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夜乡心千万缕。听得骊驹,嘶过村西路。才唱邻鸡天未曙。
彻夜乡心千万缕。听得骊驹,嘶过村西路。才唱邻鸡天未曙。
仆夫抵死催人去。
仆夫抵死催人去。
挂壁灯光寒不吐。上了征车,更问沙河渡。一望前川迷晓雾。
挂壁灯光寒不吐。上了征车,更问沙河渡。一望前川迷晓雾。
茫茫都是凝愁处。
茫茫都是凝愁处。
佟世南

佟世南

字梅岭,清满洲(辽东)人。康熙年间任临贺知县,善填词,长于小令,修辞婉丽,意境幽美,曲折含蓄,词风与纳兰性德相近。著有《东白堂词》、《鲊话》、《附耳书》等。 ▶ 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谁遣凄凉满眼中,苹花渺渺又秋风。
谁遣凄凉满眼中,苹花渺(miǎo)渺又秋风。
译文:谁使建业城里,满眼凄凉?苹花无边无际,瑟缩于肃杀的秋风之中。
注释:丁开:南宋时被贬扬州的官吏。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龙蹲虎踞(jù)¹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译文:建业城龙盘虎踞,江 山雄伟,如今马去牛来、江 山易主,社稷空空。
注释:¹龙蹲虎踞: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大大。
译文:纵然有千人诺诺,又有何用?人的寿命不到百年更何况时光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译文:乾坤颠倒,还有一叶孤舟,让我能漂荡江湖,伴着渔翁,了此残生。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cháo)¹其上,孵(fū)(chú)²将出。一日,鹊徊(huái)³其上,悲鸣不已。将(qìng)(zhī),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¹⁰扬去。未几,一鹳(ɡuàn)¹¹横空而来,“咯咯”作(zuò)¹²声,二鹊亦尾¹³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¹⁴,遂¹⁵¹⁶冲鹊巢,衔(xián)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¹⁷二鹊招鹳援友也。
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注释:¹巢:筑巢。²雏:变成幼鸟(名作动)。³徊:徘徊。⁴翔:飞翔。⁵已:停止。⁶将之:在原文中等同"未几"''俄而'',一会儿的意思。⁷集:栖,躲。此处为聚集,会合。⁸上:上方。⁹语:告诉;诉说。¹⁰俄而:一会。¹¹鹳:一种较凶猛的鸟。¹²作:发出。¹³尾:尾随。¹⁴匝:圈。¹⁵遂:就。¹⁶俯:向下俯冲。¹⁷盖:原来。
动物世界里的亲情也同样让人感动,本文中喜鹊看到自己同伴的孩子遭到赤练蛇的侵犯,从而“悲鸣不已",招来群鹊,其中两只喜鹊请来一只鹳,也许是群鹊的友爱感动了鹳,鹳勇敢地“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动物尚能如此讲究情义,连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岂能无情无义。所以我们要助人为乐,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要团结友爱。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要会动脑筋,就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要学会求助。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yǎo)¹寒山²道,落落³冷涧(jiàn)滨。
译文: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注释:¹杳杳:幽暗状。²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³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jiū)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译文: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xī)¹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译文:啾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注释:¹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译文: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国风·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

yǎoyǎohánshāndào

hánshān tángdài 

yǎoyǎohánshāndào luòluòlěngjiànbīn 
jiūjiūchángyǒuniǎo gèngrén 
fēngchuīmiàn fēnfēnxuěshēn 
zhāozhāojiàn suìsuìzhīchūn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东郡趋(qū)¹日,南楼纵目初²
译文: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
注释:¹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²初:初次。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浮云连海岱(dài)¹,平野入²青徐³
译文: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注释:¹海岱:东海、泰山。²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³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孤嶂(zhàng)秦碑¹在,荒城鲁殿²³
译文:峄山上歌颂秦始皇的石碑依然存在,荒芜的曲阜城中还有鲁灵光殿的遗构。
注释: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²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³馀:残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从来多古意¹,临眺独踌(chóu)(chú)²
译文: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注释:¹古意:伤古的意绪。²踌躇:犹豫。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颔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颈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颈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

  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4 .
2、 周啸天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239-240 .

dēngyǎnzhōuchénglóu

 tángdài 

dōngjùntíng nánlóuzòngchū 
yúnliánhǎidài píngqīng 
zhàngqínbēizài huāngchéngdiàn殿 
cóngláiduō líntiàochóuchú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束,佩琼文。瑞露通宵贮,幽香尽日焚。
淡花瘦玉,依约¹神仙妆束,佩琼文²。瑞露通宵贮(zhù),幽香尽日焚(fén)
注释:¹依约:好像、仿佛。²佩琼文:佩带着有文采的玉石。
碧纱笼绦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碧纱笼绦(tāo)¹,黄藕冠浓云²。勿以吹箫伴³,不同群。
注释:¹绦节:作法术时所用的一种道具。²黄藕句:黄藕色的帽子戴在头发上。黄藕:道士帽子之色。浓云:喻头发。³吹箫伴:指箫史、弄玉。
这首词也写女道士之事。上片写女道士的妆束和她所处的幽静环境。“瑞露”、“幽香”,充满了仙气。下片头二句写其作法时的模样:碧纱绎节,黄冠浓云。尾二句写她可与真仙同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