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莉销香,娟筠淡影,秋灯漫剪红豆。如此凉宵,恰好把君风袖。
粉莉销香,娟筠淡影,秋灯漫剪红豆。如此凉宵,恰好把君风袖。
卸征帽、对下麡床,埽陨叶、安排茶臼。非旧。讶朱服诗腰,者番吟瘦。
卸征帽、对下麡床,埽陨叶、安排茶臼。非旧。讶朱服诗腰,者番吟瘦。
池上屋山曾住,正玉绣毬圆,水芙蓉皱。绣𩍐芦鞭,催折落星墩柳。
池上屋山曾住,正玉绣毬圆,水芙蓉皱。绣𩍐芦鞭,催折落星墩柳。
算双岁、梦雨飘零,吹一缕、歌云难透。携手。向花阶月地,认来真否。
算双岁、梦雨飘零,吹一缕、歌云难透。携手。向花阶月地,认来真否。
龚翔麟

龚翔麟

龚翔麟(1658—1733)清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 19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
译文:看遍天下的锦绣河山,享尽全国的大好风光。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译文:刚刚归附元朝的杭州,曾经是南宋朝廷的温柔乡(国都)。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译文:绿水秀丽,青山奇峋,国家各处都值得我好好游历。此处真的太富贵: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译文:全城里精致的刺绣帷幕,上乘的飘逸风帘随处可见,喧嚣热闹,人声嘈杂成繁华一片。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
译文:[梁州第七]百十里四通八达的街道整整齐齐,数不胜数的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没有半块被闲置的土地。
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
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
译文:松涛里的轩室、竹林间的悠径,培育草药的园圃、充满花香的小路,种植茶叶的园子、稻田里交错的阡陌,竹海掩映后的山坞,梅云笼罩下的潺潺溪流。
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
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
译文:行至一处就能随口吟咏一句好诗,走上一步就能看见一扇华美的屏风。
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
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
译文:杭州以西那美丽的盐场就似一带贵重的琼瑶,吴山色彩万千宛若油碧的翡翠层层叠叠。哎呀呀,看看钱塘江象是万顷的玻璃闪闪发光。
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
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
译文:还有清澈的溪泉翠绿的江水,华丽的游船在其上自由自在地悠闲来往。
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译文:浙江亭紧紧挨着江流,正对着那险峻山岭、高耸峰峦上的棱峋怪石,足以欣羡、足能使我写下文章来记录。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
译文:[尾]家家户户都隐约映衬着蜿蜒的流水,在绵延的翠绿山脉上楼阁突出显现,远远地看着西湖边暮色下的山势起伏。
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译文:看了这山峦,望了那峰巅,(如此的美景)即使我有画笔,也不知道该画哪一边。
“钱塘自古繁华”,特别是南宋以杭州为都城,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少见的美丽城市。这篇《杭州景》就是赞美杭州的绮丽风光,市井繁华的著名作品。【一枝花】描写杭州的历史变迁和都市的繁华景象;【梁州第七】具体描写杭州美丽的风光景色;【尾】称赞杭州景色的美不胜收。作者以清丽自然的语言、欣喜赞叹的笔调,描述了杭州“堪羡堪题”的锦绣风光,以及“楼阁参差”、“人烟凑集”的繁华景象。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厚意。作品运用铺叙手法,写景细腻生动而富有特征。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原来姹(chà)紫嫣红¹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tuí)(yuán)²。良辰美景奈何天³,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tè)¹⁰看的这韶(sháo)¹¹贱!
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注释:皂罗袍:曲牌名,过曲,亦常用作小令。¹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²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³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⁴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⁵谁家:哪一家。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⁶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⁷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⁸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⁹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¹⁰忒:过于。¹¹韶光:大好春光。

  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这里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这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主人公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此曲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时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195-1197

jīngmèng ·zàoluópáo

tāngxiǎn míngdài 

yuánláichàyānhóngkāibiàn zhèbāndōuduànjǐngtuíyuán liángchénměijǐngnàitiān shǎngxīnshìshuíjiāyuàn zhāofēijuǎn yúnxiácuìxuān fēngpiàn yānhuàchuán  jǐnpíngrénkàndezhèsháoguāngjiàn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种一粒粟(sù)¹,秋收²万颗子³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注释: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¹粟:泛指谷类。²秋收:一作“秋成”。³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¹无闲田²,农夫犹³饿死。
译文: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¹四海:指全国。²闲田:没有耕种的田。³犹:仍然。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这首诗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6-918

mǐnnóngèrshǒu ·

shēn tángdài 

chūnzhòng qiūshōuwàn 
hǎixiántián nóngyóuè饿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¹能得几回来?便使樽(zūn)前醉倒更徘(pái)(huái)
译文: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注释:¹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沙河塘¹里灯初上,水调²谁家唱?夜阑(lán)³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译文: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像碧色琉璃。
注释:¹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²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³阑:残,尽,晚。

  关于此词的写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词》所叙甚详。傅云:“《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批评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然而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在民”。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此时即将天隔南北,心情岂能平静?

  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参考资料:
1、 王步.《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115-116
2、 陈振鹏、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1日:59

měirén ·yǒuměitángzèngshù

shì sòngdài 

shānxìnshìdōngnánměi wàngqiān shǐ使jūnnénghuílái biàn便shǐ使zūnqiánzuìdǎogèngpáihuái 
shātángdēngchūshàng shuǐdiàoshuíjiāchàng lánfēngjìngguīshí wéiyǒujiāngmíngyuèliú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平山阑槛(jiàn)¹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²,别来³几度春风?
译文: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
注释:¹平山阑槛:平山堂的栏槛。²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³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 通:樽)
文章太守¹,挥毫万字²,一饮千钟³。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 通:樽)
译文:你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千杯。年轻人,趁现在赶快行乐吧,你看我一把年纪了,都还不是照样饮酒作乐豪情万丈?
注释:¹文章太守:这里指刘敞。²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³千钟:饮酒千杯。⁴直须:应当。⁵尊:通“樽”,酒杯。⁶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cháozhōngcuò ·sòngliúzhòngyuánchūshǒuwéiyá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píngshānlánjiànqíngkōng shānyǒuzhōng shǒuzhòngtángqiánchuíliǔ biéláichūnfēng 
wénzhāngtàishǒu huīháowàn yǐnqiānzhōng xíngzhíniánshào zūnqiánkànshuāiwēng  (zūntōng zū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