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蹊(xī)柳陌¹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译文:桃柳下道路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唱歌。
注释:¹桃蹊柳陌:栽植桃树柳树之路。蹊、陌,都是路的意思。
为是襄(xiāng)王故宫¹地,至今犹自细腰²多。
译文:因为是襄王故宫地,到现在还是美女多。
注释:¹襄王故宫:本在今河南信阳西北,隋唐时故城久已荒废。这里当是用宋玉《神女赋》之意,以夔州一带泛称楚襄王所历之故地。²细腰:指苗条细腰的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shǒu ·èr

liú tángdài 

táoliǔhǎojīngguò dēngxiàzhuāngchéngyuèxià 
wèishìxiāngwánggōng zhìjǐnyóuyāodu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桃柳下道路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唱歌。

因为是襄王故宫地,到现在还是美女多。

注释

桃蹊柳陌:栽植桃树柳树之路。蹊、陌,都是路的意思。

襄王故宫:本在今河南信阳西北,隋唐时故城久已荒废。这里当是用宋玉《神女赋》之意,以夔州一带泛称楚襄王所历之故地。

细腰:指苗条细腰的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7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消玉,香残尚惹襟。
露花烟草,寂寞五云¹三岛²,正春深。貌减潜消玉,香残尚惹襟(jīn)³
译文:鲜花凝结着露水,芳草笼罩着轻烟,寂寞的仙岛上祥云缭绕,春色正深。她一天天憔悴,玉貌在寂寞中暗暗消减,只有阵阵残香还留在衣春上。
注释:¹五云:五色祥云,为仙人所御。²三岛:指仙境。³“貌减”句:指女子如玉的肌体暗暗消瘦。惹:沾染。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何事刘郎去?信沉沉。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jiào)¹阴。何事刘郎²去?信沉沉。
译文:几竿稀疏的竹子静静地伫立在门槛外,茂密的松林里醮坛陈设在树荫里。不知刘郎为什么就这样离去了,音信杳无,只让人空劳牵挂。
注释:¹醮坛:道士祈祷用的祭坛。²刘郎:刘晨,用东汉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遇仙之事。此处指女子的情人。

  上片由景及人,通过清寂环境的描绘,引出修道女冠的形象:她日渐消瘦,残香惹襟,展露出内在意绪的郁塞悲苦。“寂寞”,词眼。女道士居处“五云三岛”,正当春光明媚,露花烟草,思凡之心令其容貌失色,眼看余香更使人泪沾衣襟。“露花”三句是她所在地方的环境,环境清冷,烘托出主人公心情之孤独与凄凉,之后再写情事。“貌减”二句写她与情人分别后因思念而憔悴,以余香作为一种安慰,相思甚苦,情思未断,真是可怜可叹。

  下片开头二句描写道观的清静环境,写其周围清冷阴森,没有一点乐趣,使她更想念情人。竹“疏”人气更稀,倍感“静”松“密”道坛肃穆,倍感“森”。“何事”二句,将相思之情和盘托出,思凡之心宛然可见,表达了对情郎远逝的深切思念。

  这首词写了女道士的思凡情怀,通过清冷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女道士思念情郎的寂寞凄凉之情。全词写了环境清冷,烘托主人公心境之孤寂、凄凉,从容颜憔悴、余香尚存,见其相思甚苦,感情真切。这首词情景交融,脉络清晰,逼真地展示出女道士尘心未泯的情意。

参考资料:
1、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91页
2、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148页

guānzi··huāyāncǎo--zhāng

huāyāncǎoyúnsāndǎozhèngchūnshēnmàojiǎnqiánxiāoxiāngcánshàngjīn

zhúshūkǎnjìngsōngjiàotányīnshìliúlángxìnchénchén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¹²丰年瑞(ruì)³,丰年事若何
译文: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注释:¹尽:全。²道:讲,说。³丰年瑞:瑞雪兆丰年。⁴若何:如何,怎么样。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¹多。
译文:在长安还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即使是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注释:¹宜:适合,适宜。

  这首诗以《雪》为题,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雪》的可贵之处,不仅主题思想深刻,而且构思新颖,不同于历代咏雪诗中借咏而颂扬“皇家的瑞气”的俗套,另外,诗中对为富不仁者的讥刺之情也历历如绘,可触可感。开头“ 尽道丰年瑞 ”的“尽道”二字,语含讥讽;次句的反问,是诗人进一步给“尽道”者所出的一道难题。三四句虽然好似信笔点染,轻描淡写,但其中所包含的讥刺之情更加冰腾跃如,给人造成强烈的冷隽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69-170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80-1281 .

xuě

luóyǐn tángdài 

jìndàofēngniánruì fēngniánshìruò 
chángānyǒupínzhě wéiruìduō 
梨云无梦倚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
梨云无梦倚(yǐ)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
译文:像梨花一样洁白的云朵,并不是在梦中才能看到,它就游曳在接近黄昏的天空中;就像是佳人所用的薄薄的朱铅一样,能遮掩因忧伤而留下的泪痕。
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宿酒¹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泪返冰魂。
译文:隔夜不醒的酒力仍然灼烧着如梅花般鲜艳洁净的肌骨,丹药带着暖意悄然温暖了冰冷的灵魂。
注释:¹宿酒:隔夜仍使人醉而不醒的酒力。
茜裙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袂温。
(qiàn)¹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gǎo)(mèi)²温。
译文:绛红色的裙子下映衬着罗衣微微蜷起的影子,装饰着霞佩与香封的白衣依稀残存着彼此的余温。
注释:¹茜裙:绛红色的裙子。²缟袂:白衣。
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译文:黄昏的夕阳斜照之外,站在高耸的孤山上蓦然回首,寻找春迹却误入了杏花山村。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¹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忘橘(jú)²熟。贵似荔枝来。
注释:¹风韵:风度、韵致。²忘橘:金橘的别称。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试呼名品细推排。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niàng)秋醅(pēi)。试呼名品细推排¹。重重香腑(fǔ)(zàng),偏殢(tì)圣贤杯²
注释:¹推排:评定。²圣贤杯:酒杯。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吟咏羊桃的。羊桃又名五棱子,为福建特产,和龙眼、橄榄、菩提果等齐名,七八月熟,味酸而有韵。此词便围绕羊桃这些特点展开描叙。词的上片写羊桃的产地及其特点。开头二句写产地。但作者没直说,而是采用追忆的方式,言其在三山(今福州)芳树下,饮美酒品羊桃,其风味之美一直让他难以忘怀。这两句词既写出了羊桃风韵之美,又巧妙地点出它是福建特产,为后边的叙写创造了良好条件。“黄金”三句写羊桃的特点与身价。言羊桃花其色金黄瓣五出;其味微酸,如成熟的忘橘,味道绝美;其身价之名贵,和荔枝不相上下。可见羊桃色、味俱佳,为水果之珍品,异常名贵。下片写其他果品。故“闻道”二句另辟新意,言其听人说过橘中可容四老,在其果中酿造秋酒。用传说的故事,写橘汁味美如酒。“试呼”三句写橘之外的名贵果品。言把名贵果品都取来,仔细加以考校、品评,每种果品的“腑脏”里都香香甜甜,为何偏要为酒所缠绕?“圣贤杯”三字和“忆醉”二字相照应,说明无须醉酒自娱,品味羊桃之类的名贵果品,也照样令人陶醉,用委婉方式再次叙写羊桃韵味之美,圆满地结住了全词。

línjiāngxiān··zhòngqiàyángtáo--xīn

zuìsānshānfāngshùxiàcéngfēngyùnwàng怀huáihuángjīnyánhuākāiwèishúguìshìzhīlái

wéndàoshāngshānlǎozhōngniàngqiūpēishìmíngpǐntuīpáizhòngzhòngxiāngzàngpiānshèngxiánbēi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野水参(cēn)(cī)落涨痕¹,疏林欹(qī)²出霜根。
译文:水岸边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参差不齐,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白如秋霜的树根。
注释:¹落涨痕: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²欹倒:倾倒。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piān)¹一棹(zhào)²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译文: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注释:¹扁舟:一本作“浩歌”。²棹: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人间斤斧(fǔ)日创¹²,谁见龙蛇百尺姿。
译文:人们拿着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注释:¹创:砍掉。²夷:削平。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不是溪山成¹独往,何人解作挂猿(yuán)枝。
译文:如果不是自己曾经到过溪山中,见过挂满猿猱的树枝,又怎能懂得画上寒林奇崛的姿态呢?
注释:¹成:一本作“会”。

  诗题名其画为“秋景”,有的记载称这幅画为“秋景平远”,或作“秋山林木平远”。综合各种称谓来看,“秋景”是对这幅画的内容总的概括,而具体呈现秋景的则是山水及林木,所谓“平远”即是指画中辽阔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从而呈现出一片清疏旷远之景。

  诗中写的画景是一幅“水乡秋色”,或可称作“水乡秋意”。首二句给读者展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两句联系来看,画中的水面是很远阔的。首二句所写是近处的岸边景象。“参差”是不整齐之意,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处的形象。由于深秋水落,岸边突出许多干地,同时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处,于是水岸边呈现出参差之状,夏季烟水弥漫时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下面继以“落涨痕”,表明秋水下落后旧日水涨淹没的岸边河床又都呈露出来了。这句展现出的是一派湾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写岸边景物。“疏林”点明秋景,与末句“黄叶村”前后相应,构成秋象。首句所写的水岸也可认为是冬天的景象,而“疏林”既别于木叶尽脱,更不同于枝叶浓密,只能是袅袅秋风中的树林。“疏林”下接以“欹倒”,使形象丰富多姿,更富画意。“出霜根”生于“落涨痕”,涨痕退落后霜根露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落涨痕”与“出霜根”,在“疏林”的映照下,具有浓厚的深秋意味。

  三四两句,再在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着眼,逗出人情。这两句展现的画面是,一舟棹向远方,尽处林木数点。面对这令人心神旷远的自然境界,于是诗人问道: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啊?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后隐语,启示读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

  组诗第二首着眼于溪山林木,此诗后二句说:“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可知这幅画内是有山的,是位于近处。这里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

  七绝的写法,一般是前二句叙写事物,后二句抒发情思。第一首诗虽全章在题咏秋景画,仍于前二句着重以浓笔勾勒景物,给人以亲切的时节风物之感。后二句在用淡墨略加点染之际,凭虚发挥想象,表现出人的情感,画景之外,情调悠扬,极耐人寻味。这两首诗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枝干同想象中的景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内涵,情味深长。苏轼才气横溢,情调高远,其诗善于驰骋神思,翻空出奇。其题风景画诗无论长篇短章,都能不停滞于物象,常从生活联想中蔚发奇思,丰富了画的意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33-434

shūshìnánsuǒhuàqiūjǐngèrshǒu

shì sòngdài 

shuǐcēnluòzhǎnghén shūlíndǎochūshuānggēn 
piānzhōuzhàoguīchù jiāzàijiāngnánhuángcūn 

rénjiānjīnchuàng shuíjiànlóngshébǎichǐ姿 
shìshānchéngwǎng rénjiězuòguàyuá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