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峰眉黛伤心碧。荒凉古道飞黄叶。家住在江南。江天秋水涵。
远峰眉黛伤心碧。荒凉古道飞黄叶。家住在江南。江天秋水涵。
风前人影瘦。小立垂双袖。但得学归鸿。云罗万里通。
风前人影瘦。小立垂双袖。但得学归鸿。云罗万里通。

mánèrqiūjiāngwǎntiào--zhàopèi

yuǎnfēngméidàishāngxīnhuāngliángdàofēihuángjiāzhùzàijiāngnánjiāngtiānqiūshuǐhán

fēngqiánrényǐngshòuxiǎochuíshuāngxiùdànxuéguī鸿hóngyúnluówàntōng

赵我佩

赵我佩

赵我佩,字君兰,仁和人,赵庆熺女,□砺轩室。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兰之味,非可逼¹而取²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³间,纯以情韵胜。氲(yūn)(yūn)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接近可以嗅取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注释:¹逼:接近,迫近。²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³之:的。⁴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⁵瑞:吉,善。⁶兼彩:兼有各种颜色。⁷名:表达。⁸肖:模拟……的神韵。⁹不可:不能,不够。
卧榻看山绿涨天,角门长泊钓鱼船。
卧榻看山绿涨天,角门长泊(bó)钓鱼船。
译文:躺在床榻上看窗外伸入天际的绿山,渔船常常停靠在屋子的小门口。
注释:角门:建筑物角上的小门。
而今渐欲抛尘事,未了菟裘一怅然。
而今渐欲抛尘事,未了菟(tù)(qiú)一怅然。
译文:现在逐渐有抛离尘世纷扰的想法, 但未能彻底实现,不免有些怅然失落。
注释:菟裘:指告老退隐的居处。

shàngyǒng ·shí

jiāngkuí sòngdài 

kànshān绿zhǎngtiān jiǎoménchángdiàochuán 
érjīnjiànpāochénshì wèiliàoqiúchàngrán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边城寒早。恣(zì)骄虏(lǔ)¹、远牧甘泉丰草²。铁马³风,毡(zhān)(qiú)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¹⁰江表¹¹。叱(chì)¹²群议,赖寇公¹³力挽,亲行天讨¹⁴
译文:北方的边塞,寒冬来得早。横行的辽兵,入境侵扰。披着铁甲的战马在寒风中嘶吼,纷飞的大雪中到处是辽军的铁蹄毡袍,使我北国一片纷纷扰扰。朝廷无计退敌,欲逃往南方。多亏寇相国力排众议,使皇上御驾亲征把辽兵征讨。
注释:喜迁莺:词牌名。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 ,长调起于宋 。又名“早梅芳”“春光好”“烘春桃李”“万年枝”“燕归来”“鹤冲天”等。幸:指帝王驾临。澶(chán)渊:古代湖泊之名,也叫繁渊,故地在今河南濮阳县西。这里是指澶州郡,因澶渊得名。¹恣骄虏:指恣意骄横的辽兵。²甘泉丰草:甘美的泉水和丰茂的牧草。这句是说辽兵入侵宋朝边境。³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⁴嘶:马鸣。⁵毡裘: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⁶凌雪:冰雪。⁷云扰:像云一样地纷乱,比喻社会动荡不安。⁸庙堂:指朝廷。⁹折冲:折还敌方的战车,意谓抵御敌人。后亦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¹⁰坤维:指地的四角,即偏远的地方。¹¹江表:即江南。¹²叱:怒斥。¹³寇公:指当时的宰相寇凖。¹⁴天讨:指皇帝秉承天意亲自出兵讨伐。
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缥缈。銮(luán)(lù)¹动,霓(ní)(jīng)龙旆(pèi)²,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³,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qiú)难保。虏情慑(shè),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译文:好一派雄伟气象!皇上的车驾迤逦上路,霓旌龙旗像云一样把我皇围绕在中央,大军直指澶渊城。旭日把禁军的金戈衬得寒光闪闪,彩云把皇帝的黄伞映得富丽堂皇,清冷的拂晓,大军渡过黄河。看到君王驾到,军民喜上眉梢,一箭射死敌将,大军喜气洋洋。敌人心怀恐惧,来书请求讲和,双方订立盟约,从此保我边疆。
注释:¹銮辂:皇帝的车驾。²霓旌龙旆:画有云霓和龙形的的旗帜,皇帝的仪仗之一。³黄伞:皇帝出外的一种仪仗。⁴六军:泛指宋朝的军队。⁵狄酋:敌人的首领。这里指宋军射死的辽军大将。⁶慑:恐惧的意思。⁷誓书:盟约,指宋辽双方的和议。

  澶渊之盟距李纲时期有一百多年,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处。宋钦宗时金国对大宋的侵略无异于当年辽对宋的侵略,且又过之。李纲在词中叙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对当朝皇帝进行讽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希望皇帝能从真宗幸澶渊的史实得到启示,振作起来,抗金卫国,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边城寒早”。从边境自然气候的早寒,烘托战争威胁之严重。骄横恣肆的胡虏,竟敢远来侵占中国甘美的泉水,丰茂的草原,“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敌人的铁骑纵横,他们披着毡裘,冒着大雪,使一方国土受到严重的骚扰。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庙堂,指朝廷。折冲,指抗击敌人。坤维,地的四角。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大举入侵,“急书一夕凡五至”,真宗惊慌失措,无计抗击辽兵,召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凖力主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感到很为难。参知政事江南人王钦若主张驾幸金陵;四川人陈尧叟主张驾幸成都。成都远离汴京,故说“坤维”,即地角之意。不论南逃或西逃,都是主张放弃中原,包括汴京在内。把辽兵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土地,拱手送出去。真宗问寇凖:到底怎么办?寇凖答道:“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奈何……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宋史·寇凖传》)真宗不得已,勉强同意亲征。真宗到澶渊南城,群臣畏敌,又请求圣驾就此驻扎,不再前进。又是寇凖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真宗乃渡澶渊河(即“径渡大河清晓”),直达前军。所以李纲满怀热情地写道:“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亲行天讨”就是天子代表上天亲自讨伐有罪的人。此指抗击辽军。“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对真宗亲征澶渊,李纲在词中极力夸张、铺叙,热情地、形象地描绘了天子御驾亲征的仪仗之盛,威仪之大,恰与钦宗、高宗的畏缩逃跑构成鲜明对比,一扬一抑,从侧面对当朝皇帝作了委婉的批评。“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皇帝亲征,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大大振奋了民心,宋辽两军在澶州对峙,当辽国统军挞览出来督战时,被宋军用弩箭射死,挫败辽军。于是,“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宋辽议和,互立誓书,订立“澶渊之盟。”

  作者对寇凖功绩的赞扬,是希望能有像寇凖这样的忠臣力挽狂澜,也寄托着他的自勉和身世之感。他对真宗的歌颂,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激励,因为曾御驾亲征的真宗,比起一味逃跑的皇帝毕竟大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

参考资料:
1、 王宏斌 孙克强.诗说中国五千年(宋辽金元卷).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19-120
2、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06-207
有个人人真攀羡。问著洋洋回却面。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有个人人真攀羡¹。问著洋洋²回却面³。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译文:我十分仰慕一位女子。我同她问话,她却避过脸去,佯装不识。你如果对我全无情意,那为何夜夜梦中都来与我相会呢?
注释:¹攀羡:仰慕。²洋洋:同“佯佯”,假装。³回却面:转过脸。
不如闻早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
不如闻早¹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风流肠肚²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
译文:不如趁早了此心愿吧,以免我空自魂牵梦系,心乱如麻。因为我这风流性情的人儿再也受不了这种单恋的痛苦了,只怕不只是肠一日而九回,而是要被她牵扯得寸寸断绝了。
注释:¹闻早:趁早。²肠肚:心肠,内心。

lánhuālìngxiāndiào--liǔyǒng

yǒurénrénzhēnpānxiànwènzheyángyánghuíquèmiànruòxiàngrénwèishénmèngzhōngpínxiāngjiànwénzǎoháiquèyuànmiǎn使shǐqiānrénhúnluànfēngliúchángjiānláozhǐkǒngbèiqiānyǐnduàn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lí)(huò)¹盘中忽眼明,骈(pián)头脱襁(qiǎng)白玉婴。
译文: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
注释:¹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极知耿(gěng)¹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译文: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白操是与生俱来的。
注释:¹耿介:正直不阿,廉洁自持。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我见魏征殊媚妩¹,约束儿童勿多取²
译文: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
注释:¹妩媚: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²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xiāo)¹战风雨。
译文: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注释:¹干霄:高入云霄。

  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

  诗人首联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

  进而颔联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白”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白”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白操,矢志不渝为“苦白”。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

  颈联“我见魏徵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的气白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白”,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

  全诗尾联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砺。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白”,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sǔn

yóu sòngdài 

huòpánzhōngyǎnmíng piántóutuōqiǎngbáiyīng 
zhīgěngjièzhòngxìngbié jiénǎishēngshēng 
jiànwèizhēngshūmèi yuēshùértóngduō 
réncáiyàoyǎngchéng fàngshǐ使gānxiāozhàn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