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寒塘¹路,烟花一半醒。
译文:春寒料峭的西湖边,暗淡光线下花色柳色还只能看得不太分明。
注释:¹寒塘:这里指西湖。
晨钟¹催落月,宿火²乱稀星。
译文:晨钟敲响催促着月亮落下,昨夜的灯火与天上的稀星交相辉映。
注释:¹晨钟:清晨的钟声。这里指灵隐寺的钟声。²宿火:隔夜未熄的火。这里指西湖及周边人家的灯火。
(qī)¹枕看湖白,开窗喜屿(yǔ)青。
译文:透过晨光看到西湖的水面平静泛着白光,窗外山上的树、草已经一片青翠。
注释:¹欹:通“倚”。斜倚,斜靠。
(shēng)¹方一歇,莺啭(zhuàn)²柳洲亭³
译文:夜里不知何处传来的笙歌刚刚止息,湖中亭里的鸟儿就叫起来了。
注释:¹笙歌:指奏乐唱歌。 ²莺啭:鸟的叫声。³柳洲亭:即湖中景对柳浪闻莺。

西chūnxiǎo--wèixiàn

shíhántángyānhuābànxǐng

chénzhōngcuīluòyuè宿huǒluànxīng

zhěnkànbáikāichuāng屿qīng

shēngfāngxiēyīngzhuànliǔzhōutí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寒料峭的西湖边,暗淡光线下花色柳色还只能看得不太分明。

晨钟敲响催促着月亮落下,昨夜的灯火与天上的稀星交相辉映。

透过晨光看到西湖的水面平静泛着白光,窗外山上的树、草已经一片青翠。

夜里不知何处传来的笙歌刚刚止息,湖中亭里的鸟儿就叫起来了。

注释

寒塘:这里指西湖。

晨钟:清晨的钟声。这里指灵隐寺的钟声。

宿火:隔夜未熄的火。这里指西湖及周边人家的灯火。

欹:通“倚”。斜倚,斜靠。

笙歌:指奏乐唱歌。

莺啭:鸟的叫声。

柳洲亭:即湖中景对柳浪闻莺。

魏宪

魏宪

魏宪,字惟度,福清人。诸生。有《枕江堂集》。 ▶ 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译文: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我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qiān)¹起从之,果得心所亲²
译文: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注释:¹褰裳:提起衣服。²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挽裳对我泣,太息¹前自陈。
译文: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
注释:¹太息:同“叹息”。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本是朔(shuò)¹士,今为吴越民。
译文: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
注释:¹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¹西秦。
译文: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注释:¹适:到。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乘轺(yáo)¹奉紫泥,泽国渺(miǎo)天涯。
注释:¹轺: 古代轻便的小马车。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九派¹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注释:¹派:水的支流,此处指长江的支流。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草深莺断春,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对于行人来说,在春光明媚时节奉使江南,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缠绵的情调。

  一、二两句说明他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轺,使者乘坐的车辆。紫泥,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第一句等于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去出使的。去的地方是“泽国渺天涯”,是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唐代从长安到江西,先走陆路,经商洛,出武关,到襄阳,然后即可乘船,经汉水,下长江。“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三、四句设想他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九派,长江流至九江,分成九道支流,所谓“江到浔阳九派分”(皇甫冉诗句)。春天桃花水发,长江水位很高,看上去好象置身于水的世界一样。“九派春潮满”,虽然不加夸张,但春潮涌动,江水浩渺的景象历历在目。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飘浮。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行人的孤单。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在景中。这一联对仗工整,状物入微。沈德潜说:“著雨则帆重,体物之妙,在一低字。”(《唐诗别裁》卷十一)

  “草深莺断春,花落水东西”,上一联是从大处着眼,这一联是从细处落笔;上一联侧重于行程,这一联则侧重于玩赏。江南的春光美,江南的春意浓。南朝梁文学家丘迟在代临川王写的《与陈伯之书》里曾这样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故乡的春色规劝当时为北魏效力的陈伯之归降,而且终于达到了目的。江南春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草深”二句,正是化用了梁朝丘迟的文句,但显得更为流畅明丽。

  最后两句说到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留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69-370页

sòngzhījiāng西--zhèng

chéngyáofèngguómiǎotiān

jiǔpàichūncháomǎnfān

cǎoshēnyīngduànhuāluòshuǐdōng西

gèngyǒugāotángchùzhījūn

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
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
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这一首,离别相思之词。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上片用比喻和对照的手法展现女主人别后独处的孤寂与惆怅。画炉懒得冒烟,只透着一股冷清之气;绣被上还是那一对鸳鸯,但人已是孤孤单单的了。当初欢乐时,觉得夜短,只怨天光易晓;如今独卧空床,细挑银灯,却难以熬到天亮。下片开拓出一个梦中境界,笔法可谓奇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念的人果然在梦中出现了。可惜梦中欢会仍然短暂,“残睡觉来人又远”,只是迷糊了一小会儿,就做了个美梦,觉儿小,梦也短,一睁眼,那人又走远额。然而,尽管只是梦中仓促一晤,也足以令人难以忘怀,此情此景,无情之人也得断肠。何况我辈多情之人乎?

nánxiāngzi··huàlǎnxūnxiāng--yàndào

huàlǎnxūnxiāngxiùyīnyóuzhǎnjiùyuānyāngshìtóngqīnchóuxiǎokōngchuángyíndēngyuànlòuzhǎng

yuèliángmènghúnsuíyuèdàolánfángcánshuìjuéláirényòuyuǎnnánwàng便biànshìqíngduàncháng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世皆称¹孟尝君²能得士³,士以故归之,而卒(zú)(lài)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¹⁰¹¹,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shàn)¹²齐之强,得一士焉,宜¹³可以南面¹⁴而制¹⁵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¹⁶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君临天下,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注释:¹称:称颂,赞扬。²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³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⁴归:投奔,投靠。⁵卒,终于,最终。⁶赖:依仗,依靠。⁷其:指门下士。⁸特:只,仅,不过。⁹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¹⁰雄:长、首领。¹¹耳:罢了。¹²擅:拥有。¹³宜:应该。¹⁴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北面南,故云。¹⁵制:制服。¹⁶夫:发语词。
第一句摆出待批驳的观点,说明世人对孟尝君的传统看法:“孟尝君能得士”。接着写出这一论点的两个依据:一个是“士以故归之”,这是概括地说;一个是“而卒赖其力以脱于故豹之秦”,这是从具体事例说。干净利落,开门见山竖起了要论驳的靶子,可谓“立”。

  第二句先用感叹词“嗟呼”加强语气,然后直接了当地驳斥“孟尝君能得士”的说法,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怎么能说他能得士呢?斩钉截铁,一下子就把“士”和“鸡鸣狗盗”之辈区别看来,开语警策,反驳有力,将“世皆称”云云一笔扫倒,此可谓“驳”。

  第三句转折腾挪,加深反驳之意,用反证法提出自己对“士”的标准的看法:“士”必须是可赖以谋国制敌的能人,凭仗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士”,就可以使齐国成为霸主,制服秦国。正因孟尝君手下无一真正的“士”,才导致要靠鸡鸣狗盗之徒来帮助孟尝君逃脱秦国,从而证明孟尝君的“士”不足以称为“士”,用事实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表面性、片面性的看法。新意独出,直追根本,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谓“转”。

  第四句承接上文,深入一层,运用逻辑推理解析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又驳首句所讲的“士以故归之”,下断语作结,补足对孟尝君能得士的批驳。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的理由:鸡鸣狗盗之徒出入其门,真正的士是不会跟孟尝君走的,这一断,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不容置辩,此可谓“断”。

  全篇紧紧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一立,一驳,一转,一断,把孟尝君能得士传统看法一笔扫到,虽转折三次但严谨自然,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参考资料:
1、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九年级上)
2、 陈振鹏.古文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300—1302页
3、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1月:第1081—1082页

mèngchángjūnzhuà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shìjiēchēngmèngchángjūnnéngshì shìguīzhī érlàituōbàozhīqín jiē mèngchángjūnmínggǒudàozhīxióngěr yánshì rán shànzhīqiáng shìyān nánmiànérzhìqín shàngmínggǒudàozhīzāi mínggǒudàozhīchūmén shìzhīsuǒzhì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离别¹一何久,七度²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³,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biàn),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tīng)¹⁰
译文:分别一次要多久呢?已经过了七个中秋节。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传来凉州曲调。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注释:¹离别: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²七度:七次。³今夕:今天。⁴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⁵彭城:彭城,鼓声之城,即今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⁶古汴:古汴河。⁷凉州:曲名,唐开元中西凉州所献。⁸鼓吹:鼓吹乐。⁹鸿雁:俗称大雁。¹⁰汀州:水中小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坐中客,翠羽帔(pèi),紫绮(qǐ)(qiú)¹。素娥²无赖³,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càn),相对¹⁰永登楼。
译文: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披风,有的穿着紫绮为面的裘皮衣服。无奈圆月无情,渐渐西沉不肯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独自宿在水路驿站,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注释:¹翠羽帔,紫绮裘:指豪华衣饰。²素娥:即嫦娥,此处指月亮。³无赖:无所倚靠;无可奈何。⁴曾不:不曾。⁵清尊:酒器。⁶水驿:水路驿站。⁷依旧:照旧。⁸但恐:但害怕。⁹王粲: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¹⁰相对:相望。

  欣赏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苏辙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苏轼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这首主要写了作者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

  “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 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

  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 唐宋词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1

shuǐdiàotóu ·zhōuzhōngqiū

zhé sòngdài 

biéjiǔ guòzhōngqiū niándōngjīn míngyuèshèngchóu péngchéngshānxià tóngfànqīngbiàn chuánshàngzàiliángzhōu chuīzhùqīngshǎng hóng鸿yàntīngzhōu 
zuòzhōng cuìpèi qiú élài 西céngwèirénliú jīnqīngzūnduì míngfānshuǐ驿 jiùzhàoyōu dànkǒngtóngwángcàn xiāngduìyǒngdēngl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