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策遵兰渚,挈侣扬方舟。舟行溯晨凫,偕我翔中洲。
晓策遵兰渚,挈侣扬方舟。舟行溯晨凫,偕我翔中洲。
轻阴散浮屿,澄漪碎孤丘。幽怀戛世虑,冥契惓前修。
轻阴散浮屿,澄漪碎孤丘。幽怀戛世虑,冥契惓前修。
褰衣度石濑,摄袂凭山楼。荒祠临回波,磴道折渟流。
褰衣度石濑,摄袂凭山楼。荒祠临回波,磴道折渟流。
绪风摇丛绿,薄阳感鸣鸠。遥渚蒲渐生,周涂兰已稠。
绪风摇丛绿,薄阳感鸣鸠。遥渚蒲渐生,周涂兰已稠。
携我言怀侣,景昔抗志俦。女罗穆修风,梁木邈难求。
携我言怀侣,景昔抗志俦。女罗穆修风,梁木邈难求。
喟焉理归榜,去矣心迟留。
喟焉理归榜,去矣心迟留。
叶燮

叶燮

(1627—1702)江苏吴江人,浙江嘉兴籍,字星期,号已畦。叶绍袁子。康熙九年进士。任江苏宝应知县。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有《原诗》、《巳畦诗文集》。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 ▶ 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此心曾与木兰舟¹,直到天南潮水²头。
译文: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注释:¹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²潮水:河流名,今名韩江,流经潮州。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隔岭¹篇章²来华岳³,出关书信过泷(shuāng)
译文: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注释:¹岭:指五岭。²篇章: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³华岳:即西岳华山。⁴关:指蓝关。⁵泷流:即泷水,自湖南流入广东,唐时称虎溪。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峰悬驿(yì)¹残云²断,海浸城根³老树秋。
译文: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注释:¹驿路:驿道;大道。²残云:零散稀疏的云。³城根:犹城脚。一作“城闉(yīn)”。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一夕瘴(zhàng)¹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²
译文: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注释:¹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²浪西楼:潮州的一处楼阁,具体情况不详。

  此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种深切的眷念和向往的心曲。首联“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两句笔力奇横,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潮书信过泷流”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韩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潮马不前。”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这是互诉衷曲之语。“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潮怀心情。

  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至顶峰,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则荡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诗的语言酷似韩愈《左迁至蓝潮示侄孙湘》一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参考资料:
1、 马君骅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6-967

háncháozhōu

jiǎdǎo tángdài 

xīncénglánzhōu zhídàotiānnáncháoshuǐtóu 
lǐngpiānzhāngláihuáyuè chūguānshūxìnguòlóngliú 
fēngxuán驿cányúnduàn hǎijìnchénggēnlǎoshùqiū 
zhàngyānfēngjuǎnjìn yuèmíngchūshànglàng西lóu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zhuō)¹彼甫²田,岁取十千³。我取其陈,食(sì)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yún)或耔(zǐ)。黍(shǔ)(jì)¹⁰(nǐ)¹¹,攸¹²¹³攸止¹⁴,烝¹⁵我髦(máo)¹⁶
译文:就是这片一望无际的田地,每年打的粮食数也数不清!我只需拿出往年的库存粮,就能养活我治下的老百姓!从古以来就是这样好年景!今天我去巡视南边这块地,看到有的除草有的培土垄,黍米高粱长得都非常茂盛。就在这座富丽堂皇的行宫,我要犒劳那些能干的臣工。
注释:¹倬:广阔。²甫:大。³十千:言其多。⁴陈:陈旧的粮食。⁵食:拿东西给人吃。⁶有年:丰收年。⁷适:去,至。⁸耘:锄草。⁹耔:培土。¹⁰黍稷:谷类作物。¹¹薿薿:茂盛的样子。¹²攸:乃,就。¹³介:长大。¹⁴止:至。¹⁵烝:进呈。¹⁶髦士:英俊人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以我齐(zī)¹,与我牺²羊,以³以方。我田既臧(zāng),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yà)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gǔ)¹⁰我士女¹¹
译文:贡上我用五谷烹制的美食,献上我纯白羔羊的牺牲品,祭祀皇天后土感谢四方神。我普天王土一派五谷丰登,这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幸运。弹起琴弦敲起大鼓响天震,一起来迎接农事的始祖神。我们虔诚地祈求天降甘霖,保佑来年五谷杂粮大丰收,养活我治下万千男女子民。
注释:¹齐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²牺:祭祀用的纯毛牲口。³以:用作。⁴社:祭土地神。⁵方:祭四方神。⁶臧:好,此指丰收。⁷御:同“迓”,迎接。⁸田祖:指神农氏。⁹祈:祈祷求告。¹⁰穀:养活。¹¹士女:贵族男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¹来止²,以其妇子。馌(yè)³彼南亩,田畯(jùn)至喜(chì)。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¹⁰
译文:周王满怀喜悦来田间巡视,与他的贵妇和儿子们同行,带来精美的食物慰劳百姓。管农业的官吏见了真高兴,招呼身边的农夫们聚拢来,大家一起分享美味好心情。庄稼长势茂盛遮蔽了田垄,今年定是五谷丰登好年景。周王喜在心头不发天威怒,农夫们感恩戴德勤于农功。
注释:¹曾孙:周王自称,相对神灵和祖先而言。²止:语助词。³馌:送饭。⁴田畯:农官。⁵旨:美味。⁶易:治理。⁷终:既。⁸有:富足。⁹克:能。¹⁰敏:勤快。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曾孙之稼,如茨(cí)¹如梁²。曾孙之庾(yǔ)³,如坻(chí)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译文:周王土地上收割下的庄稼,堆得密如茅屋高如车顶梁;粮食装满周王座座米粮仓,高得赛过那丘陵和小山岗。还需要再建造一千座仓库,还需要再打造一万辆车厢。年年黍米稷稻粱五谷丰登,普天下的老百姓幸福无量。祈求上苍赐予我大福厚禄,保佑大我周王室万寿无疆!
注释:¹茨:屋盖,形容圆形之谷堆。²梁:桥梁,形容长方形之谷堆。³庾:露天粮囤。⁴坻:小丘。⁵京:冈峦。⁶箱:车箱。⁷介福:大福。

  这首诗可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农事。这是一片广袤肥沃的农田,每年都能收获上万担米粮。靠着储存在仓内的谷物,养活了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人,并取得了自古以来年复一年的好收成。这天土地的拥有者兴致勃勃地来到南亩巡视,只见那里的农人有的在锄草,有的在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长满了。他心里一高兴,眼前仿佛出现了庄稼成熟后由田官献上时的情景。这一章铺述事实,在整首乐歌中为以下几章的展开祭祀作铺垫。

  第二章即写为了祈盼丰收,虔诚地举行了祭神仪式。周王派人取来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装上了精选的谷物,又让人供上肥美的牛羊,开始了对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农人们也因田里的庄稼长得异常的好,个个喜笑颜开地弹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农神的光临。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庄稼能得到丰厚的收获,让男男女女丰衣足食。从这章的描写中,可以想见远古时代的先民,对于土地是怀着怎样一种崇敬的心情;而那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也反映出当时民风的粗犷和热烈。

  第三章进一步写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仪式之后的亲自督耕。和他一起来到田间的,还有他的妻子儿女。他们为辛勤劳作的农人带来了亲手做的饭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见了欣喜异常,连忙叫来身边的农人,一起来尝尝饭菜的滋味。周王这时望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断称赞农人的辛劳勤勉。与前章相比,这章的内容颇有生活气息;周王的馌田,亦为后来历代帝王劝农所效法,被称为德政。

  末章则专记丰收景象及对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庄稼果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不但场院上的粮食堆积如屋,而且仓中的谷物也装得满满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冈。于是农人们为赶造粮仓和车辆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为丰收而庆贺,心中感激神灵的赐福,祝愿周王万寿无疆。这一章的特点是充满了丰收后的喜悦,让人不觉沉醉在一种满足和欢乐之中。

  以往的研究总认为《小雅》多刺幽、厉,而思文、武,这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这首《小雅·甫田》诗来说,则有些牵强。从诗中读到的分明是上古时代汉族先民对于农业的重视,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对与农业相关的神灵的无限崇拜;而其中夹杂对农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写,正反映了农业古国的原始风貌。因此这首乐歌的价值,与其说是在文学方面,倒不如说更多地体现在史学方面。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60-463

tián

míng xiānqín 

zhuōtián suìshíqiān chén nóngrén yǒunián jīnshìnán huòyúnhuò shǔ yōujièyōuzhǐ zhēngmáoshì 

míng yáng shèfāng tiánzāng nóngzhīqìng qín tián gān jièshǔ shì 

zēngsūnláizhǐ  nán tiánjùnzhì rǎngzuǒyòu chángzhǐfǒu cháng zhōngshànqiěyǒu zēngsūn nóngmǐn 

zēngsūnzhījià liáng zēngsūnzhī chíjīng nǎiqiúqiāncāng nǎiqiúwànxiāng shǔdàoliáng nóngzhīqìng bàojiè wànshòu寿jiāng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郁郁¹秋梧动晚烟²,一夜风露觉秋偏。
译文:茂密的梧桐随着瑟瑟秋风,轻轻晃动在黄昏的炊烟;满庭的风露袭来阵阵寒意,更觉得秋意偏侧到这边。
注释:外家:指母亲的父母家,这里指养母张氏的外家。¹郁郁:树木枝叶茂密的样子。²动晚烟:在傍晚的秋风中摇摆。秋偏:秋天来的太早。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眼中高岸移深谷¹,愁里残阳更乱蝉。
译文:眼帘中,高高的河岸已变成深深的山谷;忧愁觉,西坠的残阳下更怕听乱噪的鸣蝉。
注释:¹高岸移深谷: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为陵。”意,言山川易位,面目全非。喻世事多变,金国被蒙古灭亡了。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去国¹衣冠²有今日,外家梨栗(lì)³记当年。
译文:离开了国都的衣冠之士啊,竟落得凄怆的今日;来到了外家的梨栗树下啊,更记起快活的当年。
注释:¹去国: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²衣冠:士大夫、官绅。³梨栗:出自晋陶渊明《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后用以概括童年生活。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译文:我披着满头的白发已经把人间走遍;却仍到寺庙的窗下,借卧榻冷清而眠。

  这首诗的前二联状写外家南寺的深秋暮景,景中寓情。后二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议论警醒。诗中用秋梧、晚烟、乱蝉等富有象征意义的凄凉意象,构成一幅萧瑟黯淡的深秋图景,使读者自然而然地的体味诗人在诗中所涵咏的意味,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首联抑扬有致,渲染悲秋氛围。时值秋日傍晚,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伸展繁枝茂叶,不停地摇晃,舞动着一缕缕袅袅上升的炊烟。庭院内,秋风瑟瑟,秋露滴滴,诗人才感觉到深秋已悄然来临。梧桐在古人眼中是一种嘉美的奇树。齐谢眺《游东堂咏桐诗》说它“高枝百丈余,枝生既婀娜,叶落更扶疏”。一个“动”字,给梧桐树注人了生机,仿佛是它在傍晚时分当空舞动着轻袅的炊烟。秋日梧桐的繁盛丰茂,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错觉,使诗人未能强烈意识到秋色的浸染;只是满院的风露,才从触觉上使诗人真切感受到浓重的秋意。前扬后抑,顿挫有致。这两句不避重复,连用两个“秋”字,浓浓地酿造了“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气氛。

  颔联虚实相参,传写故国哀思。眼中看到的是高岸崩陷,变成洼地,深谷填塞,反成山陵。诗人用自然界地理上高下易位的变化,比喻世事发生巨大变化,这觉指国破家亡。沧桑之感与悲怆之情,使诗人久久陷在深重的忧愁觉。而西坠的残阳,乱噪的寒蝉,又添愁助恨,使诗人更加心烦意乱。这觉,“高岸”、“深谷”并非“眼中”所见的实有之景,而是诗人拈来比喻的虚拟之物;“残阳”、“乱蝉”是“眼中”具象的实有之景,诗人却将它们置于抽象的“愁觉”。笔姿虚实互生,更增沉郁之情和顿挫之致。

  颈联今昔对比,喟叹沧桑巨变。元氏家族几代为官。曾祖做过北宋的隰州团练使,祖父为金朝的柔服丞,父隐居不仕,叔父格屡任县令,诗人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可谓“世代衣冠”。然而,金亡后,他沦为阶下囚、亡国奴,自此,他抱定“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乙卯端阳日感怀》)的生活宗旨,成为金朝遗民。从昔日的“世代衣冠”到今日的“中原布衣”,他有多少故国盛衰兴亡的感叹啊!他回到儿时读书的外家南寺时,人已垂垂老矣,物是人非,怎不追忆当年那寻梨觅栗的生活情景呢!从“衣冠”到“布衣”,地位悬殊,从少年到白头,岁月漫长,时空的强烈对比呈示诗人内心巨大的怆痛。

  尾联抚事兴叹,回首人生历程。诗人从外家南寺“僧窗借榻眠”开始读书生涯,辗转二十多年后,又回到外家南寺,“依旧僧窗借榻眠”。人生仿佛画了一个圆圈,一切重又回复原样。只是诗人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位匆匆过客,经历了人世间各种变迁,参透了人生真谛,如今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翁。平平的叙述,却蕴含着深沉的身世感叹和深邃的历史内涵。“依旧”二字看似等闲,万不可轻轻放过:以前是金廷臣民,现在金廷虽亡,自己“依旧”不改忠于金廷的初衷。这二字正体现了他矢志不仕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善于运用富有内蕴的物象呈露内心情感世界的震颤。秋梧、晚烟、风露、残阳、乱蝉,这些肃杀、萧瑟凄凉、衰微的意象,一经诗人驱使,即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环境氛围,成为诗人宣泄哀伤悲痛心绪的媒介。这首诗又善于在平和冲淡的叙述中寓含深刻强烈的议论。“今日”、“当年”的兴亡感喟,“白头”、“依旧”的忠贞信念,不着一字,却让人受到深深的感染,其内含的精神力量胜过长篇泛泛而谈的大论。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3-15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bì)¹无因日问安。
译文:皇帝卧薪尝胆知道时局艰难,每天派出通问使慰问徽钦二帝。
注释:¹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译文:可是北去的人却像苏武一样长久地一去不回,到底在什么地方去慰问徽钦二帝呢?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北山有鸱(chī)¹,不洁²³
译文:北山有只鹞鹰,污垢两翼泥满身。
注释:刘伯宗:作者旧友,曾受作者恩惠,后来做到州刺史,地位超过作者,却对作者傲慢无礼。¹鸱:俗称鹞鹰,猫头鹰一类的鸟。诗中喻作刘伯宗。²洁:在这里当动词用,意思是“使……洁净”。³其:代词,它的,指鸱。⁴翼:翅膀。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飞不正¹²,寝³不定
译文:飞不准确方向,栖息的地方也不安定。
注释:¹正:准确。²向:方向。³寝:睡觉。⁴定:安定,稳定。⁵息:处所,地方。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¹²木揽³,饱则泥伏
译文:饿了就登树捉食幼鸟,饱了就伏于泥上休息。
注释:¹饥:饥饿。²则:连词,那么,就。³木览:登树木捉食幼鸟。览,通“揽”,抓取的意思。⁴泥伏:伏于泥上休息。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tāo)(tiè)¹贪污,臭腐²是食³
译文:贪食得像饕餮,吃的食物是腐臭的肉。
注释:¹饕餮:中国古代传说中贪吃凶猛的凶兽,饕为贪财,餮为贪食。比喻凶恶贪婪的人。²臭腐:腐臭的肉。³食:食物。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填肠满嗉(sù)¹,嗜²欲无极³
译文:填满肠胃,特殊的爱好就像无底坑深。
注释:¹嗉:鸟类喉咙下装食物的地方。²嗜:特殊的爱好。³极:极点,尽头。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长鸣¹²凤,谓³凤无德
译文:它长声嘶叫呼唤凤凰,说凤凰没有德行。
注释:¹鸣:鸱的叫声。²呼:呼唤。³谓:说。⁴德:道德,品行。“长鸣”二句:典出《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¹之所趋²,与子³异域
译文:凤凰的旨趣行为,和你完全泾渭分明。
注释:¹凤:凤凰鸟,古代传说中的鸟王。²趋:趋向,奔赴。³子:你,指鸱。⁴异域:不同的地方。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永从此诀¹,各自努力。
译文:从此永别吧,各自努力,好自为之。
注释:¹诀:同“决”,决裂。

  《与刘伯宗绝交诗》是东汉诗人朱穆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该诗是《与刘伯宗绝交书》的附诗,该诗名为咏物,实则赋人,以鸱比喻刘伯宗,以凤自比,表达了对贪婪丑恶的势利小人的憎恶,同时也借该诗对当时刻薄无情的社会风气予以尖刻的嘲讽。全诗比喻精当,刻画形象,语言质朴。该诗共十六句,可分前后两个部分。

  前十二句是第一部分,以绝大篇幅,铺陈排比,刻画鸱鸟的丑恶形象。首先从外表描写它的污浊。接下来四句从行止食宿等方面描写鸱鸟的丑态。“饕餮”四句,又从内在本性描写鸱鸟嗜欲无穷的贪婪相。“长鸣”两句又从鸱鸟对凤的恶意中伤来描写它的卑劣行径。如此寥寥数语便把鸱的丑恶贪婪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鸱的恶劣行径,都是隐射刘伯宗的“不洁其翼”,是说他行为卑鄙;“飞不正向,寝不定息”是说他背离社会公德,不为母守制;“饥则木揽”下六句,是揭露刘伯宗在官任上的贪得无厌。“长鸣呼凤,谓凤无德”,是说像刘伯宗这样的卑劣小人,还大言不惭地指摘中伤正直的人。

  最后四句是第二部分,旗帜鲜明地提出绝交,以凤自比,坦荡、高洁、超尘拔俗,与鸱相比,判若云泥,自然而然地为两相“永诀”营造了合理的氛围和理由,显示了作者绝对不与刘宗伯同流台污的高尚情操,表示了绝交的决心和态度。鸱,在读者心目中本来就是面貌可僧的东西,经过诗人淋漓尽致的刻画,愤怒鄙夷的斥责,便不能不对它——鸱鹗和他——刘伯宗义愤填膺,同仇敌忾,真所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所以,诗人最后宣布凤不与鸱同趋,从此绝交,各奔前程,便也成为读者的意愿。

  全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以凶恶贪婪的鸱来比刘伯宗,以志向高洁的凤鸟来自况,两相对比,其义甚明。其次是感情充沛,态度明朗、坚决,全诗一气呵成,作者愤激之情,跃然纸上。再次,该诗语言精练,比如连用四个动词来描写鸱在飞、宿,饥、饱四种情况下的状态,形象鲜明、生动,其寓意也由此揭示无遗了。

  该诗在创作上继承了《诗经》、《楚辞》常用的比喻手法,但没有它们的委婉、含蓄,它显示了汉乐府的朴质,在比喻中直抒胸臆,能很快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不着去猜谜,就一样能感染人,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种在直率中蕴含丰富的感情,正是汉乐府的突出风格。

  该诗是中国早期的一首寓言诗,由于选择的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得当,贴切自然,创造了成功的艺术效果。诗作语言平实显露,明白自然。

参考资料:
1、 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07:第21页
2、 张国动编.《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01:第13-14页
3、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205页
4、 萧涤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67页
5、 吕晴飞等主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第31-3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