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蕉旗乍展。春水半篙未满。偏是蒋山陵外树,憎杀子规啼遍。
雨后蕉旗乍展。春水半篙未满。偏是蒋山陵外树,憎杀子规啼遍。
上巳不曾过,却早冶游情倦。
上巳不曾过,却早冶游情倦。
花下别筵才散。襟上离痕又染。一片布帆风里矗,谁说剪江非险。
花下别筵才散。襟上离痕又染。一片布帆风里矗,谁说剪江非险。
把酒算归期,柳浪莺声正软。
把酒算归期,柳浪莺声正软。

tíngyànsònglánxièqīng--gōngxiánglín

hòujiāozhàzhǎnchūnshuǐbàngāowèimǎnpiānshìjiǎngshānlíngwàishùzēngshāziguībiàn

shàngcéngguòquèzǎoyóuqíngjuàn

huāxiàbiéyáncáisànjīnshànghényòurǎnpiànfānfēngchùshuíshuōjiǎnjiāngfēixiǎn

jiǔsuànguīliǔlàngyīngshēngzhèngruǎn

龚翔麟

龚翔麟

龚翔麟(1658—1733)清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 19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秋野明,秋风白¹,塘水漻(liáo)²虫啧(zé)³
译文: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注释:¹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²漻漻:水清而深。³啧啧:虫鸣声。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云根¹苔藓(xiǎn)²山上石,冷红³泣露娇啼色。
译文: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注释:¹云根:云雾升起之处。²苔藓:青苔。³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⁴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荒畦(qí)¹九月稻叉牙²,蛰(zhé)(yíng)³低飞陇(lǒng)径斜。
译文: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注释:¹荒畦:荒芜的田地。²叉牙:参差不齐。³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脉(mài)¹水流泉滴沙,鬼灯²如漆³松花。
译文: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夜晚墓间磷火扑飞,犹如点缀在漆黑松林间的花朵。
注释:¹石脉:石缝。²鬼灯:磷火。³如漆:明亮如漆。⁴点:一作“照”。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0

nánshāntiánzhōngxíng

 tángdài 

qiūmíng qiūfēngbái tángshuǐliáoliáochóng 
yúngēntáixiǎnshānshàngshí lēnghóngjiāo 
huāngjiǔyuèdàochā zhéyíngfēilǒngjìngxié 
shímàishuǐliúquánshā guǐdēngdiǎnsōnghuā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ài)¹(fú)²如何³?齐鲁青未了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注释:¹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²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³如何:怎么样。⁴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⁵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¹²神秀³,阴阳昏晓
译文: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注释:¹造化:大自然。²钟:聚集。³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⁴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⁵割:分。夸张的说法。⁶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¹生曾²云,决眦(zì)³归鸟。
译文: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注释:¹荡胸:心胸摇荡。²曾:同“层”,重叠。³决眦: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⁴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¹凌绝顶²,一览众山小³
译文: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注释:¹会当:终当,定要。²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凌:登上。³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西岳崚(líng)(céng)¹(sǒng)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译文: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注释:¹崚嶒:高耸突兀。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¹
译文: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注释:¹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有玉女马一匹。”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guā)¹通天有一门。
译文: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注释:¹箭栝:箭的末端。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¹问真源。
译文: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注释:¹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南岳配朱鸟¹,秩(zhì)²自百王³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注释:¹朱鸟:这里指四灵之一的南方朱雀。²秩礼:古代辨上下﹑贵贱之礼。³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自,从……开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xū)吸领地灵¹,鸿洞²半炎方³
译文: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注释:¹歘吸领地灵:指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歘,快速。²鸿洞:这里是广阔之意。³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邦家¹用祀(sì)²,在德非馨(xīn)香。
译文: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注释:¹邦家:国家。²祀典:祭祀的仪礼。馨香:这里指燃烧香蜡飘出的香气。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巡守¹何寂寥,有虞(yú)²今则亡。
译文: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注释:¹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²有虞:上古有虞部落,这里指古代居民。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jì)¹吾隘世网²,行迈³越潇湘
译文: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注释:¹洎:到,及。²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³行迈:远行。⁴潇湘:潇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渴日¹绝壁²出,漾(yàng)³清光旁。
译文: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注释:¹渴日:尽日,终日。²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³漾舟:泛舟。清光:清亮的光辉。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祝融¹五峯尊,峯(fēng)峯次低昴(mǎo)²
译文: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注释:¹祝融:指祝融山。²峯峯次低昴:山峰高耸直触昴星。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峯峯:这里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紫盖¹独不朝,争长嶫(yè)²相望。
译文: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注释:¹紫盖:指紫盖山。²嶫:高耸。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恭闻魏夫人,羣(qún)¹夹翱(áo)翔。
译文: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注释:¹羣仙:群仙,众仙。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译文: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牵迫¹限修途²,未暇(xiá)³杖崇(chóng)
译文: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注释:¹牵迫:很紧迫。²修途:长途。³未暇:没有时间顾及。⁴杖崇冈:拄着拐杖登高山。杖,拄着(拐杖),这里用作动词。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归来觊(jì)命驾¹,沐浴休玉堂。
译文: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注释:¹命驾:命人驾车马。谓立即动身。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三叹问府主¹,曷(hé)²赞我皇。
译文: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注释:¹府主:指州郡长官。²曷以:怎么能。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牲璧(bì)¹忍衰俗²,神其思降祥。
译文: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注释:¹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²衰俗:衰败的世俗。

第一首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第二首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第三首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总结

  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0-321 .
3、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4、 蔡永凡 .杜甫诗评析集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75 .

wàngyuèsānshǒu

 tángdài 

dàizōng qīngwèiliǎo 
zàohuàzhōngshénxiù yīnyánghūnxiǎo 
dàngxiōngshēngcéngyún juéguīniǎo 
huìdānglíngjuédǐng lǎnzhòngshānxiǎo 

西yuèléngcéngsǒngchùzūn zhūfēngluóérsūn 
ānxiānrénjiǔjiézhàng zhǔdàotóupén 
chēxiāngguī jiànguātōngtiānyǒumén 
shāodàiqiūfēngliánglěnghòu gāoxúnbáiwènzhēnyuán 

nányuèpèizhūniǎo zhìbǎiwáng 
lǐnglíng hóng鸿dòngbànyánfāng 
bāngjiāyòngdiǎn zàifēixīnxiāng 
xúnshǒuliáo yǒujīnwáng 
àishìwǎng xíngmàiyuèxiāoxiāng 
juéchū yàngzhōuqīngguāngpáng 
zhùróngfēngzūn fēngfēngmǎo 
gàicháo zhēngchángxiāngwàng 
gōngwénwèirén qúnxiānjiāáoxiáng 
yǒushífēng sǎnfēngfēishuāng 
qiānxiànxiū wèixiázhàngchónggāng 
guīláimìngjià xiūtáng 
sāntànwènzhǔ zànhuáng 
shēngrěnshuāi shénjiàngxiáng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译文:嵩山的太室山与少室山相携高凌青天,少室山上的贝多树一年可开三次花,紫烟氤氤。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译文:山中有蓬莱海上仙客,宛如麻姑仙女。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译文:大道在心,喧尘莫染,心迹高韬,浮想联翩。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时餐金鹅蕊¹,屡读青苔篇²
译文:饥时就餐桂花的金鹅蕊,闲暇时每每精读青苔纸写的道书。
注释:¹时餐金鹅蕊:“鹅蕊”一作“蛾药”。²屡读青苔篇:“青”一作“古”。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译文:宇宙八极恣意游憩,长在天宫九垓交际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译文:一瓢饮尽颍河水,身骑舞鹤来到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译文:晚上还归空山去,身披秋霞独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译文:明月如鸾镜挂在女萝藤间,夜晚松风呖呖如鸣琴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译文:潜影晦光隐居中岳嵩山,锻精炼魄栖息在云幄。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译文:霓裳飘飖,凤声呖呖,绵绵不绝。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译文:愿你与西王母一道来看看我这个下谪人间的东方朔。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译文:如果焦炼师你可以收到我这封紫书,我将铭心刻跟你学习仙道。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¹。凭将草木记吴风²。继取相如云凭。
译文:怪不得这棵花枝怨恨流泪,因为凭你的诗句而把“瑞香”作为“紫丁”的名声扬出去了。你的诗句记吴国的风物土产,继承若司马相如《上林赋》记云梦风物土产的错误。
注释:¹名通:指通晓了花之名称。²吴风:指吴地的风物土产。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点笔袖沾醉墨¹,谤(bàng)²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nóng)³。怕见此花撩动。
译文:曹子方醉中提笔写诗,把紫丁香误作瑞香花,而脸上显出了惭愧的颜色。你不必惭愧脸红,我懂得你的情感丰富,恐被这奇香的瑞香花撩动起来。
注释:¹醉墨:指酒醉时所写出的诗句。²谤花:指曹子方误将珍贵的瑞香花称之为寻常的丁香花,则是“谤”(说其坏话)。³情秾:情感丰富。

  上片写瑞香花埋怨曹子方误将丁香花名己,而感到委屈,下笔奇兀,引人入胜:“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珍贵的瑞香花被说成寻常的“紫丁香”,不仅抱怨甚至哭泣,可见事关重大,这就暗喻出瑞香花的不同凡响。“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凭。”词人自己也站出来为珍贵的瑞香花鸣不平,甚至直批友人的错误。这是延续了司马相如错把芦橘产生在陕西的谬误。文字全用议论,但却带着袒护瑞香花的浓厚情感写出,诚如沈德潜《说诗啐语》所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于是,理念浸透了审美情感,令人毫不感到枯燥乏味,反觉自然流转,淡中有味。

  下片反转为友人辩护,章法变新,相反相成,顿成奇趣:“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裱。怕见此花撩动。”接着,词人又为友人解围,替他寻找一时误解的原因。全词自批自答,既指出了曹子方的错误,又为之打出圆场,表现了词人与曹子方的友谊深厚,亲密无间。

  此词在颂扬瑞香花之珍贵,却从友人曹子方误称其“紫丁香”写起,从侧面落笔,效果尤见显著。全词直抒胸臆,平易真切,笔法跌宕,体物寄意,可谓素描本色。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04-1106页

西jiāngyuè··zàiyòngqiányùncáozifāng--shì

guàihuāzhīyuàntuōjūnshīmíngtōngpíngjiāngcǎofēngxiāngyúnmèng

diǎnxiùzhānzuìbànghuāmiànyǒucánhóngzhījūnquèshìwèiqíngnóngjiànhuāliāodòng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四大¹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zǎo)²舞沦(lún)(yī)³
译文:地、水、风、火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里风水绝佳,又有什么可疑的呢!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各种幽雅的花香气四溢,飘到了整个山涧、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随风起舞,水面上漾起细小而成圈的波纹。
注释:¹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此四者广大,能产生出一切事物和道理。²寒藻:指秋天的水藻。³沦漪:沦,细小而成圈的水纹。漪,语气词。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借与玉川¹生两腋(yè)²,天仙未必相思。还凭³流水送人归。层巅(diān)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译文: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一定会觉得两腋习习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了。还烦请流水把我送回家。高峰上只剩下将要落山的太阳,草丛中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我的衣裳。
注释:¹玉川:唐诗人卢仝(tóng),号玉川子。²两腋:两边胳肢窝。³凭:烦请。

  上片着重写风水洞中清美的境界。开头两句紧扣题目中“风水”二字落笔,以议论领起全词:“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这是用佛家的眼光观照自然,是对“风水洞”之所以得名的一种诠释。毫无疑问,这是词人接受了佛家宇宙观的一种体现。词人仿佛接触到了“源头活水”由此获得了创作的灵感:“故应为我发新诗。”而后着力写词人在风水洞发现的别具美感的景物:“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这两句扣住了风水洞“流水不竭”、“清风微出”的特点,结合着词人的视觉感受和嗅觉感受,写出了一个藏娇蕴秀、清美绝人的境界,多少也带有“妄意觅桃源”(《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诗)的思想倾向。

  下片自抒所感,并写出出洞后所见。“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这两句是想象,是夸张,实际上表达了对风水洞中“水”的极度赞赏,又很有幽默感。以下转到写出洞归来。“还凭流水送人归”一句,承上转下,点出一个“归”字,而且运用拟人手法,把“流水”以至风水洞都写得富有人情味,词人此行的满足和快乐也就见于言外了。篇末两句承上“归”字,写归途中的景物“层巅余落日,草露已衣。”词人通过景物描写,表明己到了傍晚时分,词人白天在风水洞逗留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而知了。倘若仔细品味,夕露“沾衣”的话兴许还另有一层深意在。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五首》之三中描写了自得其乐的劳动生活,后半首写道:“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该词在模山范水与纪游之外,还隐隐流露出超脱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人生自由境界的追求。

  全词由游览而至生出归田园的意向,结尾处意蕴深厚,既是情绪流程的归宿,也是词人的终生追求。写景、抒情、议论都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方法,该词将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了起来,也可以说是词的诗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48-150

línjiāngxiān··fēngshuǐdòngzuò--shì

cóngláidōubiànmǎnjiānfēngshuǐyīngwèixīnshīyōuhuāxiāngjiànhánzǎolún

jièchuānshēngliǎngtiānxiānwèixiāngháipíngliúshuǐsòngrénguīcéngdiānluòcǎoz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