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旧是苍波苑。几度临花宴。蓬莱宫阙总生尘。犹有一湖春色解留人。
西园旧是苍波苑。几度临花宴。蓬莱宫阙总生尘。犹有一湖春色解留人。
当年湖上游仙迹。换得伤心碧。麝尘蠹粉满亭池。怊怅倚帘人去未多时。
当年湖上游仙迹。换得伤心碧。麝尘蠹粉满亭池。怊怅倚帘人去未多时。
郑文焯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尊前集》此词归于李白。从词的内容风格看,接近敦煌民间词,可能是民间曲辞而托名李白的。《草堂诗余》前集卷下作宋末陈达叟词,《历代诗余》卷九作南宋陈以庄词,皆误。

  词中“衡阳雁”,犹云南飞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一行书”,用雁足传书故事。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放到北海冰雪中牧羊。汉昭帝派使者去要回苏武,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中带着信,说苏武在某大泽中。单于只得把苏武放回。又雁行排成“一”字,即一行书,这里语带双关,责怪丈夫人不如雁,雁有千声万字,他却一个字也不托飞雁捎来。

  此词以思妇的口吻述说:秋雁打从作客北地的丈夫那边飞来,因此见雁思人。但是,雁能传书,他为什么不托大雁捎个信来呢?岂不是太薄情了吗?于是不禁转而怨恨起来,甚至气得哭了,发誓来春雁北归时也不给他带信。这种气愤和责怪,不免毫无根据,错怪对方,但却是情极而生,表明思念之深和悬望之切。要是一旦来书,不知该多么高兴和欣慰。词中痴语,怨语,实际上都是情语。从见雁起兴,到最后赌气罚咒,生动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态,使这首词富于民歌风味。

mán ·tóujiànhéngyángyàn

chénsǒu sòngdài 

tóujiànhéngyángyàn qiānshēngwànqíngxiàn érqíng hángshū 
guīxiānghèn lèiyǎnhóngfěn dàiyànquèhuíshí shū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香靥(yè)凝羞一笑开,柳腰¹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译文:香脸含羞因莞尔一笑羞容随着消失,腰肢如柳条般摆动着相偎相挨地走着,春天白日太长倦意浓厚而走下楼台。
注释:¹柳腰:形容女子腰身娇柔细软。
照水有情聊整鬓,倚栏无绪更兜鞋,眼边牵系懒归来。
照水有情聊整鬓(bìn),倚栏无绪更兜(dōu)¹,眼边牵系²懒归来。
译文:她以暖面为镜子姑且整鬓梳妆。想起分别在即而倚着栏杆了无情绪,兜起脱落的绣鞋,眉目传情,懒得归来。
注释:¹兜鞋:鞋后跟脱落,以手拔起。²牵系:牵引。此指眉目传情。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女子同其情人约会的过程。从赴约之前的略带羞怯,到相会之时的风姿绰约、深情款款,再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脉脉含情,整个过程都显得动感十足。

  上片开头“香靥凝羞”四字言简意赅,将这位怀春少女特有的内心活动概括出来,“凝羞”形容其羞容之重,后面的“一笑开”表现出情感的变化,表明她放弃了矜持之心,转向大胆和开放。接着她走下楼台,“柳腰如醉”,借一“醉”字,既表现了女子腰部曲线的优美动人,又传达出男子的赞美之情。“日长春困”作为一个方便的借口,很好地掩饰了女子内心情感的丰富多彩,是其羞怯心理的一种体现。“暖相挨”的大胆动作,刻画浓情却不露香艳之痕,不失词品。

  下片具体表现“下楼台”“暖相挨”之后的一系列动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两情缱绻,当然难舍难分。耳鬓厮磨之后,她以水面为镜整鬓梳妆,显得风情万种;想到即刻就要分手,她又显得情绪低落,兜起脱落的修鞋。最后一句,将她不愿离去,不肯别离的心理,用“眼边牵系”的动作来表现,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含情脉脉,情丝缭绕,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首词刻画怀春女子的内心世界相当成功,从表现手法上分析,这主要得益于次日善于利用描述人物动作一表现心理的侧面勾勒的笔法。作者特别注意捕捉恋爱中的女孩那特有的娇羞而又含情的动作和神态。通过“香靥凝羞”“柳腰如醉”“照水”“整鬓”“倚栏”“兜鞋”“眼边牵系”这一系列动作和表情的刻画,那位沉醉于恋爱中的女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74-176
2、 郭步山.试论秦观词情韵兼胜的和谐之美[J].河西学院学报,2010,26(03)

huànshā··xiāngníngxiūxiàokāi--qínguān

xiāngníngxiūxiàokāiliǔyāozuìnuǎnxiāngāizhǎngchūnkùnxiàlóutái

zhàoshuǐyǒuqíngliáozhěngbìnlángèngdōuxiéyǎnbiānqiānlǎnguīlái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¹,总是关山²旧别³情。
译文: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只是这新调所唱依然是旧时关山难度的离别之情。
注释:¹新声:新的歌曲。²关山:边塞。³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liáo)¹边愁²听不尽³,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月仍高悬夜空映照着长城。
注释:¹撩乱:心里烦乱。²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³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这首诗主要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更见功力。

  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到完美体现。

  此诗构思新颖,多次转折,前三句与结句是一大转折,其中“换新声”与“旧别情”为一小转折,“总是”二字状愁绪的强烈,亦颇传神。这不仅使诗歌奇想层出,亦表现出诗人“绪密而思清”(《新唐书·王昌龄传》)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76-79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85-486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118
4、 佘正松.边塞诗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163-169

cóngjūnxíngshǒu ·èr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huànxīnshēng zǒngshìguānshānjiùbiéqíng 
liáoluànbiānchóutīngjìn gāogāoqiūyuèzhàochángchéng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
黄帝¹(zhù)(dǐng)于荆山²,炼丹砂³
译文:黄帝采集首山的铜,铸造宝鼎于荆山之下,炼制仙丹。
注释:¹黄帝: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²荆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附近。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³丹砂,即朱砂,矿物名,深红色,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¹家,云愁成思令人嗟(jiē)
译文:仙丹炼制成功了,黄帝和群臣后宫乘龙飞仙进入仙境。天上的彩云迷迷茫茫,变幻如成,找不到升仙的途径,让我们世间的凡人空自叹息。
注释:¹太清:三清之一。道教徒谓元始天尊所化法身,道德天尊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惟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
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luán)¹
译文:联想天宫中披着七彩霓裳羽衣的宫女一定貌美如花。真想乘风飞身而上,登上黄帝乘坐的鸾车。
注释:¹鸾车:神仙所乘之车。
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登鸾车,侍轩辕(yuán),遨(áo)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译文:登上鸾车,陪在黄帝旁边,一起遨游在青天之上,那种乐趣一定妙不可言。
注释:¹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

fēilóngyǐnèrshǒu ·

bái tángdài 

huángzhùdǐngjīngshān liàndānshā 
dānshāchénghuángjīn lóngfēishàngtàiqīngjiā yúnchóuhǎilìngrénjiē 
gōngzhōngcǎiyánhuā piāoránhuīshǒulíngxiá cóngfēngzòngdēngluánchē 
dēngluánchē shìxuānyuán áoyóuqīngtiānzhōng yán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xì)
译文:微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飞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yíng)¹如雾转,凝阶²似花积。
译文: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凝结于台阶好似落花堆积。
注释:¹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²凝阶:凝结于台阶。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不见杨柳春¹,徒见桂枝白²
译文:看不见院中空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挂满白色的雪花。
注释:¹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²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零泪¹无人道²,相思空何益。
译文:伤心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注释:¹零泪:落泪。²道:诉说。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

  “不见”二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

  “零泪”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参考资料:
1、 盛庆斌编著,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第27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