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咏金经手采香。自言自笑自相忘。云游瑶碧三山远,舟戏珊瑚一水长。
口咏金经手采香。自言自笑自相忘。云游瑶碧三山远,舟戏珊瑚一水长。
花筑榭,树回廊。闲持藜杖逐流光。何人松下敲棋坐,子落丁丁犹费忙。
花筑榭,树回廊。闲持藜杖逐流光。何人松下敲棋坐,子落丁丁犹费忙。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唐高¹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²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³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唐天宝元年,稍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fù),或粮匮(kuì),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¹⁰。天宝十二年,竟¹¹至日,翌年¹²于奈良¹³东建戒台,授戒法。
译文: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出家前姓淳于,是扬州江阳人,十四岁出家做了和尚。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经历了十二年,五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只有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注释:¹高:此指有名望。²江阳:古县名今江苏扬州市。³稍:渐渐。⁴戒律:指佛教清规戒律。⁵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宝唐玄宗年号。⁶骤:急。⁷覆:倾翻。⁸或:有时。⁹匮:缺少。¹⁰渝:改变。¹¹竟:终。¹²翌年:第二年。¹³奈良:日本城市名。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miǎo)¹霜露重,晨起行幽谷²
译文:秋末大地铺满浓霜寒露,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
注释:¹杪秋:晚秋。杪,树梢。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²幽谷:幽深的山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黄叶覆¹溪桥,荒村唯²古木。
译文: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村落只见一片古树。
注释:¹覆:遮盖。唯:只有。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寒花¹²寂历³,幽泉断续。
译文: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涧泉水若断若续。
注释:¹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²疏:稀疏。³寂历:孤寂,这里指花不繁茂。历,单个。⁴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⁵微:指泉水很小。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机心¹久已忘,何事²惊麋(mí)鹿³
译文:我久已忘却技巧心计,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注释:¹机心:机巧之心,奸诈之心。²何事:为何。³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种珍奇动物。

  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也想驱除胸中的郁闷。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林力,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1143-1145

qiūxiǎoxíngnánjīnghuāngcūn--liǔzōngyuán

miǎoqiūshuāngzhòngchénxíngyōu

huángqiáohuāngcūnwéi

hánhuāshūyōuquánwēiduàn

xīnjiǔwàngshìjīng鹿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¹讲读²。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³,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译文:臣等依凭空虚浅薄的才学,在翰林院侍讲、侍读的职位上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睿智是上天赋予的,学问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学有限,然而圣贤之道没有穷尽,心中虽然想表述清楚可口头上表达不出来,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惭愧,不知道该怎么办。
注释:¹备员:凑数。²讲读:指侍讲、侍读,官名。³逮:到,及。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译文:臣等认为作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在世间证明确实很灵验,那么就不必一定要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伏见唐宰相陆贽¹,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²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译文:臣等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语从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才能与西汉的张良(张良字子房)齐肩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议论的才能像西汉的贾谊而方法却不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三代也只他一人罢了。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当时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爵位、宝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这类合理的建议,很难列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
注释:¹陆贽:任翰林学士、宰相,后受谗被贬,著有《翰苑集》,亦名《陆宣公奏议》。唐德宗时,宰相陆贽为政清廉,从来不收受任何馈赠。在与地方藩镇官员的交往中更是从不言利,分外之财分毫不取。陆贽的母亲去世,在3年的丁忧期间,各地藩镇都纷纷赠送厚礼,数量达几百份,可他硬是一份没收。对此,一些想通过送礼巴结他这位朝中重臣的地方官员便老大不满,埋怨他不近人情。这种声音传到德宗的耳朵里,德宗也觉得陆贽“清慎太过”,便私下里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意思是说,过于清慎廉洁,拒绝地方各级官员的馈赠,恐怕有些过分。可以不收受贵重物品,接受点儿诸如马鞭、靴鞋之类的小礼物总还是可以的。然而,陆贽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及,必及金璧。”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伤风害礼,莫甚于私;暴物残人,莫大于赂。”此后,陆贽依旧保持清廉的节操,始终不渝。²名器:《左传》:“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即赏赐不可滥。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¹、牧²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³;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译文: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您是圣明的天子,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使像您这样的圣明天子和像陆贽那样的贤能大臣意见相吻合,那就像圣君和贤臣处于同一时代一样了。当初冯唐高度赞扬战国时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则为不能使用他们而深深叹息;魏相陈述了西汉晁错、董仲舒等应对当时皇帝的言语,汉宣帝就按这些言语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如果陛下能自己寻求老师,就不如从近一点的唐朝选取陆贽。再说那《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没有可以效法的,而且依照这些史籍所阐述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国家。然而《六经》当中的圣贤言论精深奥秘,而史书、子书中存留的圣贤学说却颇不完整,犹如高山大海那样崇高深远,很难从中选择出多少可以直接推广运用的东西。而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本就非常明了清楚,汇聚了古往今来的学说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一面镜子。臣等想把他向皇帝的进言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对,重新抄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就像亲眼见到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它,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这样,一定能启发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资,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成就强盛国家的功业。臣等说不尽愚陋的心意,请陛下决定是否采用。
注释:¹颇:廉颇。²牧:李牧。均为战国时名将。³太息:出声长叹。⁴晁:晁错。⁵董:董仲舒。均为西汉时思想家。
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并建议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文章写得娓娓动听,很有说服力。如“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都非常切合作者、陆贽、宋哲宗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陆贽的札子虽当世不为德宗所用,但已是如“经效于世间”的良药,为“治乱之龟鉴”,若为哲宗熟读,“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文章写得真切动人。

jiàozhèngzhìzòujìnzhá

shì sòngdài 

    chénděngwěikōngshū bèiyuánjiǎng shèngmíngtiānzòng xuéwènxīn chénděngcáiyǒuxiànérdàoqióng xīnyánérkǒudài kuì zhīsuǒwéi 

    qièwèirénchénzhīzhōng zhězhīyòngyào yàosuījìnshǒu fāngduōchuánrén ruòjīngxiàoshìjiān jiēcóngchū 

    jiàntángzǎixiàngzhì cáiběnwángzuǒ xuéwéishī lùnshēnqièshìqíng yándào zhìfángérwénguò biànjiǎérshùshū shàngjūnxīnzhīfēi xiàtōngtiānxiàzhīzhì dànxìng shìshí zōngwéinéng érzhìjiànzhīzhōnghòu zōngcāiwéishù érzhìquànzhītuīchéng zōnghàoyòngbīng érzhìxiāobīngwéixiān zōnghàocái érzhìsàncáiwéi zhìyòngréntīngyánzhī zhìbiānjiàngzhīfāng zuìshōurénxīn gǎiguòyìngtiāndào xiǎorénchúmínhuàn míngdàiyǒugōng zhīliú wèishǔ wèijìnkǒuzhīyàoshí zhēnhàishēnzhīgāohuāng shǐ使zōngjìnyòngyán zhēnguānér 

    chénděngměituì退西 xiànggàoyán xiàshèngmíng zhìlùn dànshǐ使shèngxiánzhīxiàng chénzhǔzhītóngshí féngtánglùn zhīxián hànwénwéizhītài wèixiàngtiáocháo dǒngzhīduì xiàoxuānzhìzhōngxīng ruòxiànéngshī ruòjìnzhūzhì liùjīngsānshǐ zhūbǎijiā fēiguān jiēwéizhì dànshèngyányōuyuǎn xuézhī shānhǎizhīchóngshēn nánèrértuī zhìzhīlùn kāijuànliǎorán jīnzhījīngyīng shízhìluànzhīguījiàn chénděngzòu shāojiājiàozhèng shànxiějìnchéng yuànxiàzhìzhīzuò jiànzhìmiàn fǎnshú zhìyán néngshèngxǐngzhīgāomíng chéngzhìgōngsuìyuè chénděngshèngzhī jìnzhǐ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蝉鸣空桑林¹,八月萧(xiāo)²道。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注释:¹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²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出塞(sài)入塞寒¹,处处黄芦草。
译文: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注释:¹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从来塞并¹客,皆共沙尘²老。
译文: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注释:¹塞并:塞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²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不学游侠儿¹,矜(jīn)²夸紫骝(liú)³好。
译文: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注释:¹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²矜:自夸。³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yìn)¹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注释:¹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平沙¹日未没,黯(àn)²见临洮(táo)³
译文: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注释:¹平沙:广漠的沙原。²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³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¹日长²城战,咸言意气高。
译文: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注释:¹昔:一作“当”。²长:一作“龙”。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黄尘足¹今古,白骨乱蓬蒿(hāo)²
译文: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¹足:一作“漏”,一作“是”。²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奉诏¹甘泉宫²,总征³天下兵。
译文: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注释:¹奉诏:敬受天子诏书。²甘泉宫:这里借指唐宫。³总征:普遍征召。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朝廷备礼¹出,郡(jùn)²(yù)³郊迎
译文: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注释:¹备礼:安排好命将出征的礼节仪式。²郡国:指州郡。³豫:通“预”。⁴郊迎: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尊敬。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译文: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臣愿节宫厩(jiù)¹,分以赐边城。
译文:我希望节用宫中用以享乐的马匹,能把它们赐给守边将士来抵御外敌。
注释:¹宫厩:宫中马舍。这里指专供宫中享乐用的马匹。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huò)将军¹
译文: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注释:¹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这里借指当时战功卓著、以身殉国的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部曲(qū)¹皆相吊,燕南代北²闻。
译文:他的部下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注释:¹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此指“部下”。²燕南代北:泛指当时的北部边塞。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功勋多被黜(chù)¹,兵马亦寻²分。
译文: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注释:黜¹:贬斥,废免。²寻:不久。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更遣(qiǎn)黄龙¹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¹黄龙:古城名,即龙城。故址在今辽宁朝阳。

  其一

  唐代边事频仍,其中有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也有许多拓地开边的非正义战争。这些战事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无休止的穷兵黩武。主要由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同时也有统治者煽动起来的某些人的战争狂热作祟。这首小诗,显然是对后者的功诫。

  这首诗可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边塞的秋景。作品所写是“八月萧关道”的景象,但诗人首先描绘的则是一幅内地的秋色图:“蝉鸣空桑林”,绿色的桑林叶落杈疏,显得冷落而萧条,又加之寒蝉的鸣叫,更寒意大起,诗诗中的主人公就在这样的季节踏上奔赴萧关的道路,走出一个关塞又进入另外一个关塞,边塞的景色就更为凄凉不堪了:他看到的只是“处处黄芦草”。诗人先以内地的秋景为衬垫,进而将边塞的从景描写得苍凉之极,其用意在于暗示战争的残酷和表达诗人对此的厌恶之情。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表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其二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其三

  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从征兵到战斗结束,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

  前两句记述将军领旨征兵,暗示了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会战,统兵者权倾一时,名耸天下。第三、四句写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而大军沿途经过的州郡也预先按制迎送。这四句描写声势浩大,为下文伤亡之重做了铺垫。接着写出征的结果:参战的几万将士无一生还。虽然言语浅白,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纷纷”,将慷慨赴死的悲壮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但这些戍卒的生命又不同草芥。作者隐愤难平,发出了“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的呼声,这是作者那颗忠直爱国殷殷之心的自然流,虽然这次惨败,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最后两句含蓄地揭示了这次惨败的重要原因,即战略物资奇缺,以步兵之帅与强大的游牧骑兵部落在广漠里作战,必然失败。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不得已而用之,战前不作充分的准务,就仓促应战,其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也含蓄地讽刺了唐王朝视战争如儿戏的草菅人命行为。

  其四

  第四首前两句以汉朝霍去病代指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的边疆将领。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将军。然后写将军的部下都前来祭奠他,他的死讯使广大的北方边境为之震动。这四句从侧面烘托了将军生前深孚众望,深受士卒爱戴,威震边疆的名将风采,他的死是天下百姓的一大损失。

  第五、六句写了忠实的部曲在将军生前随他转战北方广大而漫长的边境地带,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今将军去世,他们的功勋人多被取消了,而且他们所率领的部队不久也会被调离开去。接着写将军的旧部们虽被剥夺了功勋,但还将被派往别处的的边地驻防,他们悲愤不已,却也只能是对天痛哭。

  全诗叙事严整有序,笔力雄健奔放,格调悲壮沉雄,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记录了一位将领的丧葬场面,并由此而折射出军队之中由于有功难赏,致使英雄流涕的不公平现像,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深刻的内部矛盾,对有功将士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更遣”二字值得玩味,愈显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扼腕叹息。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95-97
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61-64

sàixiàshǒ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chánmíngkōngsānglín yuèxiāoguāndào 
chūsàisàihán chùchùhuángcǎo 
cóngláiyōubìng jiēgòngshāchénlǎo 
xuéyóuxiáér jīnkuāliúhǎo 

yìnqiūshuǐ shuǐhánfēngdāo 
píngshāwèi ànànjiànlíntáo 
chángchéngzhàn xiányángāo 
huángchénjīn báiluànpénghāo 

fèngzhàogānquángōng zǒngzhēngtiānxiàbīng 
cháotíngbèichū jùnguójiāoyíng 
fēnfēnwànrén zhěquánshēng 
chényuànjiégōngjiù fēnbiānchéng 

biāntóucǎncǎn zànghuòjiāngjūn 
jiēxiāngdiào yànnándàiběiwén 
gōngxūnduōbèichù bīngxúnfēn 
gèngqiǎnhuánglóngshù wéidāngsàiyún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liǎo)¹花汀(tīng)²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zhào)³(yǐ),柳条带雨穿双鲤。
译文:秋水无痕清澈见底,开满蓼花的小洲上吹起了西风。渔翁在烟雾里划着一叶小舟,缓缓靠岸,在细雨中拎着用柳条串着的两条鲤鱼。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¹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淡红色或白色。²汀:小洲。³兰棹:兰木做的船桨,指代船。⁴舣:划般靠岸。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鲙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自叹直钩¹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鲙(kuài)²落霜刀红缕细³。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译文:感叹空有直钩却无用武之地。他吹起笛子,笛声萦绕在青山白云间。用锋利的刀切碎鲤鱼,露出细嫩的鱼肉,饮上一壶美酒。醉意来时,枕着蓑衣独自入眠。
注释:¹直钩:相传姜太公隐居垂钓,用直钩钓鱼,意不在鱼也。这里意谓怀才不遇,无用武之地。²鲙:切碎的鱼块或肉块。³红缕细:指细嫩的鱼肉。⁴莎衣:即蓑衣。

  这首词是他歌咏隐逸生活之作,表达了他的高洁情操和高远志趣。上片写清远之景,下片抒隐逸之情。水塘潋滟,烟雨空濛,水色清浅,倒影涵空。生活在这般如画如诗的自然环境中,词人自然感到宠辱皆忘,心淡神远。全词写得空灵隽永,飘逸潇洒,读其词如见其人。

  上片写秋江独钓。西风飒飒,秋江澄碧,细雨使天地间一片朦胧。渔翁拔蓑独坐船头,凝成一座塑像,开头三句展现了一幅清新的图景。歇拍“柳条带雨穿双鲤”一句,刻画细致真切,栩栩如生,渔夫取得劳动果实的兴奋心情昭然若揭。

  下片写怀才不遇的主人公品尝新鲜的鲤鱼,痛饮美酒,一醉方休。渔翁的生活有快乐,也有忧愁,最大的遗憾是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情绪低沉,一蹶不振。听,他悠扬的笛声在青山白云间萦绕。“脍落”句写切鱼的细节。“霜刀”是那么锋利,鱼又是那么新鲜。这里“霜刀”之银白与鱼肉之鲜红互相映照,画面色彩鲜明,生动逼真。结拍“醉来”句写醉态,最能体现渔翁的潇洒与旷逸。

参考资料:
1、 苗春选注 .渔家傲.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1年:第29-30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