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唱骊歌自觉痴,先生底事说归期?两年就馆恩何重,一别登程会更迟。
听唱骊歌自觉痴,先生底事说归期?两年就馆恩何重,一别登程会更迟。
海内争传惊座句,闺中强赋送行诗。明年上苑花如锦,宴赴琼林酒数卮。
海内争传惊座句,闺中强赋送行诗。明年上苑花如锦,宴赴琼林酒数卮。
费墨娟

费墨娟

费墨娟,幼名绳绳,女,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人,阳新晚清时期著名女诗人。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殁于1915年9月3日(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有《二如阁诗抄》手抄本传世。1915年(中华民国4年),费墨娟因病逝于家中,享年46岁。 ▶ 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春色深 一作:春已深)
小院闲窗¹春色深,重帘²未卷影沉沉³。倚楼无语理瑶琴。(春色深 一作:春已深)
译文: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绿树繁花中,楼上小窗闲掩,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独自靠着栏杆,愁情无人可以诉说,只好心不在焉地拨弄着琴弦。
注释:¹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已”字有些版本作“色”字。²重帘:层层帘幕。³沉沉:指闺房幽暗,意指深邃。⁴理:拨弄。⁵瑶琴:饰玉的琴,即玉琴。也作为琴的美称,泛指古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远岫(xiù)¹出云催薄暮²,细风吹雨弄轻阴³。梨花欲谢恐难禁
译文:云虽无心,却催得暮色早降;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注释:¹远岫:远山。岫:山峰。²薄暮:日将落日薄暮,意指黄昏。³轻阴:暗淡的轻云。⁴难禁:难以阻止。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这是一首惜春词,写身处闺阁的女主人公面对即将逝去的春色,无聊地拨弄着瑶琴,看远处云岫,听轻风细雨,觉梨花欲谢,不胜惋惜。全词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通过从室内到室外的景物描写,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表现了女主人公孑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

  “小院闲窗春已深”中的“小院”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这小院荫蔽在春色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一直闲掩着。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棂间没有燕穿帘,显得寥廓落漠,真可谓深闺似海!“重帘未卷影沉沉”写少女身处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难言,一任帘幕低垂;因是重帘,室内光线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内深邃。这里“影沉沉”不是说夕阳投影拉得很长很长,而是说室内阴暗,更觉黑黝黝的。这两句中的“小院闲窗”和“重帘未卷”,一是从外面看出的实景,一是就内面见到的现状,并非两处,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通过环境描绘,女主人公因春意阑珊、幽闺深邃而产生的孤寂和愁苦统统突现了出来。

  在这枯寂愁闷时,将是怎样破岑寂、遣愁怀的呢?信步走向楼前,凭楼远眺,希望在开阔的自然景象中寻求一些慰藉。然而却只见白云催暮,风雨弄阴;天色转暗,夜暮将临,几乎同自己的阴沉郁闷的心情一样,反而增添苦恼,烦闷起来。她开始站在那里发愣,接着坐下来弹起琴来:“倚楼无语理瑶琴。”这句就是与她无可奈何时希图摆脱心情苦恼、烦躁不堪的一种下意识动作。事实上词中女主人并非有意练琴,只不过是借以破除孤寂,诉说愁怀。所以不像毛熙震《后庭花》中的少女“倚栏无语摇轻扇”那样轻松明快,自不及冯延巳(一作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女友“泪眼倚楼频独语”那样凄楚。尽管这样,但她的闲愁郁闷终于没有被琴声驱走,精神枷锁,无法解脱。“倚楼无语”形象地写出了那由愁苦郁积进而陷于神魂无措的精神状态。“无语”二字更深切地表达了她的苦涩难言的心情。

  过片两个对句,与前段结语紧密联系,是她在楼前所见的实景,从正面揭示愁思之由:“远岫出云催薄暮”为远景。这句是说地面水气,入夜遇冷而成云雾,笼罩峰峦,白天经太阳蒸发,逐渐消散,峰峦再现。而山穴中云气,日照困难,要到日将落时才冉冉升起。陶渊明《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就是写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将落时之谓。“细风吹雨弄轻阴”为近景,是说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暮霭沉沉,而微风吹拂,雨花飞溅,好似与轻阴相戏弄,故云“弄轻阴”。

  前句中着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临;后句中用一“弄”字,使轻阴转浓,融成一片,天色变黑。既生动,又形象,无异于在愁人心上加盖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愁怀难遣,自不待言。

  最后一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是承“春色深”而来,按节候与“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中语)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谢”总括环境和景色,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于它,才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起来,使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参考资料:
1、 王璠.李清照研究丛稿[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2、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13-16

huànshā ·xiǎoyuànxiánchuāngchūnshēn

qīngzhào sòngdài 

xiǎoyuànxiánchuāngchūnshēn chóngliánwèijuǎnyǐngchénchén lóuyáoqín  (chūnshēnzuò chūnshēn )
yuǎnxiùchūyúncuī fēngchuīnòngqīngyīn huāxièkǒngnánjìn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谋生无奈¹²奔驰³,有弟偏教各别离。
译文: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我不得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谁没有骨肉兄弟呵,我忍受着离愁别绪的凄楚。
注释:诸弟:指作者鲁迅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¹无奈:没有办法。²日:天天。³奔驰:奔波的意思。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最是令人凄绝¹处,孤檠(qíng)²长夜雨来时。
译文:为谋生而无可奈何地离开家乡,这是最使人凄苦痛绝的时候;夜深人静只有孤灯为伴,滴滴嗒嗒的雨声敲打在我的心头。
注释:¹凄绝:伤心,凄痛欲绝。²孤檠:孤灯。檠:放灯盏的架子,代灯。
这首诗在忆别中,用“谋生无奈日奔驰”纵冠三首。它点出了离别的背景,使这组叙别之诗带上了比较凄苦的气氛。作者用“谋生无奈”抱怨手足相离,显然对社会的逼迫表露着愤慨情绪。鲁迅的毅然出走,到南京去,当然并不单单是为了谋生,但自从父亲去世以后,作为长子,他不得不负起家庭的重担。因此,“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则反映出这离别的出于不得已的成份,尤其是“偏教”二字,衬托出这种愤怨的感情。诗人鲁迅在诗中是把这点作为主要的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在异乡感到的郁郁不快的别离之情,贯穿全诗。在这一首中,后两句“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尤为深刻,把背井离乡的游子之心写得十分真切。在那漫漫的长夜中,面对孤寂的灯光,听着那凄凄雨声,怎能不凄绝。诗篇的感人正在于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皆身所历,非托诸空言也。”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句诗不仅是居异地的孤寂和怀乡的恩情感人肺腑,而且以情寓景,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张紫晨.鲁迅诗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3--6页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暂息¹劳生²树色间,平明³机虑又相关。
译文:在树木掩映的剡中石城寺,暂且让辛苦奔波停息了一夜。黎明时分,我又为尘俗思虑所扰,又得从这里出发。
注释:¹暂息:暂时停息或减弱。²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³平明:黎明。⁴机虑:犹思虑。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吟辞宿处¹烟霞²去,心负秋来水石³闲。
译文:我吟着诗句辞别这里的烟霞胜景而去,内心失去了在秋日山水中得到的片刻安闲。
注释:¹宿处:住宿的地方。²烟霞:泛指山水、山林。³水石: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竹户¹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jì)鹤初还。
译文:竹编的屋门半开半掩,寺庙的钟声悠悠传来,余音袅袅;松林在雨后愈发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着。
注释:¹竹户:竹编的门。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明朝¹一倍堪惆(chóu)(chàng),回首²尘中见此山。
译文:明天早上我得加倍地忍受惆怅之情,那时,我会在征尘中回首遥望此山。
注释:¹明朝:清晨。²回首:回头;回头看。

zǎoshànzhōngshíchéng--zhào

zànláoshēngshùjiānpíngmíngyòuxiāngguānyín宿chùyānxiá

xīnqiūláishuǐshíxiánzhúbànkāizhōngwèijuésōngzhījìngchūhái

míngcháobèikānchóuchànghuíshǒuchénzhōngjiànshān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译文:路程遥远还没有到达,我放下了船桨将船停靠在环曲的水池边。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译文:睡在塘中的船上,感觉到阵阵寒意,才知道天气寒凉得更早了。我怀揣着愁思睡不着觉,觉得夜更长了。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译文:远处的钟敲响了,我看见有人在用木棒捣衣了。月亮将要隐去,天已经泛亮了。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译文:现在我的相思之情,在旅途的颠簸中,没有片刻消停。

jiāngchéngsuǒ--quán

chéngshūwèizhàohuítáng

shuǐ宿zhīhánzǎochóumiánjuézhǎng

yuǎnzhōngànchǔshǔyuèzhàoqíngshuāng

xiāngyáoyáozànwàng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高飞尽¹,孤(gū)云独去闲²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注释:¹尽:没有了。²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唯有)
相看两不厌(yàn)¹,只有敬(jìng)亭山²。(只有 一作:唯有)
译文: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注释:¹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²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参考资料:
1、 宛敏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0-351

zuòjìngtíngshān

bái tángdài 

zhòngniǎogāofēijìn yúnxián 
xiāngkànliǎngyàn zhǐyǒujìngtíngshān  (zhǐyǒuzuò wéiyǒu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