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客城南缓步回,水云宽处浪如雷。昨宵一雨浑河长,十万鱼皆拥甲来。
结客城南缓步回,水云宽处浪如雷。昨宵一雨浑河长,十万鱼皆拥甲来。
洪亮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2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¹(zhuó)²断,煞(shā)³他风景;鹦哥煮熟,佐(zuǒ)我杯羹(gēng)。焚砚烧书,椎(chuí)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xíng)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译文:花是无知的,月是无聊的,酒也是无法消愁解恨的。把茂盛的桃树砍断,减损他的风景,把吟风咏月诗人讴歌的鹦哥煮熟,做下酒菜。焚烧砚台书籍,捶坏琴撕毁画,销毁所有的文章抹去所有的功名。我荥阳郑家原本就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只靠教歌度曲,乞食与人,也能自自在在地活下来。
注释:沁(qìn)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一十四字,平韵。¹夭桃:茂盛的桃树。²斫:砍。³煞:同“杀”,减损。⁴佐:辅助。⁵椎:捶。⁶荥阳郑:郑板桥的自称,以表对封建礼法的蔑视。“荥阳郑”指郑元和的故事。⁷风情:旧指男女相爱的情怀。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单寒骨相¹难更,笑席帽青衫²太瘦生³。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qián)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译文:自己天生的单寒骨相没法改变,头戴席帽身着青衫的瘦弱寒酸相为人所笑。长期居住于破巷之中,住处蓬门秋草,窗户不严挡不住风雨,夜夜伴随孤灯度过。难道老天爷还要封住词人之口,连叹气都不允许吗?疯狂至极,于是取出乌丝栏百幅,细细写出心中凄清之恨。
注释:¹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旧谓骨相好坏,注定人一生的命运。²席帽青衫:明清科举时儒生或秀才的服装。³太瘦生:即太瘦。生,语助词。⁴蓬门、破巷:贫者所居。⁵箝:通“钳”,钳制。⁶乌丝:全称乌丝栏,一种专供书写用,带黑格的绢素或纸张。

  一开头,作者就对“花”“月”“酒”这些为一般诗人所沉湎而讴歌的事物加以否定,表明自己并非“风月派”。说花是无知的,不必为花伤情,月是无聊的,不必为之徘徊流连,酒也是无法消愁解恨的,更不必沉湎,不必讴歌。下面“把天”四句,进一步以丰富的想象表明自己并非抒写闲愁的“风月”词人。词中说,要把“风月派”赞美的艳丽茂盛的桃树砍断,杀他风景要把吟风咏月诗人讴歌的鹦哥煮熟,做下酒菜。作者为什么对“风月派”诗人讴歌的事物如此忌恨如仇。他曾在《词钞自序》中说:“少年游冶学秦柳,中年感慨学辛苏。”此篇是中年之作,正是写苏辛慷慨之词的时候。另外他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谈到:“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应该“敷陈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勤苦”,而那些“逐光景,慕颜色”的“风月花酒”之作,“虽刳形去皮,搜精抉髓,不过一骚坛词客尔,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由此可见,他对诗词“只吟风月”是否定的,这里表现了他以诗词用世的积极态度。“焚砚”三句,是世事不容,“老不得志”而发出的激愤之词。作者年幼读书,“自竖立,不苟同俗”,虽有出众才华,结果过了“而立之年,仍无“而立”之举,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而已。这怎不使作者愤愤不平。“焚砚”三句,写决心要一反常规,不再读书、写字、弹琴、作画、写文章。“焚”“烧”“椎”“裂”“毁”“抹”等几个动词,既生动又形象地勾出作者激愤决绝的神态。“荥阳”三句,是引《李娃传》中的常蝇刺史之子郑生奉父命赴长安应试,爱上妓女李娃,弃试,流连花巷,钱尽被逐街头行乞的故事,借以自喻,表示对封建礼法的蔑视。

  下片继续写自己贫困潦倒,抒发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之情。开头两旬写自已从来就是穷命相,这是难以更改的,任人笑他头戴教席帽,身穿秀才衣的瘦骨伶仃模样。“看蓬门秋草”的“看”提领以下四句,写家门贫困,冷落孤单。“蓬门”指家门贫寒,“秋草”写门前冷落。作者曾有诗写道:“座有清风,门无车马。”在《七歌》一诗中写此时生活是“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是“几年落拓向江海,谋事十事九事殆”,是“寒无絮络饥无糜”,“空床破帐寒秋水”,其贫困之状可见。词中的“疏窗细雨,夜夜孤灯”,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冷落孤寂——细雨敲打着稀疏的窗棂,夜夜是孤灯伴着自己,“自刻苦,自激愤”地读书。作者曾在《自叙》中说:“板桥最穷最苦,貌又寝陋,故长不合于时,不见重于时,又为忌者所阻,不得入试。”这就是他入仕之前的生活。他说自己的性格“放荡不羁,漫骂无择”,经常“敖言高谈,臧否人物”,如此更被世人视为“狂”、“怪”。更重要的,板桥是生活在清朝前期的汉族文人,其时国内民族矛盾仍很尖锐,文字狱屡见不鲜,他目睹者竟达十二次之多。板桥好友杭世骏就是因条陈“泯满汉之见”,而被罢官,板桥的同窗陆骖因文字狱而被戮尸;板桥自己也被迫将已刻好的诗钞址十儿首明显地流露反满情绪的诗从板子上铲去。这炎凉的世情,这深重的压迫,使他情不自禁地呼出:“难道天公,还箝恨风不许长吁一两声?’’这是以反诘句式将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投向那不平的社会。此是全词的点题之笔。表面上是质问天帝,实则指责人间,抨击清统治者,“恨”字极写对黑暗社会的愤怒之情。这不仅是板桥个人的恨,同时也表达了当时有正义感的人的心声。

  “颠狂甚”是借用世人语。因作者不肯从俗,因而常遭白镢,并斥为“狂”、“怪”。这里借而用之,表示自己决不妥协的精神。结句说:我要取百幅乌丝格纸来细写自己凄清情怀。“凄清”一词,表明自己写的绝非“风月”之作,而是抨击社会,抒写个人怀抱的词章。

  这首词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反抗。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运用反语激词来抒写自己情感,更加强烈、感人,通过具体的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清苦的生活,生动形象,词语通俗,用典活脱。这首词当时即已为人传诵,板桥在《刘柳鄙册子》中说:“南通州李瞻云,曾于成都摩诃池上听人诵予《恨》字词,至‘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皆有赍咨涕演之意。后询其人,盖已家弦户诵有年。”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郑板桥诗词选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06月:18-21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¹(zēng)(chuán)²半欲沉。
译文:滩头的细草连接着稀疏的林木,渔船在恶浪里欲沉欲浮。
注释:¹浪恶:形容浪翻腾很猛。²罾舡:渔船。罾,鱼网。
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宿鹭(lù)眠鸥¹²旧浦,去年沙觜(zuǐ)³是江心。
译文:沙鸥白鹭在江上飞来飞去,还在寻找宿眠的旧浦。岂知去年的江岸,今年已成沙洲江渚。
注释:¹宿鹭眠鸥:这里指欲睡的水鸟。鸥,一作“洲”。²飞:一作“非”。³沙觜:谓岸沙与水相接处。觜,嘴。

  《浪淘沙》是较早的词调之一,形式与七言绝句同,内容则多借江水流沙以抒发人生感慨,属于“本意”(调名等于词题)一类。皇甫松此词抒写人世沧桑之感,表现得相当蕴藉。

  首句写沙滩远景:滩头细草茸茸,遥接岸上一派疏林。细草初生,可见是春天,也约略暗示那是一带新沙。次句写滩边近景:春潮带雨,挟泥沙而俱下,水昏流急,是扳臀罾捕鱼的好时节。但由于波浪险恶,罾船时时有被弄翻的危险。两句一远一近,一静一动,通过细草、疏林、荒滩、罾船、浪涛等景物,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荒沙野水的图画,虽然没有一字点出时间,却能表达一种暮色苍茫之景。正因为如此,三句写到“宿鹭眠鸥”就显得非常自然。大江有小口别通为“浦”。浦口沙头,乃水鸟栖息之所。三句初似客观写景,而联系末句读来,“旧浦”二字则大有意味。今之“沙嘴”乃“去年”之“江心”,可见“旧浦”实为新沙。沙嘴虽新,转瞬已目之为泪,言外便有余意。按散文语法,末句应为“沙嘴去年是江心”。这里语序倒置,不仅音韵和婉协律,而“沙嘴是江心”的造语也更有奇警,言外之意更显。

  偌大感慨,词中并未直接道出,而是系之于咏风浪之恶,沙沉之快。而写沙沉之快也未直说,却通过飞鸟归宿,认新沙为旧浦来表现。手法纡曲,读来颇有情致。前三句均为形象画面,末句略就桑田沧海之意一点,但点而未破,读者却不难参悟其中遥深的感慨,也就觉得那人世沧桑的大道理被它“一语破尽”。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5-36

làngtáoshā··tāntóucǎojiēshūlín--huángsōng

tāntóucǎojiēshūlínlàngèzēngchuánbànchén

宿miánōufēijiùniánshāshìjiāngxīn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普天皆灭焰,匝(zā)¹尽藏烟。
译文:天下家家熄灭火焰,整个大地都已不见炊烟。
注释:¹匝地:遍地,满地。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译文:不知道哪里的火,能够温暖我这凄凉的游子之心。

  在此诗中,沈佺期运用早期宫廷诗的“封闭式”结尾,并能利用这种巧妙的结尾表现个人情绪。

  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然”不仅隐喻他的忧愁,并且与外部世界形成悬殊对照,这种不一致与他的处境是相应的。但沈佺期也能够运用较时新的“开放式”结尾,以暗示和描写结束诗篇。

hánshí

shěnquán tángdài 

tiānjiēmièyàn jìncángyān 
zhīchùhuǒ láijiùxīnrán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北山¹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译文: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注释:¹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相望¹²登高,心随雁(yàn)飞灭³。(试 一作:始)
译文: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注释:¹相望:互相遥望。²试:一作“始”。³“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mù)¹起,兴是清秋²发。
译文: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注释: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²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沙行 一作:沙平)
时见归村人¹,沙行²渡头³歇。(沙行 一作:沙平)
译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注释:¹归村人:一作“村人归”。²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³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洲 一作:舟)
天边树若荠¹,江畔(pàn)²如月。(洲 一作:舟)
译文: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注释:¹荠:荠菜。²洲:又作“舟”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何当¹(zài)酒来,共醉重阳节²
译文: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注释:¹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²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不禁心中悲戚,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6-77 .

qiūdēnglánshānzhā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běishānbáiyún yǐnzhěyuè 
xiāngwàngshìdēnggāo xīnsuíyànfēimiè  (shìzuòshǐ )
chóuyīn xìngshìqīngqiū 
shíjiànguīcūnrén shāxíngtóuxiē  (shāxíngzuò shāpíng )
tiānbiānshùruò jiāngpànzhōuyuè  (zhōuzuò zhōu )
dāngzàijiǔlái gòngzuìchóngyángjié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日高¹谷底始微暄(xuān)²,岚(lán)³依然透骨寒。
译文:太阳升高,山谷里开始变得温暖起来。苍翠色的山雾笼罩下,天气依然冷得彻骨。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¹日高:太阳升高。²暄:温暖。³岚翠:苍翠色的山雾。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说与行人忙底事¹,金鸡²声里促银鞍(ān)³
译文:行人们都在忙什么事情呢?在晨鸡的报晓声中就匆匆跨上马背继续赶路了。
注释:¹底事:何事。²金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³银鞍:银饰的马鞍。代指骏马。

  这是杨万里写的山溪的组诗。这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这首诗描述日出山谷中喧闹的景象。旭日东升,谷底微明,方有鸡鸣、马嘶、人语,反衬这是一个峭绝幽僻的山谷。虽有阳光送暖,但此时高山峻岭、古树繁荫之中,依然是透骨奇寒,这真是一个云笼雾罩、山气充斥的环境。

  经过一夜的煎熬,终于盼到天亮,来不及再和山中人更多谈论谷底风俗人情家事,因为报晓的鸡鸣正紧催行人上路。作者摄取初晓山谷的一个镜头,化静为动,以急促的节奏抒写对谷景的依恋之情。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guòsōngyuánchénchuīgōngdiàn--yángwàn

gāoshǐwēixuānláncuìrántòuhán

shuōxíngrénmángshìjīnshēngyín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