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切切哀吟不肯休。愁人处,多在五更头。
虫,切切哀吟不肯休。愁人处,多在五更头。
彭孙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diāo)¹,金粉小屏²犹半掩。
注释:¹雕笼:雕有花纹的鸟宠。²金粉小屏:用金粉涂饰的小屏风。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香灭绣帷(wéi)人寂寂,倚槛(jiàn)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¹?长使含啼眉不展。
注释:¹纵疏狂:纵情地游乐。

  这首词写春闺幽怨。

  上片头三句写外景:柳映玉楼,雨细风轻,烟笼芳草,全是一幅碧色春图。接着写内景:鹦鹅语笼,小屏半掩。这些客观景象,烘托了一种沉寂的境界,虽有鹦鹉细语,但人会感到更静。

  下片写在寂静的空帷中,女主人公默默无语,满怀愁绪倚栏思远。结尾二句,由思念转入怨恨,由怨恨变为悲伤。

lóuchūn··liǔyìnglóuchūnwǎn--xiòng

liǔyìnglóuchūnwǎnfēngqīngyāncǎoruǎnhuàtángyīngdiāolóngjīnfěnxiǎopíngyóubànyǎn

xiāngmièxiùwéirénkǎnyánchóuyuǎnhènlángchùzòngshūkuángzhǎng使shǐhánméizhǎn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一驿¹过一驿,驿骑²如星流。
译文: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注释:¹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²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平明¹发咸阳²,暮及陇山头。
译文: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注释:¹平明:天亮的时候。²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陇水明可听,呜咽¹令人愁。
译文: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注释:¹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¹
译文: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注释:¹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西来谁家子¹,自道新封侯²
译文: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注释:¹子:男儿。²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前月¹发安西²,路上无停留。
译文: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注释:¹前月:上月。²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都护¹犹未到,来时在西州²
译文: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注释:¹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²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十日过沙碛¹,终朝²风明休。
译文: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注释:¹沙碛:指沙漠、戈壁。²终朝:从早到晚。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译文: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万里奉¹王事,一身无所求。
译文: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注释:¹奉:接受并执行。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也知塞垣¹苦,岂为妻子谋。
译文: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注释:¹塞垣:边关城墙。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¹城楼。
译文: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注释:¹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¹
译文: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注释:¹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别家赖¹归梦,山塞多离忧²
译文: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注释:¹赖:依靠。²离忧:别离之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与子¹且携手²,明愁前路修³
译文: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释:¹子:这里指宇文判官。²携手:比喻互勉共进。³修:长。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水》中写到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骑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chūguòlǒngshānzhōngchéngwénpànguān--céncān

驿guò驿驿xīngliú

píngmíngxiányánglǒngshāntóu

lǒngshuǐtīngyànlìngrénchóu

shāchénhànníngdiāoqiú

西láishuíjiāzidàoxīnfēnghóu

qiányuèān西shàngtíngliú

dōuyóuwèidàoláishízài西zhōu

shíguòshāzhōngcháofēngxiū

zǒusuìshízhōngjiēxuèliú

wànfèngwángshìshēnsuǒqiú

zhīsāiyuánwèizimóu

shānkǒuyuèchūxiānzhàoguānchénglóu

liúsōngfēngjìngxiāngsōuliú

biéjiālàiguīmèngshānsāiduōyōu

ziqiěxiéshǒuchóuqiánxiū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事有代谢¹,往来²成古今。
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注释:¹代谢:交替变化。²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¹
译文: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注释:¹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水落鱼梁¹浅,天寒梦泽²深。
译文: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注释:¹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²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羊公碑¹尚在,读罢泪沾襟(jīn)。(尚在 一作:字在)
译文: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¹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中“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伤。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7-48 .
2、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64 .
3、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3-84 .

zhūdēngxiànshā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rénshìyǒudàixiè wǎngláichéngjīn 
jiāngshānliúshèng bèidēnglín 
shuǐluòliángqiǎn tiānhánmèngshēn 
yánggōngbēishàngzài lèizhānjīn  (shàngzàizuò zài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昨夜风开露井¹桃,未央²前殿(diàn)月轮高。
译文: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注释:¹露井:指没有井亭覆盖的井。²未央:即未央宫​,汉宫殿名,汉高祖刘邦​所建。也指唐宫。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平阳歌舞¹新承²宠,帘外春寒赐(cì)锦袍。
译文: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注释:¹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²新承:一作“承新”。

  此诗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她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后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大得宠幸,以至废去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她为皇后,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厌旧的荒淫腐朽生活。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言近意远。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两句中,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睦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

  诗文中的写作特点就是咏的都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诗以“昨夜”总领全篇,一、二两句切题,点名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对新宠者进行直接描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这首诗通篇写春宫之怨,却无一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全诗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乃弦外有音的手法,所谓“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这正体现了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梁权伟.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 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31
2、 方笑一.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310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0-121页

chūngōng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zuófēngkāijǐngtáo wèiyāngqiándiàn殿yuèlúngāo 
píngyángxīnchéngchǒng liánwàichūnhánjǐnpáo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苦热¹中夜²起,登楼独褰(qiān)³
译文:酷热难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楼乘凉。
注释:¹苦热:为热所苦。²中夜:半夜。³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撩起,披起。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山泽¹凝暑气,星汉²(zhàn)³光辉。
译文:山泽凝聚着炎炎的暑气,银河闪耀着清澈的亮光。
注释:¹山泽:山林与川泽。²星汉:银河。³湛:清澈。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火晶¹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译文:骄阳早已晒干了滋润万物的露水,旷野宁静却没有凉风送爽。
注释:¹火晶:日头像火一样。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探汤¹汲阴井,炀(yàng)²开重扉。
译文:热浪滚滚汲取井水洗澡,火烧般的燥热打开门扉纳凉。
注释:¹探汤:摸着开水般。汤,开水。²炀灶:在灶前烤火。引申为焚烧。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凭阑¹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译文:靠着栏杆久久地徘徊傍徨,热汗淋漓在全身四处流淌。
注释:¹凭阑:即“凭栏”,身倚栏杆。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莫辩亭毒¹意,仰诉璿(xuán)与玑(jī)²
译文:这么热难道还谈得上什么保养吗?抬头见北斗,将疑问诉上苍。
注释:¹亭毒:化育、养成。²璿玑:亦作“璇玑”,古代称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斗魁称为璇玑,斗柄称为玉衡。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¹非姑射子²,静胜³安能希。
译文:我知道自己不是姑射山上肌肤如冰雪的处子,想要以静胜热实在是毫无希望。
注释:¹谅:料想。²姑射子,姑射山上的神女。姑射,山名,亦名石孔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³静胜:以静取胜。希,希望。

  全篇紧扣诗题,句句写“夏夜苦热”。起首二句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处所,直截点题,并提挈全篇。永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日温度高,且时间长。诗人半夜尚不能入睡,悄悄起身登西楼去乘凉;夜半如此,骄阳暴晒的白天,可想而知。简略几笔,就高度概括了夏天之热,生灵之苦。

  “山泽凝暑气”四句是登西楼时之所见所感,极写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环境。时值中夜,山泽还如蒸笼,凝聚着暑热的炎气;长天无云,银河里也闪耀着刺眼的光辉;太阳烈焰的烧烤,滋润万物生长的露水已无影无踪;四野宁静,没有一丝凉风。

  “探汤汲阴井”四句是登西楼后的活动,极写诗人如在火炉中熬煎的苦况。炎热不可挡,诗人想方设法来解暑:汲井水冲凉,开门扉纳凉,靠着栏杆乘凉。但是,井水却成了滚烫的开水,打开门灼焰扑面。

  最末四句,基于以上厚实的铺垫,诗人直接抒写了自己的感触。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如此致命的气候,诗人简直难于呼吸,他抬头看见北斗,不禁向苍天提出质疑:长此下去,万物怎能蕃长?生灵怎能延续?此时,读者似乎看见诗人在仰天长啸: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但是,这美好的愿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引用“姑射子”这一典故,自嘲自解,既然不能以静胜热,就只能怅恨无边了。结尾以反诘语收束,诗的意境也渐臻极顶。

  诗人笔下的夏夜,实在令人望而生畏。表现入微,首先取决于作者的体物入神。诗人长期困居永州,对当地气候有极深入细致的感受,再经过缜密的构思和精心提炼,才收到了如此精妙的艺术效果。由于诗人将自己的感受、情绪写得很形象,很具体,就隐含着一种抽象的概念,因而带有象征意味。柳宗元生活在唐代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统治阶级奢侈腐化,赋税徭役日增,老百姓困苦不堪,形成了“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答元饶州论政理书》)的局面。诗人在永州期间广泛地接触百姓,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捕蛇者说》一文就以毒蛇与赋敛作比衬,深刻地揭露了唐王朝统治集团“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现实。因此,诗人写夏夜酷热使人难以忍受,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又暗示着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唐王朝的暴政,使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死亡线上挣扎,还有什么“亭毒”可言!这正如杜甫在《无家别》所言“何以为蒸黎”一样,把老百姓逼到没法做老百姓的境地,又怎能做老百姓的主上呢?大唐王朝的统治又怎能巩固呢?这种在比兴中巧寓象征的手法,大大地拓展了诗的内涵,又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