰当,深挚地体现出词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空眷眷”的“空”,是惜别时追叹之语,正是在“分袂却匆匆”的时刻感觉前些时的“眷眷”已如梦幻成空。这三句写景抒情,化浓密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开头二句为基础,从而能够取得浓淡相济的效果。

  “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词人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水流云散各西东”说明春光难以挽留,兼写客中与果州告别,词人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在一起了。“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这两句也是对偶句,前句写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写离开后旅途中的昼景之美。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词人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虽不言情,却可见轻快之情,浓清丽又似含蓄有加。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开始而以抒情结尾,下片以抒情开始而以写景结尾。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同时也抒发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与友人的离别之愁。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1-1372页

línjiāngxiānguǒzhōuzuò--yóu

jiūcuīchéngxīn绿yànshōujǐncánhóngchūnguāngháiměiréntónglùnxīnkōngjuànjuànfēnmèiquècōngcōngzhǐdàozhēnqíngxiězhīyuànnángōngshuǐliúyúnsàn西dōngbànlánghuāyuànyuèmàoliǔqiáofēng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译文:鲜花香满了庭院,引来比翼双飞穿梭来去的春燕。残红落花带寒入,垂帘不卷。晓起但见曲曲屏山一扇又一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蛾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翠袖玉笙(shēng)¹凄断。脉脉²两蛾(é)³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译文:挽翠袖,捧玉笙,吹出了远思的凄苦。深情的双眼望穿,解不开愁眉。郎行消息杳杳,不知今在何处。唯有梦中,一春长相遇。
注释:¹玉笙: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²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³两蛾:双眉,双目。蛾,即娥眉。
这是一首春闺怀人之作。上片写景,落花飞燕,撩人愁思。下片抒情,玉笙凄断,脉脉含愁,郎君虽无消息,一春却长梦见。全词抒情委婉,思绪缠绵。辞彩绚丽,隽美多姿。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下驿(yì)穷交日¹,昌亭旅食年²
译文: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注释:白下:古地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北。驿:是官家设置的传递文书以及公车往来的驿亭驿有驿丞,主管驿亭之事。唐少府:是什么人,不详。少府,指县尉,在县治中主管治安的事。唐代人叫县令为明府,叫县尉为少府。县丞、县尉、主簿是平级,仅次于县令。¹穷交日:用典。据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战国时,虞卿和魏齐是从小的穷朋友,后来虞卿做了赵国的宰相,魏齐做了魏国的宰相。魏齐和秦国的当权人物应侯有仇,秦国向魏国讨要魏齐,并且讨要的态度很严峻,魏齐就逃到赵国虞卿这里。虞卿为了救从小就是穷朋友的魏齐,立即丢了宰相印,跟魏齐一同偷跑出赵国到了魏国,求情于魏信陵君。信陵君犹疑不决,没有慷慨答应。魏齐见事如此,就自杀了。根据这个故事,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曾说:“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穷交日由此而来。²“昌亭”句:用典。《史记·淮阴侯传》记载:韩信没有做官以前很贫穷,行为又不检点,不能被推选去当个小官吏,他又不能做买卖设法自谋生计。因此,韩信经常去别人家吃闲饭,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去南昌亭长家里吃饭,吃了几个月,亭长妻子不高兴。一天早晨,亭长家在草席上吃饭,韩信去了,亭长妻不给安排饭食。韩信看出人家讨厌他,很生气,马上离开亭长家。“昌亭”句出于此。意思是说寄人篱下。昌亭,是南昌亭的省略词。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相知何用¹早,怀抱²即依然³
译文:但彼此相知,成为莫逆,为什么一定要早认识呢!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就可以依依不舍而成为知交。
注释:¹何用:何必。²怀抱:心心相印。³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pǔ)¹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译文:天不早了,那夕阳比饯别的酒楼也知了,可是你走上回乡的路,我们之间就被茫茫的风云烟雾隔开了。
注释:¹浦楼:江边的楼。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去去¹如何道,长安在日边²
译文:去吧,去吧,还说什么呢?你所去的长安是在太阳那边。
注释:¹去去:远去。²日边:意思是说相距遥远。

  该诗是一篇送别的诗,正如作者其他送别诗一样,也有它特殊的内容与形式。该诗分两段,前四句为一段,用夹叙夹议的手笔抒写了作者与唐少府之间虽然交往不长,但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后四句为另一段,就题写饯别,集中描绘了自己惜别的心情,这种惜别心情是在委婉的、絮絮不休的叙谈中衬托出来的。两段深浅如分,朴实从事,既无虚文,也非俗套。

  诗中还涉及了两个典故。其一,借用了韩信早年因家贫寄食“昌亭”(南昌亭长)的故事,以答谢友人对自己来南京的真诚款待。其二,引用了“日近长安远”的成语故事。晋元帝司马睿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大殿上,当着众臣的面问年幼的长子司马绍:“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成语后用于表达对京城遥不可及的眷恋、向往。王勃是获罪被革职离京的,他在南京的白下驿为唐县尉饯行,因友人就要启程去长安谋仕途,而他自己也将远赴交趾(今越南)探望老父,那种“去去如何道”的别离心情,既是祝福友人前途似锦,也流露出自己的失落和怅惘。

  在这样的笔触之下,作者那种进取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慎于择友和忠于所友的描绘,已经清楚地揭示在读者面前。

参考资料:
1、 (唐)王勃,王勃诗解,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02,113-116
2、 邢定康,金陵诗词游屐之旅,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09,31

báixià驿jiàntángshào

wáng tángdài 

xià驿qióngjiāo chāngtíngshínián 
xiāngzhīyòngzǎo huái怀bàorán 
lóuwǎnzhào xiāngfēngyān 
dào chángānzàibiān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飞雪过江¹来,船在赤栏桥²侧。惹³报布帆无恙(yàng),著两行亲札
注释:¹江:指长江。²赤栏桥:在安徽合肥。³惹:即偌,犹言在此。⁴无恙,无疾无忧,这里指旅途平安。⁵著:加上。⁶亲札:亲笔写的书信。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bìn)自此时白。一咏一觞(shāng)¹谁共,负平生书册²
注释:¹一咏一觞:这里指有谁来同饮酒赋诗。²书册:即书籍。

  这首词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

  词作上片写抵达江南,并报平安。“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开首二句写实,点明渡江时的季节、气候和到达地点。雪花飞扬之时,当正值寒冬季节,而此时冒雪渡江,可见当时情况比较紧急,这反映了靖康之乱后的动荡局面。“赤栏桥”,有红色栏干的桥。这里可能指具体地名。据姜夔《淡黄柳》词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即在安徽合肥,可参考。三、四句“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为倒装。即到达后立刻写封简短信札,向友人报告平安,以免他们挂念。“布帆”,布制的船帆。“布帆无恙”,旅途平安,没出事故。《晋书·顾恺之传》载:“(殷)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李白《秋下荆门》诗有“霜落型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句。“无恙”,无忧无疾,这里指旅途平安。“惹报”,有的选本和分析文章作“为报”。“为报”易释。但不知据何版本,故仍据《全宋词》作“惹报”。“惹”,同“偌”,如此,这样。即紧承第二句句意:这样已平安抵达江南,就赶紧写信报平安。“两行”,表示信极短,不及谈及别事。词作上片语虽平实简洁,感情却深沉真诚。

  词作下片抒发悲伤懊悔的心情。首句“从今日日在南楼”中“从今”二字,带有绝决、失意的意味,与上片首句遥相呼应。渡江南来,颠沛流离,中原沦于敌手,何日能再回去?“日日在南楼”,用“日日”加以强调,从今以后,天天都要栖息在南方。“南楼”,本系庾亮故事,泛指好友欢聚之处,这里是指词人在南方的住处。“发自此时白”,“发白”,有自然生理的原因,而这里上承“从今”,下又用“自此时”加以强调,内涵就较为复杂了。结末二句,就是对“发白”原因的说明。“一咏一觞谁共”,“一咏一觞”,指赋诗饮酒。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永足以畅叙友情。”“谁”,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是说自己来到江南,与友人天各一方,而目前战乱频仍,障碍重重,何日能重相聚赋诗饮酒,互诉衷肠呢?此为“发白”的原因之一。“负平生书册”,“书册”上加“平生”二字,是说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书,却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古时文人读书,多抱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理想,而处于北宋沦亡,南宋偏安,主和派掌权,金人虎视眈眈之际,理想终成泡影。这是“发白”的原因之二,实际是主要原因。词作下片语气沉重,悲懑与懊悔之情交织。

  全词虽简短,内涵却极丰富,感情强烈深切。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团圆¹莫作²波中月³,洁白莫为枝上雪。
译文:夫妇团圆应当持久,不能像水中的月影;也不要作枝头的落雪,尽管它洁白纯净,却没有芳香。
注释:¹团圆:圆貌。亲属团聚,多指夫妻而言。²莫作:不要作。³波中月:水波中的明月。⁴莫为:不要成为。
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月随波动碎潾(lín)¹,雪似梅花不堪²折。
译文:波中之月虽圆,但水波晃动就会破碎;枝头的落雪虽洁白如梅花,但终不能折下来插瓶供赏。
注释:¹潾潾:波光闪烁貌。²不堪:不能,不可。
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君结。
李娘¹十六青丝发²,画带³双花为君结。
译文:李娘才十六岁,年纪轻轻就已经嫁人了,可丈夫是一个重利轻别离的商人。
注释:¹李娘:李家姑娘。²青丝发:黑发。³画带:绘画的衣带。⁴双花:打结成双花形状。结:打结,结系。
门前有路轻离别,惟恐归来旧香灭。
门前有路轻离别¹,惟恐²归来旧香³灭。
译文:家门前有条水路,丈夫轻易就离别而去,只怕他回来时年华已逝,红颜已老。
注释:¹轻离别:轻易离别,轻视离别。²惟恐:只怕。唯有恐怕。³旧香:旧日的香火香烛。

xiāngsānzhōu--wēntíngyún

tuányuánzuòzhōngyuèjiébáiwèizhīshàngxuěyuèsuídòngsuìlínlín

xuěshìméihuākānzhéniángshíliùqīnghuàdàishuānghuāwèijūnjié

ménqiányǒuqīngbiéwéikǒngguīláijiùxiāngmi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