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郭静,春色正纷披。杨柳风柔吹絮粉,海棠雨腻湿胭脂。
山郭静,春色正纷披。杨柳风柔吹絮粉,海棠雨腻湿胭脂。
憔悴惜芳时。
憔悴惜芳时。
彭孙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无赖¹诗魔²昏晓侵³,绕篱(lí)(qī)石自沉音
译文: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注释:¹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²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³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⁴欹:这里通作“倚”。⁵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毫端¹(yùn)²临霜写³,口齿噙(qín)对月吟。
译文: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注释:¹毫端:笔端。²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³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⁴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满纸自怜题素怨¹,片言谁解诉秋心?
译文: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注释:¹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一从¹陶令²评章³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译文: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注释:¹一从:自从。²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³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⁴高风:高尚的品格。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 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 ‘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yǒng

cáoxuěqín qīngdài 

làishīhūnxiǎoqīn ràoshíchényīn 
háoduānyùnxiùlínshuāngxiě kǒuchǐ齿qínxiāngduìyuèyín 
mǎnzhǐliányuàn piànyánshuíjiěqiūxīn 
cóngtáolìngpíngzhānghòu qiāngāofēngshuōdàojīn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¹。日日露荷凋(diāo)绿扇²,粉塘烟水澄(chéng)如练³
译文:庭院的绿苔上布满了红叶,到了金菊盛开的时候,已经很接近重阳饮宴了。每日的霜露打向荷花,凋谢了如绿扇的荷叶。荷塘笼罩在烟雾之中,池水清澈,犹如皎洁的白练。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五句、四仄韵。¹重阳宴:指重阳节的宴会。古时有重阳登高饮酒的风俗。²绿扇:指荷叶。³澄如练:形容水清澈洁白。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¹。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译文:试图迎着凉风将醉酒吹醒,而恰好在高楼之上,忽然看见大雁南飞。几片预示霜降的云影在飘动,那家的芦管吹奏出愁怨的乐章。
注释:¹见:同“现”。

  上阕着重在庭院风光,先说碧苔苍苍,霜叶已经红遍,正是金菊盛开时,将近重阳了。由于点明节令,则登高赏宴,亲友欢集的传统风俗内容不言自知,而今年将会怎样,轻轻一笔,遂牵出怀人思远之意,但以后并未继续展开叙写,仅略点即止,仍然回到当前景物的描画上来。察露横降,滴注圆荷,繁盛的扇叶渐次凋残,倒显出半塘碧水澄静不波。

  下阕拓开目光,转向寥廓落寞的时空境界,融情入景,以景传情,含蓄地吐露了离愁别思。“试倚凉风醒酒面”,写醉饮情形甚为生动,当酒酣耳热际,倚栏凭眺,秋风吹凉,顿觉燥热消释,头脑清楚多了,而领起的“试”字,刻函此时的游移朦胧尤传神。接着的“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即此时所见者,从表层现象而言,北雁南飞,排出整整齐齐队列掠过层楼,故称“雁字”但在那深层涵蕴里,雁能传书递讯,可能与远人一通相思苦情否,不过这实属痴心妄想的事,实事尚渺茫无期,仰首天际,但有“几点护霜云影转”,幽幽入耳的,是“谁家芦管吹秋怨”。“护霜云”,此处写云凝霜降,天气凄冷,已增人萧条之感,忽又听悠悠笛声不知从谁家飘来,带着无限愁怨,更触引起心头的离情别绪。结处故设疑问句,实际上是以主观之感受移入外间事,正因心中积郁本深物,特先撇开一笔,却意余言外,并暗应上阕“重阳宴”,似断又续,遥相映对。

  词作抒发秋怨及怀人之情。整首词写景为主,直至结句,方才点出“怨”字,实是表明自己胸中秋怨极深。情余言外,使全词充满着苍瑟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田军 马奕 绿冰,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892页
2、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298页
3、 (宋)晏殊,(宋)晏几道著;何新所,贾倩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137页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雨余¹溪水掠²(dī)平,闲看村童谢晚晴³
译文: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
注释:¹雨余:雨后。²掠:拂过,漫过。³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竹马¹(liàng)(qiāng)²冲淖去,纸鸢(yuān)³(bá)(hù)挟风鸣。
译文: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
注释:¹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²踉蹡: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³纸鸢:风筝,俗称鹞子。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三冬¹暂就儒生²学,千耦(ǒu)³还从父老耕。
译文: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
注释:¹三冬:冬季的三个月。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²儒生:这里指塾师。³千耦:指农忙景象。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识字粗堪¹²(fù)³,不须辛苦慕公卿。
译文: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辛苦读书不需要羡慕王公贵族。
注释:¹粗堪:勉强能够。²供:应付。³赋役:租税劳役。不须:不必要。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

  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编著. 陆游文集 上[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1.03.第7-8页

guāncūntóngshàng

yóu sòngdài 

shuǐlüèpíng xiánkàncūntóngxièwǎnqíng 
zhúliàngqiāngchōngnào zhǐyuānxiéfēngmíng 
sāndōngzànjiùshēngxué qiānǒuhuáncónglǎogēng 
shíkāngōng xīngōngqīng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¹依约²落潮平。
译文:趁着傍晚天气晴好鼓满风帆江中行,隐隐约约见到天寒时的长江潮退浪又平。
注释:¹寒江:指天寒时的长江。²依约:依稀隐约,不分明貌。
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吴山带雨参(cēn)(cī)¹没,楚火沿流次第²生。
译文:朦胧细雨中高低不平的吴山时隐时现,舟船济济沿江渔火依次明。
注释:¹参差:高低不平貌,形容吴山。²次第:逐次的意思。
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
名士尚传麾(huī)扇渡¹,踏歌²终怨石头城³
译文:麾扇渡口人们依然怀旧事,石头城下人们仍在踏着节拍唱歌诉怨情。
注释:¹麾扇渡:地名,一名毛羽渡,在今南京市北长江南岸。据《晋书·顾荣传》载,晋广睃相陈敏反,据建邺。厩荣与甘卓等起兵讨敏,敏率众万余人出迎敌,荣以羽扇挥军,败敏众于此。“名士”指顾荣。²踏歌:踏节拍歌唱。³石头城:城名,本战国时金陵邑,三国时吴孙权改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
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南朝¹无限伤心史,惆(chóu)(chàng)²秦淮³玉笛声。
译文:南朝匆匆一部亡国伤心史,秦淮怅怅玉笛又奏哀苦声。
注释:¹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朝代总称,与北朝相对而言,称南朝。²惆怅:失意哀伤。³秦淮:河名,在今南京市内。

  诗的前四句,写了诗人渡江时见到的晚景,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山是“参差没”,火是“次第生”,处处体现“暮晴”的特点。

  诗的后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自己对南朝史事的感慨,诗中的“麾扇渡”在南京秦淮河上。前两句诗相对照,一句赞颂名士顾荣平叛有功,后一句写南朝的灭亡,从而流露出对南京亡国的伤感,后两句诗,诗人运用典故“秦淮玉笛声”来写南朝灭亡的伤心史,不能不使人惆怅,在秦淮河上,又听到用笛子伴奏,像是又唱起《玉树后庭花》。这里诗人借写南朝陈后主荒淫亡国的许多伤心事,来怨恨朝廷不引以为戒,致使国破家亡的感慨。

  诗词在艺术手法上,用词精炼真切,动景出神入化,体现了神韵派诗的特点。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的感觉。另一个特点是运用典故,意寓含蓄,耐人寻味。诗人咏怀古迹,提到了“怨”,是因为什么怨,诗人写得非常含蓄,特别是最后一个典故“秦淮玉笛声”道出了作者咏史的原因,抒写亡国的缘由,可这也是含蓄的,略显深沉。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09:第784页

hòuguānyīnménjiāng

wángshìzhēn qīngdài 

bǎoguàqīngfānchènqíng hánjiāngyuēluòcháopíng 
shāndàicēn chǔhuǒyán沿liúshēng 
míngshìshàngchuánhuīshàn zhōngyuànshítóuchéng 
náncháoxiànshāngxīnshǐ chóuchàngqínhuáishēng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此身天地一蘧(qú)¹,世事消磨绿鬓(bìn)²疏。
译文: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世间万事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都消磨疏了。
注释:¹蘧庐:古代驿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²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译文: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得到权势富贵呢?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终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毕竟几人真得鹿”中“鹿”喻指人世间虚幻的富贵。富贵不坚牢,让人魂牵梦绕,始终不知自己是活在现实还是梦中,不知道梦醒后自己是否真正拥有。“不知终日梦为鱼”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鸟,所以飞;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鱼,所以游。你认为中的自己,真的就是你吗?

  一世到头,皆是虚空,不必太过计较成败与得失。其实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某个瞬间而已,顺着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shīshǒu--huángtíngjiān

shēntiānshìshìxiāo绿bìnshū

jìngrénzhēn鹿zhīzhōngmèngw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