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路。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路。
故交但有丘茔存,白杨催尽留枯根。
故交但有丘茔存,白杨催尽留枯根。
昔游倏过五十载,江山宛然人代改。
昔游倏过五十载,江山宛然人代改。
满地干戈杜老贫,囊底徒余一钱在。
满地干戈杜老贫,囊底徒余一钱在。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
杯深颜热城市远,却展空囊碧水前。
杯深颜热城市远,却展空囊碧水前。
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
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

qiánxíngzènglínmàozhī

jiā qīngdài 

xiānshēngchūnqiūshí mángxiéchóngyángzhōu 
jiāodànyǒuqiūyíngcún báiyángcuījìnliúgēn 
yóushūguòshízǎi jiāngshānwǎnránréndàigǎi 
mǎngānlǎopín nángqiánzài 
táohuāhuāsānyuètiān tóngjūnzhàngshàngchuán 
bēishēnyánchéngshìyuǎn quèzhǎnkōngnángshuǐqián 
jiǔrénjiànjiēchuílèi nǎishìxiāncháowànqián 
吴嘉纪

吴嘉纪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 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译文: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译文: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shēng)歌赛社神¹
译文: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注释:¹社神:土地神。古代每逢社日(分春社,秋社两种)有祭祀土地神,祈祝丰收的习俗。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不展芳尊(zūn)¹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译文: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注释:¹尊:古代盛酒器具。

yuánxiāo

tángyín míngdài 

yǒudēngyuèrén yǒuyuèdēngsuànchūn 
chūndàorénjiānrén dēngshāoyuèxiàyuèyín 
mǎnjiēzhūcuìyóucūn fèishēngsàishèshén 
zhǎnfāngzūnkāikǒuxiào xiāoliángchén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tiáo)¹。嗟(jiē)倦客又此凭高,槛(jiàn)²已少佳致³。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译文:金陵故都的形势是最雄伟、最美好的,有朱红的高楼耸立。可叹浪迹天涯的倦客,再来此地登高远眺,栏杆外已看不到多少佳美的景致。更何况梨花落尽,杨花飞尽,春天也变得十分憔悴。问青山,可还记得三国的英雄、六朝的雄伟?
注释:莺啼序:词牌名,又名《丰乐楼》。共四片,二百三十六字。第一、第二片各九句,四仄韵,第三片十三句五仄韵,第四片十四句七仄韵。¹迢递:高峻的样子。²槛外:栏干外面。槛:窗户或长廊旁的栏干。³佳致:美好的景致。
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麦甸(diàn)¹葵丘²,荒台败垒,鹿豕(shǐ)³(xián)枯荠(jì)。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jiā)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译文:郊外荒丘,蔓草遍野,猪鹿衔着枯芥菜在荒台败垒中出没。寂寞的夕阳残照下,潮水拍打孤城。听楼头鼓角哀怨,未曾举杯,愁心己如酒醉。夜色渐深,秦淮河洒满月光,烟霭笼罩着寒冷的河水。
注释:¹麦甸:长满荠麦的野地。甸:古时郭外称郊,郊外称甸。²葵丘:长着葵菜的山丘。³鹿豕:麋鹿和野猪。⁴衔枯荠:叨着枯萎的荠菜。⁵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化用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句。意思是晚潮拍打着石头城,斜阳照着我寂寞的身影。⁶月满秦淮,烟笼寒水:化用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诗句,描绘秦淮河夜景,寄离重过金陵时的怀古情思。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¹,余音亹(wěi)²。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wú)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qǐ)³,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译文: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亮处是渡江口的夜市。可叹歌女不知江山兴废之恨,隔着江水还在唱那《后庭》遗曲,余音袅袅刺人心扉。伤心千古兴废,泪流如水。乌衣巷口道路荒芜,只依稀看出是旧时权贵王、谢毗邻而居的残颓。临春阁、结绮阁两座名殿早巳荒废,当年美丽的后妃也化为了尘灰,墓地里白杨萧瑟、寒风哀泣。
注释:¹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意思是那些不知节义的人,仍然沉溺在歌楼妓里,饮酒高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²亹亹:形容余音袅袅不绝。³临春结绮:指阳临春阁、结绮阁,分别为陈后主和张丽华所居的楼阁。⁴红粉:指女子、佳人。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因思畴(chóu)昔,铁索千寻,谩(màn)沉江底¹。挥羽扇²,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³。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qiú)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译文:回想遥远的过去,千寻铁锁横江,最终空沉江底。手挥羽扇遮挡西来的尘土,正好头带角巾回私第。清妙的玄淡到底能成何事?在新亭上回首眺望,家国风景如此。如今身为囚徒,悔恨何时已。可叹人间,古往今来,兴亡如同儿戏。东风年年还来,吹入钟山,重重绿树苍翠。
注释:¹铁索千寻,谩沉江底:化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诗句,指东吴用铁索千丈沉江,也白白浪费了铁索。²挥羽扇:据《世说新语》,王导与外戚庾亮共掌大权,其势相抵,一日大风扬尘,王导以扇拂之,并且说:“元规(庾亮字)尘污人。”词中比喻南宋士大夫不能同心合力,共御外侮。³便好角巾私第:据《世说新语》,庾亮要带兵到王导的治所来,别人建议他,要严加成备。王导说:“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词中比喻南宋士大夫不能以大事为重。角巾:便服。⁴清谈:亦称“清言”或“玄言”,指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⁵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⁶楚囚对泣何时已:指词人被俘后的悲痛心情。据《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曾被囚禁于晋国,因称楚囚。⁷钟山:一名蒋山,又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东北。

  《莺啼序·重过金陵》凭高所见实景入手,从而引出对三国、六朝的疑问,咏史怀古。全词四片,借用“赋”的笔法依次铺叙开来。

  第一片是总写,点题之后,写出词人心情、时令。起首“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两句化用了南朝诗人谢朓的《隋王鼓吹曲·入朝曲》:“江南嗟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词人借它作为点题之用,截取了“迢递朱楼”四个字,令读者勾起对谢朓那首诗的联想。金陵古都,金陵故事,全都浮现于词句之中。点题之后,透露出词人的心境。“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嗟致。”这两句,含义深婉。词人自称“倦客”,他经历了亡国、被掳、出家、放归等等一系列巨变,饱尝丧国之后带来的屈辱和悲痛,对人生产生了一种心灰意懒的厌倦情绪的缘故。“倦客”二字,透露了词人对现实不满但无奈的悲苦心境。在这种心境之下,重游故地,眼前仍然是“迢递朱楼”,在他眼里,已失去“嗟致”。接着“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词人连“成憔悴”和“少嗟致”在一起,叙心境和写时令的两层意思就密合起来了。“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词人用疑问句点出主题:怀古之幽情。”少嗟致“”成憔悴“的景况和”金陵故都最好“的观念在词人看来已不能相称,使人疑窦顿生:难道这就是那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和奇人伟士迭现的六朝时代的故都吗?疑问的实质是感叹,是一种对历史逝去,豪杰已成古人的咏叹。唯有青山不变,不谙人世沧桑,仍可作历史之见证。这首词的首片的作用只引领下文,故而写得比较概括。

  第二片转入具体的写景和抒情的描写。“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三句着眼于虚拟的景物。值得注意的是,词人通过景物描写,暗喻世事之更替,另外用典表意。如“麦甸葵丘”、“荒台败垒”皆有典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是“麦甸葵丘”之典出。宫殿崔嵬、歌舞升平已不在,如今却只任凭麋鹿野猪去奔走践踏。《史记·淮南王安传》“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伍子胥苦谏吴王而不见纳,愤然自慨。词人把这两个曲故合起来看,用意甚明,慨南宋之不奋,抒己之伤悲。“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化用了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和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词人隐括唐人诗句采取的手法是把唐人的句子拆开,但仍保持着前后的呼应,同时又把自己的句子融合进去,根据词调的要求,重新组合。词人在隐括、化用前人诗词,重新进行拆改组合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的。把前人的句子放得十分妥贴,对于那些完全出于自己手笔的句子,如“未把酒、愁心先醉”,作了周到的安排,熔借来的句子和已句于一炉,且使其错落有致,密合无间。这几个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怀旧情丝,强烈表达词人的主观感情,故而在全词当中位置重要。起到统率全段的作用,从而显示了词人的主导作用和作品的创造性质。抒发故情旧绪,转入了对历史的评述。

  第三片开始两句“凄凄惨惨,冷冷清清。”连用叠字,加重了悲凉凄惨之感,“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接第二片最后杜牧《泊秦淮》诗句,流露出亡国之痛。面对故都两座楼阁“临春”“结绮”,感叹国家衰亡,昔人已去,无不饱含对亡国之君的强烈谴责。白居易《和关盼盼感事诗》里道:“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词人在词中写成了“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两句,并暗用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句意和刘禹锡诗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抒发了他面对历史陈迹而萌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

  第四片叙述东吴、东晋的史事。用意非常明显,喻指南宋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铁索千寻,谩沉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词人有针对性地评述了这几个发生在金陵的历史故事,很有现实意义。当时南宋王朝刚刚覆灭,他所抒发的兴亡感慨也是有针对性的,有现实性的。“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以儿戏喻兴亡,含义很复杂而用语却似乎很轻松,这里面既有词人的感慨,也有对历代亡国君臣的遣责,为的是把“人间今古”一笔带过。词人实际上是假借轻松的心境,引出一个沉重的话题。全词的结尾,又回到金陵景物,并照应篇首的“倦客又此凭高”登高远眺“春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自然界不因人世之变迁而按照它固有的规律,照常轮换。钟山依旧,只是人事不再。因这种怀旧情结作为全篇的一个总结,意味极为深长。

  这首词着眼于金陵的历史、人物、街巷、江河、城郭,描写古今兴亡的大主题,是借古伤今抒写亡国之痛的作品。全词多处化用古人典故及诗词,却稳妥贴切,语意自然恰当。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第2195-2200页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入春才七日¹,离家已二年。
译文: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注释:¹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归落¹雁后,思²发在花前。
译文: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注释:¹落:居,落在.....后。²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观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在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急切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徐安崇,秦兆基,刘登阁.古代诗歌精品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02.:第6页
2、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1543页

rénguī

xuēdàohéng suídài 

chūncái jiāèrnián 
rénguīluòyànhòu zàihuāqián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清风店¹南逢父老,告我己巳(sì)²年间事。
译文:在清风店南面遇见了一个老人家,他告诉我己巳年的事情。
注释:石将军:石亨,渭南人。后恃功高,日益骄纵,下诏狱,以谋反罪论斩,死于狱中。¹清风店:在今河北省易县。石亨追瓦剌军于此。²己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zú)¹尚带勤王²字。
译文:清风店北面还留有古战场的遗迹,留下的箭头还带着“勤王”的字样。
注释:¹遗镞:留存下来的箭头。²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难之中的王朝。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忆昔蒙尘¹实惨怛(dá)²,反覆³势如风雨至。
译文:回想起被人侵略实在是悲惨,侵略者的军队象疾风骤雨般袭来。
注释:¹蒙尘:天子出走曰蒙尘,此处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虏。²惨怛:伤痛。³覆:一作“复”。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紫荆(jīng)¹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译文:紫荆关那里白天吹起了号角,幽朔上空杀气弥漫,杀声震天。
注释:¹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的紫荆岭上。这一年十月,也先挟持明英宗攻陷紫荆关,向北京进兵。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胡儿饮马彰义门¹,烽火夜照燕山云。
译文:瓦剌的士兵彰义门外饮马,战斗的烽火照亮了燕山的夜空。
注释:¹彰义门:京城九门之一。当时瓦剌军曾攻彰义门,被明军击退。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内有于尚书¹,外有石将军。
译文:城内有于谦尚书守城,城外有石亨将军领兵杀敌。
注释:¹于尚书:即于谦。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hān)战。
译文:石亨的军队来势如闪电,若奔雷,在晴朗的天空下,在野外空旷的地方与敌人激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¹清风店。
译文:朝廷的军队都守不住紫荆关,老百姓又怎么能保住清风店呢?
注释:¹岂保:怎能保。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译文:敌人杀来,孩子拉着爹爹,大人背着小孩,四散奔逃,哭声震天,朔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¹屋上看旌(jīng)(máo)²
译文:小孩子躺在床上就能听见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乡下人站在屋顶上就能看见军队的旗帜。
注释:¹野人:乡下人。²旌旄,泛指军中旗帜。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译文:这时,石亨将军提着戈挺身而出,杀敌人就像割草和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追北¹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译文:追击瓦剌军队回来,已经是血染钢刀,此时,上天也为之惊呆。
注释:¹追北:追逐败逃的敌人。北,败北,这里这里作名词用。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¹古来少。
译文:敌人的侵略终于被扫平,石亨叔侄的英雄事迹古来少有。
注释:¹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单于¹痛哭倒马关²,羯(jié)³半死飞狐道
译文:瓦刺的首领在倒马关痛哭,因为他的士兵多死在飞狐关。
注释:¹单于:本为匈奴最高首领称号,此处借指瓦剌部首领。²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³羯奴:这里是对瓦剌的蔑称。⁴飞狐道:又名飞狐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和蔚县交界处。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译文:到处是敲锣打鼓欢庆胜利,家家杀牛备酒犒劳军队。
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家郭子仪。
休夸汉室嫖(piáo)(yáo)¹,岂说唐家郭子仪。
译文:石亨将军的功绩可以和汉代的霍去病,唐朝的郭子仪相媲美。
注释:¹嫖姚将:指霍去病。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前后六此击败匈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译文:转眼六十年过去了,每次经过此地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译文:在落日的照耀下,在暮云的映衬下,古战场上的尸骨显得惨白,漫漫黄沙,景象惨淡,让行人发愁。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yōng)¹
译文:行人折下战场旁的一根柳枝,下马坐在那里望着居庸关。
注释:¹居庸口:居庸关,在今北京市平昌县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却忆千官迎驾¹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译文:想起那么多的官员迎接英宗回来,场面如此隆重,人是那么多。
注释:¹迎驾: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译文:国家有幸出现了一位明主,就要兴盛,重新开始建设国家。
注释:载造:同“再造”,指国家破败之后,重新缔造。图:版图,地图。
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
(xiāo)雄不数云台¹士,杨²石齐名天下无!
译文:而石亨将军的功绩应该被朝廷记住,这样的战功是天下少有。
注释:¹云台:汉代所建高台。汉明帝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台上画了邓禹等二十八位大将军的肖像。²杨:指杨弘。明代保家卫国的功臣之一。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¹
译文:可是现在他的战功没有人记得,让人心寒,将来还怎么能有石亨这样的人为国效力,抵御外辱呢?
注释:¹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

  此诗歌颂石亨的这一段战迹,诗人的用心在于借怀念石亨以呼唤现实生活中抗敌卫国的英雄。全诗分三部分。

  开篇四句是全诗的一个引子,诗人自述,当他来到清风店南时,当地父老向他讲述了在上一个己巳年发生在店北的那一场战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锻尚带勤王字”二句,不仅在空间上展开,指明古战场的方位,以及上次战争的遗迹,而且在时间上打通了历史与现实。诗作从第五句起也就顺势折入对己巳年间战争的回忆。

  自“忆昔蒙尘实惨怛”至“岂说唐朝郭子仪”共三十句,是全诗的主干部分。这部分用笔的特点在于,不作泛泛的叙述,而是采用绘形绘色的再现,“忆惜”句点出八月间英宗被俘一事,“蒙尘”谓天子被俘。“反覆”句写再次进攻。时间已到十月。“反覆”是一再的意思,十月间的进攻已非首次,所以这样说。“势如风雨至,脱胎于高适《燕歌行》的“胡骑凭陵杂风雨”,铁骑来袭,犹如风雨骤至,极言其迅猛。继而写敌兵一路过关夺隘,直通京师城下:“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关头昼吹角”表明此关已落入敌手,幽州和朔方因之笼罩在浓重的战争气氛之中。彰义门前胡儿饮马。烽火烛天,意味着京城已危在旦夕。在写足敌方以后,转写石亨一面。“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以“若雷电”形象地写出石亨的军队奔进之速与气势之壮,由此不难想见士气之高昂。“天清野旷”四字,本于杜甫《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句。“天清”言天时,“野旷”说地利。这两句从主客观两方面表明决战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都已具备,似乎只待短兵相接了。出乎意料的是,用笔上忽然荡开,插入对战区百姓情况的描写。据历史记载,在清风店保卫战中,百姓们同仇敌忾,投石助战。诗中写“野人屋上看旌旄”可见对战事的关心;“吾民岂保清风店”,更有毁家纤难的慷慨气概。但描写的侧重点则在于战事带给百姓的恐惧与灾难,“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展天风怒号”便是这方面的典型诗句。写百姓的若难,从另一角度加强了对战争氛围的渲染,更为进一步写石亨作好铺垫,见出石亨抗击入侵之敌既是保卫明王朝的需要,也是救民于水火的义举。对石亨的直接描写,着墨不多,但很有层次感而且写得相当精彩。“挺戈出”,是石亨刚一露面时的英姿;“杀敌不异草与蒿”,写他“有我无敌”,猛勇冲杀;“追北归来血洗刀”,写他杀伤甚多,胜利返回。“白日不动苍天高”,一句相当深入而细致地表现了石亨等人在血战之后突然抬头时的特定感受,也是拟人化了的“白日”“苍天”在见到人间的厮杀场面时感到吃惊以至变得出神的表现。杨慎在《空同诗选》中于此七字旁加圈,见出他对这一神来之笔的句子是颇为欣赏的。“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从敌人一面说石亨的战功;“处处欢声嗓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从百姓一面写克敌制胜引起的广泛而又热烈的反响。主干部分开始时写敌人,表现的是敌入的嚣张;写百姓,侧重于写出战争环境中百姓的痛苦。至这一部分行将结束、再次写到敌人与百姓时,敌人已是溃败之师,百姓已沉爱子欢乐的气氛之中,从而与中间正面有写石亨的主要笔墨互相呼应,在相当广阔的背景上展示并歌颂了石亨的战功。“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朝郭子仪”在前面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沦、抒情。西汉时霍去病六击匈奴,战功卓著;唐朝郭子仪,大破安禄山,有再造唐室之功,引霍、郭作比,且以“休夸”、“岂说”加以比较评价,意谓石亨决不霍之下,可见诗人对己巳年间进行保卫战的石亨评价之高。

  从“沉吟此事六十春”至诗末共十四句,是全诗的结尾部分。全诗的语气由开篇的第一人称,至中腹改用第三人称,至此重又改为第一人称。写法上,由倒叙历史重又拉回到现实。诗人途经古战场,时间已是六十年后的另一个已巳年,其时正当日暮,“黄云落日”下,“古骨”暴露于野,砂飞石走,景象惨淡。诗人下马折柳,席地而坐,向东北方向的居庸关的所在地遥望,在想像中出现了景泰元年(1450)八月千官迎驾的热烈场面。瓦剌统领也先在己巳年战败后,挟英宗诱和不成,不得已于下一年将英宗送还北京。诗中称英宗为“中兴主”,虽不免夸大,但从歌顷石亨战功的角度写到英宗的回归,还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枭雄”二句,由前之写英宗,仍复转回到石亨身上。以杨石并提,重点在石亨,杨弘为连类而及。此二句意在以汉明帝时的中兴功臣作比,突出石亨力挽狂澜的砥柱作用。诗的结尾落到“安得弄生此辈西备胡”,诗人抚今忆昔,回顾历史,日的正是为了呼唤现实中的英雄。

  诗的构想宏大,结构紧凑,熔深沉与悲壮为一炉。感情真挚,抒写真切,六十年前的事件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沉雄蹈厉,振奋人心。诗的意境深沉,情绪激昂,一时如雷如电,一时如火如风,一时如泣如诉,感人甚深。特别是策马古战场,折柳坐望居庸关一节,感怀沉思,哨然长叹,神情声貌跃然纸上,充分显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患。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444-448
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15
3、 吕进.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古代二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323-325

shíjiāngjūnzhànchǎng--mèngyáng

qīngfēngdiànnánfénglǎogàoniánjiānshì

diànběiyóucúnzhànchǎngshàngdàiqínwáng

méngchénshícǎnfǎnshìfēngzhì

jīngguāntóuzhòuchuījiǎoshājūnshēngmǎnyōushuò

éryǐnzhāngménfēnghuǒzhàoyànshānyún

nèiyǒushàngshūwàiyǒushíjiāngjūn

shíjiāguānjūnruòléidiàntiānqīngkuàngláihānzhàn

cháotíngshījīngguānmínbǎoqīngfēngdiàn

qiānzichùtáoshēngzhèntiānfēnghào

érchuángtóujiǎorénshàngkànjīngmáo

jiāngjūnshítǐngchūshācǎohāo

zhuīběiguīláixuèdāobáidòngcāngtiāngāo

wànyānchénjiànsǎoziyīngxióngláishǎo

dāntòngdàoguānjiébànfēidào

chùchùhuānshēngzàojiājiāniújiǔkàowángshī

xiūkuāhànshìpiáoyáojiāngshuōtángjiāguōzi

chényínshìliùshíchūnjīngguòlèimǎnjīn

huángyúnluòbáishācǎndànchóuxíngrén

xíngrénláizhézhànchǎngliǔxiàzuòwàngyōngkǒu

quèqiānguānyíngjiàchūqiānchéngwànxiàhuángdōu

gānkūnjiànzhōngxìngzhǔyuèzhòngkāizàizào

xiāoxióngshùyúntáishìyángshímíngtiānxià

yángshíjīnānzàishēngbèi西bèi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¹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²,误承³问,迫于日晷(guǐ),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⁹而粗有所陈。
译文:我前些天承蒙陛下问到我朝之所以统治了上百年,天下太平无事的原因。我因为浅薄无知,错蒙皇上询问,由于时间紧迫,不敢长时间留在宫中,话还来不及说完,就告辞退朝。私下想到皇上问到这个问题,是天下的福气,而我却没有一句中肯的话奉献,不是身边官员效忠君主的态度,所以敢于不揣冒昧粗略地说说我的看法。
注释:百年:指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凡一百余年。札子:当时大臣用以向皇帝进言议事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于发指示的,如中书省或尚书省所发指令,凡不用正式诏命的,也称为札子,或称“堂帖”。¹享国:享有国家。指帝王在位掌握政权。²浅陋:见识浅薄。这里为自谦之词。³误承:误受的意思。这里为自谦之词。⁴圣:指皇帝。⁵日晷:按照日影移动来测定时刻的仪器。这里指时间。⁶语不及悉:回禀的话来不及细说。悉:详尽。⁷窃惟念:我私下在想。这和下文“伏惟”一样,都是旧时下对上表示敬意的用语。⁸近臣:皇帝亲近的大臣。当时王安石任翰林学士,是侍从官。⁹昧冒:即“冒昧”,鲁莽,轻率。这里为自谦之词。
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
伏惟太祖躬¹上智²独见³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yù)将帅,训齐士卒(zú),外以捍¹⁰(yí)¹¹,内以平中国¹²。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fān)¹³,诛贪残之官吏,躬¹⁴以简俭为天下先¹⁵。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¹⁶为事。太宗¹⁷承之以聪武¹⁸,真宗¹⁹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²⁰、英宗²¹,无有逸德²²。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
译文:我想太祖具有极高的智慧独到的见解,详尽地了解各种人物的真伪,指挥任命,一定做到人尽其才,设置变革措施,一定能够符合现实情况。所以能够驾驭将帅,练好兵卒,对外抵抗外族入侵,对内靠他们平定动乱。于是废除苛捐杂税,禁止酷刑,废除强横的藩镇势力,诛杀贪婪残暴的官吏,自身俭朴,为天下做出了榜样。太祖在制定政策发布命令的时候,一切以百姓能平安、得利为准则。太宗继承了太祖的聪慧勇武,真宗保持了太祖的谦恭仁爱,到了仁宗、英宗,没有丧失道德的地方。这就是所以能够统治上百年,而天下太平的缘故。仁宗做皇上,时间最久。我当时担任侍从官员,所作所为,从头到尾,都是我所亲眼看到的。
注释:¹躬:本身具有。²上智:极高的智慧。³独见:独到的见解。⁴周知:全面了解。⁵付托:托付、交待。指委任臣下做事。⁶变置施设:设官分职。变置,指改变前朝的制度而重新设立新制。⁷当其务:合于当前形势的需要。⁸驾驭:统率,指挥。⁹训齐:使人齐心合力。¹⁰捍:抵抗。¹¹夷狄:旧时指我国东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这里指北宋时期建立在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契丹、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下文“蛮夷”也是同样的意思。¹²内以平中国:指宋太祖对内平定统一了中原地区。中国,指中原地带。¹³废强横之藩镇:指宋太祖收回节度使的兵权。唐代在边境和内地设置节度使,镇守一方,总揽军政,称为藩镇。唐玄宗以后至五代时,藩镇强大,经常发生叛乱割据之事。宋太祖有鉴于此,使节度使仅为授予勋戚功臣的荣衔。¹⁴躬:亲自。这里与上文“躬”字意思稍有区别。¹⁵为天下先:做天下人的表率。¹⁶安利元元:使老百姓得到平安和利益。元元,老百姓。¹⁷太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在位22年。¹⁸聪武:聪睿圣武。¹⁹真宗:太宗之子赵恒,继太宗后为帝,在位25年。²⁰仁宗:真宗之子赵祯,在位42年。²¹英宗: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继仁宗后为帝,在位不足四年。²²逸德:失德。
仁宗在位,历年最久。臣于时实备从官,施为本末,臣所亲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于方今。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盖监司之吏以至州县,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百姓。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之而中国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辄得。此赏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能大擅威福,广私货赂,一有奸慝,随辄上闻;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自县令京官以至监司台阁,升擢之任,虽不皆得人,然一时之所谓才士,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仁宗在位,历年最久。臣于时实备从官¹,施为本末²,臣所亲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³于方今。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què),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wù)¹⁰吏之残扰¹¹。宁屈己弃财于夷狄¹²,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¹³御史¹⁴,公听并观¹⁵,而不蔽于偏至之谗(chán)¹⁶。因任众人耳目¹⁷,拔举疏远¹⁸,而随之以相坐之法¹⁹。盖监司之吏²⁰以至州县²¹,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²²以伤百姓。自夏人顺服²³,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之而中国人安逸蕃息²⁴,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²⁵也。大臣贵戚²⁶、左右近习²⁷,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lǘ)巷之人²⁸,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mù)天下骁雄横猾²⁹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³⁰之,而谋变者辄(zhé)³¹;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³²,委之府史³³,非有能吏以钩考³⁴,而断盗者³⁵(zhé)³⁶;凶年饥岁,流者填道³⁷,死者相枕³⁸,而寇攘(rǎng)³⁹辄得⁴⁰。此赏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能大擅威福,广私货赂(lù),一有奸慝(tè)⁴¹,随辄上闻;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⁴²,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自县令京官以至监司⁴³台阁⁴⁴,升擢(zhuó)⁴⁵之任,虽不皆得人⁴⁶,然一时之所谓才士,亦罕⁴⁷(bì)⁴⁸而不见收举⁴⁹者,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⁵⁰之日,天下号恸(tòng)⁵¹,如丧考妣(bǐ)⁵²,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què),终始如一之效也。
译文:我试为陛下陈说其中的几条,陛下详加考虑,选择可取之处,也足以用作今天的借鉴。 我想仁宗作为一位君主,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天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没有随意兴办一项工程,没有随意杀过一个人。审断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宁肯委屈自己输送钱财给辽、夏,却始终不忍心对他们开战。刑罚轻缓而公正,赏赐很重而守信用。采纳谏官、御史的建议,多方面地听取和观察,而不会受到偏见的谗言的蒙蔽;依靠众人的耳闻目睹,选拔举荐关系疏远的人才,且伴随着连坐的法律。从监察官吏到州、县的官员,没有人敢暴虐残酷,擅自增加赋税徭役,来损害老百姓。自从西夏人顺服以后,蛮横的外族就没有大的变化,边境人民的父子夫妇,能够不在战争中死亡,而内地的人民,安定和平繁荣兴旺,一直到今天,这是因为没有随意兴办一项工程,没有错杀一个人,审断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而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宁肯委屈自己输送财物给辽、夏外族,而不忍心对他们开战的结果。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身边的近臣,没有人敢强横犯法,他们自重谨慎,有的甚至超过平民百姓,这是刑罚轻缓而公正的结果。招募天下骁雄强横奸诈之徒作为士兵,几乎达到百万,没有良将来统帅他们,而阴谋叛乱的人很快就败露;聚集天下的财物,虽然有账册,把这些交给府吏管理,没有贤能的官吏来检查考核,而贪污偷盗的人马上就被揭发出来;水旱灾年,逃荒的人堵塞了道路,尸横遍野,而抢夺财物的强盗立刻就被捕获,这是重赏赐而守信用的结果。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身边的侍从官吏,没有能大肆作威作福,到处钻营受贿,一有奸邪不法的事,随即就报告到上面;贪婪奸邪强横狡猾之徒,即使偶尔被任用,不能够长久的。这是采纳谏官、御史的建议,广泛地听取观看,而不会受到偏见的谗言所蒙蔽的结果。从县令、京官,到监司、台阁,提拔任用,虽然不能全部称职,然而,闻名一时的所谓有才能的人,也很少有埋没不被任用的。这是依靠众人的耳闻目睹,选拔推荐关系疏远的人才而伴随着连坐之法的结果。驾崩的那一天,天下的人民放声痛哭,如同死去父母,这是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本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的结果。
注释:¹实备从官: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曾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是皇帝的侍从官。²施为本末:一切措施的经过和原委。³申鉴:引出借鉴。⁴伏惟:古人奏札、书信中常用的套语,意为“我暗自考虑”。⁵仰畏天,俯畏人:上畏天命,下畏人事。意谓说话行事都须十分谨慎。⁶自然:本性。⁷诚悫:诚恳。⁸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⁹生:指给犯人留有活路。¹⁰恶:厌恨。¹¹吏之残扰:指官吏对百姓的残害、扰攘。¹²弃财于夷狄:指北宋政府每年向契丹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献币纳绢以求和之事。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北宋政府与契丹讲和,每年需向契丹献币纳绢。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宋又向契丹增加银绢以求和。庆历四年(1044),宋又以献币纳绢的方式向西夏妥协。王安石这里是替宋仁宗的屈服妥协曲为辩解的话。¹³谏官:执掌劝谏皇帝的官员。¹⁴御史:执掌纠察百官的官员。¹⁵公听并观:多听多看。意即听取了解各方面的意见情况。¹⁶偏至之谗:片面的谗言。¹⁷因任众人耳目:相信众人的见闻。¹⁸拔举疏远:提拔、起用疏远的人。疏远,这里指与皇帝及高官显贵关系不密切但有真实才干的人。¹⁹相坐之法:指被推荐的人如果后来失职,推荐人便要受罚的一种法律。²⁰监司之吏:监察州郡的官员。宋朝设置诸路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四司,兼有监察的责,称为监司。²¹州县:指地方官员。²²调发:指征调劳役赋税。²³夏人顺服:西夏政权在宋初与宋王朝有磨擦,至仁宗庆历三年,西夏主元昊遣使请和,从此宋、夏间的战事宣告结束。²⁴安逸蕃息:休养生息。蕃:繁殖。²⁵效:结果。²⁶贵戚:皇亲国戚。²⁷左右近习:指皇帝周围亲近的人。²⁸甚于闾巷之人:比平民百姓更加谨慎畏法。²⁹骁雄横猾:指勇猛强暴而奸诈的人。³⁰御:统率,管理。³¹谋变者辄败:凡有阴谋哗变者,很快就被平定。³²文籍:账册。³³府史:衙门中的书吏。³⁴钩考:查核。³⁵断盗者:一作欺盗,贪污中饱的人。³⁶发:被揭发。³⁷流者填道:流亡的人塞满了道路。³⁸死者相枕:尸体枕着尸体。³⁹寇攘者:强盗。⁴⁰得:被抓获。⁴¹奸慝:奸邪的事情。⁴²间或见用:有时也会被提拔任用。⁴³监司:各地监察机关。⁴⁴台阁:指执政大臣。⁴⁵升擢:提升。⁴⁶得人:得到贤才,任人唯贤。⁴⁷罕:少有。⁴⁸蔽塞:埋没。⁴⁹收举:任用。⁵⁰升遐:对皇帝(这里指宋仁宗)死亡的讳称。⁵¹号恸:大声痛哭。⁵²考妣:称已死的父母。父为考,母为妣。
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而精神之运有所不加,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农民坏于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姑息羁縻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然本朝累世¹因循末俗²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huàn)官女子³;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而精神之运有所不加,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¹⁰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¹¹,而无学校养成之法¹²;以科名¹³资历¹⁴¹⁵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¹⁶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¹⁷之亟(qì)¹⁸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¹⁹因得以乱真²⁰。交私养望者²¹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²²或见排沮(jǔ)²³。故上下偷惰²⁴取容²⁵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农民坏于繇(yáo)²⁶,而未尝特见救恤(x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²⁷,而未尝申敕(chì)²⁸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yì)之权²⁹。宿卫³⁰则聚卒伍³¹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³²姑息羁(jī)(mí)³³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shài)之宜³⁴。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chì)之时³⁵,又无尧、汤水旱之变³⁶,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盖累(lěi)³⁷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译文:但是,本朝几代墨守衰风颓俗的弊病,却没有皇亲国戚和诸位臣子议论它。和皇上朝夕相处的,不过是宦官宫女,出来处理政事,又不过是有关部门的琐事,没有像古代大有作为的君主那样,和学士、大夫们讨论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把它实施到天下。一切听任自然趋势,而主观努力却有所不够,名义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没有加以考察。君子并不是不被容纳,但小人也能够混进来。正确的论断并不是不被采纳,然而不正确的怪论也有时候被采用。凭着写诗作赋博闻强记选拔天下的士人,而没有学校培养造就人才的方法;以科名贵贱资历深浅排列在朝中的官位,而没有官吏考核实绩的制度。监司部门没有设置检查的人,守将不是选拔上来的贤臣,频繁地调动迁官,既难于考核实绩,而夸夸其谈的人,因而能够乱真。结党营私,猎取名望的人,大多数得到了显要的职务,靠自己才能奉公守职的人中,有的人却受到排挤压抑。所以官场上下因循守旧、偷懒怠惰,只要讨得别人的欢心罢了,即使有能干的人在职位上,也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农民受到了徭役的牵累,没有看到特别的救济抚恤,又不为他们设置官员,兴修农田水利;士兵中混杂着老弱病员,没有加以告诫整顿,又不替他们选拔将领,让他们长久地掌握守边任务。保卫都城收罗的是些兵痞无赖,没有改变五代的纵容、笼络的坏习惯;皇室中没有教导训练、选拔推荐之实,因而不能符合先王亲近疏远、升官、降职的原则。至于管理财政,基本上没有法度,所以虽然皇上俭朴节约而人民却不富足,虽然操心勤勉而国家却不强大。幸赖不是夷狄昌盛的时候,又没有尧、汤时代水涝旱灾的特殊情况,所以天下无事,超过百年。虽然是人努力的结果,也靠了天的帮助。原因是几代圣君相传,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忠恕诚恳,这是他们之所以获得上天帮助的缘故。
注释:¹累世:世世。²因循末俗:沿袭着旧习俗。³女子:指皇宫中的后妃宫女。⁴出而视事:指临朝料理国政。⁵有司之细故:官府中琐屑细小的事情。⁶措之天下:把它实施于天下。⁷自然之理势:客观形势。⁸精神之运:主观努力。⁹名实:名目和实效。¹⁰厕:参与。¹¹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宋代科举考试以写作诗赋,背诵经义为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一度取消诗赋考试。¹²学校养成之法:指建立州县学,用儒家经典来教育士子。¹³科名:科举名目,如进士、明经之类。¹⁴资历:任职年限。¹⁵叙:排名次序。¹⁶课试:考察测试官吏政绩。¹⁷转徙:调动官职。¹⁸亟:频繁。¹⁹游谈之众:夸夸其谈的人。²⁰乱真:混作真有才干的人。²¹交私养望者:私下勾结、猎取声望的人。²²独立营职者:不靠别人、勤于职守的人。²³排沮:排挤、压抑。²⁴偷惰:偷闲懒惰。²⁵取容:指讨好、取悦上司。²⁶繇役:即徭役,封建社会中为官府无偿劳动的制度。²⁷杂于疲老:混杂着年迈力疲之人。²⁸申敕:发布政府的命令。这里引申为告诫、约束的意思。²⁹久其疆埸之权:让他们(指武将)长期掌握军事指挥权。³⁰宿卫:禁卫军。³¹卒伍:这里指兵痞。³²五代:指北宋之前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907—960)。³³姑息羁縻:纵容笼络、胡乱收编的意思。³⁴亲疏隆杀之宜:亲近或疏远、恩宠或冷落的区别原则。³⁵赖非夷狄猖炽之时:幸好赶上不是外敌猖狂进犯的时日。³⁶尧、汤水旱之变:相传尧时有九年的水患,商汤时有五年的旱灾。³⁷累圣:累代圣君。这里指上文提到的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诸帝。
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则天下之福也。取进止。
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¹,承无穷之绪²,知天助之不可常恃³,知人事之不可怠(dài),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¹⁰,则天下之福也。取进止¹¹
译文:我想陛下身具最为圣明的资质,继承无穷无尽的帝业,知道不能长久地依靠上天的帮助,知道人事不能始终懈怠下去,那么大有作为的时候,正在今天。我不敢随便放弃臣子应尽的职责,而只顾躲避独犯忌讳所遭到的惩罚。恳请陛下宽恕我并留神我的话,那就是天下人的福气了。恰当与否,请陛下裁决。
注释:¹躬上圣之质:具备最圣明的资质。²承无穷之绪:继承永久无穷的帝业。绪,传统。³恃:依赖,倚仗。⁴怠终:轻忽马虎一直拖到最后。意思是最后要酿成大祸。⁵辄废:轻易地废止。⁶将明之义:语出《诗经·大雅·烝(zhēng)民》,意谓大臣辅佐赞理的职责。将,实行。明,辨明。义,职责。⁷苟逃:侥幸逃避。⁸讳忌之诛:因触怒天予而受到责罚。⁹赦:宽恕免罪。¹⁰留神:留意,重视。¹¹取进止:这是写给皇帝奏章的套语,意思是我的意见是否妥当、正确,请予裁决。

  这篇文章以扬为抑,褒中有贬,在探究北宋立国以来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原因的同时,剖析了宋仁宗统治时的种种弊病;透过“百年无事”的表象揭示出危机四伏的实质,犀利地指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文章条理清晰,措辞委婉,情感恳切坦诚,是历代奏议中的佳作。

  此文大致可分为五段。第一段是交代写作缘起。宋神宗赵顼是一个有志图强的年轻皇帝,公元1067年即位。即位时只有二十岁,出于谋求富国强兵、改变“本朝”积弊的迫切愿望,他即位第二年便召见王安石进京议对。此时王安石已近“知天命”之年,其经历、见识很不一般。他从少年时起即胸有“轩冕”之志,曾自言“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出仕前又跟随宦游四方的父亲到过岭南、江苏的不少地方,对于下情已有所体恤。中经丁忧,二十一岁人京应礼部试,首试即中,以第四名的好成绩登杨真榜进士。王安石由于个性拗强,人品高尚,学识渊博,素有“矫世变俗之志”,名播朝野。神宗早在东宫时已闻王安石大名,继位后,对这位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万言书》),提出“改易更革”主张的王安石十分倚重。这次把他由江宁召回京都,就是向他咨询北宋百年来没出大乱子的问题,要他当面回答这是什么原因。面对皇上,口头回答这么重大的问题,难无惶恐,加之时间紧迫,未敢迁延,来不及详对,即告辞返回。事后,他又觉得不符合近臣侍奉君主的道理,遂写了这篇《札子》,进一步申述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行变法的实际需要和理论依据。神宗激赏此文,次年二月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变革遂张。此文可视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第二段是对“本朝”自开国皇帝赵匡胤至仁、英二宗的一一称颂,从而作出“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的初步答案。既然是百年的事,自然以前几任皇帝都得提到。宋太祖因是开国之君且较有作为,所以说得较多,其余太宗、真宗、英宗都是一句带过,唯独对宋仁宗所论最详。这倒不是仁宗特别英明,而是因为他在位时间长,而暴露出的问题最多,后遗症亦最‘大,所以必须加以详尽分析。

  第三段,作者以“从官”的身分极言仁宗的所谓政绩美德,称颂他“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王安石认为仁宗当皇帝时,对上尊崇天意,对下兼听众议,宽仁恭俭,做得自然而又始终如一。尤可贵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审理案件力求给犯人留一条活路,而对于官吏扰民深恶痛绝。对外不忍兴师动众,对内赏罚合理,不信谗言,处处依法办事。皇帝给监察机关带了个好头,所以各级官吏不敢擅自发号施令。也不敢做伤害百姓的事。自西夏归顺宋朝后,再没有发生较大的边境民族叛变之事。这样边民可免遭战乱之灾,内地民众亦可安居乐业。皇亲国戚不敢触犯法令,他们立身行事有的比百姓还谨慎,这是刑法公道所收到的成效。上百万军队是稳定的,一旦有贪污盗窃的人,很快便被揭露,至于在灾荒之年趁火打劫的人,会立即被破获,而皇帝身边的人也不敢擅作威福,索取贿赂。奸佞贪婪者偶被录用,但不能长久。各级官吏的任命提升虽不尽如人意,但也并无遗珠之憾,这是任人唯贤和依靠法制的结果。由于深得人心,所以在仁宗皇帝去世时,人们就像死了亲生父母一样悲痛万分。

  第四段篇幅比上段略短,却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的醉翁之意之所在。头一句开门见山,指出“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可谓深中腠理。这些弊病分别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皇帝朝夕共处的不过是宦官和妇女,临朝理事,又不外是一些琐碎之务,远不如那些有作为的国君,能同士大夫一起研讨先王的治国之法,从而在全国加以推行。二是对于事物不分名与实,一切听凭自然而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虽任用了贤人,但小人也占据一定职位;正确的言论皇帝不是不听。但错误的主张也时时被采纳。三是没能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以诗赋和背诵古书的办法取士,论资排辈、按科名资历任用官吏,而没能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四是监察机关(监司)没有称职的官员,边将不是由军队中有指挥经验的人担任,而是任命一些并无军事知识和指挥能力的人充当。五是官吏调动频繁难以考核其政绩,而“游谈之众”便以假乱真,贤人反被埋没;靠私交、“走后门”扩充自己声望的人,大都成了高官;不靠后台、对公事尽职尽责的人,有时反被打击排挤,故而上下偷懒,一味取悦于人;贤人有职无权,才能得不到发挥,实等同于庸人。六是沉重的徭役造成农民破产,而政府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兴办整修农田水利等等。七是边防部队没有进行训练整顿,其中多有疲惫衰老者;内地驻军全是兵痞无赖,没能改变五代以来在养兵问题上笼络迁就的坏风气。八是对于皇族成员不曾经过严格教育和选拔,竟然委以重任,这不符合先王奖优罚劣的用人原则。九是朝廷对于理财,大都没有恰当的办法,所以尽管皇帝本人很节俭而百姓并不富裕,皇帝对国事百般操劳而国家却不强盛;幸而没有外患,也没遇到特大天灾,所以一百多年来没有出乱子。十是虽说事在人为,但“本朝”的创建和存在却是上天保佑的结果。

  显然,以上十条,没有一条不是对北宋朝廷的严厉批评。遗憾的是后世读者曾对王安石的这一苦心孤诣产生了误解,认为“虽日人事……此其所以获天助”之说,是对北宋的歌功颂德,把功劳归于皇帝和上天,表现了他作为地主阶级政治家的局限性。实则相反,这是王安石改革主张彻底性的实际表现。因为这十条的寓意在于北宋王朝已失去了存在的必然性,仅仅靠上天帮助的偶然性得以维持,如不改革,绝无出路。《宋史》本传载:神宗诏问“为治所先”,王安石对日“择术为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北宋以来因循守旧的现行治术,而主张必须择取和制订足以对付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的新的治国方案。

  第五段指出“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这也不能理解为作者对宋神宗的吹捧。鉴于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个有作为的大臣的满腹牢骚,也只能是委婉地、甚至是违心地加以表述。这一段话虽不多,但分量很重,它无异于警告赵顼说:天助是靠不住的,人事也不可有始无终,即使你对这些话很忌讳,因此而怪罪我,我也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从而忠告你必须重新选择(择术为先)有助于变法图强的“人事”。成败在此一举,你如听取劝告,留心国事,实施变法,这便是天下人的一大福份!王安石的这些话中之话何等尖锐,哪里有什么美化和吹捧的意味!

  特点一:本文组织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明白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特点二:措辞委婉,情感直白坦诚。语言表达上谦恭委婉。如一、五段,极尽臣子之礼。表述思路上以颂扬为铺垫,寓贬于褒、以扬为抑。如二、三、四段。由此,王安石剖析了四十多年中的种种弊病透过百年无事的表面现象揭示出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指出因循守旧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诸多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特点三:在语言方面,本文很好地运用了对偶、排比等手法,使字句音节铿锵,为文章生色不少。

参考资料:
1、 堵军主编.空山鸟语·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散文集: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9:第222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1579页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1582页
4、 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08:第15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