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至超然到上头,凭虚萧瑟见高秋。诸天冥冥人非想,大地茫茫我亦愁。
兴至超然到上头,凭虚萧瑟见高秋。诸天冥冥人非想,大地茫茫我亦愁。
俯听苍蝇喧万瓦,遥看白马走中流。海神未许探幽窟,倏忽风烟起蜃楼。
俯听苍蝇喧万瓦,遥看白马走中流。海神未许探幽窟,倏忽风烟起蜃楼。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译文:柳絮纷飞,蛛丝游动,正值暮春三月,风吹雨洗满城落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未知¹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译文:不知道在东城外共饮清明酒,比起坐在西窗下面共饮谷雨茶怎么样。
注释:¹未知:不知道。

jiànèrshíchànghuāmànxìngshǒu--huángtíngjiān

luòyóusānyuèhòufēngchuīchénghuā

wèizhīdōngguōqīngmíngjiǔshì西chuāngchá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紫泉¹宫殿锁烟霞²,欲取芜(wú)³作帝家
译文: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注释:¹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²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³芜城:即广陵(今扬州)。⁴帝家:帝都。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玺(xǐ)¹不缘归日角²,锦帆³应是到天涯。
译文: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注释:¹玉玺:皇帝的玉印。²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此处指唐高祖李渊。³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于今腐草无萤(yíng)¹,终古垂杨²有暮鸦。
译文: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注释:¹腐草无萤火: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²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¹
译文: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注释:¹“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旨而驱使笔墨的。

  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渊的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的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还开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说它“实”,是因为它是以历史故事和隋炀帝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所以尽管夸大其事,而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说它“虚”,是因为它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是通过幻觉而产生出来的最高真实的假象。实际生活中,锦帆之游是绝不会远及天涯的。艺术创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玉玺”一联是深得此道的佳句。在修辞上,此联采用了上下蝉联、一气奔腾的流水对,使诗句呈现出圆熟流美的动态。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涉及有关杨广逸游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放萤取乐,还修了个“放萤院”。另一个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映龙舟。”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上句说“于今”“无”,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说“终古”“有”,自然暗示当日“无”。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事,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和当时隋朝的太子杨广很相熟。杨广当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的时候,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事,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篇中以实词撑住全诗,以虚词斡旋其间,取得了既整饬工严又流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53-1155
2、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3、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4、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5、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49-251

suíg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quángōngdiàn殿suǒyānxiá chéngzuòjiā 
yuánguījiǎo jǐnfānyīngshìdàotiān 
jīncǎoyínghuǒ zhōngchuíyángyǒu 
xiàruòféngchénhòuzhǔ chóngwènhòutínghuā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挂席¹东南望,青山水国²³
译文:扬帆起航,远望东南方向,高山水乡还很遥远。
注释:¹挂席:挂帆,扬帆。²水国:犹水乡。³遥:遥远。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zhú)(lú)¹争利涉²,来往接³风潮
译文: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乘风破浪前进吧。
注释:¹舳舻: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²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³接:靠近,挨上。⁴风潮:狂风怒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问我今何适¹?天台访²石桥。
译文: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注释:¹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²访,造访,参观。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坐看霞(xiá)¹晓,疑是赤城²³
译文:朝霞映红的天际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
注释:¹霞色:云霞的颜色。²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³标:山顶。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评价),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录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可见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到此自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的神情风采之中。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7-88

zhōuzhōngxiǎowàng--mènghàorán

guàdōngnánwàngqīngshānshuǐguóyáo

zhúzhēngshèláiwǎngjiēfēngcháo

wènjīnshìtiāntái访fǎngshíqiáo

zuòkànxiáxiǎoshìchìchéngbiāo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欵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三复来贶(kuàng)¹,欲罢不能。自尔邻曲²,冬春再交³,欵(kuǎn)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hào)¹⁰,便当¹¹语离¹²,杨公所叹¹³,岂惟常悲¹⁴?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¹⁵;本¹⁶既不丰¹⁷,复老病继之。辄(zhé)¹⁸《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¹⁹
译文:我再三拜读您的赠诗,爱不释手。自从我们成为邻居,已经过了两个冬春交替了;时常诚挚愉快地交谈,我们很快就成为了老朋友。俗话说:“几次见面便成至亲老友”,更何况我们的交情又远比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与愿违,现在又要彼此话别,正如杨朱临歧而叹,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抱病多年,不再写诗;体质本来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来”的道理,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写下这首诗。
注释:参军:古代官职名,是王、相或将军的军事幕僚。¹三复来贶:再三展读所赠之诗。来贶,送来的赠品,这里指庞参军所赠的诗。贶,赠送。²自尔邻曲:自从那次我们为邻。尔:那,如此。邻曲,邻居。³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横跨两个年头,实际只一年多。再,第二次。⁴欵然:诚恳的样子。⁵良对:愉快地交谈。对:对话、交谈。⁶忽:形容很快。⁷旧游:犹言“故友”。游;交游,游从。⁸数面:几次见面。⁹成亲旧:成为至亲好友。¹⁰好乖:容易分离。这里有事与愿违之意。乖,违背。¹¹便当:即将要。¹²语离:话别。¹³杨公所叹:杨公指战国初哲学家杨朱。所叹:指所感叹离别之意,亦寓有各奔前程之意。¹⁴岂惟常悲: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¹⁵为文:指作诗。六朝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¹⁶本:指体质。¹⁷丰:指强壮。¹⁸辄依:就按照。¹⁹资:凭借,寄托。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相知¹何必旧²,倾盖³定前言
译文: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倾盖如故足证此言。
注释:¹相知:相互友好,互为知音。²旧: 旧交,旧友。³倾盖:盖指车盖,状如伞。⁴定前言:证明前面所说的“数面成亲旧”、“相知何必旧”是对的。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有客¹赏我趣,每每顾²林园³
译文:您能欣赏我的志趣,经常光顾我的林园。
注释:¹客:指庞参军。²顾:光顾。³林园: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谈谐¹无俗调,所说(yuè)²圣人篇³
译文:谈话投机毫不俗气,共同爱好先圣遗篇。
注释:¹谈谐:彼此谈话投机。²说:同“悦”,喜欢。³圣人篇:圣贤经典。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¹有数斗酒,闲²饮自欢然。
译文:偶尔酿得美酒数斗,悠闲对饮心自欢然。
注释:¹或:有时,间或。²闲:悠闲。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我实幽居士¹,无复东西²³
译文:我本是个隐居之人,奔走求仕与我无缘。
注释:¹幽居士:隐居之人。²东西:指为求仕而东西奔走。³缘:缘分。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物新¹人惟旧²,弱毫³多所宣
译文:时世虽变曲友可贵,常常写信以释悬念。
注释:¹物新:事物更新,诗中寓有晋宋易代之意。²人惟旧:人以旧识为可贵,谓继续保持我们的友谊。³弱毫:指毛笔。⁴多所宣:多多写信。宣,表达,指写信。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情通万里外,形迹¹(zhì)江山²
译文:情谊能通万里之外,虽然阻隔万水千山。
注释:¹形迹:形体,指人身。²滞江山:为江山所滞。滞,不流通,谓阻隔。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君其爱体素(sù)¹,来会²在何年!
译文:但愿先生保重贵体,将来相会知在何年?
注释:¹体素:即素体,犹言“玉体”,对别人身体的美称。²来会:将来相会。

  在此诗正文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好意的感谢,并且表明自己不愿意出仕的心愿。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两句,说明两人不是旧交,而是新知。这从序文的“自尔邻曲,冬春再交”中可以看出。《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引谚云:“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如果人不相知,从初交至白头,还会像刚认识一样,没有友情。如果人各相知,即使是偶然乘车在道上相遇,也会像老朋友那样并车而谈,以至两车的车盖相切、倾斜,久久不忍分手。以下六句,追忆旧游。“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是总述。“赏我趣”当然是谦虚的说法,反过来说,也是陶渊明所处的林园环境的情趣,陶渊明独立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庞参军在内的客人,因此使他们经常造访,时时登门,终于成为“相知”。下面四句,从两个方面来谈“趣”,实际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两人交游的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一是谈圣之趣,“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说明谈话内容的格调、境界之高,不是一般碌碌之辈汲汲于名利的庸俗之谈所能企及的。二是饮酒之趣,“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若能以酒助谈,则兴致更高,说明了交遇方式的高雅、闲适,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洽。当然,这也是“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方式。

  “我实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层,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怀。正因为相交深、知遇厚,所以一旦分离,就无法扯断联络感情的纽带。诗人自己是立志归隐之人,没有俗务缠身,不会因公事鞅掌,东西奔走;而朋友却要远离自己而去,从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别后能常通音问,以释遥念。“物新人惟旧”,语见《尚书》:“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意思是:器物求新,而朋友间当以旧谊为重。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惧相隔万里,也终究无法改变天各一方、江山阻隔的现实,不复能时时谈笑宴饮。只能希望你在远方自己保重身体,以后相会,还不知在何年何夕呢?这一层诗人抒发的感情十分细腻丰富:分手在即,不免感伤、怅惘;感伤之余,又要嘱咐常通音信,叮咛保重身体,对分手后的“情通万里”,来年的重新相会寄托了希望。显得十分朴实、深沉。

  这是一首送别诗,又是一首表达真挚友情的抒情诗,反映了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同陶诗的其他篇什一样,这首诗也以它的真情真意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读者。按理说,送别诗完全可以写得愁肠百结,缠绵绯恻,令人不忍卒读,但这首诗却以明白如话的诗句,举重若轻,朴实无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真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它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正是这种“天然”、“真淳”造成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91-493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
觉来窗牖(yǒu)¹空,寥(liáo)²雨声晓。
译文:一觉醒来窗外一片空濛,晨雨稀疏我不禁忧心忡忡。
注释:¹窗牖:窗户。²寥落:稀疏。
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
良游¹怨迟暮(mù)²,末事³惊纷扰。
译文:长期外游嗟怨身损神销,琐事如麻一一困扰胸中。
注释:¹良游:尽兴之游。²迟暮:比喻晚年、衰老。³末事:琐碎小事。末:凡物之细碎如粉者曰“末”。
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
为问经世¹心,古人谁尽了²
译文:徒有经世济民的一腔宏愿,自古至今谁不是希望落空!
注释:¹经世:处理国家大事。经,治理。²尽了:全部实现。尽,悉也,备也。

  首联两句写景,写诗人清晨刚醒来时的所见所闻。第一句诉诸视觉,诗人略开睡眼,扫视窗外,路上别无行人,田野亦无农夫,枝头没有啼鸟。第二句诉诸听觉,窗外既空,故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鸡鸣犬吠,只听得稀疏的晨雨淅淅沥沥,没完没了。这沉寂中的微弱之声,更反衬出苍茫大地的阒寂。孟浩然《春晓》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句,用鸟的争鸣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让人领略无边的春意,无限的春情。柳诗的这开头两句,也是选取清晨醒来时刹那间的情感片段进行描写,通过视觉、听觉和想象,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境界,尤其一个“空”字,显示出诗人失意不平、人生无常的深切叹喟,表露了他那不安定的灵魂深处的苦闷,及其由于生命毫无意义慢慢耗蚀而产生的无穷幽怨。这样,就十分自然地把读者引向诗人此时孤独无凭、忧愤填膺的感情轨道。

  三四两句,抒发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忧怨。柳宗元滞留永州十年之久,既为贬徙之客,故屡遭排挤,除了写作,未供实职。如此优游岁月,简直是赋闲。这对于素有“济世人于水火,解生民于倒悬”襟抱的政治家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情的折磨和残酷的迫害。诗人深知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也深知宏图之难展和事业之艰难,所以要急于摆脱这种“良游”的困境。但到头来还是潦倒落魄,不能不倍添悲伤,未老而先衰。“迟暮”一词,叹惋时光的流逝不返和时势的难以逆转,包蕴着诗人无限哀伤。

  尽管如此,然而诗人并没有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民事国事纷至沓来,常常困扰于心,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可叹英雄无主,欲为而不能为,心中悲伤。矛盾不断地集结,不断地激烈碰撞,使诗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万般无奈。一“惊”一“扰”,不知谁能领略个中滋味。

  从诗的感情流向来看,沉郁哀怨越积越多,滔滔直下,大有决堤之势。不过,“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这结尾两句,语气顿时舒缓下来,诗人用自问自答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念:自宽自慰。但是,凡是忧伤的感情,如果用悲哀语气来表达,不一定能使人感到它的分量,而用与之正相反的豪迈旷达的口气说出来,却往往使人觉得非常沉重深刻。所以,这种自宽自慰,实则是自怨自愤,将全诗感情波涛推向了顶峰。

  诗题《独觉》,暗含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之深意。“谁尽了”的一声长叹,唤起了读者对千古英雄的荣辱进退的沉思,感悟出“是非成败,万事皆空”的真谛。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人类历史的长廊上,只不过是急匆匆的过客。因此,柳宗元能乐天安命,与世无争,先后在永州、柳州辛勤耕耘十五载,最后终老南荒,至今还深受人们景仰。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独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