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江姝、宝钗半股,又绕青丝一缕。洞庭渔父扁舟远,摘尽吴头楚尾。
问江姝、宝钗半股,又绕青丝一缕。洞庭渔父扁舟远,摘尽吴头楚尾。
谁得似。似放诞文君、柔滑如脂体。佳人水沚。算不比浮萍,波漂露宿,何事名千里。
谁得似。似放诞文君、柔滑如脂体。佳人水沚。算不比浮萍,波漂露宿,何事名千里。
东曹掾,为尔挂冠归去。西风昨夜还起。愁予老系京华梦,正恐欲归无计。
东曹掾,为尔挂冠归去。西风昨夜还起。愁予老系京华梦,正恐欲归无计。
归也未。便一棹家乡、偕隐无人矣。春前尚记。想素手调羹,和盐伴豉,饱识厨娘味。
归也未。便一棹家乡、偕隐无人矣。春前尚记。想素手调羹,和盐伴豉,饱识厨娘味。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¹白玉盘²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注释:¹呼作:称为。²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又疑¹瑶台²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¹疑:怀疑。²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55-357
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9-271
3、 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0-51
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0-241

lǎngyuèxíng (jiéxuǎn )

bái tángdài 

xiǎoshíshíyuè zuòbáipán 
yòuyáotáijìng fēizàiqīngyúnduān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我兄征辽东¹,饿死青山²下。
译文: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
注释:¹征辽东:辽东:郡、国名。战国燕置郡,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大凌河以东。西晋改为国。十六国后燕末地入高句丽。隋大业七年至十年(611-614),炀帝三次东征高句丽。²青山:在今辽宁义县东北。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今我挽龙舟¹,又阻隋(suí)(dī)²道。
译文: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
注释:¹挽龙舟:在岸上牵引帝王所乘的船。²隋堤: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谓之隋堤。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¹今天下饥,路粮²无些³小。
译文: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
注释:¹方:正当。²路粮:途中所需粮米。³些:少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¹可保!
译文: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
注释:¹安:如何、怎么。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寒骨枕(zhěn)¹荒沙,幽(yōu)魂泣烟草。
译文: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注释:¹枕:横躺。一作“惋”。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悲损¹门内妻,望断吾家老²
译文: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
注释:¹悲损:因悲伤而瘦损。²老:长辈,老父、老母。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安得义男儿¹,焚此无主尸²
译文: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
注释:¹义男儿:仗义的男子汉。²无主尸:设想自己死后,尸体无人料理。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引其孤魂回,负¹其白骨归!
译文: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释:¹负:背,担负。

  开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自己亲历的事实,控诉了隋炀帝发动战争和三下江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隋炀帝在大业八、九、十三年曾三次东征高句丽,仅大业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发兵一百一十三万余人,战死者不下三十万。接着,就以“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来说明这种灾难简直是接二连三。“龙舟”,隋炀帝南下江都时特制的一种大船,据《通鉴·隋纪》载,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共四层,上有正殿、内殿、朝堂及许多其他房屋。儿子被征去打仗饿死途中的余痛未消,自己又被征来拉纤,这已经够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体叙述自己所处的困境:当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粮简直没有一点点(“些小”),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遥无粮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饥”一句,似轻实重,看似在解释“路粮无些小”的原因,实则已将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况概括反映了出来。看来,不仅是歌者陷入了“路粮无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数纤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为无粮而丧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后的情景:我的尸骨将被抛撒在荒郊野外,任凭风吹日晒;游荡异乡的孤魂,将在烟雾荒草间哭泣。家中的妻子,将因悲伤而哭坏身体;父母双亲将因盼我归去而望穿双眼。这是何等凄惨的画面。这虽是歌者设想死后的情景,但却是十分真实的。无论远征军士也罢,无论远行民夫也好,该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兄长饿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绝的情景,他都是亲历了的。因此,对自己死后的情景也就描绘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诉说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尸陈异乡,因此,他只希望能有个义气男儿,将他这无人认领的尸体焚烧,把他的骸骨运回乡里,把他的亡灵引渡回家。这歌者竟不作活着归来之想,而把能将骨骸运回作为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这是他对“义男儿”的希望,同时也是对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统治者的控诉。若无隋炀帝的重赋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将尸骨运回便算幸运,这是一个何等黑暗残暴的社会。

  这是一首直接表达人民悲痛和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控诉了隋炀帝给人民造成的灾难,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语言质朴凝重,情感真切动人。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552-1553页

wǎnzhōuzhě--míng

xiōngzhēngliáodōng饿èqīngshānxià

jīnwǎnlóngzhōuyòusuídào

fāngjīntiānxiàliángxiēxiǎo

qiánsānqiānchéngshēnānbǎo

hánzhěnhuāngshāyōuhúnyāncǎo

bēisǔnménnèiwàngduànjiālǎo

ānnánérfénzhǔshī

yǐnhúnhuíbáiguī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nì)¹儿女语,恩怨相尔汝²
译文:琴声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互诉衷肠,又夹杂着嗔怪之声。
注释:¹昵昵:亲热的样子。一作“妮妮”。²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这里表示亲近。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划然¹变轩昂²,勇士赴敌场。
译文:忽地一下琴声变得高亢雄壮,好似勇士骑马奔赴战场杀敌擒王。
注释:¹划然:忽地一下。²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浮云柳絮无根蒂(dì),天地阔远随飞扬¹
译文:一会又由刚转柔,好似浮云、然絮漂浮不定,在这广阔天地之间悠悠扬扬。
注释:¹“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 一作 凤凰)
(xuān)(jiū)¹百鸟群,忽见孤凤皇²。(凤皇 一作 凤凰)
译文:蓦地,又像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注释:¹喧啾:喧闹嘈杂。²凤皇:即“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jī)¹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译文:登攀时一寸一分也不能再上升,失势后一落千丈还有余。
注释:¹跻攀:犹攀登。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嗟余有两耳,未省(xǐng)¹听丝篁(huáng)²
译文: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还是无法理解琴声真正的意境。
注释:¹未省:不懂得。²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自闻颖师弹,起坐¹在一旁²
译文:自从颖师开始弹琴,就被其琴声所深深感动,起坐不安。
注释:¹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²旁:一作“床”。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推手¹(jù)²止之,湿衣泪滂滂³
译文:眼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浸湿了衣襟,只能伸手制止,不愿再听。
注释:¹推手:伸手。²遽:急忙。³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颖乎尔诚能¹,无以冰炭置我肠²
译文:颖师确实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
注释:¹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²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

  唐人音乐诗较著名者,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韩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谓各有千秋。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此诗写作者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诗人首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然后,诗人又写了音乐效果,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明音乐的感人力量。形象的刻画为效果的描写提供了根据,而效果的描写又反证了形象的刻画的真实可信,二者各尽其妙,交互为用,相得益彰。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他曾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从而革除弊端,励精图治,结果屡遭贬斥,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湿衣”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比较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全篇诗情起伏如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层见迭出,变化无穷。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例如首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柔细的琴声,充满和乐的色调,中间着一“怨”字,便觉波浪陡起,姿态横生,亲昵的意味反倒更浓,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又如首联比以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柔一刚,构成悬殊的形势。第三联要再作起落变化,即由刚转柔,就很容易与第一联交叉重叠。诗人在实现这一起伏转折的同时,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它高远阔大、安谧清醇,与首联的卿卿我我、充满私情形成鲜明的比照,它所显示的声音也与首联不一样,一者(首联)轻柔细屑,纯属指声;一者(三联)宛转悠扬,是所谓泛声。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却又各有特色,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清人方东树说韩愈写诗“用法变化而深严”(《昭昧詹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突出的表现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一一描摹出来。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韩愈是一位极富创造性的文学巨匠。他写作诗文,能够摆脱拘束,自辟蹊径。这首诗无论造境或遣词造语都有独到之处。以造境言,它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和节奏所构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声在听者(诗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响。两者亦分亦合,犹如影之与形。从而使整个诗歌的意境显得深闳隽永,饶有情致。

  以遣词造语论,不少诗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细,感染力极强。例如开头两句押细声韵,其中的“女”、“语”和“尔”、“汝”声音相近,读起来有些绕口。这种奇特的音韵安排,恰恰适合于表现小儿女之间那种缠绵纠结的情态。后面写昂扬激越的琴声则改用洪声韵的“昂”、“场”、“扬”、“凰”等,这些都精确地表现了弹者的情感和听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疾徐断续相协调,也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诗人匠心独运,不拘绳墨,却又无不文从字顺,各司其职。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其实也是韩愈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93-795

tīngyǐngshītánqín

hán tángdài 

ér ēnyuànxiāngěr 
huáránbiànxuānáng yǒngshìcháng 
yúnliǔgēn tiānkuòyuǎnsuífēiyáng 
xuānjiūbǎiniǎoqún jiànfènghuáng  (fènghuángzuòfènghuáng 
pānfēncùnshàng shīshìluòqiānzhàngqiǎng 
jiēyǒuliǎngěr wèixǐngtīnghuáng 
wényǐngshītán zuòzàipáng 
tuīshǒuzhǐzhī shī湿lèipāngpāng 
yǐngěrchéngnéng bīngtànzhìcháng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烟波桃叶¹西陵²路,十年断魂潮尾³。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飕(sōu)乍起,渺烟碛(qì)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译文:眼前烟波迷茫,我又来到与她分手的渡口西陵路上,当时的情景让我十年来梦绕魂牵。重新抚摸着当年折枝相送的古柳,想起那时像鸥鸟分飞般的离别,我独倚高亭栏杆,追寻昔日登临时的陈潮。一阵凉风飒然而至,浩渺的烟雾弥漫沙洲,船帆似鸟翼飞起,暮色中的远山,横亘着一片翠色。只有江边的几朵残花,陪伴着我,在秋水如镜的江面上,映照出一样憔悴的面容。
注释:¹桃叶:指王献之的妾。此处借指吴文英所恋歌姬。²西陵:又名西兴,渡口名,在今浙江萧山县西。³十年断魂潮尾:十年来对钱塘一往情深。十年,指与歌姬相识分别的时间。潮尾,指钱塘江潮减时。⁴凉飕:凉风。⁵碛:浅水中的沙洲。⁶秋镜:秋水如镜。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¹,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²,乱蛩(qióng)³疏雨里。
译文:想当年,华堂灯暗,你送走宾客,却独留下我,你回眸顾盼,眼波如清澈馨香的秋水,情长意密。你天生丽质,你那手腕洁白如冰肌玉骨,你纤纤的手指柔细雪白,我怎能不记得那个神魂颠倒的夜晚,你我分瓜品尝的深意,当年用过的酒樽我至今未洗,我再也梦不见与你同赴阳台,相思爱恋的云雨,只有漫洒零落的泪滴。可怜这凄凄冷冷的秋夜里,只有蟋蟀的啼鸣和稀稀落落的雨水,伴我度过这孤独的长夜。
注释:¹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素骨,指歌姬的手。柔葱,指歌姬的手指。冰和雪,形容手和手指的洁白。²秋宵:秋天的夜晚。³蛩:这里指蛩声。蛩指蟋蟀、蝗虫。

  这是一首别后思念之情词。上片写白倚亭时的相思,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抚今追昔,无限流连。

  “烟波”二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是当日情形。“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此时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颸”以下五句,则写倚亭时所见。先是远眺:凉风天末、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变化,“渺”指烟波浩渺,“烟碛”指朦胧的沙洲,“飞”指轻舟疾速远逝。“横”字见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一句中“横”字的使用。远处山光水色,一片迷蒙。再看近处,江面如镜,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人影也同样憔悴。“但有”二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转入回忆。“华堂”是化用《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kūn)语:“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堂上,即此词中的华堂。烛灭,即烛暗。乃追忆初见时的情景:送走别的客人,单独留下自己。回头顾盼,传达出含蓄的柔情蜜意。“芳艳流水”则是对回盼的眼波更为传神的描绘:“流水”,描写出回盼时眼波的流动,“芳艳”则是回盼时留下的美的感受。“芳”是从视觉引起嗅觉的能感,“艳”状眼波的光采;随眼波的传情仿佛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写玉腕纤指分瓜时的情景。“素骨凝冰”,从《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语意化出,亦即苏轼《洞仙歌》所说“冰肌玉骨”,以状手腕之洁白如玉:“柔葱蘸雪”,即方干《采莲》诗所说的“指剥春葱”,用以描写纤指的洁白,用字凝炼。

  以下为秋宵的怀念。不洗清尊,是想留下残酒消愁。“梦不湿行云”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话,而语言清雅,多情而不轻佻,表现梦中与情人幽会,未及欢会即风流云散,醒来残泪满沾衣衫的情景。结句写秋宵雨声和窗下蛩声,伴人度过孤独无眠之夜。结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强了怀人这一主题的感染力量。

  这首词脉络细密,用意尤为绵密。“但有江花”二句、“清尊未洗”三句的炼句,“渺烟碛飞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炼字,尤显功力。“眼波回盼处”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写情,既精炼,又空灵,于缜密中见疏放,在梦窗词中为别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01-2002页

tiān ·yāntáo西líng

wényīng sòngdài 

yāntáo西líng shíniánduānhúncháowěi liǔchóngpān qīngōubié chénwēitíng liángsōuzhà miǎoyānfēifān shānhéngcuì dànyǒujiānghuā gònglínqiūjìngzhàoqiáocuì 
huátángzhúànsòng yǎnhuípànchù fāngyànliúshuǐ níngbīng róucōngzhànxuě yóufēnguāshēn qīngzūnwèi mèngshī湿xíngyún mànzhāncánlèi qiūxiāo luànqióngshū 
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野塘烟雨罩鸳鸯。
水榭(xiè)¹风微玉枕凉。牙床²角簟(diàn)³藕花香。野塘烟雨罩(zhào)鸳鸯。
注释:¹水榭:临水楼台。²牙床:雕饰精致的小床。³角簟:以角蒿编织的席子。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淡墨水云乡。
红蓼(liǎo)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¹淡墨水云乡。
注释:¹淋浪:笔墨酣畅淋漓。
这是一首题画小词。它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现了原画的色彩、布局和意境,使未睹其画的读者,犹如身临画前。末句点题,绾结入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