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年年花底说春归,今年倍伤情。倚阑干不语,水分新绿,天蹙遥青。
甚年年花底说春归,今年倍伤情。倚阑干不语,水分新绿,天蹙遥青。
点检奚囊题句,剩得瘗花铭。消受清和意,帘额尘轻。
点检奚囊题句,剩得瘗花铭。消受清和意,帘额尘轻。
愁里漫听鶗鴂,算天涯啼彻,都是离声。怅故人不见,落日自高城。
愁里漫听鶗鴂,算天涯啼彻,都是离声。怅故人不见,落日自高城。
更休逐、孤云南望,但平林、如荠野烟生。家山远、写朱弦恨,谁吊湘灵。
更休逐、孤云南望,但平林、如荠野烟生。家山远、写朱弦恨,谁吊湘灵。
王鹏运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1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沉阴¹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注释:¹沉阴:形容忧伤的样子。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不聊¹忧餐食,慊(qiàn)²常饥空。
注释:¹不聊:不是因为。聊,赖,因。²慊慊:空虚不满的样子。这二句是说,并不是缺少吃的东西,但自己时常感到空虚饥饿。这是用饥饿来比相思之情。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君去日已远,郁(yù)¹令人老。
注释:¹郁结:沉郁纠结,指忧愁痛苦之深。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每诵(sòng)¹昔鸿恩²,贱躯³(yān)足保。
注释:诵:忆念。²鸿恩:大恩,厚意。³贱躯:妇女自指。这二句是说,每当我想起你对我的深恩厚意,我就觉得自己吃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浮云何洋洋¹,愿因通我辞。
注释:¹洋洋:舒卷自如的样子。²通我辞:为我通辞,传话给远方的人。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飘摇不可寄,徙(xǐ)(yǐ)²相思。
注释:徙倚:低徊流连的样子。²徒:空自,白白地。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¹
注释:¹不治:不修整,这里指不揩拭。明镜不拭,积满尘土,亦犹《诗经·伯兮》“谁适为容”之意。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华凋复零。
(cǎn)¹时节²尽,兰华³凋复零。
注释:¹惨惨:伤心的样子。²时节:时令季节。³兰华:即兰花。华字古义作花。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kuì)¹长叹息,君期²慰我情。
注释:¹喟然:伤心的样子。²期:读如其,恳请的语气。或曰“君期慰我情”,似应作“期君慰我情”。期,期待,盼望。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niè)(lǚ)¹起出户,仰观三星²连。
注释:¹蹑履:穿鞋而不提后帮,即俗所谓趿拉。²三星:即参星。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思君见巾栉(zhì)¹,以益我劳勤。
注释:¹巾栉:手巾、篦子,泛指洗梳用具。益:增添。这二句是说,见到你昔日用的洗梳用具,更加增添我思念的苦痛。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安得鸿鸾羽,觏(gòu)¹此心中人。
注释:¹觏:遇见。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诚心亮¹不遂²,搔首立悁(yuān)³
注释:¹亮:实在,诚然。²不遂:不能如愿。³悁悁:忧劳的样子。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¹如比目鱼²,今隔如参辰³
注释:¹故:从前。²比目鱼:指鲽鱼和鲆鱼。鲽负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右面,鲆鱼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左面,两种鱼不合并不能游行。古人常以比目鱼来比喻恩爱夫妻。³参辰:二星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两星出没互不相见。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人靡(mí)不有初,想君能终之¹
注释:¹“人靡不有初”二句:《诗经·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办事情开头往往都不错(有初),但能够善始善终的却很少。这里反用其意说,我想你是能善始善终的。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¹
注释:¹期:期待,希望。以上二句是说,离别已经好几年了,旧日的恩情还能有希望保持吗?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jī)¹
注释:¹尤讥:谴责,讥刺。尤,责怪。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yú)¹
注释:¹须臾:片刻。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室思》组诗共六章,写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各章之间并无贯串的故事情节。这里详析第三章和第六章。一则因为以这两章为主,连及其余,也就大致反映了全诗的面貌;二则因为这两章比较精采,也流传较广,在六章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

  先讲诗的第三章,前面两章已经写过:“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深沉的思念早已使她陷入难解难销的境地。“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此刻,这位思妇望着那悠然自得的浮云,便想托它给远方的丈夫捎去几句心中的话儿,可是那浮云瞬息万变、飘渺幻化,不可能叫人放心寄语。她徘徊彷徨,坐立不安,只有徒然相思而已。这无法摆脱的悲哀,激起了她对生活不公的感慨——“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后一句是写实,前一句不无夸张,现实中当然未必是“人离皆复会”。但是这么一纵一擒,就更能反衬出感情上的痛苦。人们在极度悲痛时往往难免有这种过激的感情和语言,比如“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诗·蓼莪》);又如《论语》中:“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这一章十句,“人离”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因为“无返期”,才想到托云寄辞;因为“无返期”,所以思无尽时。妙在“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之前,又插入一个回顾的细节:自你离家之后,我从不梳妆,那明亮的镜子虽然满是灰尘,也无心事去擦它。这个倒叙,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也是她纷繁杂乱心绪的写照。如果单就“自君之出矣”四句而言,则前一句为因,后三句为果,简洁明快,而又包孕丰富。“明镜暗不治”,虽是写事、写物,却可见其貌;“思君”二句,又可察其情。此情,此貌,正传神地刻画出思妇的生活和心态。所以从南北朝到隋唐,仿作者甚多,且皆以“自君之出矣”为题作五言四句的小诗。它之所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除了上面讲的晓畅隽永之外,大概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有清新自然之趣。正如钟嵘所说:“吟咏性情,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朱弁也说过:“诗人胜语,感得于自然,非资博古。若‘思君如流水’……之类,皆一时所见,发于言词,不必出于经史。……拘挛补缀而露斧凿痕迹者,不可与论自然之妙也”(《风月堂诗话》)。这些都是在称赞它的不假雕饰的自然之美。

  再讲诗的第六章。诗的第四章写夜不能寐,触景生情,泪如泉涌;第五章写睹物怀人,更增思念之苦;意在将“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得以具体充分地发挥。但是,思念无穷,诗终有结,第六章便是全诗的结尾。君无返期,音信不通,思亦无用,盼也是空,最后只剩下一个心愿:愿君莫忘旧情。这就很像“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孟郊《古别离》)的意思,只是这位温柔细心的女子说得更为曲折委婉。《诗·大雅·荡》中有句诗叫做“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里稍加改变,意思是说:人们做事情往往是有头无尾,不过我想你是能始终如一的。可是,想想分别多年,情况不明,世事难料,旧日的恩情还有保持的希望吗?但那种喜新厌旧,重新忘故的行为,毕竟是仁人君子所谴责、所讥刺的。“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不着己,不着彼,语意盘空,笔势突兀,它的分量在于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正直的生活准则和为人之道,下面四句正是就此生发,所以前人曾评曰:“以名义厚道束缚人,而语气特低婉”(《古诗归》)。其“低婉”之处,首先表现在她先说自己,再说对方:你虽然寄身远方,我可没有片刻忘了你;既然过去那么恩爱情深,现在该不会变得情淡意薄,想你也是时时思念我的。先自处于厚,次则言君不薄,以己之情动彼之情,婉曲动人。其次,表现在虽不无怨艾之情,不安之意,却绝不露圭角,一再地说:“想君能终之”,“想君时见思”,总以忠厚诚挚之心,构想“君”之所为、所思,其良苦之用心,全在盼美好之未来。这,便是千思万念之归宿,也是通篇之结穴。这一章时而写己,时而写彼;时而泛言,时而切指;时而忧惧,时而自慰;局势变换,一步一折,终落在凭空设想之处,似尽不尽,真是一片真心,无限深情,这大概就是钟惺说它“宛笃有十九首风骨”(《古诗归》)的原因。

shì

gàn wèijìn 

chényīnjiéchóuyōu chóuyōuwèishuíxīng 
niànjūnxiāngbié zàitiānfāng 
liánghuìwèiyǒu zhōngxīncuīqiěshāng 
liáoyōucānshí qiànqiànchángkōng 
duānzuòérwèi fǎng仿jūnróngguāng 

éégāoshānshǒu yōuyōuwàndào 
jūnyuǎn jiélìngrénlǎo 
rénshēngshìjiān ruòchūncǎo 
shízài wéichóunǎo 
měisònghóng鸿ēn jiànyānbǎo 

yúnyángyáng yuànyīntōng 
piāoyáo xiāng 
rénjiēhuì jūnfǎn 
jūnzhīchū míngjìngànzhì 
jūnliúshuǐ yǒuqióngshí 

cǎncǎnshíjiéjìn lánhuādiāolíng 
kuìránchángtàn jūnwèiqíng 
zhǎnzhuǎnnéngmèi chángmiánmián 
nièchū yǎngguānsānxīnglián 
hènzhìsuì yǒngquán 

jūnjiànjīnzhì láoqín 
ānhóng鸿luán gòuxīnzhōngrén 
chéngxīnliàngsuì sāoshǒuyuānyuān 
yánjiàn huìyīnyuán 
 jīnshēnchén 

rényǒuchū xiǎngjūnnéngzhōngzhī 
biéláiniánsuì jiùēn 
chóngxīnérwàng jūnsuǒyóu 
shēnsuīzàiyuǎn wàngjūn 
hòuwéi xiǎngjūnshíjiàn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轻衣¹软履(lǚ)²步江沙,树暗³前村定几家。
译文:身着轻装足踏轻软的鞋漫步在江沙,柳树后面隐藏而不显露处有几户人家。
注释:¹轻衣:轻便的衣装,此处指夏日的装束。²软履:轻软的鞋。³暗:隐藏而不显露。⁴定:定准,一定。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水满乳凫(fú)¹翻藕叶,风疏²飞燕拂桐花。
译文:野鸭在江水上戏水,莲叶微微晃动,微风轻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注释:¹乳凫:初生的水鸟,也指水鸭。²疏:稀疏。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渡头¹正见横渔艇(tǐng),林外时闻响纬车²
译文: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渔的船,树林外面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注释:¹渡头:渡口。²纬车:缫丝的纺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最是黄梅时节¹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译文:此时恰逢黄梅时节到来,一场雨后,归来的路上处处有清脆的蛙鸣声。
注释:¹黄梅时节:指梅子黄熟的时候,这时天气多雨,故有黄梅雨季之称。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生动细腻、清新秀丽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色调明快、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初夏风光图,读来不觉令人欣然向往之至。

  首联“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写江边的人穿着轻便的衣装和轻软的鞋子,在江边沙滩上漫步,发现前面树木葱茏、竹树环合的地方是一个小村子,认为里面定会住着几户人家。

  颔联“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一句写水中,一句写岸上,乳凫翻动莲叶,飞燕穿拂桐花,写得细腻生动、真切自然,极富于美感,一下便把人们带进了初夏的江南水乡。

  颈联“渡头正是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两句诗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诗人将诲笔由近景的描写转为远景的绘制。远处的渡口横着打渔的船,使人想到渔家生活的情趣;树林之外不时传来缫丝车响,又令人想到今年蚕丝丰收的情景。因此,这里已不是一般的写景了,在写景中,可以让人想见江南水乡人民安居乐业、勤奋劳作的生活情景。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这是诗的尾联,交代了此时的季节正是“黄梅时节近”,点出题目中的“初夏”,而“雨余归路有鸣蛙”,又点明了这是“江村”,诗末点题,更见情趣盎然。一个“归路”,又使得诗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诗一开头交代“轻衣软履步江沙”,到此点明“归路”,前后呼应得自然,至此诗篇结束,可谓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极其成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景物描写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黄梅时节江南水乡的典型特征。二是自始至终流露着诗人热爱乡村的思想情感,但诗人又没有直说,而是借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渗透出来。三是注意章法和描写角度的变化,结构远近搭配,岸上水中错落,灵活而多变,而诗首尾的照应,也使诗的结构更显得严谨。

参考资料:
1、 刘永良编著.古代名家四季诗歌: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7:第156-157页

chūxiàjiāngcūn

gāo míngdài 

qīngruǎnjiāngshā shùànqiáncūndìngjiā 
shuǐmǎnfānǒu fēngshūfēiyàntónghuā 
tóuzhèngjiànhéngtǐng línwàishíwénxiǎngwěichē 
zuìshìhuángméishíjiéjìn guīyǒumíng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诸公衮(gǔn)¹登台省²,广文先生³官独冷
译文:所事事的人个个身居高位,广官先生的官职却很清冷。
注释:¹衮衮:众多。²台省:台是御史台,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当时中央枢要机构。³广文先生:指郑虔。因郑虔是广文馆博士。⁴冷:清冷,冷落。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甲第¹纷纷厌²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译文:豪门之家吃厌了米和肉,广官先生的饭食反而不足。
注释:¹甲第:汉代达官贵人住宅有甲乙次第,所以说“甲第”。²厌:饱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先生有道出¹(xī)²,先生有才过屈宋³
译文: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注释:¹出:超出。²羲皇:指伏羲氏,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理想化的圣君。³屈宋:屈原和宋玉。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译文:德高一代的人往往不得志,扬名万古却又有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杜陵野客¹人更嗤(chī)²,被褐³短窄鬓(bìn)如丝。
译文:我杜陵野客更受人们讥笑,身穿粗布衣裳两鬓如丝。
注释:¹杜陵野客:杜甫自称。杜甫祖籍长安杜陵,他在长安时又曾在杜陵东南的少陵附近住过,所以自称“杜陵野客”,又称“少陵野老”。²嗤:讥笑。³褐:粗布衣,古时穷人穿的衣服。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日籴(dí)¹太仓²五升米,时赴³郑老同襟(jīn)
译文:穷得天天在官仓买米五升,经常拜访郑老,我们胸襟默契。
注释:¹日籴:天天买粮,所以没有隔夜之粮。²太仓:京师所设皇家粮仓。³时赴:经常去。郑老:郑虔比杜甫大一、二十岁,所以称他“郑老”。⁴同襟期:意思是彼此的襟怀和性情相同。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得钱即相觅(mì)¹,沽(gū)酒不复疑²
译文:得了钱我们往来相见,买些好酒毫不迟疑。
注释:¹相觅:互相寻找。²不复疑:得钱就买酒,不考虑其他生活问题。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忘形到尔汝¹,痛饮真吾师。
译文:乐极忘形,呼唤我和你,痛饮的豪情真是我的老师!
注释:¹忘形到尔汝:酒酣而兴奋得不分大小,称名道姓,毫无客套。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清夜沉沉动春酌(zhuó),灯前细雨檐花¹落。
译文:深沉的清夜我们劝饮春酒,灯前闪烁的屋檐细雨如花落。
注释:¹檐花:檐前落下的雨水在灯光映射下闪烁如花。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但觉高歌有鬼神¹,焉知饿死填沟壑(hè)²
译文:狂欢高歌像有鬼神相助,哪知道人饿死还要填沟壑。
注释:¹有鬼神:似有鬼神相助,即“诗成若有神”、“诗应有神助”的意思。²填沟壑:指死于贫困,弃尸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相如¹逸才²亲涤(dí)器,子云³识字终投阁
译文:司马相如有才能亲自洗食器,扬雄能识字终于要跳下天禄阁。
注释:¹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²逸才:出众的才能。亲涤器: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在成都开了一间小酒店,卓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亲自洗涤食器。³子云:扬雄的字。⁴投阁:王莽时,扬雄校书天禄阁,因别人牵连得罪,使者来收捕时,扬雄仓皇跳楼自杀,幸而没有摔死。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先生早赋归去来¹,石田茅屋荒苍苔。
译文:先生早些赋一篇《归去来》,免得瘠田茅屋长满青苔。
注释:¹归去来:东晋陶渊明辞彭泽令归家时,曾赋《归去来辞》。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¹盗跖(zhí)²俱尘埃。
译文:儒术对我有什么用?孔丘、柳下跖都已化成尘埃。
注释:¹孔丘:孔子。²盗跖:春秋时人,姓柳下,名跖,以盗为生,因而被称为“盗跖”.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译文:听了这些话,心里莫悲伤,我们生前相遇,把酒喝个畅快!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

  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衮衮”,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个相继飞黄腾达,而广文先生,“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那些侯门显贵之家,精粮美肉已觉厌腻了,而广文先生连饭也吃不饱。这四句,一正一衬,排比式的对比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官独冷”和“饭不足”。后四句诗人以无限惋惜的心情为广文先生鸣不平。论道德,广文先生远出羲皇。论才学,广文先生抗行屈宋。然而,道德被举世推尊,仕途却总是坎坷;辞采虽能流芳百世,也解决不了生前的饥寒。

  第二段从“广文先生”转到“杜陵野客”,写诗人和郑广文的忘年之交,二人像涸泉里的鱼,相濡以沫,交往频繁。“时赴郑老同襟期”和“得钱即相觅”,仇兆鳌注说,前句是杜甫去,后句是郑虔来。他们推心置腹、共叙怀抱,开怀畅饮,聊以解愁。

  第三段六句是这首诗的高潮,前四句樽前放歌,悲慨突起,是神来之笔。后二句似宽慰,实愤激。司马相如是一代逸才,却曾亲自卖酒、洗涤食器;才气横溢的扬雄就更倒霉了,因刘棻获罪而被株连,逼得跳楼自杀。诗人似乎是用才士薄命的事例来安慰朋友,然而读者只要把才士的蹭蹬饥寒和首句“诸公衮衮登台省”连起来看,就可以感到诗笔的针砭力量。

  末段六句,愤激中含有无可奈何之情。既然仕路坎坷,怀才不遇,那么儒术拿来也没有用了,孔丘和盗跖也可以等量齐观了。诗人像这样说,既是在评儒术,暗讽时政,又好像是在茫茫世路中的自解自慰,一笔而两面俱到。末联以“痛饮”作结,孔丘非师,聊依杜康,以旷达为愤激。

  诸家评论这首诗,或者说悲壮,或者说豪宕,其实悲慨与豪放是兼而有之的,而以悲慨为主。普通的诗,要么是豪放易尽(一滚而下,没有含蓄),要么是悲慨不广(流于偏激)。杜甫的诗豪放而不失蕴藉,悲慨而无伤雅正,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

  首段以对比起句,不但挠直为曲,而且造成排句气势,运笔如风。后四句两句一转,愈转感情愈烈,“浩歌弥激烈”。第二段接以缓调。前四句为七言诗句,后四句突然转为五言诗句,免去了板滞之感。而且短句促调,渐变轩昂,把诗情推向高潮。第三段先用四句描写痛饮情的场景,韵脚换为促、沉的入声字,所谓“弦急知柱促”,“慷慨有余哀”。而诗中杂有豪放的语句,所以没有衰飒气味。诗评家对这首诗推崇备至,说“清夜以下,神来气来,千古独绝。”“清夜四句,惊天动地。”(见《唐宋诗举要》引)但他们忽略了“相如逸才”、“子云识字”一联的警策、广大。这一联妙在以对句锁住奔流之势,而承上启下,连环双绾,过到下段使读者不觉。这一联与首段联系起来,便显得“衮衮诸公”可耻。实际上就是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所以说这首赠诗不是一般的叹老嗟卑、牢骚怨谤,而是伤时钦贤之作,诗人将激烈的郁结情绪用蕴藉的手法表现了出来。

  末段又换平声韵,除“不须”一句外,句句用韵,慷慨高歌,显示出放逸傲岸的风度,使读者读起来,能沉浸其中而精神振荡。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北京: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62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英雄¹立马起沙陀(tuó)²,奈此朱梁³(bá)(hù)何。
译文:起自沙陀的横刀立马的英雄李克用,却奈何不得飞扬跋扈的朱梁。
注释:三垂冈:地名,在今山西屯留县东南。后唐李存勖曾在此设伏兵破后梁,解潞州(唐以后治上党,今长治市)之围。¹英雄:指李克用,沙陀人。其父朱邪赤心因参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赐姓名为李国昌。李克用率沙陀军帮助唐朝军队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²沙陀:古代部落名,此处指李克用。唐宪宗时,沙陀部酋长朱邪执宜内附,其子赤心以功赐姓李,名国昌。国昌子克用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晋王。³朱梁:朱温(全忠),初从黄巢起义,后归朝廷,以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梁王。唐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废昭宣帝自立,是为后梁太祖。⁴跋扈:骄横,强暴。这里指朱温废帝自立事。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只手¹难扶唐社稷(jì)²,连城³犹扈晋山河
译文:一个人的力量虽然难扶李唐王朝,却依旧拥踞着连城的三晋山河。
注释:¹只手:比喻一个人的力量。²社稷:土神和谷神,代称国家。³连城:指连接成片的城池。⁴晋山河:指李克用据有的今山西一带。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风云帐下奇儿¹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译文:风云帐下大业可承的奇儿(李存勖)已在,鼓角灯前悲喜交集的老泪犹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¹
译文:三垂冈畔萧瑟凄清,人们虽然仍在唱着陆机所作的《百年歌》,而昔日的英雄已永远逝去了。
注释:¹百年歌:西晋文学家陆机仿照乐府诗所作的一篇10段诗作,每段表现10年,逐段描述了人从出生走向百年的生命情景,70岁时转入悲凉,写尽了人之将逝之际的衰迈凄怆,后世多被配乐传唱。

  中国古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歌,其中咏史诗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咏史诗中,写战争而且令人过目难忘的,比例就更小。而严遂成这首七律,写的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多的五代的一次典型战役。三垂冈之战,使李存勖最终占有上党,把三晋大地作为稳固后方,进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

  这首诗不仅以战争为题材,而且写了父子两代英雄。唐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克用从代北沙陀族少数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创立了"连城犹拥晋山河"的基业。在他身后,李存勖父死子继,又是一生征讨,消灭后梁政权,统一中原,建立后唐。古代封建史家,是把这二人视为英雄父子的。而严遂成的这首诗,正是以李克用父子的史事为蓝本的。毛泽东是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英雄,对于古代的非凡人物特别是军事奇才的业绩,他都了如指掌。这首为李克用父子而发的诗篇,自然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就诗歌本身而言,此诗自是佳构。前人称严遂成“长于咏古,人以诗史目之”,“格高调响,逼近唐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二句,更是神来之笔,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予人世沧桑之感。称之为"奇诗",并不为过。正因为此诗颇具优长,所以才获得诗名远播中外的毛泽东的青睐。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译文:水边沙地树少人稀,满腹离愁又被晚钟勾起。
注释:从叔象: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韦氏逍遥公房有韦象先,为韦希仲子,乃韦应物之上一辈。疑“从叔象”指韦象先,诗题中漏略“先”字(参考傅璇琮先生考证)。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译文:野泉侵路不知路在哪,不遇山僧谁解我心疑。
孤零零的树木,易变易逝的沙滩,人迹稀少的水边路。在这样一个僻静孤寂的境界,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惆怅和对渺茫前途的忧虑。晚钟声中,似乎身与心都迷失了,何去何从,他只有将解脱的希望寄托在山僧身上:山僧既熟悉世间路,亦熟悉出世路;既能指点迷津,亦能指点迷人。韦应物该诗以日暮送别于沙际路的特定时间、地点与事件,将心中郁结的愁思流露了出来。尽管这本非禅境,但烦恼即菩提,烦恼泯处乃生智慧莲花。迷途上他对山僧的选择,将会是解悟的契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