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之研池,至今其水清涟漪。东望采蕺斋,寒云犹栖依。
子刘子之研池,至今其水清涟漪。东望采蕺斋,寒云犹栖依。
当年一壶砥中流,殷勤浥注忘其疲。是谁先登谁未济,衣带之近通圣涯。
当年一壶砥中流,殷勤浥注忘其疲。是谁先登谁未济,衣带之近通圣涯。
漫天警党祸,托孤之行亦殆而。敬伯真健者,古谊直与王成朱震堪并驰。
漫天警党祸,托孤之行亦殆而。敬伯真健者,古谊直与王成朱震堪并驰。
矻矻服勤尤所希。幸逃宫邻厄,卒罹桑田菑。清流不救狂澜危,高弟已先哲人萎。
矻矻服勤尤所希。幸逃宫邻厄,卒罹桑田菑。清流不救狂澜危,高弟已先哲人萎。
年来春木岁岁芚,其人如存道莫跻。不若鸥凫俯仰自得游化机。
年来春木岁岁芚,其人如存道莫跻。不若鸥凫俯仰自得游化机。

shíjiāchídāngshānzhīyòuniàntáixiānshēngzhǔjiǎngxiáguòzhīyǒuzuò--quánwàng

ziliúzizhīyánchízhìjīnshuǐqīngliándōngwàngcǎizhāihányúnyóu

dāngniánzhōngliúyīnqínzhùwàngshìshuíxiāndēngshuíwèidàizhījìntōngshèng

màntiānjǐngdǎnghuòtuōzhīxíngdàiérjìngzhēnjiànzhězhíwángchéngzhūzhènkānbìngchí

qínyóusuǒxìngtáogōnglínèsāngtiánzāiqīngliújiùkuánglánwēigāoxiānzhérénwēi

niánláichūnsuìsuìtúnréncúndàoruòōuyǎngyóuhuà

全祖望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7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予谒(yè)¹告南归,以成化戊戌²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³。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dài)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zhì)之。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注释:¹告谒:请假。²成化戊戌: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³大枪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六十里。⁴大柳树驿:又名大柳寨,在安徽滁州市西北五十里。⁵绐:欺骗。⁶须:等到。⁷滁州:今安徽滁州市。⁸清流关:在安徽滁州市西北二十五里。⁹识:记住。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¹,挟铜钲(zhēng)²束燎(liáo)³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yín),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yù)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¹⁰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¹¹,抵滁(chú)¹²
译文: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座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顶。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暗自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注释:¹邮卒:指驿站的守卒。²铜钲:古代一种乐器,后指铜锣。³束燎:火把。⁴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⁵不极:不能看到顶峰。⁶石栈:山岩上挖凿的道路。⁷岖崟:山石险峻的样子。⁸累肩:形容石栈陡峭,前面行走的人好像踩在后面人的肩上。⁹赵点检:指赵匡胤,在他后周任殿前都点检。¹⁰二将:指南唐大将军姚凤、皇甫晖。¹¹二鼓:二更天。¹²滁阳:即滁州。因其地在滁水之北,故名。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十七日午,过全椒¹,趋和州²。自幸脱险即夷³,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rǎn)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xiù)回合,桑田秩(zhì),凡数村,俨(yǎn)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yǎo)不知其所穷,始大骇(hài)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¹⁰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¹¹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¹²;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dì)视崖堑(qiàn)¹³,深不可测,涧水潺(chán)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¹⁴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译文: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途,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方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注释:¹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在滁州南。²和州:今安徽和县。³夷:平。⁴后河:在今安徽和县北。⁵香林院:在和县北三十五里。⁶岫:峰峦。⁷秩秩:整齐的序的样子。⁸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这里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桃源。发现桃花源的人是武陵人。⁹仇池:在今甘肃省成县西,本名“仇维”,因山上有池,故又称仇池。据《宋书·氐胡传》说:“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¹⁰昭关:在安徽金山县北,两山对峙,形成交通要道。春秋时为吴楚两国的界关。¹¹烈原:烧山。¹²避易:退避。¹³崖堑:陡崖和深沟。¹⁴伍员:字子胥。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译文: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乐跎跎,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盖下一枚安乐窝。东,也在我;西,也在我。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¹不受时人唾(tuò)²。乐跎(tuó)³,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盖下一枚安乐窝。东,也在我;西,也在我。
译文:在清风中枯坐,在白云上高卧,面皮不会受到众人的唾弃。整日乐融融,笑呵呵的,看别人像驴同样套上套包子拉着沉重的石磨,替本身盖一座安然恬静的寓所,任我东西,随我的情意生活。
注释:¹面皮:脸皮。²唾:吐唾沫,鄙弃的意思。³乐跎跎:即乐陶陶。⁴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看别人像驴一样套上套包拉着沉重的石磨。套项:驴脖子上的套包。沉磨:沉重的石磨。⁵盖下一枚安乐窝:替自己盖一座安然舒适的“窝”(指居所)。一枚:一座。

shānyáng ·jǐng

qiáo yuándài 

qīngfēngxiánzuò báiyúngāo miànshòushíréntuò tuótuó xiào kànbiéréntàoxiàngtuīchén gàixiàméiān dōng zài 西 zài 
冷云间,夕阳楼外数峰闲。等闲不许俗人看,雨髻烟鬟。倚西风十二阑,休长叹。不多时暮霭风吹散,西山看我,我看西山。
冷云间,夕阳楼外数峰闲。等闲¹不许俗人看,雨髻(jì)烟鬟(huán)。倚西风十二阑,休长叹。不多时暮霭(ǎi)风吹散,西山看我,我看西山。
译文:隔着夕阳映照下的楼殿,在阴冷的浓云之间,西山露出冷清清的几座峰尖。那山头就像烟雨中的美人髻鬟,朦朦胧胧,不肯轻易让俗人看清它的真面。我在秋风中倚遍曲折的栏杆,又何必为之长叹。不多时晚风将夜雾驱散,西山注视着我,我也端详着它的容颜。
注释:大都西山:北京西山,属太行山脉之余段,为历史上的著名风景区。¹等闲:寻常。

  这首小令写的是赏看大都西山,文法曲折多致,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受。

  “冷云间”三字起笔一总,营造了特殊条件下的西山景观。这一起语颇可借用《红楼梦》对凤姐“一夜北风紧”开笔的评价:“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冷云”是阴云、浓云、令人心情沉重之云,写西山先写此云,便点现了出师不利的第一感。先以“冷云”占据画面,第二句的“夕阳”、“楼外”、“数峰闲”,就有依次破云而出的动感,弥漫着一种清冷寂寞的气氛,暗示了作者登楼远眺的孤独。虽则“数峰”露现于冷云之间,却不肯将庐山真面轻易示人,三、四两句,就在文气上推出了这一波折。这两句是倒装,“髻”、“鬟”均以美人的发式喻山,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已有成例。曲中是“雨髻烟鬟”,这就补充了“冷云”的来历,原来此时正值雨霁,夕阳固然露了脸,但云层之上的西山峰头依然缠结着雨意。“雨髻烟鬟”,将西山的巍伟及山顶云罩雾绕的朦胧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将“数峰”的朦胧,说成是“等闲不许俗人看”,为西山占重身份,也表现出自己是它的知音。所以他在西风中倚遍栏杆,执著等待,并不为眼前的遗憾景象而长叹。果然峰回路转,不多时暮霭吹散,掀去了雨雾的面纱。文笔至此也豁然开朗,“西山看我,我看西山”,令人想起前人“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的快意境界。

  这首小令以看山的经历为表,寓寄了诗人对人生的观照与信念。这一点,我们不难从曲中的喻示中发现和领会。“冷云”代表了精神追求中的阻碍与迷障,但只要与理想信念心心相印,执著不渝,终究乌云遮不住太阳。西山“等闲不许俗人看”,而最终却与作者契合交融,“西山看我,我看西山”,其间诗人以脱俗孤高自许的用意,也是十分明显的。

  顺便一说,〔殿前欢〕末二句的颠倒语序、分说合观,并非作者的首创,阿里西瑛的“呵呵笑我,我笑呵呵”,贯云石的“功名戏我,我戏功名”,乔吉的“人多笑我,我笑人多”,张可久的“青山爱我,我爱青山”,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先例。而本曲中的“西山看我,我看西山”,物我交融,兴寄高远,可说是散曲创作继承发展中青出于蓝的例子。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殿前欢·大都西山

殿diànqiánhuān··dōu西shān--táng

lěngyúnjiānyánglóuwàishùfēngxiánděngxiánrénkànyānhuán西fēngshíèrlánxiūzhǎngtànduōshíǎifēngchuīsàn西shānkànkàn西shān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魏武少时,尝¹与袁绍好为游侠。观²人新婚,因³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zhǐ)(jí)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惶迫自掷(zhì),遂以俱¹⁰免。
译文:曹操年少的时候,曾经与袁绍喜欢做游手好闲的人。看别人的新婚典礼,于是潜入主人的家中,晚上大叫:“有小偷来了。”家中的人都跑了出来。曹操于是拔出刀劫走了新娘,和袁绍从原路返回了。两人迷路了,从马上摔到了荆棘丛中。袁绍不能走了,曹操又大叫:“小偷现在在这里。”袁绍惊恐得拼命从荆棘跳出逃跑,两人才都免于追杀。
注释:¹尝:曾经。²观:观看。³因:于是。⁴庐:家。⁵皆:都。⁶还出:按原路返回。⁷失道:迷路。⁸迫:被迫。⁹掷出:跳出。¹⁰俱:都,全。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jùn)¹南下接通津,异服²殊音³不可亲。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注释:¹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²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³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青箬¹裹盐归峒(dòng)客,绿荷包饭趁虚²人。
译文: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注释:¹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²趁虚:即“趁墟”。赶集。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鹅毛御腊¹缝山罽(jì)²,鸡骨占年³拜水神
译文: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注释: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²山罽: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³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⁴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愁向公庭¹问重译,欲投章甫²作文身³
译文: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服当纹身峒人。
注释:¹公庭:公堂,法庭。²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³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

  此诗头二句写初到柳州时的感受。“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这两句是总起,“不可亲”三字,深含感叹之情,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中间四句接着写峒氓的生活、习俗。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盐,要到郡城集市去买,所以三、四两句接着描写他们赶集的情景:“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这两句是用倒置法,说峒氓们赶集买盐往返甚是辛苦。第五句“鹅毛御腊缝山罽”,写峒氓御寒之物,说在天气寒冷的腊月里,峒氓们用鹅毛制成的被子来抵御寒冷。下句接着写峒氓的迷信风俗。“鸡骨占年拜水神”。“鸡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风俗,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坏。“拜水神”,即向水神礼拜。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以上四句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最后两句抒写心意,表示愿意随俗。“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庄子·逍遥游》里说: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章甫这种礼帽,越国人断发文身,用不着这种礼帽。这里化用这个故事,表示愿意随俗。作者不乐意只在公庭上通过译员来和峒氓接触,而宁愿抛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装,随峒氓的习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纹,学习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亲近。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起初虽然感到“异服殊音不可亲”。最后却“欲投章甫作文身。”诗人自己本来不信神,而民间有迷信风俗,但他不肯疏远他们,而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表现出了入乡随俗的思想。对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这样,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施政能够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他们兴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如减轻赋税,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特别是想方设法赎回许多被典质的贫苦人民的子女,使他们从奴隶的命运中解放出来,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虽仅四年便病逝了,却一直深为柳州人民感激和怀念不已。至今柳州还有纪念他的“柳侯祠”。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24-52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