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偏从下第新,尚书冰鉴重人伦。牛心未啖周郎炙,愧负平生毷氉身。
月旦偏从下第新,尚书冰鉴重人伦。牛心未啖周郎炙,愧负平生毷氉身。
王鹏运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1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piān)¹三青鸟,毛色奇可怜²
译文:翩翩飞舞三青鸟,毛色鲜明甚好看。
注释:¹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²奇可怜:甚可爱。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朝为王母使¹,暮(mù)归三危山。
译文:清早去为王母使,暮归居处三危山。
注释:¹王母使:西王母的信使。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我欲因¹此鸟,具²向王母言。
译文:我想拜托此青鸟,去向王母表心愿。
注释:¹因:因依,依托。²具:通“俱”,完全,详细。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在世无所须¹,惟(wéi)²酒与长年³
译文:今生今世无所求,只要美酒与寿年。
注释:¹须:通“需”,需要。²惟:同“唯”,独,只有。³长年:长寿。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piānpiānsānqīngniǎo máolián 
zhāowéiwángshǐ使 guīsānwēishān 
yīnniǎo xiàngwángyán 
zàishìsuǒ wéijiǔchángnián 
金规印遥汉,庭浪无纹。清雪冷沁花薰。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西风骤惊散,念梭悬愁结,蒂翦离痕。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
金规印遥汉,庭浪无纹。清雪冷沁花薰。天街曾醉美人畔,冷枝移插乌巾。西风骤惊散,念梭¹悬愁结,蒂翦离痕。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
注释:¹梭:一本作“枝”。
空剩露华烟彩,人影断幽坊,深闭千门。浑似飞仙入梦,袜罗微步,流水青蘋。轻冰润□,怅今朝、不共清尊。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空剩露华烟彩,人影断幽坊¹,深闭千门。浑似飞仙入梦,袜罗²微步,流水青蘋。轻冰润□,怅今朝、不共清尊。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注释:¹坊:一本作“芳”,一本作“芬”。²袜罗:一本作“罗袜”。

  《夜飞鹊》,入“道宫”。《梦窗词》集入“黄钟商”。一百零七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四平韵。主人蔡姓,盖尝纳妓又下堂。词中有“中郎旧恨”、“怅今朝、不共清尊”,据此,该妓定属蔡姓主人。

  “金规”两句。“金规”,即圆月。此言金黄色的圆月高挂在银河旁。天上万里无云,河汉清晰。“清雪”三句,直赞南花。以喻蔡妾。言雪白的南花清香袭人,此以花喻人。词人说:我曾经在那京城的大街上醉倒在你的身旁,你在我的帽子插上了清香诱人的花枝。词中的“美人”,即是蔡妾。“西风”三句,为妾设想。此处是说:当西风骤起时,你就像南花而凋谢了。它的梭子形的果实摇摇晃晃地挂在枝头上,可能在为自己的命运担心,因为人们将会很快把这些果实采去,而南花枝上被人剪去花朵后的剪刀痕,还会很明显遗留在枝头上啊。此以花喻人,暗示妾是被逼而离开蔡家的。“中郎”两句,写主人。“中郎”,本指东汉蔡邕,官拜中郎将。这里以“中郎”指代蔡司户。“司户”宋州县中主管户藉的官吏。此言蔡司户在宴席上通过笛声发泄自己与妾分离后的愁恨。

  “空剩”三句,词人的假设。言蔡妾离去后,恐怕要被人像绝代佳人似的深藏在重重幽闭的侯门中。“浑似“三句是说:如今在这席间赏花,使我好像在梦境中遇到仙女一样。幻觉中见花仙光袜悄悄飘行,简直像是青萍浮水而移般的轻灵潇洒。“轻冰”两句,言乍寒浸润皮肤,使我突然清醒,不见了花仙也就无法与己对饮。“怕云槎”三句是说:我担心传递信息的仙筏来得太晚了,恐怕那时已是人去楼空,所谓“落花流水春去也”,即是此意。而那时余下的只有我们对你的缠绵难忘的追忆了。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雨歇梧(wú)(tóng)泪乍收¹,遣(qiǎn)怀翻²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译文: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注释:¹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²翻:同“反”。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xiè)痕苍藓(xiǎn)径空留¹。两眉²何处月如钩?
译文:(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注释:¹屧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屧痕,即鞋痕。²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huànshā··xiētónglèizhàshōu--lánxìng

xiētónglèizhàshōuqiǎn怀huáifāncóngtóuzhāihuāxiāohènjiùfēngliú

liányǐngtáorénxièhéncāngxiǎnjìngkōngliúliǎngméichùyuègōu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¹临朝²武氏者,性非和顺,地³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jì)乎晚节,秽(huì)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bì)。入门见嫉,蛾眉¹⁰不肯让人;掩袖工谗(chán)¹¹,狐媚¹²偏能惑(huò)主。践元后¹³于翚(huī)(dí)¹⁴,陷吾君于聚麀(yōu)¹⁵。加以虺(huǐ)(yì)¹⁶为心,豺狼成性,近狎(xiá)¹⁷邪僻¹⁸,残害忠良¹⁹,杀姊(zǐ)屠兄,弑(shì)君鸩(zhèn)²⁰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kuī)窃神器²¹。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²²;贼之宗盟²³,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²⁴之不作²⁵,朱虚侯²⁶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²⁷之将尽;龙漦(chí)²⁸帝后,识夏庭之遽(jù)²⁹衰。
译文: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而且出身卑下。当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情,像狐狸精那样迷住了皇上。终于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肠,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母亲。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她还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皇上的爱子,被幽禁在冷宫里;而她的亲属党羽,却委派以重要的职位。呜呼!霍光这样忠贞的重臣,再也不见出现了;刘章那样强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都知道汉朝的皇统将要穷尽了;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标志着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了。
注释:¹伪:指非法的,表示不为正统所承认的意思。²临朝:莅临朝廷掌握政权。³地:指家庭家族的社会地位。⁴下陈:古人宾主相馈赠礼物陈列在堂下,称为“下陈”。因而,古代统治者充实于府库内宫的财物妾婢,亦称“下陈”。这里指武则天曾充当过唐太宗的才人。⁵更衣:换衣。古人在宴会中常以此作为离席休息或入厕的托言。这里借以说明武则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宠幸。⁶洎:及,到。⁷晚节:后来。⁸春宫:亦称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人常借指太子。⁹私:宠幸。嬖宠爱。¹⁰蛾眉:原以蚕蛾的触须比喻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美女。¹¹掩袖工谗:说武则天善于进谗害人。这里借此暗指武则天曾偷偷窒息亲生女儿,而嫁祸于王皇后,使皇后失宠的事(《新唐书·后妃传》)。¹²狐媚:唐代迷信狐仙,认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称用手段迷人为狐媚。¹³元后:正宫皇后。¹⁴翚翟:用美丽鸟羽织成的衣服,指皇后的礼服。翚,五彩雉鸡。翟,长尾山鸡。¹⁵聚麀: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这句意谓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却当上了高宗的皇后,使高宗乱伦。¹⁶虺蜴:指毒物。虺,毒蛇。蜴,蜥蜴,古人以为有毒。¹⁷狎:亲近。¹⁸邪僻:指不正派的人。¹⁹忠良:指因反对武后而先后被杀的长孙无忌上官仪,褚遂良等大臣。²⁰弑君鸩:谋杀君王毒死母亲。其实史书中并无武后谋杀唐高宗和毒死母亲的记载。弑,臣下杀死君王。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²¹窥窃神器:阴谋取得帝位。神器,指皇位。²²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指唐高宗死后,中宗李显继位,旋被武后废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为帝,但实际上是被幽禁起来(事见《新唐书·后妃传》)。²³宗盟:家属和党羽。²⁴霍子孟:名霍光,西汉大臣,受汉武帝遗诏,辅助幼主汉昭帝;昭帝死后因无后,故而由昌邑王刘贺继位,刘贺荒嬉无道,霍光又废刘贺,更立宣帝刘病已,是安定西汉王朝的重臣(《汉书·霍光传》)。²⁵作:兴起。²⁶朱虚侯:汉高祖子齐惠王刘肥的次子,名刘章,封为朱虚侯。高祖死后,吕后专政,重用吕氏,危及刘氏天下,刘章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合谋,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稳定了西汉王朝(《汉书·高五王传》)。²⁷祚:指皇位,国统。²⁸漦,涎沫。²⁹遽,急速。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zhǒng)¹。奉先帝²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³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tì),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¹⁰举义旗,以清妖孽(niè)。南连百越¹¹,北尽三河¹²,铁骑成群,玉轴(zhóu)¹³相接。海陵¹⁴红粟(sù)¹⁵,仓储之积靡(mǐ)¹⁶穷;江浦¹⁷黄旗¹⁸,匡复之功何远?班声¹⁹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yīn)呜则山岳崩颓,叱(chì)(zhà)²⁰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译文:我李敬业是大唐的老臣下,是英国公的嫡长孙,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训示,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宋微子为故国的覆灭而悲哀,确实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谭为失去爵禄而流泪,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粟米多得发酵变红,仓库里的储存真是无穷无尽;大江之滨旌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伟大功业还会是遥远的吗!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之气直冲向天上的星斗。战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变色。以此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以此来图谋功业,有什么不被我们攻克!
注释:¹冢子:嫡长子。李敬业是英国公李勣的长房长孙,故有此语。²先帝:指刚死去的唐高宗。³宋微子:即微子启,他是殷纣王的庶兄,被封于宋,所以称“宋微子”。这里是李敬业的自喻。⁴良:确实真的。⁵以:缘因。⁶袁君山:东汉时人桓谭(一说是东汉名臣袁安),字君山。袁君山之“袁”,通假“桓”。汉光武帝时为给事中,因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而被贬为六安县丞,忧郁而死(事见《后汉书·桓谭传》)。⁷社稷:原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借指国家。⁸宇内:天下。⁹推心:指人心所推重。¹⁰爰:于是。¹¹百越:通“百粤”。古代越族有百种,故称“百越”。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远的东南沿海。¹²三河:洛阳附近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是当时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¹³玉轴:战车的美称。¹⁴海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泰州市,地在扬州附近,汉代曾在此置粮仓。¹⁵红粟:米因久藏而发酵变成红色。¹⁶靡:无,不。¹⁷江浦:长江沿岸。浦,水边的平地。¹⁸黄旗:指王者之旗。¹⁹班声:马嘶鸣声。²⁰喑呜叱吒:“吒”通“咤”,发怒时的喝叫声。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公等¹或家传汉爵(jué)²,或地协周亲³,或膺(yīng)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póu)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¹⁰,共立勤王¹¹之勋,无废旧君¹²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¹³,徘徊歧路,坐昧(mèi)¹⁴先几(jī)¹⁵之兆,必贻(yí)¹⁶后至之诛¹⁷。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xí)州郡,咸使知闻。
译文:诸位或者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坟上的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该依托谁!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侍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皇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暂时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各郡,让大家都知晓。
注释:¹公等:诸位。²家传汉爵:拥有世代传袭的爵位。汉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传下去,所以称“汉爵”。³地协周亲: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亲。协,相配,相合。周亲,至亲。⁴膺:承受。⁵爪牙:喻武将。⁶顾命:君王临死时的遗命。⁷宣室:汉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汉文帝曾在此召见并咨问贾谊,后借指皇帝郑重召问大臣之处。⁸一抔之土: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⁹六尺之孤:指继承皇位的新君。¹⁰送往事居: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往,死者,指高宗。居,在生者,指中宗。¹¹勤王: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¹²旧君: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义近。¹³穷城:指孤立无援的城邑。¹⁴昧:不分明。¹⁵几:迹象。¹⁶贻:遗下,留下。¹⁷后至之诛:意思说迟疑不响应,一定要加以惩治。

  檄是古代用以声讨、征召或晓谕的文告,主要用于军事行动之际。刘勰《文心雕龙》论析檄时说:“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声威。”形象地说明檄文的特点在于先声夺人。而要先声夺人,檄文必须“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要有理有据,而且理直气壮。《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先声夺人,立论严正,理直气壮,且语言犀利明快,节奏紧促。充分地体现了刘勰所说檄文的特点,不愧为传诵千古的佳作。此文属骈体,骈四俪六,对仗工整,用典切实,又清新自然。

  全文有三个层次。

  檄文一开始就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以“伪”字开头,以示武氏君临朝政的非法,接着列数其罪。从私生活到政治面貌,对武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尤其抓住武后先后侍奉太宗父子,致使李唐皇室背上乱伦之名,将武后置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并揭露武后在后宫中的种种恶行,将之比作祸国的吕后和褒姒。

  次写李敬业讨武是势在必行,民心所向之举,因此义师无敌,声势夺人。在一番严厉的声讨后,作者接着描绘徐敬业一方师出有名。“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四句用雄健的词采,夸张的形容,表现了义师的声威和必胜信念。

  第三层申明大义对王公大臣动之以情,发出号召。“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先让百官自惭自励,再从正反两面痛陈利害得失。“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则封赏进爵,“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文章最后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震人心弦的警语作结,显示出巨大的威摄力量。

  此檄是千百年来檄文中的上乘之作。理直气壮,气势磅礴,手法上先抑后扬,使武后的劣行与徐敬业的正义之举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声泪俱下,具有极大的煽动力。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惊问是谁写的,继而感叹说:“宰相安得失此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此檄的锋芒犀利,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作者一改前人以散文写檄文的习惯,采用骈文的形式,巧妙地利用了骈文句式节奏分明的特点而使其自始至终壮气贯通。对武则天罪行的揭露,对李唐王朝的忠诚、说功,对义师起兵的宣告等都用了急促的节奏和变化的句式,使文章的气势咄咄逼人,让读者无庸争辩而不得不服从。同时作者还利用骈文的对仗、用典、夸张等表现手烘托文章气势,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号召力,不愧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不朽名篇。

参考资料:
1、 仇润喜著. 牍海笔踪 中国古代书信精品48篇解[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03.第134页
2、 张永健等主编. 中外散文辞典[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7.09.第538-542页

dàijìngchuántiānxiàwén

luòbīnwáng tángdài 

    wěilíncháoshìzhě xìngfēishùn shíhánwēi chōngtàizōngxiàchén cénggēngshì wǎnjié huìluànchūngōng qiányǐnxiānzhī yīnhòufángzhī ménjiàn éméikěnràngrén yǎnxiùgōngchán mèipiānnénghuòzhǔ jiànyuánhòuhuī xiànjūnyōu jiāhuǐwèixīn cháilángchéngxìng jìnxiáxié cánhàizhōngliáng shāxiōng shìjūnzhèn rénshénzhīsuǒtóng tiānzhīsuǒróng yóubāocánghuòxīn kuīqièshén jūnzhīài yōuzhībiégōng zéizhīzōngméng wěizhīzhòngrèn  huòmèngzhīzuò zhūhóuzhīwáng yànzhuóhuángsūn zhīhànzuòzhījiāngjìn lóngchíhòu shíxiàtíngzhīshuāi 

    jìnghuángtángjiùchén gōnghóuzhǒng fèngxiānjūnzhīchéng běncháozhīhòuēn sòngwēizhīxīngbēi liángyǒu yuánjūnshānzhīliú ránzāi shìyòngfènfēngyún zhìānshè yīntiānxiàzhīshīwàng shùnnèizhītuīxīn yuán qīngyāoniè nánliánbǎiyuè běijìnsān tiěchéngqún zhóuxiāngjiē hǎilínghóng cāngchǔzhīqióng jiānghuáng kuāngzhīgōngyuǎn bānshēngdòngérběifēng jiànchōngérnándǒupíng yīnshānyuèbēngtuí chìzhàfēngyúnbiàn zhì cuī gōng gōng 

    gōngděnghuòjiāchuánhànjué huòxiézhōuqīn huòyīngzhòngzhǎo huòshòumìngxuānshì yányóuzàiěr zhōngwàngxīn póuzhīwèigān liùchǐzhītuō tǎngnéngzhuǎnhuòwèi sòngwǎngshì gòngqínwángzhīxūn fèijiùjūnzhīmìng fánzhūjuéshǎng tóngzhǐshān ruòjuànliànqióngchéng páihuái zuòmèixiānzhīzhào hòuzhìzhīzhū qǐngkànjīnzhīzhōng jìngshìshuíjiāzhītiānxià zhōujùn xiánshǐ使zhīwén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朱熹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huī)州婺(wù)²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³,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译文: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颖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颖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颖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颖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在岀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注释:¹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²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³悟:有悟性。⁴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⁵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荼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栗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躅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单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¹。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²,多所全活。讫(qì)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sù)³。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bǐ)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荼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栗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躅(zhú)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单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译文: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颖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颖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颖对王淮说:“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注释:¹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²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⁴引进士子:召集学生。⁵讲论:讲学。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半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四书”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中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dān)(piáo)(lǚ)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lí)羹,半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四书”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中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译文:朱熹在考中进士后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颖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颖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颖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