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亏方就盈,阳尽斯来复。静观天地机,回旋似轮轴。
月亏方就盈,阳尽斯来复。静观天地机,回旋似轮轴。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所以贤哲流,秉心若虚谷。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所以贤哲流,秉心若虚谷。
名高气益卑,位显心弥肃。大智询刍荛,殊勋谢舆服。
名高气益卑,位显心弥肃。大智询刍荛,殊勋谢舆服。
常思重载车,不为再实木。以兹保初终,何忧易倾覆。
常思重载车,不为再实木。以兹保初终,何忧易倾覆。
吾愿读书人,休同晏子仆。
吾愿读书人,休同晏子仆。

xìng--zhāngtíng

yuèkuīfāngjiùyíngyángjǐnláijìngguāntiānhuíxuánshìlúnzhóu

shèngmǎnwèizāiqiānchōnghéngshòusuǒxiánzhéliúbǐngxīnruò

mínggāobēiwèixiǎnxīnzhìxúnchúráoshūxūnxiè

chángzhòngzàichēwèizàishíbǎochūzhōngyōuqīng

yuànshūrénxiūtóngyànzi

张廷玉

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
洪波舣(yǐ)¹(jí)²泛中流,凫淑³鸥汀(tīng)揽胜游。
注释:¹舣:停在岸边的船。²楫:划船。³凫淑:野鸭在清澈的水边。淑,美好。⁴鸥汀:水鸟在水边的平地上。
数点渔舟歌欸乃,诗情恍在白苹洲。
数点渔舟歌欸(ǎi)¹,诗情恍在白苹洲²
注释:¹欸乃:象声词,形容摇橹声。这里指渔歌。²白苹洲:长满了白色苹草花的水中滩地。白苹,俗名田字草,夏秋开小白花。

huángfànzhōu--luóyuán

hóngfànzhōngliúshūōutīnglǎnshèngyóu

shùdiǎnzhōuāinǎishīqínghuǎngzàibáipíngzhōu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露颗¹添花色,月彩²投窗隙。春思如中酒³,恨无力。洞房(zhǐ)尺,思寄青鸾(luán)。云散无踪迹。罗帐熏(xūn),梦回无处寻觅。
译文:月光下,花朵上挂满了晶莹透明的露珠,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愁思得过度了,就使人昏昏沉沉,如同醉酒一般无力。离她那么近,近在“咫尺”,还要写信去试探她是否有情。那情那景,恍如隔日,像“云散”一样无影无踪了,想起来真让人烦啊!香料已燃完了。夜深了,我在梦里见到你的情景,醒来后全不见了,一片虚无冷落的气氛。
注释:¹露颗:即露珠。此字宜用仄声,故用“颗”。²月彩:月光。³中酒:醉酒。⁴无力:形容酒后疲劳无力。⁵洞房:深邃的内室。⁶青鸾翼:喻书信使。青鸾,鸟名,似凤。⁷熏残:《花草粹编》作“春残”。熏:指点染香料。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轻红腻(nì)¹,步步熏兰泽²。约腕金环³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译文:轻红腻白,红是胭脂,白是铅粉,你打扮得很美;以至于你走过后,都能留下一路诱人的花香味。你本来很纤细,再戴上金手镯,益发显得无力,但正是这样,更能显出你的袅袅轻姿来。长久以来都没有消息,不知道你过得怎么样?这回忆与以前不同啊,那时候懂得什么是愁呢?而今,贬居他乡,孤处异地,才真正识尽愁的滋味了,所以一想起你,就让人一刻儿也安宁不了啊!
注释:¹轻红腻白:谓脂粉。²兰泽:涂发的香油。³约腕金环:腕上金镯。⁴存济:此意云身心安顿不得也。

  此词以男主人翁的口气写出。时当春夜,庭院里花朵上染有颗颗露珠,显得分外的鲜艳明丽。月光从窗户的缝隙中投进来,照着孤眠独宿的男主人公。此刻他满怀春思,好像醉酒一般,浑身无力。他想起从前所爱的女子,相距不远,曾经有信给他,信中自然向他倾诉一腔爱慕之情。“洞房咫尺”,有室迩人遐之意。既相距咫尺,却还托“青鸾”寄书。因为当时封建礼教甚严,男女授受不亲,故须托人(例如丫环侍女)传递情书。可是过了不久,他们分别了,就像易散的彩云,一去无踪。“云散”一辞,比较含蓄。宋玉《高唐赋》云:“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在传统诗词中,便以“云雨”比喻男女幽会,而以“云散”比喻离别。所以在“云散”一辞的背后,当隐藏着一段爱情故事,此处被词人省略了。因此下面接上“罗帐熏残”一句,便有睹物思人之感,并寓有春宵梦短之义。男主人翁所做的梦,自然是与恋人的欢会。一旦梦回,伊人不见,便彷徨无主,到处寻觅。寻觅不见,便黯然伤神。

  下阕前半,是回忆伊人。在这里刻画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浓妆艳抹,脸上涂着脂粉,头上搽有香气馥郁的发油。走起路来,散发着阵阵芳香。在她手腕上,还戴着一副金镯。词笔至此,可以想见,他们之间是如何稔熟。前面所说的洞房间隔,只是一时而已,此后他们当时时接触,以至曾经欢会。

  下阕后半,转向今时,也就是起首二句所揭示的规定情境。此刻男主人公在想,伊人是否平安无事。前云“云散无踪迹”,此云“一向无消息”,是层层加码法。人去无踪,消息全无,往日的青鸾竟然断翼,不再传书送信。难怪这位男主人公辗转反侧,“片时存济不得”了。

  此词语言通俗,以方言入词,倍见浅俚。然而在浅俗中有含蓄,在艳情的描写中避免粗俗径露。试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欧阳修)、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周邦彦),便有贵妇人与倡伎之别。”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

pāimǎnhuā··tiānhuā--qínguān

tiānhuāyuècǎitóuchuāngchūnzhōngjiǔhèndòngfángzhǐchǐcéngqīngluányúnsànzōngluózhàngxūncánmènghuíchùxún

qīnghóngbáixūnlányuēwànjīnhuánzhòngzhuāngshìwèizhīānfǒuxiàngxiāoshìxúnchánghòujiàorénpiànshícún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得念珠¹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kān)²中者、荫树趺坐³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lián)、荷策、瓶钵(bō)、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suān)(ní)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sù),梵(fàn)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译文: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核桃)圆得就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拄着禅之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阴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而指天话地讨论(佛法)的,有坦胸曲拳的,有前趋后顾的。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种。(这些刻画里)蒲团,竹笠,茶盒,挑东西的木之,(化缘用的)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在中间错杂交坐。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几净;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奥,有的禅衣上织绣着绮丽的纹饰,有的穿着褐色的袈裟,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
注释:¹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²龛:供奉神位、佛像等的小阁子。³趺坐:指佛教徒盘腿端坐,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⁴袒跣:脱袜赤足。⁵荷:拿,持。⁶具:具备。这里是“有;存在”的意思。⁷至:名词,极致;极点。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王勾践破吴¹归,义士还乡²尽锦衣。
译文: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注释: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¹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²还乡:一作“还家”。锦衣:华丽的衣服。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¹,只今惟有鹧(zhè)(gū)²飞。
译文: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
注释:¹春殿:宫殿。²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在吴越兴亡史中,以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归”统领全诗,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诗中只抓住一点,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锦衣的战士,二十年的耻辱,一朝终于洗净,胜利的欢欣与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一个“尽”字,便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果然,王宫里开始回荡起歌功颂德的乐曲伴以柔曼的舞姿,越王左右美女如云,缤纷落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二、三两句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其中更有深味可嚼。昔日,吴败越后,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女子西施献于吴王,于是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轻歌曼舞,纵情享乐,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使得越军趁势攻入,最后亡国自尽。吴国灭亡的道理越王哪里不知,可他如今走的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当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食不加肉,衣不纹饰,精励图治的英雄本色,随着良辰美景,江山在握都丢得干干净净了。那么这样的繁盛又会存在多久呢?至于越国的命运,诗人不去写了,一切道理已尽在不言之中,而是急转一笔,写了眼前的景色: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3-24
2、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0-342

yuèzhōnglǎn--bái

yuèwánggōujiànguīshìháixiāngjǐnjǐn

gōnghuāmǎnchūn殿diànzhǐjīnwéiyǒuzhèfēi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径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lǚ)。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径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径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bosuànzi··lán--cáo

sōngzhúcuìluóhánchíjiāngshānyōujìngrénfānghènpíngshuíshìgòngméihuāshàngyǒuxúnfāngzhewénshíkěnxiāngxiāngzàixīn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