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碛里千堆雪。吹残琼笛关山月。驿骑昨宵回。江南放早梅。
黄云碛里千堆雪。吹残琼笛关山月。驿骑昨宵回。江南放早梅。
梅花开复落。红雨霏妆阁。薄雾碍游人。青郊断画轮。
梅花开复落。红雨霏妆阁。薄雾碍游人。青郊断画轮。
庄棫

庄棫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 ▶ 1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独坐南楼佳兴¹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译文:独自坐在南楼,南楼一片美好新奇的景象。青山绿水与南楼相伴。
注释: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¹佳兴:指雅兴。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共偏照渡江人。
译文:遥望分隔的浦岫,斜洒的光线照在渡江的人身上。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译文:悠闲地与欧鸟相伴,无事便独自一人带上钓竿闲坐垂钓。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只忆帝京¹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译文:只是想到帝京遥远不可及,萧瑟秋风下抚着琴,泪水便沾湿了巾。
注释:¹帝京:指帝都,京都。

wǎndēngjiānglóuyǒu怀huái--jiāyòu

zuònánlóujiāxìngxīnqīngshān绿shuǐgòngwèilínshuǎngyáofēnxiùxiéguāngpiānzhàojiāngrénxīnxiánōuniǎoshíxiāngjìnshìjiǎn竿gānqīnzhǐjīngdàoqiūqínnòngzhānjīn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¹恰似浮云。尘劳²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译文:人生真是可笑像一场颠倒的梦,人生原来是飘忽不定的浮云。在尘世间浮浮碌碌与什么最亲?从早晨浮到夜晚,过了腊月又是新春。
注释:临江仙:唐朝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另有《临江仙引》《临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别格。¹元来:原来。²尘劳:尘世间的劳碌。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匆匆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¹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译文:时光像河水奔流不止,红日忽忽转眼西沉。世间有谁是百岁老人。此间最应关注的,是看准你的自身。
注释:¹个中:其中。

  这首《临江仙》是朱敦儒后期作品。叹咏了时间的短暂,并告诚世人,要珍惜时间,把握生命,有着警世的意义。全词气脉贯通,语言简朴,神情旷远,寓感慨于飘逸之中。

  词中旷远清淡的心境描绘,朴素无华的措辞用语,都流露出离乱时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与超脱,语淡而味永。

  开篇二句如从肺腑流出:“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作者一生寄情山水,从隐居、出仕、罢官、归隐,这一人生曲折的历程,使他看透了人间的忧患。本来自己无意于官场,以布衣啸傲山水间,但最后却因做官而被误解、讥讽,这就是“一场颠倒梦”。他一首《念奴娇》词中写道:“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这完全是看透红尘、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产生人生“恰似浮云”的省悟。他《沙塞子》中也说过:“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如秋云。”南宋国势哀败、政治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他被官场的流言所挫伤之后,产生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奇怪的。接着,他以“婉丽清畅”的笔调,抒写一涌而出的思绪,“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词人借对时间流动的描写来呈现感情的变化,“朝”与“夜”、“过腊”与“逢春”的转化,体现了时间由短暂到悠长。前者表现了世俗的劳累忙碌,从“朝”到“夜”,着一“忙”字,连接朝、夜的往还相续,日日如是,生活毫无实际价值;后者则表现了韶光的流逝,腊月之后,春天又来临了。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亲”呢?面对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作者心潮起伏。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继续和深化。“流水”与“飞光”,是借以影射时间的流逝,人事变迁的迅速:“滔滔”与“忽忽”,是以水流之势及太阳西坠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暂:“无住处”与“西沉”写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红日快速西落,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中,骤生一种空虚的失落感,他反复用不同的景况显示着貌似平淡而内蕴却是复杂、激动的思绪,因此,发出“世间谁是百年人”的喟叹,进而引出结拍“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载:“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诗词独步一世。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阳作诗,遂除鸿胪少卿。或作诗云:‘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这样的讥讽,使一位饱经沧桑的山林老人心中的确会感到非常委屈和悲伤。还是宋高宗说得好:“此人联用橐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有始恬退而晚奔竞耶!”朱敦儒难言的心事正如周必大所说,“其实希真老爱其子,而畏避窜逐,不敢不起,识者怜之。”(《二老堂诗话·朱希真出处》)凡此种种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汇成一句“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个中”即“此中”、“这其间”之意,“须著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旷达隐逸的胸襟,世事浮云,尘劳俗务,不须计较,所应注意的,仅于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而已,即“认取自家身”就行了。结拍两句是以一种闲谈的笔触,抒写词人饱经风霜之后所产生的思想反应说不管人世间的复杂与无情,不管世俗对他情感上的伤害,只要认取自身的立足点就行了。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M].北京: 长征出版社,1999 ,694-695.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gēng)月,中庭恰照梨花雪¹。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juān)(tí)²
译文: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相思的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
注释:¹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²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sāng)(mò)上吞声别¹。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wū)(yè)²
译文: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注释:¹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柔桑,嫩桑。²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这首《子夜歌》是思妇的子夜的悲歌。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词虽是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

  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有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见到。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因为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说是在长久不寐的思妇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辉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简直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产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是一个闺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她是那样真挚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伤欲绝。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如果说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按王孙,深闺少妇所思念之人也。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是一个春天,柔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痛,吞声而别。“何许”状写闺中少妇对情人那种深刻而长久的忆念之情。“吞声”两字,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像也在为他们抽泣。作者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

  李笠翁谓:“作词之料,不过情号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窥词管见》)此阕字句虽少,音节虽短,却能情景相生,风神宛然,是一首韵味深长的好词。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主编.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263-264
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130-133

 ·sāngēngyuè

zhù sòngdài 

sāngēngyuè zhōngtíngqiàzhàohuāxuě huāxuě shèngduàn juānxuè 
wángsūnyīnchénjué róusāngshàngtūnshēngbié tūnshēngbié lǒngtóuliúshuǐ rén 
荏苒又重阳,拥旌旄倚太行,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山河壮。望遐荒,王庭何处?万里尽秋霜。
(rěn)(rǎn)¹又重阳,拥旌(jīng)(máo)²倚太行³,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山河壮。望遐荒,王庭何处?万里尽秋霜。
译文:时光渐渐过去,又到一年重阳时节,将士们手执旗帜,高大的身躯与巍巍高山并肩而立,仿佛置身于碧天之上。天长地阔,云水茫茫,来犯的敌人犹如尘土一般,被一扫而净。远望荒僻之地,哪里还看得到胡人首领的居住地?万里疆土皆是秋日银霜。
注释:¹荏苒:时光渐渐过去。²旌旄:军中的旗帜。³太行:山名,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明朝时为边防重地。⁴青宵上:天上,形容很高。⁵胡尘:指少数民族入侵时的征尘与战火。⁶王庭:泛指少数民族首领居住地。
一夜冰澌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一夜冰澌(sī)¹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²。门前桃李知麟集³,庭下芝兰看鲤趋(qū)
注释:¹冰澌:冰消溶。²洪炉:大炉。喻天地造化之功。³“门前”句:“桃李”指生徒。麟集:言人材荟萃。⁴“庭下”句:“芝兰”喻兄弟子侄。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gǔn)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¹
注释:¹添一线:冬至后白昼渐长,古有“吃了冬至面,一日添一线”之谚。
这首小词作于冬至前一日。特意胪列佳气,讴歌鼎盛。虽使事用典稍觉板重,毕竟典丽工整,气度自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