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极目,又见斜阳下。远近两三峰,一点点、翠眉如画。
登楼极目,又见斜阳下。远近两三峰,一点点、翠眉如画。
莺簧蝉鼓,杨柳舞轻风,人闲暇。天潇洒。惆怅如何夜。
莺簧蝉鼓,杨柳舞轻风,人闲暇。天潇洒。惆怅如何夜。
白衣苍狗,阅尽云真假。今古总悠悠,叹举世、尘埃野马。
白衣苍狗,阅尽云真假。今古总悠悠,叹举世、尘埃野马。
青天难问,搔首且归来,沉醉也。高眠罢。月上葡萄架。
青天难问,搔首且归来,沉醉也。高眠罢。月上葡萄架。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¹声中一(yí)岁除²,春风送暖入屠(tú)³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¹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²一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³屠苏: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¹(tóng)²日,总把新桃³换旧符。
译文: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¹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²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³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yuá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bàozhúshēngzhōngsuìchú chūnfēngsòngnuǎn 
qiānménwàntóngtóng zǒngxīntáohuànjiù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译文:只期达到明道志,不求富贵怕偷生。
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久忘上封事¹,复笑升天行²
译文:今久淡忘曾上奏,更笑求仙学道人。
注释:¹封事:奏章。²升天行:指求仙学道之举。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窜逐宦(huàn)湘浦,摇心¹剧悬旌(jīng)
译文:才贬永州司马时,食宿不安心担惊。
注释:¹摇心:心忧不宁。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¹
译文:先怕横遭世人议,后恐帝王赐死刑。
注释:天¹刑:朝廷的惩罚。天,上天,指朝廷,皇上。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
岁月杀忧栗(lì),慵(yōng)疏寡将迎¹
译文:担心今随岁月去,闲散无事少应承。
注释:¹将迎:送迎。指人际交往应承。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译文:畅游山水本所爱,排遣郁闷舒我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译文:幽静石角信步至,远村长乌得空行。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dèng)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译文:茂林遮断石磴路,穿林突现平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译文:远望但见行人少,时闻田鹳三两声。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风篁(huáng)¹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译文:风吹竹低远水现,傲霜稻海与山平。
注释:¹风篁:风吹竹丛。篁,竹丛。
稍与人事间,益知身世轻。
¹与人事间,益知身世轻。
译文:参与人间俗世事,更知小我身世轻。
注释:¹稍:已,既。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译文:为农确有真欢乐,居官满篇虚荣心。
乔木余故国,愿言果丹诚。
乔木余故国,愿言果丹诚¹
译文:朝中不乏栋梁材,但愿为国献忠诚。
注释:¹丹诚:即赤诚。
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
四支¹²田亩,释志东皋(gāo)耕。
译文:我欲弃官归田园,躬耕东皋慰平生。
注释:¹四支:即四肢。²反:通返。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东风已绿瀛(yíng)¹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译文:东风已吹绿了瀛洲之草,宫中的紫殿和红楼,在春色里显得格外的美丽。
注释:¹瀛洲:兴庆宫内的瀛洲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¹(niǎo)(nuó)拂绮城²
译文:龙池之南的柳色才着半绿,远望似一片绿烟;柳条在春风中袅娜,拂着壮丽的城墙。
注释:¹萦烟:烟气缭绕。²绮城:城墙之美称。指兴庆宫东倚长安城墙之夹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垂丝百尺挂雕楹(yíng)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²早得春风情。
译文:春天的游丝高高地挂在雕梁画柱上,上面有美丽的小鸟在间关和鸣,好像它们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注释:¹雕楹:即雕梁画柱。楹,柱子。²间关:鸟鸣声。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译文:春风将间关的鸟语吹入云中,给千家万户都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是时君王在镐(hào)¹,五云²垂晖(huī)耀紫清³
译文:这时君王正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游乐,天上有五彩祥云笼罩。
注释:¹镐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处代长安。²五云:五色祥云。这里指皇帝所在地。³紫清:此指天空。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¹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²绕花行。
译文:仪仗在阳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宫,玉辇绕着花丛而行。
注释:¹仗:指皇帝出行的仪仗。²玉辇:帝后所乘之辇车。玉辇,美称。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始向蓬莱¹看舞鹤,还过茝(chǎi)²听新莺。
译文:先到蓬莱岛去看仙鹤跳舞,又过茝若宫去听黄莺唱歌。
注释:¹蓬莱:指大明宫内太液池中之蓬莱山。太液池在蓬莱宫之北。²茝若:汉殿名,在未央宫中。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新莺飞绕上林¹苑,愿入箫韶²杂凤笙(shēng)³
译文:黄莺在上林苑中飞鸣而去,但愿他的歌声能与凤笙一起,奏出一曲箫韶之乐。
注释:¹上林:汉代苑林,在长安西北。²箫韶:舜乐。即圣人之乐。³凤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凤。故云凤笙。

  这首诗共十七句,有四层意思,层层相接,旋萦递进,依次写来。

  开头“东风”以下四句,写长安城初春景象。东风吹拂,宫苑草绿,殿楼生春,柳色半青,萦烟袅娜,拂城似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境界。诗人描绘意境,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色彩,如绿草、紫殿、红楼、柳青等,构画了色彩斑烂的初春景象;“绮城”句一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诗人又用以拟人手法,写得春情洋溢,如风绿春草、殿楼觉好、烟柳拂城等,动人心扉,倍感真切。

  接下“垂丝”五句,写新莺春声。垂柳挂柱,莺鸟和鸣,春风知情,卷声入云,万户皆春声,好一番春日声情。诗人依题写意,开头写柳色初青,接写新莺百啭,由境出莺,莺境相合。前是绮城春景,后是万户春声,声景相融,此番意境,有画有音,有光有响,即声色并举。诗人写新莺百啭,声情结合,以情写声,如好鸟和鸣,间关早得春风之情,春风知情,将鸟声撒向万户,万户皆春声。人鸟春声,皆因情生,动人之处,在于声情相融。

  “是时”以下六句为第三段,写皇帝出游。五云垂晖,太平之象;皇帝出宫,仗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徐行;始看鹤舞,继听新莺,呈现出一副龙仪非凡的游春气派。既然是奉诏侍赋,少不了对帝王的称颂。诗人没有直接写帝王本人如何仪态非凡,而是采取烘托的笔法,描述皇帝春游的隆重仪止和心兴。五云垂晖,日转绕花,看鹤听莺,令人感到皇帝仪同天日,兴同世人,而不失尊贵高雅之趣。

  最后一段两句,写莺绕宜春苑,扣题作结。皇帝听莺,新莺知情,飞绕林苑,愿把自己的歌声汇入肃然高雅的箫笙之乐。

  全诗四段,诗意衔接细密,始有柳烟拂绮城,继有垂丝百尺挂雕楹;前有春风卷声入云,万户春声,后有五云垂晖,君王春游心动;上有听莺鸣啭,下有新莺飞绕,诗意衔接,丝丝人扣,层层相生,如行云流水,自然晓畅,表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和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27-228页

shìcóngchūnyuànfèngzhàolóngchíliǔchūqīngtīngxīnyīngbǎizhuàn--bái

dōngfēng绿yíngzhōucǎo殿diànhónglóujuéchūnhǎo

chínánliǔbànqīngqīngyíngyānniǎochéng

chuíbǎichǐguàdiāoyíngshàngyǒuhǎoniǎoxiāngmíngjiānguānzǎochūnfēngqíng

chūnfēngjuǎnyúnqiānménwànjiēchūnshēng

shìshíjūnwángzàigǎojīngyúnchuíhuī耀yàoqīng

zhàngchūjīngōngsuízhuǎntiānhuíniǎnràohuāxíng

shǐxiàngpéngláikànháiguòchǎiruòtīngxīnyīng

xīnyīngfēiràoshànglínyuànyuànxiāosháofèngshēng

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金粟¹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chǔ)²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³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zhǐ)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¹⁰,嗅之狂醒¹¹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jī)(lú)¹²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huì)¹³,其用亦甚夥(huǒ)¹⁴。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¹⁵。”
译文:金粟园后面,有一个二十多亩的莲池,靠近水的地方有一个园子,楮树生长得很茂盛。我想在那里建一个小亭子以供纳凉,有人劝我说:“楮树不是一种有材用的树,最好把它砍去,种上松柏。”我说:“松柏长得很慢,需要很久才会有阴凉,我怎能等得了?”又有人建议说:“种上桃李。”我回答说:“桃李成荫,也需要等四五年,道人云游四海,像云一样游走,怎能滞留于一处呢?我需要的是现在可以用来乘凉的。楮树虽然不能有大材用,但也不像商丘的树木,闻了之后让人狂醉三天而不能自己,也介于有材用和无材用之间。如果认为它有材用,它却不能用来作为顶梁柱。如果认为它无材用,它的皮却可以做纸,结的果实可以用药,也可染丝织品,可以洗脸,用处还是很多的。以前苏轼作《宥老楮诗》,大概也是来源于此种说法。
注释:¹金粟: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²楮树:落叶乔木。皮可制纸。³或:有人。⁴不材:不成材,无用。⁵道人: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⁶迹:形迹。⁷枳:阻塞。⁸期:希望,企求。⁹庇阴:遮蔽。¹⁰商丘之木:见于《庄子·人间世》:“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¹¹狂醒:极清醒。¹²枅栌:柱上方木。¹³颒面:洗脸。¹⁴夥:众多。¹⁵“昔子瞻作”二句:苏轼《宥老楮诗》中有句:“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黄缯练成素。黝面颒作玉。灌洒烝生菌,腐余光吐烛。”宥,宽恕,赦免。静言,仔细地。蔡侯:指发明造纸的蔡伦。桐君:传说为黄帝时医师。曾采药于今浙江桐庐东山,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桐君。烝,指气体上升。腐余,腐朽废弃之物。
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今年夏,酷暑,前堂¹如炙²,至此地则水风泠(líng)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yuè)³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ruò),即曦(xī)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¹⁰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¹¹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¹²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译文:今年的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待在前面的堂屋就像火烤一样,到了这个地方却清风送爽,凉快无比,而且楮树叶都有手掌那样大小,树荫很密很大,整个亭台都在树荫之下。在亭子周围种上竹子,亭子上盖上箬叶,阳光就遮住了,还可以避雨。太阳西移,隐藏于茂密的树林,枝叶间小鸟因为热而鸣叫着,沉闷的气氛就像是在深山老林里一样。这些日子以来,在楮树下纳凉就像穿衣吃饭,未曾有一天停息,甚是合乎我的心意。自己思量种植别的树木,还是应当种植楮树,而且到了现在,楮树已经长得繁盛茂密,难道不应该感谢它吗?那么就用最高的殊荣对待它,所以以之为我这座亭子的名字。
注释:¹前堂:前面的正房。²炙:烤。³遮樾:指树荫遮蔽。樾,树荫。⁴植:直立。⁵箬:竹笋外壳。⁶曦色:指阳光。⁷沸:喧嚣。⁸沉沉: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⁹废:抛弃,废弃。¹⁰有当:适合,合宜。¹¹森森:树木繁密的样子。¹²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

  袁中道的一生仕途不顺,命运多舛,但其兼济天下的热情始终未减,《楮亭记》即是这样一篇论及作者处世哲学的小品文。

  在第一段中,作者先提及自己欲在园中置一凉亭,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驳斥了有人建议砍掉园中的楮树、改种松柏的建议。在问答之中,作者巧妙地赞誉了楮树的优点,并自然地引出了后文要论及的重点,也就是“材与不材”的问题。楮树“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面”,却又“不中梁栋枅栌之用”。正因它不成材,所以不会被匠人看中;又因它有材,所以作者也不会移走它。作者认为正是因为楮树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所以才能够得以保全。

  在第二段中,作者写了一段夏天的经历。酷暑时节“前堂如炙”,楮树丛生的地方却“水风泠泠袭人”。“其阴甚浓,植竹为亭,隐蔽层林,啼鸟沸叶”,在灼热和清凉的强烈对比中,楮亭俨然成了一间天然的凉亭。这段诗情画意的描绘,既点明了楮亭命名的由来,又将作者对楮树的感情熔铸了进去,情景交融,极富情趣。最后,作者对介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楮树赐以“九锡”,这就不单单是在赞誉楮树,而是在借题发挥,宣扬作者的处世哲学。仔细回味文中那介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楮树,子瞻作诗取之,作者也称其“深当予心”,甚至说道“设有他树,犹当改而植此”,想必读者也会对作者为楮树“名为不材实为佳木”的翻案之议大加赞赏,可以说,全文最后“赐以九锡”的点睛之笔为这篇记加入了深厚的内涵。木之用,不在栋梁;人之才,不唯伟业。作者将“九锡”这种中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者的礼器赐予楮树,是将树的灵魂与自己的人生信条合而为一了。

  袁中道一生以自适为宗,却又被功名所牵绊。他的人生旅程既饱含着心酸的失意,也充满着对成功的期待。他的一生时时发出归隐山林的慨叹,却又无奈多次出山应对世缘。仕途的坎坷曲折,父兄的溘然离世,种种的一切,让他的心灵常常逃往山水之间。《楮亭记》一文的语言清新隽永,本色自然,既不乏清静悠闲的雅士生活的描绘,文字深处又饱含着一份失意和惆怅。楮非不材,人也必定不完全以功名论英雄,从袁中道的这份笔力深处的灼见和感喟,看来他一定是在材之辨的论说中寻求到了自己的精神高地和心灵安慰。

参考资料:
1、 乐燎原语文名师工作室编.高中古文阅读与鉴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1:72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楚富者,牧¹羊九十九,而愿²百。尝访³(yì)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乡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足够了。”
注释:¹牧:放养。²愿:希望。³访:寻求。⁴邑里:乡里。⁵故人:熟人。⁶之:这。⁷盈:满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