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万卷架渠渠。知是楼三学士书。郎若不辞勤汲古,一瓻妾硕供双鱼。
东楼万卷架渠渠。知是楼三学士书。郎若不辞勤汲古,一瓻妾硕供双鱼。

shuāngzhúzhī--quánwàng

dōnglóuwànjuǎnjiàzhīshìlóusānxuéshìshūlángruòqínchīqièshuògōngshuāng

全祖望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7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天问¹复招魂²,无因彻³帝阍(hūn)
译文:屈原写出《天问》《招魂》这样脍炙人口的佳作,却仍无法将他的心意传达至君王面前。
注释:¹天问:《天问》为屈原被逐后,见到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之祠堂,四下游览之后,身体疲惫,于壁画下修养精神,抬头正看到所绘图案,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的长篇诗作。²招魂: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是模仿民间招魂习俗写成的,其中又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存在争议,一说屈原为“呼唤楚怀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而作;一说宋玉“哀屈原魂魄放佚”,因而作。³彻:穿透。⁴阍:宫门。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岂知¹千丽句,不敌²一谗(chán)言。
译文:哪里知道再奇丽的诗句,终究抵不过那小人的一句恶意重伤啊!
注释:¹岂知:哪里知道。²敌:抵挡。

sāo

guīméng tángdài 

tiānwènzhāohún yīnchèhūn 
zhīqiān chányán 
依依孤影,浑似梦、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有药难医花症。最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娥眉不省。
依依孤影¹,浑似梦²、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³,有药难医花症。多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shà)娥眉不省
译文:隐隐约约的,模模糊糊的,只觉得有一个身影的存在,简直像在作梦——有谁来唤醒我。柔弱娇美的鲜花,经常受到蝶嗔蜂怒,倍受摧残,纵使有对症良药也难治好花病。农忙季节,哪有工夫得闲,到了冬季,萧瑟凄凉,我还要自己点上瓦炉等丈夫回家。一直想尽情倾诉“浓愁”,但只能每天用泪洗脸,即使自己含冤死去,也没有人理解同情。
注释:薄幸:词牌名。此调为双调,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共一百零八字。上片第一、二、四、七、十句押韵,下片第三、六、九、十一句押韵,均押仄声韵。¹依依孤影:形容孤独,只有影子相伴。²浑似梦:完全像梦一样,指自己得疟疾后昏昏入睡的情况。³蝶嗔蜂怒:比喻家里人对她的病不但没有安慰,反加责骂。⁴花症:比喻自己害病。⁵自整红炉等:自己准备好红炉等候。整,准备好。红炉,红泥做的小火炉,借以抵御发病时的寒冷。⁶冤却蛾眉不省:指不了解自己因而受了冤屈。却,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蛾眉,美好的妇女,这里是作者自指。省,了解,同情。
去过酉、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晚山如镜,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
去过酉(yǒu)¹、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²,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³。晚山如镜,小柴扉(fēi)烟锁,佳人翠袖恹(yān)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⁸。
译文:疟疾每天总是在先于午时而发作,过了酉时才平息,偏偏放过了深更半夜。午时疟疾发作时,愁肠百结,千回万转,昏然欲睡又不得不起来操劳,仿佛听到孤雁在冬日残阳中哀鸣。夕照下的远山光明如镜,而近处暮霭笼罩着,户户柴门,我却在萎靡不振地受着疟疾的折磨。我盼望春天早一些回来,只怕东风不答应。
注释:¹酉: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²千回万转:疟疾是周期性地发冷发热的,这里是形容发冷发热的极端难受。³断鸿叫破残阳冷:这一句用“断”“破”“残”“冷”表现下午发病时的凄凉情况。断鸿,零落的雁声。叫破,叫煞,这是诗词中常用的词儿,如万俟雅言《梅花引》“寒鸦啼破西楼月”。⁴如镜:形容斜阳照耀。⁵紫扉:木条扎成的简陋的门。⁶翠袖恹恹病:指自己病弱。翠袖,指代妇女。杜甫《佳人》:“春寒翠袖薄。”恹恹,形容病弱。⁷春归望早:盼望早离苦境,早日病愈。⁸只恐东风未肯:只怕春风不肯早日回春。这里指自己病愈。

  这首词,就是以极大的悲痛,倾诉自己的不幸,揭露其恶婆、暴夫的冷酷无情。词的上片写自己得了疟疾后家中人不仅不照顾,反而加以责骂,因而自己受尽了冤屈;下片写自已疟疾病发的凄凉情况,疟疾发作时间长,重复感染而频繁发作。全词语言哀婉,感情沉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上片写词人患疟疾,卧病在床,无人关心,伤心落泪,反映了她孤独无援、悲痛欲绝的生活。开头三句,似一幅孤女卧病图:一位孤苦伶仃的女子,僵卧在病榻上,昏昏沉沉,无人理睬她,关怀她。“依依”,形容“孤影”,说明词人对人生的依恋和热望。“孤影”说明她受到家人的虐待,无人关心。“浑似梦”,形容她患疟疾,昏睡似梦中,神志不清,比喻贴切。接着“受多少”三句,就写词人生活上遭到的不幸,她受尽了许多欺凌和侮辱,,即使有药,也难治她内心的创伤。“蝶嗔蜂怒”,有象征之意,暗指词人的丈夫和婆婆对她的“嗔怒”凌辱,显得含蓄不露。词人显然把自己比作“花”,“花症”即指自己内心的创伤。“最忙时”两句,又写了词人操持家务的辛劳,她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病,给自己煎药。这最具体地说明她在家庭中处于被遗弃、被虐待的地位和不幸的命运。所以上片最后两句,就写出她的深忧和痛苦,她要倾诉“浓愁”,她只能每天用泪洗脸,她怨恨自己不被理解,无法沟通。这当然是婚姻的悲剧。这里用“浓愁”,用“滴干清泪”;用“诉尽”,不仅写出她的痛苦,也写出了她的抗争。

  下片继写受疟疾的折磨。开头四句,具体地写出疟疾发病的情况,疟疾病退去是在酉时之后,病发是在午时之前,偏却在更深夜长之时不发作。而这时,是最惹人左思右想,令人难以入睡。接着“正千回万转”三句,描写即使在疾病发过之后,身体非常虚弱,但仍要起身操劳家务,直到太阳西沉,很晚才歇。“千回万转”,描写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欲眠又起”,说明想睡觉,但为了干活,又不得不起身。“断鸿叫破残阳冷”,描写哀愁无人同情,现实冷酷。以大雁的哀鸣,残阳的冷酷,形象描绘出内心的悲苦,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山如镜”,描写在残阳夕照之下的青山明丽如画。“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描写词人生活在贫寒的家庭中,小小的柴条编的门,被暮霭笼罩着,她也像被关在牢笼之中,憔悴无力,病容满面。最后两句:“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集中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渴望和追求,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渴望的春天,是不会轻易地赐给她的。这两句用象征手法,“春”,象征美好的事物;“东风”,显然是一种恶势力的象征。

  这首词,写得如此婉曲、凄苦。既逼真地描绘了病魔对她的折磨,也控诉了这个罪恶家庭对她的非人待遇。语言通俗沉痛。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清词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831-832.
2、 傅秋爽著. 涵韵集[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611-612.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译文: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声虏新策勋。
译文: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译文: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译文: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译文: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译文: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译文: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不如林中乌与鹊¹,母不失雏²雄伴雌。
译文: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注释:¹乌与鹊:林中自由自在的鸟儿。²雏:小鸟。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译文: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译文: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译文: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

biézi--bái

biézizibiébáiguāngshēng

guān西biāojiāngjūnniánxīnxūn

chìjīnqiánèrbǎiwànluòyángyínghuārén

xīnrényíngláijiùrénzhǎngshàngliánhuāyǎnzhōng

yíngxīnjiùwèibēibēizàijūnjiāliúliǎngér

shǐxíngchūzuòzuòxíngqiānrén

xīnyànwǎn使shǐzishēngbié

línzhōngquèshīchúxióngbàn

yīngshìyuánzhōngtáoshùhuāluòsuífēngzizàizhī

xīnrénxīnréntīngluòyángxiànhónglóu

dànyuànjiāngjūnzhònggōnggèngyǒuxīnrénshèng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¹西湖六月中²,风光不与四时³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注释:¹毕竟: 到底。²六月中:六月中旬。³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⁴同:相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¹莲叶无穷碧(bì)²,映(yìng)³荷花别样红
译文: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¹接天:像与天空相接。²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无穷:无边无际。³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⁴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8-1089

xiǎochūjìngsònglínfāng

yángwàn sòngdài 

jìng西liùyuèzhōng fēngguāngshítóng 
jiētiānliánqióng yìnghuābiéyànghóng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呦呦南山鹿,罹(lí)(gǔ)¹以媒和²
译文:南山的鹿群呦呦和鸣,落网全因驯鹿来勾引。
注释:¹罹罟:落网。²媒和:通过媒介而结合。
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招摇青桂树,幽蠹(dù)¹亦成科²
译文:招摇山上的青翠的桂树,被蛀虫把树身啃蚀一空。
注释:¹幽蠹:指藏在树身里面的蛀虫。²科:空,此指树身被蛀空。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
世情摇近习,荣耀纷如何。
译文:人情乐意为君主亲幸,荣耀纷纷是何等情景?
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译文:怨仇还不曾给予报复,亲爱的人将灾祸滋生。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
译文:瑶台在笑语嫣然中倒塌,玉杯在娥眉下破损。
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谁见枯¹城蘖(niè)²,青青成斧柯。
译文:谁见过荒城枯树萌芽,青青枝条被斧子砍伐!
注释:¹枯:一作“孤”。²蘖:一作“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