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直,春草连江自碧。吴亭外飞絮乱鸦,冉冉离天可怜色。
片帆直,春草连江自碧。吴亭外飞絮乱鸦,冉冉离天可怜色。
青山恋去国。应识长安旧客。归鸿尽,回首暮云,一纸京书泪盈尺。
青山恋去国。应识长安旧客。归鸿尽,回首暮云,一纸京书泪盈尺。
经年尚萍迹。叹梦堕吟鞭,香冷歌席。残花残酒过寒食。
经年尚萍迹。叹梦堕吟鞭,香冷歌席。残花残酒过寒食。
看十里村杏,数行门柳,东风吟恨遍水驿。甚天限南北。
看十里村杏,数行门柳,东风吟恨遍水驿。甚天限南北。
幽恻。暗怀积。念帐镜尘空,廊屧音寂,前游到处成愁极。
幽恻。暗怀积。念帐镜尘空,廊屧音寂,前游到处成愁极。
但逝水光景,过风箫笛。沉沉孤馆,更夜尽、断漏滴。
但逝水光景,过风箫笛。沉沉孤馆,更夜尽、断漏滴。
郑文焯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杀气昏昏横塞(sài)¹,东并(bàng)²黄河开玉帐³
译文:军队士气高涨,陈兵塞上,在东边靠近黄河的地方设下主帅的军帐。
注释:河外:指黄河以北。¹塞上:指边塞。²并:同“傍”。“东并”就是东边依傍着。³玉帐:古代主帅的军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昼飞羽檄(xí)¹下列城²,夜脱貂玉(qiú)³抚降将。
译文:白天向敌方羽书传檄发出招降书,晚上脱下貂皮军装安抚降敌。
注释:¹羽檄:檄是古代战争专用的文书。古代紧急文书上插羽毛,称为羽书。²列城:众多城堡。³貂玉:古代战将所穿的貂皮军装。
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将军枥(lì)¹上汗血马²,猛士腰间虎文韔(chàng)³
译文:将军的马厩里养着汗血宝马,猛士的腰间插着画着虎头的弓箭袋。
注释:¹枥:马厩。²汗血马:中亚出产的一种良种马,这种马身上有很多寄生虫,马的皮肤因虫咬而经常出血,所以称为汗血马。³韔:装弓的袋子。虎文韔就是画有虎形图纹的弓袋。
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阶前白刃¹明如霜,门外长戟(jǐ)²³相向。
译文:台阶前立着明晃晃的大刀,门外竖着威严的画戟。
注释:¹白刃:指刀剑。²长戟:一种武器。³森:森然,整齐排列。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朔风¹卷地吹急雪,转盼²玉花深一丈。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转眼之间积雪就有一丈多了。
注释:¹朔风:北风。²转盼:转眼之间。玉花:雪花。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
谁言铁衣¹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kuàng)²
译文:谁说战士的铁甲冰冷彻骨,招降安抚的仁义就像披着棉衣一样。
注释:¹铁衣:战士身穿的铁甲。²纩:丝棉。挟纩就是披着棉衣。《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王在冬天巡视三军,以示关怀,士兵心中感到温暖,好象身上穿了棉衣,忘记了冬天的寒冷。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
腥臊(sāo)¹(kū)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²
译文:金人占据的土地尽数收复,太行北岳一带都平安无事。
注释:¹腥臊:古代南方人嫌北方人,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吃生牛羊肉,身上有一般腥臊味。这里用“腥臊窟穴”代指北方敌人的大本营。太行即太行山,北岳即恒山,此时已被金人占领。²无恙:平安无事。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译文:国家版图尽数恢复,作歌给天山下的青年健儿们歌唱。

jiǔyuèshíliùmèngzhùjūnwàiqiǎn使shǐzhāojiàngzhūchéngjuééryǒu--yóu

shāhūnhūnhéngsāishàngdōngbìnghuángkāizhàng

zhòufēixiàlièchéngtuōdiāoqiújiàngjiāng

jiāngjūnshànghànxuèměngshìyāojiānwénchàng

jiēqiánbáirènmíngshuāngménwàizhǎngsēnxiāngxiàng

shuòfēngjuǎnchuīxuězhuǎnpànhuāshēnzhàng

shuíyántiělěngchègǎn怀huáiēnxiékuàng

xīngsāoxuékōngtàixíngběiyuèyuányàng

gèngdòujiǔzuòzhǎngyàoqiǎntiānshānjiànérchàng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长洲苑¹外草萧萧²,却算游程³岁月遥
译文:长洲苑外草木萧萧,回首旅途,只觉山水辽远岁月遥遥。
注释:吴中: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¹长洲苑:春秋时吴王阖闾游猎之地。在今苏州市西南。²萧萧:风吹草动的声音。³游程:即旅程。⁴遥:远。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mù)烟秋雨过枫桥¹
译文: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至今都没有忘怀,眼前枫桥,暮烟笼罩,秋雨凄凄。
注释:¹枫桥:地名。在今苏州西郊。为当年作者送别冯秀才之地。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抒情小诗,此诗通过回忆以前与友人冯秀才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人运用了“时空交感”的艺术手法,形象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遥远的“时间中的图画”和辽阔的“图画样的空间”,大大地增强了读者的视觉纵深感和心境沉重感。

  诗一开端,诗人便运用了“时空交感”的艺术手法,把读者带到“时间中的图画”和“图画样的空间”中去,大大地增强了视觉的纵深感和心境的沉重感。“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是写诗人的眼前景与此时情。“长洲苑”,在今苏州之南,太湖之北,是吴王阖闾曾经游猎的地方。这自然写的是空间。“萧萧”,形容草木摇落的样子。苑外草枯,既扩大了空间的范围,又表现了时间的变化。一句话,不但把发生在遥远的岁月里的往事,突现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而且把诗人独立苑中、无语凝望的神情,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

  大概那年送别冯秀才,正是深秋的季节,所以诗人蓦然见到草木摇落,不禁屈指计算起“游程”来,这才记起那已是遥远的岁月了。于是把往日之情与今日之思交织在一张友谊的丝缕中,生动而形地表现出他们之间的脉脉深情。“游程”,是空间;“岁月”,是时间。在这短短的一句诗中,时空交错,今昔互映,有效地扩展了诗的境界,丰富了诗的意蕴,加深了诗的情感,这便是“时空交感”的艺术效应。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真正的友情,是不可能被流失的时光所淡化的。此句是写诗人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岁月虽然是那样的遥远,但当年依依握别的情景,却至今历历在目。

  趁着向晚的暮烟,顶着淅沥的秋雨,走过寂寞的枫桥,奔向遥远的他方,这情景是永远不会在世人的记忆里淡化和消失的。诗人在这里虽然没有花一点笔墨去描写自己如何伫立着、凝望着,直至冯秀才的瘦影消失在那暮烟秋雨之中,仅仅用一“过”字,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画面,却分明地浮现在读者的脑际。“枫桥”,在苏州市的西面,不少诗人都写过它。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一作张祜的作品,也是题作《枫桥》的。因为冯秀才在“吴中”,所以这首诗中出现的地名,都是“吴中”的名胜。“别时”与“至今”是今昔的对映;“过枫桥”是空间的转换,它形象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遥远的“时间中的图画”和辽阔的“图画样的空间”。要知道,时间与空间,是一切事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环境,也是一切艺术形象赖以附丽的基本形式,所以总结古典诗歌的时空艺术设计,是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和创作水平的不可忽视的一环。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10卷 重排版[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07.第1871-1872页
2、 沈祖櫅著. 唐人七绝诗浅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08.第88页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洪适的《渔家傲引》,共有词十二首。词前有骈文“致语”,词后有“破子”、“遣队”。十二首词分咏渔家一年十二个月的生活情景,从“正月东风初解冻”起,至“腊月行舟冰凿罅”止,词体与《渔家傲》无异。

  首句“子月水寒风又烈”,是在描写“子月”(即农历十一月)的特定环境下,渔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情趣。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水寒风又烈”,是“子月”的气候特征。但这里并非泛写气侯,而是下文诸多内容的张本,渔人的劳动、生活、思想,皆与这种特定气侯相关联。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圉圉”一句,写巨鱼的逃跑,形象逼真。“圉圉”,困而未舒貌,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丙穴”,本来是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其地有鱼穴。左思《蜀都赋》有“嘉鱼出于丙穴”句。这里是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活用典故,如同己出。“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一个“从”字,把渔人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表现淋漓尽致。上片结句进一步写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

  在这片中,作者对渔人所流露的感情,是同情和怜悯的。词的下片,变换了笔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人的生活。“昨夜”、“今宵”两句,是全词仅有的一组对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醉眠”、“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以少见多,以少总多:“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此句字字用力,既有其具体性,又有其概括力,“衣百结”三字尤其着力,渔家的窘迫困顿,种种艰辛,都浓缩在这三字之中。如此一家,偎依在“子月”的寒水烈风之中,不言而喻,在这种形象画面里,凝聚着作者的同情。这也是当时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结句则再转一笔,写渔人家庭生活中“贫也乐”的精神,虽穷困但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也不知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不知”一句,脱鞲而出,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猛宕一笔,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且藏辞锋于婉转之中:明明是慨叹“人世多离别”,却又加“不知”二字,其实这里渔人的“不知”,正是作者所“深知”,唯其深知,才能这样由此及彼,不失时机,予以指斥,慨乎言之。这种结尾,如豹尾回顾,相当有力。

  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把渔人写成了劳动者,写成了真渔人。以前此类词中出现的渔人形象,主要是杂有政治色彩的隐士,他们或是“蓑笠不收船不系”的懒散,或是“一壶清酒一竿风”(均见《敦煌曲子词》)的安逸,或是坐在钓船而“梦疑身在三山岛”(周紫芝《渔家傲》)的幻想。他们“不是从前为钓者”,而是政治失意之后才“卷却诗书上钓船”(均见《敦煌曲子词》)别寻出路的,总之是“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五代李珣《渔父》)。洪适这首词笔下的渔人却是“为鱼”的,他靠撒网为生,不同于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的隐士。他也有“醉眠”的时候,但那酒,是“长把鱼钱寻酒瓮”(见“正月东风初解冻”首),是自己劳动换来的。在这首词中,“西浦月”、“南溪雪”两句,点缀意境是很美的,再加上“醉眠”与“独钓”,似乎渔人也有点儿隐士风度了,但是词的下句便是“妻子一船衣百结”,直写其全家经济生活的艰辛,这是最能表现渔人处境的一笔,也正是以前词人笔下的“渔人”形象所独缺的。至于“西浦月”、“南溪雪”,那是大自然的美,是造物主赋予全人类的,而渔人在烈风寒水中能够享受的,也就是只有这么一点点儿。

jiāàoyǐn··ziyuèshuǐhánfēngyòuliè--hóngshì

ziyuèshuǐhánfēngyòulièlòuwǎngchéngshècóngguībǐngxuémóuzhuōkōngguīguǎnpángrénshuō

zuózuìmián西yuèjīnxiāodiàonánxuězichuánbǎijiézhǎnghuānyuèzhīrénshìduōbié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¹登山。
译文: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注释:¹强:勉强。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 一作:又)
¹²竹院³逢僧(sēng)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 一作:又)
译文: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¹因:由于。²过:游览,拜访。³竹院:即寺院。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⁴浮生: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参考资料:
1、 许图南.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教学与进修, 1981.07.02
2、 杨鸿儒编著. 唐代绝句评译 上.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6.11

línsēngshè

shè tángdài 

zhōnghūnhūnzuìmèngjiān wénchūnjìnqiǎngdēngshān 
yīnguòzhúyuànféngsēnghuà tōushēngbànxián  (tōuzuò yòu )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瞻彼旱麓(lù)¹,榛(zhēn)(hù)²(jǐ)³。干(kǎi)(tì)君子,干(gān)禄干弟
译文: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注释:¹旱麓:旱山山脚。旱,山名,据考证在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²榛楛:两种灌木名。³济济:众多的样子。⁴干弟:即“恺悌”,和乐平易。君子:指周文王。干:求。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¹彼玉瓒(zàn)²,黄流³在中。干弟君子,福禄攸降。
译文: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注释:¹瑟:光色鲜明的样子。²玉瓒:圭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³黄流:黄,用黄金制成或镶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jù)鬯(chàng)。⁴攸:所。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yuān)¹飞戾(lì)²天,鱼跃于渊。干弟君子,遐³不作人?
译文: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注释:¹鸢:鸷(zhì)鸟名。即老鹰。²戾:到,至。³遐:通“胡”,何。⁴作:作成,作养。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清酒既载,骍(xīn)¹既备。以享以祀,以介²³福。
译文: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注释:¹骍牡:红色的公牛。²介:求。³景:大。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¹彼柞(zuò)(yù)²,民所燎(liǎo)³矣。干弟君子,神所劳矣。
译文: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注释:¹瑟:众多的样子,与第二章的“瑟”字不同义。²柞棫:栎(lì)树与白桵(ruí)树。郑玄笺:“柞,栎也;棫,白桵也。”³燎:焚烧,此指燔柴祭天。⁴劳:慰劳。或释为保佑。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莫莫¹葛藟(léi)²,施(yì)³于条枚。干弟君子,求福不回
译文: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注释:¹莫莫:同“漠漠”,众多而没有边际的样子。²葛藟:葛藤。³施:伸展绵延。⁴条枚:树枝和树干。⁵回:奸回,邪僻。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三家诗义同。关于“受祖”的意思,唐孔颖达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清魏源《诗古微》说是“祭祖受福”。而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内容是“咏歌文王之德”,其《诗序辨说》又谓“《序》大误,其曰‘百福干禄’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既斥《毛序》所说为“梦呓”,又不满《诗集传》“语殊泛泛”,认为“此盖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大雅·棫朴》)言作人(《大雅·棫朴》第四章有“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之句),于祭祀见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见其极盛”。而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将此诗视为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的诗”。

  此诗全篇共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一句作为贯穿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旱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毛传解曰:“言阴阳和,山薮殖,故君子得以干禄乐易。”郑玄笺云:“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润泽也。喻周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他们从君与民两方面申说,讲得都很透辟。后两句“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如郑玄笺所说,意为君主“以有乐易之德施于民,故其求禄亦得乐易”,也就是说,因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乐平易。前事之因适为后事之果,语有深意。

  第二章起开始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两句,玉之白与酒之黄,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极佳,因此姚际恒评之为“华语”(《诗经通论》)。

  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鸢飞戾天,鱼跃在渊”,表层语义极其明晰,但深层语义则不易索解。郑玄笺云:“(鸢)飞而至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也;鱼跳跃于渊中,喻民喜得所。”但在注《礼记·中庸》所引这两句诗时,他竟又说:“言圣人之德,至于天则鸢飞戾天,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其明著于天地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讥之为“随文解释”。而王氏书中认可的代表《鲁诗》说的汉王符《潜夫论·德化》则解释为:“君子修其乐易之德,上及飞鸟,下及渊鱼,罔不欢忻悦豫,又况士庶而不仁者乎。”(释下面的“遐不作人”之“人”为“仁”)因为既然王氏认为《大雅·棫朴》“遐不作人”一句中的“作人”是“作养人材”的意思,那么此诗中的“遐不作人”句自然说的也是培养人才之事,不当另释“人”为“仁”。“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实际上说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因此下面两句接下去写“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说和乐平易的君主不会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清酒既载”与第二章的“黄流在中”断而复接,决不是寻常闲笔。这儿写的是祭祀时的“缩酒”仪式,即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浇酒于茅上,酒渗入茅中,如神饮之。接下去的“騂牡既备”一句,写祭祀时宰杀作牺牲的牡牛献飨神灵。有牛的祭祀称“太牢”,只有猪、羊的祭祀称“少牢”,以太牢作祭,礼仪很隆重。

  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人们将柞树棫树枝条砍下堆在祭台上作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昊天上帝与祖宗先王在天之灵自然会有“所劳矣”,自然会赐以“景福”。

  于是最后一章,在第一章、第三章之后三用比兴,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葛藟之“莫莫”与榛楛之“济济”,一尾一首两用叠字词,也有呼应之妙。最后一句“求福不回”,一般有两解:或解作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郑玄笺),或解作“求福不以邪道”(高诱注《吕氏春秋·知分》所引此诗)。

  此诗通篇弥漫着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这和祭祀的庄严仪式是相匹配的。从自然风物描写来看,既有“榛楛济济”,也有“莫莫葛藟”,一派风光。从祭祀场面来看,既有玉瓒黄流,又有清酒骍牡,色彩斑斓。从诗人内心来看,既有“福禄攸降”的良好祝愿,又有“遐不作人”的强烈期盼。诗章虽短,但内涵颇丰。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31-534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北京:中华书局,2015:595-598

hàn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zhānhàn zhēn kǎijūn gānkǎi 

zàn huángliúzàizhōng kǎijūn yōujiàng 

yuānfēitiān yuèyuān kǎijūn zuòrén 

qīngjiǔzài xīngbèi xiǎng jièjǐng 

zuò mínsuǒliáo kǎijūn shénsuǒláo 

lěi shītiáoméi kǎijūn qiú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