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过湄园中,先生留我间经筒。七治仪礼老未竟,上纠康成下继公。
前年我过湄园中,先生留我间经筒。七治仪礼老未竟,上纠康成下继公。
惜我投閒空咄咄,戒我浪游徒匆匆。速我著书漫忽忽,倚杖而叹神熊熊。
惜我投閒空咄咄,戒我浪游徒匆匆。速我著书漫忽忽,倚杖而叹神熊熊。
东西宿老沦落尽,岿然灵光世所宗。其秋示我新雕集,寄声他山错可攻。
东西宿老沦落尽,岿然灵光世所宗。其秋示我新雕集,寄声他山错可攻。
长笺亦聊贡一得,谓以寸莛叩巨钟。谦光一一尽刊削,再索直言资折衷。
长笺亦聊贡一得,谓以寸莛叩巨钟。谦光一一尽刊削,再索直言资折衷。
三江迢迢未尽达,岂期妖梦告蛇龙。遗世行世仅十五,尚有秘箧干长虹。
三江迢迢未尽达,岂期妖梦告蛇龙。遗世行世仅十五,尚有秘箧干长虹。
由来旧德为时重,虽复不用亦有功。试看浮玉山头色,一夜愁云冥濛濛。
由来旧德为时重,虽复不用亦有功。试看浮玉山头色,一夜愁云冥濛濛。
江东有客近悔过,欲赍絮酒哭幽宫。尉它拜表去黄屋,孰与汉大敢怙终。
江东有客近悔过,欲赍絮酒哭幽宫。尉它拜表去黄屋,孰与汉大敢怙终。
我诗寄声到蒿里,先生一笑降虚空。
我诗寄声到蒿里,先生一笑降虚空。

wàngshìlángwǎnshī--quánwàng

qiánniánguòméiyuánzhōngxiānshēngliújiānjīngtǒngzhìlǎowèijìngshàngjiūkāngchéngxiàgōng

tóuxiánkōngduōduōjièlàngyóucōngcōngzheshūmànzhàngértànshénxióngxióng

dōng西宿lǎolúnluòjǐn岿kuīránlíngguāngshìsuǒzōngqiūshìxīndiāoshēngshāncuògōng

zhǎngjiānliáogòngwèicùntíngkòuzhōngqiānguāngjǐnkānxuēzàisuǒzhíyánzhézhōng

sānjiāngtiáotiáowèijǐnyāomènggàoshélóngshìxíngshìjǐnshíshàngyǒuqiègànzhǎnghóng

yóuláijiùwèishízhòngsuīyòngyǒugōngshìkànshāntóuchóuyúnmíngméngméng

jiāngdōngyǒujìnhuǐguòjiǔyōugōngwèibàibiǎohuángshúhàngǎnzhōng

shīshēngdàohāoxiānshēngxiàojiàngkōng

全祖望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7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今日阶¹前红芍(sháo)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译文:今天台阶前的红色芍药,有几朵花要凋落,又有几朵要开放呢?
注释:¹阶:台阶。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开时不解比色相¹,落后始知如幻身。
译文:开放的时候尚不领悟,还想要跟别的花比较谁更美。凋落的时候才知道此身只如幻相。
注释:¹色相:亦作“ 色象 ”。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译文:像这样离悟道还有多远呢?我想要拿着残败的花朵请教高僧。
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玉粟(sù)¹收余,金丝²种后,蕃(fān)³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蛮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¹⁰,是一泥丸¹¹,捐万缗(mín)¹²
译文:中国古代也种罂粟作药用并种植烟草,但现在英国大量贩运来的却是鸦片毒品。是什么人面对面把着烟枪,横躺着整夜不睡呢?不知不觉吸上了瘾,便点起灯来熬长夜如年了。令人可叹的是,人们不惜重金,为了一个泥丸似的烟头,就舍弃了万贯的银钱。
注释: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宫》《庆春泽慢》等,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十句,四平韵。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叫“和”。懈(xiè)筠(yún):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字。前辈:邓廷桢比词人年长九岁,中进士也早林十年,所以词人尊称他为前辈。韵:指这首词是照着邓廷桢词的韵作的。¹玉粟:即罂粟,草本植物,果实和果壳均可入药,果汁可制成鸦片。²金丝:指产于菲律宾吕宋岛上的一种烟草。³蕃航:即番航,指外国船。⁴蛮烟:指外国商人贩卖的鸦片烟。蛮:旧时都用以称外国人。⁵双管:两支烟枪。⁶对拥无眠:相互拥靠着,觉也蛮睡。⁷成滋味:指对鸦片烟上了瘾。⁸挑灯:指点亮烟灯。⁹夜永:长夜,夜深。¹⁰堪怜:可怜,可惜。¹¹一丸泥:指鸦片烟头像一个小泥丸。一作“一泥丸”。¹²万缗钱:即万贯钱,极言其多。缗: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春雷¹(xū)²破零丁³,笑蜃(shèn)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chá)漫许陪¹⁰(ní)¹¹,看澄(chéng)¹²、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¹³,取次回舷(xián)¹⁴
译文:禁烟运动像春雷一样震毁了英国鸦片贩子在零丁洋上的巢穴,笑看英国侵略者锐气已尽,切莫使他们死灰复燃。广州沙角炮台高高耸立,外国走私鸦片的船都远远地躲开了。使臣正常活动的船只,还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来往。英侵略军舰和贩运鸦片的大船,由于中国人民反击的胜利,都一一地走开了。
注释:¹春雷:比喻声音震响。文中指清水军击败英舰的炮火声。²歘:忽然。³零丁:即零丁洋、零丁岛(今作“伶仃洋”、“伶仃岛”),在广东珠江口外侧。⁴穴:巢穴。⁵蜃楼气尽:比喻殖民主义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气焰被打下去了。蜃楼:古人指蜃(传说中的一种蛟)吐气而变幻成的楼阁。词中借指英国侵略者。⁶无复灰然:意谓英人鸦片已被词人收缴,并在虎门销毁,蛮会再重新燃烧起来了。⁷沙角台:广东虎门海口东南侧沙角山上的炮台,南距虎门十余公里。⁸乱帆:指私运鸦片的船只。⁹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词中借“浮槎”指使臣,即词人自称。¹⁰漫许陪:姑且允许相陪。¹¹霓节:古代使者的节仗。词中借指持节镇守两广的总督邓廷桢。¹²澄波:清波。¹³绝岛重洋:远隔重洋的岛屿,指英国。¹⁴取次回舷:依次返航。回舷:船只返航。

  词的上片写“蛮烟”入境后,带给中国人的严重危害。开篇便以“玉粟余,金丝种后”分述“鸦片烟”(从唐代)入境后,后来(宋代)“吕宋烟”又传入中国的情况,所以第三句用“蕃航别有蛮烟”总上启下,是说以上两种毒品烟草都是通过外国商船传来的。下面接写吸鸦片的人“双管横陈”,烟枪不离手,横卧日夜抽,由“不知呼吸”到吸毒成瘾有“滋味”,最后成为“大烟鬼”,“爱挑灯、夜永如年”“对拥无眠”,不分昼夜地吸鸦片,这几句形象生动而真实绘画出“大烟鬼”的丑态,又带有几分幽默的讽刺和厌恶。所以上片的结句才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最堪怜”是总上吸毒人的恶果, “一泥丸”不仅毒害了千千万万人,还使得他们倾家荡产,损失大量的金银财宝。这就进一步指出了英商贩卖鸦片,不仅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而且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其结果是人亡财竭,其害无穷,所以禁烟势在必要。

  词的下片写禁烟初捷的喜悦和对抗英充满胜利的信心。这片的起句以象征手法写“春雷歘”磅礴的气势。以春雷般的炮声,大炮轰破了零丁洋上英商的巢穴,显示了中国人民武装抗英禁烟的威力,打破了侵略者海市“蜃楼”的美梦,使英敌如一摊死灰,再无复燃之机。词人用一“笑”字,表现了谈笑破敌的豪壮风采和蔑视敌寇、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同时又用“收向天边”写出英舰仓皇溃逃的狼狈情景。最后即事抒怀,慷慨陈词,词人认为,只要保住海防,就可以使我国沿海保持一片“似镜长圆”的澄波,不必派使臣远渡重洋去和英帝谈判,并告诫人们不可掉以轻心,要严阵以待来犯之敌,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以生动而诙谐的笔调,写出抽鸦片烟人们的可笑、可怜的怪态,以形象代替说理,可谓深入浅出。下片以雄健蒙肆的笔调,写出抗英胜利的喜悦,又是通过象征手法写意境陈出,又耐人琢磨。全词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真实地反映了词人查禁鸦片、抗英御侮的昂扬斗志和胜利信心。

参考资料:
1、 张正吾 陈铭主编.近代诗文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2 第1版:第32-33页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译文:张舍人这次去江东,就和你本家著名的张翰去江东的季节一样,正值秋风吹起的时候。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译文:秋高天清气爽,一雁远远飞去,海阔天高,载你的孤帆迟迟不舍离去。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译文:眼看白日就要下山了,你这一去,怕是沧海渺茫,再见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译文:万兴的是你要去的吴洲也有明媚的月亮,我们虽隔千里,见月就如我们互相见面,可以聊慰相思之情。

sòngzhāngshěrénzhījiāngdōng--bái

zhānghànjiāngdōngzhèngzhíqiūfēngshí

tiānqīngyànyuǎnhǎikuòfānchí

báixíngcāngyǎonán

zhōujiànyuèqiānxìngxiāng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或问谏议大夫¹阳城²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³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译文:有人问我:谏议大夫阳城,可以算做有道德的士人吗?他学识渊博,广见多闻,又不希望人们知道他的名声。他履行古人的道德准则,住在晋地的边境。晋地边境的人受到他的道德熏陶而修行善良的有几千人之众。大臣听说后就推荐他,皇帝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人们都认为这是很荣耀的,而阳先生却没有欣喜的表情。他担任这个职务已经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好像与隐居在野时一样,他哪里会因富贵而改变自己的心志呢?
注释:¹谏议大夫:官名,执掌议论政事,对皇帝进行规劝。²阳城(736—805):原隐居中条山(今山西南部),788年(贞元四年),唐德宗召为谏议大夫。《旧唐书·阳城传》载,阳城就任谏议大夫之后,其他谏官纷纷论事,细碎的问题都上达到皇帝那里。阳城则与二弟及客人日夜痛饮,人们猜不着他的意图。及贞元十一年。德宗听信谗言,要处分贤相陆贽,任命奸佞裴贤龄为相,阳城拼死极谏,使事态有所改变,他则受到贬谪。³晋:周时古国名,辖境在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角。⁴鄙:边境。⁵熏:熏陶,影响。⁶大臣:指李泌。《顺宗实录》载,德宗贞元三年六月,李泌为相,次年举阳城为谏议大夫。⁷阳子:即阳城。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jiǎn)蹇,匪躬之故¹。”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²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³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¹⁰击柝(tuò)¹¹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¹²矣,尝为乘田¹³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¹⁴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¹⁵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译文:我回答说:这就是《易经》里所说的,长期保持着一种德操而不能因事制宜,这对士大夫来说是有危害的。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易经·蛊卦》的“上九”中说:“不愿侍奉王侯,只求自己的节操高尚。”《易经·蹇卦》的“六二”爻辞中又这么说:“做臣子的不避艰难去直言进谏尽忠于君主,是由于他不顾自身的缘故。”那不就是因为所处的时间场合不一样,所实践的准则也不同吗?就像《蛊卦》的“上九”爻说的那样,处于没被任用的地位,却去表示奋不顾身的节操;再如《蹇卦》的“六二”爻说的,处在君王之臣的职位,却把不侍奉王侯的节操当作高尚,那么冒求仕进的祸患便会产生,玩忽职守的指责也会兴起。此种志向不当效法,而且最后将不可避免地获得罪过啊。现在阳先生担任职位的时间,不能算是不长久了;了解国家的政治措施的正确与失误,不能算是不熟悉了;皇帝对待他,不能说不重视。然而他未曾说过一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话。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像越国人看秦国人的胖瘦一样毫不在意,他心中没有喜悦和忧愁的波动。问他担任什么官职,就说是谏议大夫啊;问他有多少俸禄,就说是下大夫的品级啊;问他朝政情况,就回答说我不知道。有道德的人,原来是这样的吗?况且我听说:有官位职守的人,不能称职就该离去;有进言任务的人,不能提出有益的意见就辞去。现在阳先生认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批评没有呢?能够提出批评而不提,和不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批评而不离去,这两种态度没有一种是对的啊。阳先生是为了俸禄而做官的吗?古人说过:“做官不是因为家贫,但有时是因为贫困的。”指的是那些为俸禄而做官的人。应该辞去高位而担任低下的职务,放弃富贵而安于贫贱生活,当个守门、巡夜之类的差使就可以了。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吏,又曾做过管理畜牧的贱职,也不敢旷废他的职守,总是说“一定做到会计准确无误才算完成任务”,总是说“牛羊顺利成长才行”。像阳先生的品级俸禄,不算低下和微薄,那是明明白白的了,可是他的行事却是这个样子,难道可以吗?
注释:¹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做臣子的不避艰难,辅助国君,是由于他能不顾自身的缘故。蹇蹇,尽忠的样子。匪,通“非”。躬:自身。²蹈:践,此处为履行、实行之意。³旷:空缺。⁴越、秦:周时两个诸侯国,相隔很远,越在东方,今浙江一带。秦在西北,今陕西一带。⁵下大夫:周时的职级名,列国的国卿。唐制,谏议大夫称为正五品,年俸二百石,秩品相当于古代的下大夫。⁶“有官守者”四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下》。⁷禄仕:为了俸禄而出仕。⁸“仕不为贫”二句:见《孟子·万章下》。意为仕宦的本来目的不是为了救贫,但有时为了解脱贫困而去仕宦,也是允许的。⁹“宜乎辞”二句:古人认为为了解决生活而出仕,即以官为业,不应居高位,取厚禄。¹⁰抱关:守关门。¹¹击柝:打更。¹²委吏:古代掌管粮食的小官。¹³乘田:古官名。春秋时鲁国主管畜牧的小官。¹⁴会计:管理财、物及出纳事。¹⁵章章:显明的样子。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译文:有人说:不,不是这样的。阳先生是憎恶诽谤皇上的人,厌恶那些作为臣下却通过公开揭发他的君主的过失而出名的人。所以,他虽然向皇帝提了意见和建议,却不让别人知道。《尚书》中说:“你有好的计策和谋略,就去告诉你的君主,你到外面就和大家说:这个计策智谋是我们君主出的。”阳先生的用意也是像这样的。韩愈回答说:假如阳先生的用心是这样的,那他可谓更糊涂了。进去为君主献策,出来又不使别人知道,这是大臣宰相的做法,不是阳先生所应该做的啊。那阳先生,本来以平民身份,隐居在草野之间,皇上赏识他的品行道义,提拔他担任这个职位,官为谏议大夫,他实在应该做出成绩来,奉行自己的职守,使全国各地和子孙后代知道朝廷有直言不讳、刚正不屈的臣子,君主有不滥赏和从谏如流的美名。这就可能使山野间的隐士听到了而对此产生羡慕之心,束好腰带,挽起发髻,愿意进身到宫门之下陈述他们的言论,使我们的君主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使他们伟大的名声流传千古。像《尚书》所说的,那是大臣宰相的事,不是阳先生所应该做的啊。况且阳先生的想法,将会使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失吧?这就是在这方面启发君主啊。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译文:有人说:阳先生不求出名而别人都知道他,不求任用而君主任用了他。他不得已才出来做官,保持着一贯的操行准则而不改变,为什么您对他责备得如此苛刻呢?韩愈说: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由于追求名望而被任用的,他们怜悯自己所处的时代动荡,民生不安定,有了道德和学问之后,不敢独善其身,一定要经世致用,普济天下。勤恳努力,终身不懈,到死才罢休。所以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看一下,孔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所住之处灶上烟囱不及熏黑,就离家了。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自己过安逸生活的快乐吗?实在是敬畏上天的旨意,而且怜悯人民的穷困啊。上天将圣贤的德才和能力授予这些人,哪里只是让他们自己有余就算了,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耳目对人来说,耳管听,眼管看,听清是非,看明安危,然后身体才能安全。圣人贤人,是世人的耳目;世人,是圣贤的身体。再说阳先生要不是贤人,那就应该被贤人所遣使来侍奉他的君主;如果确实是贤人,本当敬畏上天的意旨,而怜悯百姓的穷困。怎么能够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呢?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入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入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译文:有人说:我听说君子不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并且憎恶那种把攻击别人当做正直的人。像您的议论,直率是够直率的了,未免有点损害道德并且浪费口舌了吧?喜欢直言不讳地揭发别人的过失,这就是国武子在齐国被杀害的原因啊,您大概也听说过吧?韩愈说:君子有官位,就应有以身殉职的思想准备。未得到官位,就考虑修饰文辞来阐明他掌握的道理。我是要阐明道理,并不是自以为正直而强迫人家接受自己不要的东西。况且国武子是因为未遇到善良的人,又喜欢在乱国直言不讳,所以被杀。《国语》上说:“只有善人才能够无保留地接受批评。”这就是说他听到别人规劝后能改正自己的过失。您告诉我说:“阳先生可以算是有道德的人。”阳先生虽然现在未能达到,难道他将来也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争臣论》针对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身为谏官却不问政事得失的不良表现,用问答的形式,对阳城的为人和行事进行直截了当的批评,指出为官者应当认真对待自己的官职,忠于职守,不能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由于文章有的放矢,确实也使阳城改变了自己的作风,此乃后话。《争臣论》又作《诤臣论》。

  《争臣论》在写法上采取问答的形式。首先由对方发问,提出阳城是“有道之士”的看法,并且阐述其理由。尽管是发问,实际上是希望得到韩愈的认可。这就迫使韩愈不能不就什么是“有道之士”,什么是“争臣”作一番论证。这第一轮辩论之后,对方其实已经势屈。势屈而不服,只有用狡辩的方式来应战了。认为阳城不是不谏议,而是不愿让君主负恶名,所以他虽有谏诤而外人不知。这个狡辩应该说是很难反驳的,因为在古代君主是神圣的,臣子确有不愿让君担恶名而匿其谏诤之迹,所谓朝回焚谏草,是为世俗传为美谈。论者企图以此而使韩愈语塞。但韩愈禀承的是原始儒家的政治原则,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君主看得那样神圣。谏官之设,其前提就是君主会犯错误,所以作为谏官而隐瞒君主犯错误的事实,久而久之,就会使君主真以为自己是永远英明正确的。这种行为,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阳城如果真像论者所说的那样,难道他是为了有意地让君主养成“恶闻其过”的危险习惯吗?第二轮辩论后,胜负已成定局。但对方仍然可笑地负隅顽抗,甚至到最后提出了与开始的观点完全相矛盾的理由,企图让韩愈最后收回对阳城的批评,但这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失去道义的立场。全文的整个论辩设计,确实颇为精彩。

  历史的事实是,阳城在后来陆贽遭贬官时曾经力谏,这说明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谏官。但他一开始任谏官五年不言事,确是不对。

zhèngchénlùn

hán tángdài 

    huòwènjiànyángchéng wéiyǒudàozhīshìzāi ?xuéguǎng广érwénduō qiúwénrén xíngrénzhīdào jìnzhī jìnzhīrén xūnérshànliángzhěqiānrén chénwénérjiànzhī tiānwéijiàn rénjiēwéihuá yáng wèinián shì zài guìxīnzāi 

    yìngzhīyuē shì  suǒwèihéngzhēn érxiōngzhě wéiyǒudàozhīshìzāi ?zài  · zhī shàngjiǔ yún  shìwánghóu gāoshàngshì   jiǎn zhī liùèr yuē  wángchénjiǎnjiǎn fěigōngzhī  suǒzhīshí érsuǒdǎozhītóng ruò  zhī shàngjiǔ  yòngzhī érzhìfěigōngzhījié  jiǎn zhī liùèr  zàiwángchénzhīwèi érgāoshìzhīxīn màojìnzhīhuànshēng kuàngguānzhīxīng zhì éryóuzhōng jīnyángzàiwèi wéijiǔ wéntiānxiàzhīshī wéishú tiāndàizhī wéijiā érwèichángyánzhèng shìzhèngzhīshī ruòyuèrénshìqínrénzhīféi yānjiāxīn wènguān yuējiàn wèn yuēxiàzhīzhìzhì wènzhèng yuēzhī yǒudàozhīshì shìzāi ?qiěwénzhī yǒuguānshǒuzhě zhí yǒuyánzhě yán jīnyángwéiyánzāi ?yánéryán yánér zhě yángjiāngwéishì ?zhīrényǒuyún  shìwéipín éryǒushíwéipín  wèishìzhě zūnérbēi érpín ruòbàoguāntuòzhě gàikǒngchángwéiwěi chángwéishèngtián gǎnkuàngzhí yuē kuàidāngér  yuē niúyángsuìér  ruòyángzhīzhì wéibēiqiěpín zhāngzhāngmíng ér zāi ?

    huòyuē fǒu fēiruò yángshànshàngzhě wéirénchénzhāojūnzhīguòérwéimíngzhě suījiànqiě shǐ使rénérzhīyān  shū yuē  ěryǒujiājiāyóu réngàoěrhòunèi ěrnǎishùnzhīwài yuē yóu wéihòuzhī ruòyángzhīyòngxīn ruòzhě yìngzhīyuē ruòyángzhīyòngxīn suǒwèihuòzhě jiànjūn chūshǐ使rénzhīzhě chénzǎixiàngzhězhīshì fēiyángzhīsuǒxíng yáng běnyǐnpénghāozhīxià zhǔshàngjiāxíng zhuózàiwèi guānjiànwéimíng chéngyǒufèngzhí shǐ使fānghòudài zhīcháotíngyǒuzhíyángěngzhīchén tiānyǒujiànshǎng cóngjiànliúzhīměi shùyánxuézhīshì wénérzhī shùdàijié yuànjìnquèxià érshēnshuō zhìjūnyáoshùn hóng鸿hàoqióng ruò shū suǒwèi chénzǎixiàngzhīshì fēiyángzhīsuǒxíng qiěyángzhīxīn jiāngshǐ使jūnrénzhěwénguò ?shìzhī 

    huòyuē yángzhīqiúwénérrénwénzhī qiúyòngérjūnyòngzhī ér shǒudàoérbiàn guòzhīshēn ?yuē shèngrénxiánshì jiēfēiyǒuqiúwényòng mǐnshízhīpíng rénzhī dàogǎnshànshēn érjiāntiānxià  érhòu guòjiāmén kǒngxiánuǎn érqián èrshèngxiánzhě zhīānzhīwéizāi chéngwèitiānmìngérbēirénqióng tiānshòurénxiánshèngcáinéng shǐ使yǒuér chéngzhě ěrzhīshēn ěrwénérjiàn tīngshìfēi shìxiǎn ránhòushēnānyān shèngxiánzhě shírénzhīěr shírénzhě shèngxiánzhīshēn qiěyángzhīxián jiāngxiánfèngshàng ruòguǒxián wèitiānmìngérmǐnrénqióng xiázāi ?

    huòyuē wénjūnjiāzhūrén érjiéwéizhízhě ruòzhīlùn zhízhí nǎishāngérfèi ?hàojìnyánzhāorénguò guózhīsuǒjiànshā wén ?yuē jūnwèi guān wèiwèi xiūmíngdào jiāngmíngdào fēiwéizhíérjiā qiěguónéngshànrén érhàojìnyánluànguó shìjiànshā  zhuàn yuē  wéishànrénnéngshòujìnyán  wèiwénérnénggǎizhī gàoyuē  yángwéiyǒudàozhīshì  jīnsuīnéng yángjiāngwéishànrénzāi ?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在昔曾远游¹,直至东海隅(yú)²
译文: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注释:¹远游:指宦游于远地。²东海隅: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道路迥(jiōng)¹且长,风波阻中途²
译文: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注释:¹迥:远。²“风波”句: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此行谁使然¹?似为饥所驱(qū)²
译文: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
注释:¹然:如此,这样。²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倾身¹营²一饱,少许³便有馀(yú)
译文:倾身以求不过一饱,而一饱所需少许便有馀矣。
注释:¹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²营:谋求。³少许:一点点。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恐此非名计¹,息驾²归闲居。
译文: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注释:¹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²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yǐnjiǔ ·shí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zàicéngyuǎnyóu zhízhìdōnghǎi 
dàojiǒngqiěcháng fēngzhōng 
xíngshuíshǐ使rán wèisuǒ 
qīngshēnyíngbǎo shǎobiàn便yǒu 
kǒngfēimíng jiàguī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