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微黄。听疏钟尚撞。林鸟村鸡枥马,喧不住、趣行装。
月有微黄。听疏钟尚撞。林鸟村鸡枥马,喧不住、趣行装。
楼桑。烟垄荒。晓珠还隐光。随意鞭丝高下,秋木外、是胡良。
楼桑。烟垄荒。晓珠还隐光。随意鞭丝高下,秋木外、是胡良。

shuāngtiānxiǎojiǎo涿zhuōzhōudàozhōngwàngliángsēngzuò--gōngxiánglín

yuèyǒuwēihuángtīngshūzhōngshàngzhuànglínniǎocūnxuānzhùxíngzhuāng

lóusāngyānlǒnghuāngxiǎozhūháiyǐnguāngsuíbiāngāoxiàqiūwàishìliáng

龚翔麟

龚翔麟

龚翔麟(1658—1733)清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 19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黄庭坚曾赞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他的词纤细平易,如《蝶恋花》:“路转河回寒日暮,连峰不计重回顾。”《南乡子》:“花样腰身宫样立,婷婷,困倚阑干一欠伸。”《菩萨蛮》:“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都是较有名气的词句。但是,最足以代表他的词风的,则是这首《清平乐》。

  这首词描绘秋天景色。上片写晨景,下片写夜晚。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开宗明义,写秋景,“秋光”、“秋意”,一派秋天的气氛。“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进一步写秋景,含着露水的树叶,由于秋风的吹动,纷纷落下,连树上的鹊雀,也被惊动了。言简意赅,细腻生动,几个字,便勾勒出一个正在落叶的生动画面。“一叶知秋”,作者抓住了这一最有特征性的动态,一下子把秋景写活了。语言、画面、意境,都活灵活现地摆在读者的面前。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入夜了,秋天的夜晚是凄凉的:走廊的脚步声没有了;火炉里散发出木柴燃烧后的香气。夜深了,“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吹熄了蜡烛,月光却照进屋中;词人感到秋天的凉意,将衣披在身上。

  这首词,情意深婉,用语精警,笔力拗峭,颇能代表陈师道的词风。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陈无己所作数十首,号曰语业,妙处如其诗。但用意太深,有时僻涩。”这样的优点与缺点,在这首词中均有所体现。

qīngpíngyuè ·qiūguāngzhú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qiūguāngzhú liánshēngqiū fānfēngjīngquèzhuì ànluòqīnglínhóng 
wēixíngshēngduànchánglǎng xūnqīnhuànshēngxiāng mièzhúquèyánmíngyuè lǎnxiānqièwēiliáng 
李廙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李廙(yì)¹尚书左丞²,有清德。其妹,刘晏(yàn)妻也。晏方秉³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bì),乃令人潜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¹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¹¹
译文:李廙担任尚书左丞时,有清廉的美德。他的妹妹是刘晏的妻子,刘晏当时正掌管大权,他曾经拜访李廙,李廙请他到家里坐。刘晏看到李廙的门的帘子十分破旧,就命令手下偷偷地测量门的长和宽,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将要把它送给李廙。刘晏多次带着门帘去李廙家,都不敢提这件事就离开了。
注释:¹为:担任。²尚书左丞:官职名称。²方:正。³秉:执掌。⁴诣:拜访。⁵延:邀请。⁶弊:破旧。⁷潜:偷偷地。⁸度:量。⁹以:把(它)。¹⁰缘饰:修饰。¹¹去:离开。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汉文皇帝有高台¹,此日登临曙(shǔ)色开²
译文: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注释:¹高台:指望仙台。²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晋¹云山皆北向²,二陵(líng)³风雨自东来。
译文: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注释:¹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²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³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⁴东:一作“西”。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¹门令尹谁能识²,河上仙翁³去不回。
译文: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注释:¹关:函谷关。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²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³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且欲近寻彭泽宰(zǎi)¹,陶然²共醉³菊花杯
译文: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注释:¹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²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³共醉:一作“一醉”。⁴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曙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第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27-129
2、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
3、 任犀然.唐诗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16

jiǔdēngwàngxiāntáichéngliúmíng

cuīshǔ tángdài 

hànwénhuángyǒugāotái dēnglínshǔkāi 
sānjìnyúnshānjiēběixiàng èrlíngfēngdōnglái 
guānménlìngyǐnshuínéngshí shàngxiānwēnghuí 
qiějìnxúnpéngzǎi táorángòngzuìhuābēi 
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天寒二九时。
说相思,问相思,枫(fēng)落吴江¹雁去迟。天寒二九时。
注释:¹吴江:县名,在江苏南部。亦为吴淞江的别称。
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yuàn)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¹飞。
注释:¹翠羽:翡翠鸟。
这是一首题赠词。上片就枫落吴江,感物思人,点出天寒和相思。相传雁能传书,故写实景而意含双关。下片倾诉思念的深情,切盼友人讯息。末句当是想象中的西泠雪景,与“枫落吴江”回映,倍增两地相思之苦。全词情真意切,宛转有致。

zhǎngxiāng··shū西língzhūyǒuhòu--

shuōxiāngwènxiāngfēngluòjiāngyànchítiānhánèrjiǔshí

yuànshuízhīmèngshuízhīyǒuméihuāzhīxuěláicuìfēi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暮酣。
屏风围坐鬓毵(sān)¹,绛(jiàng)²摇光照暮酣(hān)³
译文:已到鬓发稀疏的年纪,我的鬓发已是斑白稀疏,独坐于屏风之间,看着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亮这寂静深夜。
注释:¹毵毵:毛发细长稀疏。²绛蜡:红蜡。³暮酣:夜长。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译文:在京城多年性情尽改,忽然听到春雨淋淋的声响,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此诗描写了作者独处在屋子里,独坐屏风前的所感所思。诗中寓情于景,用平淡自然的言语,抒发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全诗较短,只有四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个层次,主要写诗人在殿内值夜的环境。头一句写诗人值夜时坐在屏风中间,两鬓斑白,已经是五十多岁年纪的人了。人老头发首先从鬓毛白起,故日“鬓毵毵”。第二句写红蜡的烛光在夜深中摇曳跳跃。

  以上两句诗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死寂冷清的环境。从空间环境看,周围是宫墙深院,身边是“屏风围坐”,身处“重重帘幔”之中。从时间环境看,诗人已进入了“鬓毵毵”的暮年,节令已是寒食前后,春寒犹在,时间是夜深。从亮度上看,也只有一点点绛蜡的摇光。如此一点亮光,很难抵御夜深的漆黑,诗人独自一人处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里,心情上必然产生一种重压感。如此漫漫长夜,给诗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环境。

  诗的第二个层次由写环境开始自然过渡到写心境。第三句是全诗的过渡句,即由第一、二句的写环境向第四句的写心境过渡。诗人从26岁入大都为朝官,在北方生活了近三十年时间。不难想象,“京国多年”,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南方人的常情尽改。但是,诗人的乡音不会改。如唐代诗人贺知章,虽然“少小离家老大回”,最终还是“乡音无改”。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江南人意识不会变,诗人的思乡情不会变。所以,诗人在“忽听春雨”之后,自然会“忆江南”。“忽听”二字不可忽略,极富感情色彩。从前三句看,诗人的反思是深沉的,心情是郁闷的,乡思是浓烈的。“忽听”使诗人的感情来个大转变,于寂寞中忽然听到春雨来临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使其精神为之一爽。色调也开始由暗淡变为明快,这是给诗人带来向往、希望、思念的春雨。

  诗人“忆江南”,不仅仅是因为春寒犹在的北国比不上“杏花春雨江南”,而主要是因为诗人年纪老大、仕途坎坷。诗人在翰林时“承顾问及古今得失,尤委曲尽言”,“谏或不入,归家悒悒不乐”。一些同僚“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谗言一时不能奏效,“则相与摘集(虞集)文辞,指为讥讪”。在此种情况下,诗人时时想退出政坛,告老还乡。

  全诗言语平淡而自然,但却含有丰富的底蕴,浓浓思乡之情藏在淡淡哀愁之中。

参考资料:
1、 穆杰.古诗词鉴赏·春之卷:陕西古籍出版社,2004.04:第195页
2、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118页

tīng

 yuándài 

píngfēngwéizuòbìnsānsān jiàngyáoguāngzhàohān 
jīngguóduōniánqíngjìngǎi tīngchūnjiāngn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