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门巷对溪流,百舌春来噪不休。划断云溪春一曲,蒋家明月赵家楼。
两条门巷对溪流,百舌春来噪不休。划断云溪春一曲,蒋家明月赵家楼。
洪亮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2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金井¹梧桐秋叶黄,珠帘²不卷夜来霜。
译文: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注释: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长信:汉宫名。¹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²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xūn)¹玉枕²无颜色,卧听南宫³清漏(lòu)长。
译文: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注释:¹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熏:一作“金”。笼:一作“炉”。²玉枕:即枕头。³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⁴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高殿秋砧(zhēn)¹响夜阑(lán)²,霜深犹忆御衣³寒。
译文: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注释:¹秋砧:秋日捣衣的声音。²夜阑:夜残;夜将尽时。³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银灯青琐(suǒ)¹裁缝歇,还向金城²明主³看。
译文: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注释:¹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²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³明主:贤明的君主。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奉帚(zhǒu)¹平明²金殿³开,暂将团扇(pái)(huái)
译文: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注释:¹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²平明:指天亮。³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⁴暂:一作“且”。⁵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⁶共:一作“暂”。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玉颜¹不及寒鸦²色,犹带昭(zhāo)³日影来。
译文: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注释:¹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²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³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真成薄命¹久寻思²,梦见君王觉后疑。
译文: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注释:¹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²寻思:思索;考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火照西宫¹知夜饮,分明复道²奉恩时。
译文: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注释:¹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²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¹下捣(dǎo)衣声。
译文: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注释:¹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白露堂¹中细草迹,红罗²帐里不胜情。
译文: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¹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²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其一

  这首宫怨,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像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增强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其四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其五

  这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9-70
2、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83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3-126

chángxìnyuàn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jīnjǐngtóngqiūhuáng zhūliánjuǎnláishuāng 
xūnlóngzhěnyán tīngnángōngqīnglòucháng 

gāodiàn殿qiūzhēnxiǎnglán shuāngshēnyóuhán 
yíndēngqīngsuǒcáiféngxiē háixiàngjīnchéngmíngzhǔkàn 

fèngzhǒupíngmíngjīndiàn殿kāi zànjiāngtuánshàngòngpáihuái 
yánhán yóudàizhāoyángyǐnglái 

zhēnchéngmìngjiǔxún mèngjiànjūnwángjiàohòu 
huǒzhào西gōngzhīyǐn fēnmíngdàofèngēnshí 

chángxìngōngzhōngqiūyuèmíng zhāoyángdiàn殿xiàdǎoshēng 
báitángzhōngcǎo hóngluózhàngshèngqíng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白云升远岫(xiù)¹,摇曳(yè)²入晴空。
译文:白云从远山之中升起,摇摇曳曳飘到晴朗的天空中。
注释:¹远岫:远处的峰峦。²摇曳:飘荡。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译文:我愿像白云一样随风远去,挣脱束缚,自在而终。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
译文:云儿正在阳光照耀下慢慢散去,又被风儿吹碎了。

báiyúnxiàngkōngjǐn--jiāo

báiyúnshēngyuǎnxiùyáoqíngkōngchénghuàsuíshūjuǎnxīnrènshǐzhōng

xiāoréngdàijiāngduàngèngyīnfēngshìbáofēinándìngtiāngāoqióng

yǐngshōuyuánbiǎoguāngmiètàizhōngtǎngruòcónglóngháishīgōng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¹(gé)²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注释:¹采:采集。²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¹兮,一日不见,如三秋²兮!
译文: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季啊!
注释:¹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²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彼采艾¹兮,一日不见,如三岁²兮!
译文: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注释:¹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²岁:年。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关于此诗艺术感染力的奥妙,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说:“妙在语言悖理。”其意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与“一日”等同,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47-148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4-145

cǎi

míng xiānqín 

cǎi jiàn sānyuè 
cǎixiāo jiàn sānqiū 
cǎiài jiàn sānsuì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檀郎 一作:槟郎)
相思¹意已²深,白纸³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tán)郎读
译文:自从与夫君离别之后,相思之情日渐加深,这短短的信笺,无法写尽我要倾诉的绵绵情意。信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的相思之苦,希望夫君仔细阅读,明白此情。
注释:¹相思:即“相思子”,中药名。²意已:谐中药名“薏苡”。³白纸:指信笺。又谐中药名“白芷”。⁴苦参商:谓夫妻别离,苦如参商二星不能相见。参星在西,商星(即辰星)在东,此出彼没,无法相见。苦参,中药名。⁵檀郎读:一作“槟郎读”(“槟郎”亦是中药名)。意谓请丈夫仔细阅读。檀郎,晋代潘岳是美男子,小名擅奴.故旧时常以“檀郎”代称夫婿或所爱男子。郎读,谐中药名“狼毒”。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分明记得约当归¹,远至²(yīng)桃熟³。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译文:我清楚地记得分别时你我相约,你最迟于仲夏樱桃红熟之时回家。不知你被何事耽搁,已是菊花绽放的秋季,为什么还没有你回来的音信呢?
注释:¹当归:应该回家。亦中药名。²远至:最迟到,最迟于。又谐中药名“远志”。³樱桃熟:樱桃红熟之时,即初夏。樱桃,亦中药名。⁴菊花时:菊花盛开之时,即深秋。菊花,亦中药名。⁵回乡曲:意谓回家的信息。回乡,谐中药名“茴香”。

  这是一首别具风味的药名闺情词。词中以深挚的感情和浅近的语言,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地妙用一连串药名,通过闺中人以书信向客居在外的夫君倾诉相思之情的情节,抒写了闺中人思念远人的款款深情。

  词的上片通过闺中人书信难表相思之深的描写,抒写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自从与夫君离别以后,思念之情日渐加深,这短短的信笺,无法写尽我要倾诉的思情。信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的相思之苦,希望夫君仔细阅读,明白此情。

  “参商”,指参、商二星。参星在西,商星(即辰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比喻双方隔绝。“檀郎”,是美男子的代称;此指闺中人的丈夫。“苦参商”三字极为传神,谓因夫妻离别、隔如参商而苦恨不已。这正好说明闺中人为什么“相思意已深”而“白纸书难足了”。

  上阕写书信难表相思之深,以见闺中人的浓情蜜意。其中“相思”、“意已(薏苡)”、“白纸(芷)”、“苦参”、“朗读(狼毒)”均为药名。

  过片“记得约当归”前添上“分明”二字,更显出分手时的相约印象甚深。“分明”二句,写闺中人回忆当日分手时的情景:她一再叮嘱丈夫,最迟不要超过樱桃红熟时(指夏季)回家。但她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却她终不见心上人回来。于是,她不禁爱怨交织地问道:“现连菊花都开了(指秋天),为什么还不回来呢?”这四句一气呵成,情味深长,含蕴不尽,可看作是信中内容的延续,也可看作是信外的心底思忖。

  词的下片,以怨詈口气,进一步抒写闺中人怀念远人的情怀;结尾出以反问,更显思念之深切。词中使用的药名,有“当归”、“远至(志)”、“樱桃”、“菊花”、“回乡(茴香)”等。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05页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晴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壮怀激烈,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是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伍子胥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结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尤为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宋人陆游放翁在临终之际,给他的子女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绝笔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以此与陈毅的这首诗相比,则陆游虽对国家的统一表示坚信不移,但细味诗意却悲而不壮。陈毅此诗则于抑扬跌宕中尤显其悲壮,感人至深。

  第三首“投身革命即为家”,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急先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艰苦的斗争生活锤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从战友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血雨腥风应有涯”,反动派对人民的血腥屠杀总有一天要结束,人民终究会得到解放,光明的社会总归会到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定会实现!为了革命的胜利,个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就是对第一首自问式起句的最后回答。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壮烈的气概!

  在陈毅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铁马金戈的枪林弹雨中度过的,而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诗人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成这一不朽的壮烈诗篇。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它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méilǐngsānzhāng

chén jìnxiàndài 

jiǔsānliùniándōng méishānbèiwéi shāngbìngcóngmǎngjiānèrshí tuō shīsānshǒuliú xuánwéijiě 

duàntóujīn chuàngjiānnánbǎizhànduō 
quántáizhāojiù jīngshíwànzhǎnyánluó 

nánguófēngyānzhèngshínián tóuxiàngguóménxuán 
hòuzhūjūnduō jiébàofēiláidāngzhǐqián 

tóushēnmìngwéijiā xuèxīngfēngyīngyǒu 
chéngrénjīnshì rénjiānbiànzhòngyóu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