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斗帐流苏响。拂舞镜、垂垂丝网。一片美人云,弄影秋波漾。
更衣斗帐流苏响。拂舞镜、垂垂丝网。一片美人云,弄影秋波漾。
小鬟帮衬新兴样。梳掠罢、口脂相赏。飞鬓恼春风,莫放罘罳敞。
小鬟帮衬新兴样。梳掠罢、口脂相赏。飞鬓恼春风,莫放罘罳敞。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官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宝檀¹金缕鸳鸯枕,绶(shòu)²带盘官锦³。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译文:粉红色的鸳鸯枕上雕刻缕金,华美的衣带束住华美的宫锦。夕阳似是有意,在我幽暗的小窗前光临。南园里的绿树上,一对黄莺柔情蜜语,唉,我再也难以入梦见你。
注释:¹宝檀:此处是指珍贵的檀色。²绶:古代系帷幕或印纽的带子。《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之事。”郑司农云:“绶,组绶,所以系帷也。”贾公彦疏:“绶者,条也,以此条系连帷幕。”³宫锦:原指宫中所织的锦绸,此指五彩帷幕。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玉炉香暖频添炷(zhù)¹,满地飘轻絮²。珠帘不卷度沉烟³,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译文:玉炉香暖,我还是频频添香,窗外柳絮轻扬飘荡。屋里尘烟弥漫,我却仍是不卷起珠帘。秋千在庭前闲立如画,唉,真是辜负了这一片艳阳天。
注释:¹频添炷:多次加燃料。炷:此处指参有香料的燃料。²轻絮:指柳絮。³沉烟:沉香所燃之烟,味香。

měirén··bǎotánjīnyuānyāngzhěn--máowén

bǎotánjīnyuānyāngzhěnshòudàipánguānjǐnyángyìngxiǎochuāngmíngnányuán绿shùyīngyīngmèngnánchéng

xiāngnuǎnpíntiānzhùmǎnpiāoqīngzhūliánjuǎnchényāntíngqiánxiánhuàqiūqiānyànyángtiān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东风夜放花千树¹,更吹落、星如雨²。宝马雕(diāo)³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hú)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文: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注释:青玉案(qīng yù wǎn):词牌名。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¹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²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³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⁴凤箫:箫的美称。⁵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⁶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蛾儿¹雪柳²黄金缕³,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ò)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将尽未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¹蛾儿: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²雪柳:原意为一种植物,此处指古代妇女于元宵节插戴的饰物。³黄金缕:头饰上的金丝绦。⁴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⁵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⁶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⁷千百度:千百遍。⁸蓦然:突然,猛然。⁹阑珊:暗淡;零落。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柳永和晏殊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12-1513

qīngàn ·yuán

xīn sòngdài 

dōngfēngfànghuāqiānshù gèngchuīluò xīng bǎodiāochēxiāngmǎn fèngxiāoshēngdòng guāngzhuǎn lóng 
éérxuěliǔhuángjīn xiàoyíngyíngànxiāng zhòngxúnqiānbǎi ránhuíshǒu rénquèzài dēnghuǒlánshānchù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铁瓮(wèng)¹古形势,相对立金焦²。长江万里东注,晓吹³卷惊涛。天江孤云来去,水江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yāo)。远岫(xiù)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译文:镇江城像铁瓮一样,金山焦山隔江相对。万里长江向东流去,风吹浪涛。天边孤云来来去去,水边孤帆来来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远处峰峦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图画却难以描绘。
注释:¹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三国孙权建。²金焦:金山和焦山。二山对峙,俱屹立大江中。³晓吹:晨风。⁴岫:峰峦。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混隋(suí)¹,分宋魏²,战孙³。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gāo)。惟有汀边鸥鹭(lù),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xiāo)。安得身飞去,举手尘嚣(xiāo)
译文:隋灭陈,宋与魏又隔江相望。在历史长空中,回想历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只要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都在天空中翻飞。还争取什么呢,还是辞世归隐为好。
注释:¹混隋陈:混:统一。²分宋魏:南朝刘宋与鲜卑族拓跋氏的魏对峙。³孙:孙权。⁴曹:曹操。⁵痴绝:指回想历代史事时想得出神。⁶一抹:形容轻微的痕迹。⁷举手:分别时的动作。⁸谢:告辞。⁹尘嚣:指尘世。尘:尘世、人间。嚣:市集,做买卖的地方。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的词作。上片词人从“铁瓮”起笔,点出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并交代词人所在。次句聚焦“金焦”,写出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首二句写得概括、有力,渲染出一派磅礴之势。接着两句写夹在金山、焦山之间的江水:万里江流从东边滚滚而来,伴着晨风,卷起惊涛骇浪。 “注” “卷”两字用力极大,突显江水浩大的声势,衬出山水相问的壮丽景致。 “天江孤云来去,水江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三句中,“孤云”“孤帆”衬出江天、江水的浩渺;“来去”“上下”纵横交错,可知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跳荡的神思;“天共水相邀”将水天相接的情境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境界是非常开阔的。词人还没有看够山和水,“远岫忽明晦”的景致又映人眼帘,“忽”字体现出“明暗”的瞬间性,这刹那间的感官刺激又引起词人多少兴奋。“好景画难描”一句收束上片。词人上片全在写景,但仍觉自己未能将好景描画出来,可见焦山景色之美好。

  下片首三句“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词人从历史的角度,由近到远,写镇江古城的攻守征战,突显镇江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回头干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两句,词人从追溯历史中回到现实,他痴痴地倚立江边,不禁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词人满腹诗书,却官小权微,难受重用,大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他不得不开解自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词人艳羡江边鸥鹭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高,直飞到青霄之上,不管人间兴废。结尾两句由艳羡鸥鹭更进一步,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

  全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三者为一体,层次分明,语言纯熟,意境开阔,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宋词名家名篇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248

shuǐdiàotóu··jiāoshān--qián

tiěwèngxíngshìxiāngduìjīnjiāozhǎngjiāngwàndōngzhùxiǎochuījuǎnjīngtāotiānyúnláishuǐfānshàngxiàtiāngòngshuǐxiāngyāoyuǎnxiùmínghuìhǎojǐnghuànánmiáo

hùnsuíchénfēnsòngwèizhànsūncáohuítóuqiānzàichénchījuétínggāowéiyǒutīngbiānōuguǎnrénjiānxìngfèiqīngxiāoānshēnfēishǒuxièchénxiāo

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步履(lǚ)¹深林晚,开樽(zūn)²独酌(zhuó)迟。
译文:从林中散步回来,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打开酒樽独自饮酒的时辰也比往日要迟一些。
注释:¹步履:行走。一作“倚杖”。²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
仰蜂粘落絮¹,行²蚁上枯梨。
译文:抬头看见仰飞的蜜蜂粘上了飘落的柳絮,一行行蚂蚁在枯梨树上爬行。
注释:¹絮 :一作蕊。²行:行列。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薄劣¹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译文:因才能薄劣而被弃乡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但居于幽静偏僻之处,也能怡然自得。
注释:¹薄劣:低劣;拙劣。有时用为谦辞。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本无轩冕(miǎn)¹意,不是傲当时。
译文: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意愿,自己骨子里更喜欢这种幽居的普通生活。
注释:¹轩冕: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官位爵禄,泛指为官。

zhuó

 tángdài 

shēnlínwǎn kāizūnzhuóchí 
yǎngfēngzhānluò xíngshàng 
liècánzhēnyǐn yōupiān 
běnxuānmiǎn shìàodāngshí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明妃¹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²(bìn)角垂。
译文:明妃当时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春风面容鬓角亦微微低垂。
注释:¹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²春风:比喻面容之美。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低徊(huái)¹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²
译文: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注释:¹低徊:徘徊不前。²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几曾有 一作:未曾有)
归来¹却怪丹青手²,入眼平生几曾有;(几曾有 一作:未曾有)
译文:回过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注释:¹归来:回过来。²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意态¹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译文: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注释:¹意态:风神。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¹
译文:从此一去心知更不能回归,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注释:¹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寄声欲问塞(sāi)¹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译文:万里寄语欲询问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注释:¹塞南:指汉王朝。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zhān)¹莫相忆;
译文:家人虽然在万里之遥传来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注释:¹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君不见咫(zhǐ)¹长门闭阿娇²,人生失意无南北。
译文: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注释:¹咫尺:极言其近。²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这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明妃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

  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小说,事之有无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证历史、评论史实,他只是借此事来加重描绘明妃的“意态”而已。而且,这些描绘,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

  上面写“去时”,下面写“去后”。对于去后,作者没有写“紫台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数十年间之事,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这两句间,省略了“然而犹且”,意思是说:“明妃心里明知绝无回到汉宫之望,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近代学者陈寅恪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而在历史上尤其是文学上,用为文化的标志常常是所谓“衣冠文物”。《左传》上讲“南冠”,《论语》中讲“左衽”,后来一直用为文学典故。杜甫写明妃也是着重写“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与王安石写的“着尽汉宫衣”,实际是同一手法。杜甫、王安石皆设想通过“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冀(已经“心知更不归”了),不是“争宠取怜”。因此,感情更为纯洁,形象更为高大。接着又补上“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把明妃一心向汉、历久不渝的心声,写到镂心刻骨。梅尧臣也说“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摧”。王安石写得比梅尧臣更为生动形象。

  最后,又用“家人万里传”来说,以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解,愈解而愈悲,把悲剧气氛写得更加浓厚。更妙的是:笔锋一带,又点出了悲剧根源,扩大了悲剧范围。明妃这一悲剧的起点可叙从“入汉宫”时写起。汉宫,或者说“长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不得人的地方”,从陈阿娇到贾元春,千千万万“如花女”,深锁长闭于其中。以千万人(有时三千,有时三万)之青春,供一人之淫欲。宫女之凄凉寂寞,可想而知,而况宫女的失宠与志士的怀才不遇,又有某种情况的类似,所以从司马相如《长门赋》到刘禹锡的《阿娇怨》,还有《西宫怨》之类,大都旨写这一题材,表现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广大宫女的同情,或者抒发出“士不遇”的愤慨。

  唐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写过了,只是说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却多少有点怒了。李壁说:王安石“求出前人所未道”,是符合实际的;至于“不知其言之失”,则是受了王回、范冲等人的影响。王回引孔子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却忘了孔子也说过“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论语》);特别是误解了“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句。王回本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他以政治偏见来论诗,难以做到公允。

参考资料:
1、 吴孟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30-23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