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涵青,丹楼耸翠,淼淼鸿濛奥府。蜃气荡、云车鬼马,贝阙拥、鲛姝龙女。
大海涵青,丹楼耸翠,淼淼鸿濛奥府。蜃气荡、云车鬼马,贝阙拥、鲛姝龙女。
望扶桑、几点烟螺,便打叠鳌背,匆匆归去。更荒岛人烟,斜阳草树,蟹簖鱼罾凄楚。
望扶桑、几点烟螺,便打叠鳌背,匆匆归去。更荒岛人烟,斜阳草树,蟹簖鱼罾凄楚。
安得披襟常卧此。对铜井金波,冰轮初吐。无从觅、湘灵鼓瑟,但可向、安期乞雾。
安得披襟常卧此。对铜井金波,冰轮初吐。无从觅、湘灵鼓瑟,但可向、安期乞雾。
醉婆娑、晞发临流,任万斛天风,卷晴吹雨。纵烁石流金,凭栏一啸,试问暑归何处。
醉婆娑、晞发临流,任万斛天风,卷晴吹雨。纵烁石流金,凭栏一啸,试问暑归何处。
曹贞吉

曹贞吉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2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板印书自¹,唐人尚未盛为之²。自冯瀛王³始印五经,已后典自皆为板本
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注释:¹板印书自:用雕版印刷书自。板印,用雕版印刷。板:同“版”。²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自”。³冯瀛王: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周世宗 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自的首倡者。⁴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⁵已:同“以”。⁶典自: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自。⁷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庆历¹中,有布衣²毕昇,又为活板。其³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¹⁰一铁范¹¹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áng)¹²,药¹³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ǐ)¹⁴。若止¹⁵印三二本,未为简易¹⁶;若印数十百千¹⁷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¹⁸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¹⁹,更(gēng)²⁰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tiè)²¹,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²²。有奇(qí)²³素无备者,旋²⁴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²⁵,木²⁶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²⁷与药相粘,不可取²⁸;不若燔(fán)²⁹,用讫(qì)³⁰再火令药镕,以手拂(fú)³¹之,其印自落,殊³²不沾污。
译文: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注释:¹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²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³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⁴钱唇:铜钱的边缘。⁵印:印模、字印。⁶令坚:使……坚硬。⁷和:混合。⁸冒:蒙、盖。⁹欲:想。¹⁰以:用。¹¹范:框子。¹²持就火炀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¹³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¹⁴字平如砥: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¹⁵止:同“只”,仅仅。¹⁶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¹⁷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¹⁸自:别自,另外。¹⁹具:准备好。²⁰更互:交替、轮流。²¹以纸帖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以:用来。²²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²³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²⁴旋:旋即。²⁵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²⁶木理:树木的纹理。²⁷兼:又。²⁸不可取:拿不下来。²⁹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³⁰讫:终了,完毕。³¹拂:擦拭,掸去。³²殊:根本。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
昇死,其印为余¹群从(cóng)²所得,至今宝藏³。(余 一作:予)
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现在还珍藏着。
注释:¹余:我。²群从:堂兄弟及诸子侄。³宝藏:珍藏。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一些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往往是从小人物开始做起的,这种进步和发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应该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形象。写活字版印刷,紧扣“活”字,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写制版是按照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加以说明的。写印刷厂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板是附带说明,但是胶泥字模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对比中,其灵活方便得以充分显示。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贴之”“贮之”、“刻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行文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的优点,“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都准确贴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林断山明¹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²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qú)³细细香。
译文:远处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绕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小,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注释:¹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²翻空:飞翔在空中。³红蕖:荷花。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村舍外,古城¹旁。杖藜(lí)²徐步转斜阳。殷(yīn)³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译文: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转瞬已是太阳西落。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注释:¹古城:当指黄州古城。²杖藜 :拄着藜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³殷勤:劳驾,有劳。⁴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在这两句词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为妙笔。这里呈现的景象,是一派幽狭的气氛。词人身为罪官,才能无从施展,只有过着幽人的生活。这首《鹧鸪天》即若隐若现的表现出他的此种境遇。

  开头两句,作者用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这所墙院,正是作者的居所。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三、四句是说,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三、四两句,含意更为深邃。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生活在这样的境界中,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着意流连这里的景致。在这里透过此等画面,便能隐隐约约的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懒、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己的形象,对此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43-644 .

zhètiān ·línduànshānmíngzhúyǐnqiáng

shì sòngdài 

línduànshānmíngzhúyǐnqiáng luànchánshuāicǎoxiǎochítáng fānkōngbáiniǎoshíshíjiàn zhàoshuǐhóngxiāng 
cūnshèwài chéngpáng zhàngzhuǎnxiéyáng yīnqínzuósāngēng yòushēngliáng 
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
闻说¹征南没(mò),那堪²故吏闻。
译文:听闻颜真卿遇害,我听说后怎么能承受得起?
注释:¹闻说:听说。²那堪:哪能承受。那,古通“哪”,即“哪能”“怎能”“如何能”。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能持苏武节¹,不受马超勋(xūn)
译文:颜真卿有苏武的气节,不接受叛镇李希烈的诱降。
注释:¹苏武节: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建·(子)苏武〉。指苏武出使匈奴时所持的符节。 汉武帝天汉元年, 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坚贞不屈,持汉节牧羊于北海畔十九年, 始元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此以喻指颜真卿奉诏晓谕叛镇李希烈,不受其诱降。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译文:国家残破(或灭亡)没有家里的来信。已经是秋天了,有大雁往南飞去。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译文:(我很愧疚,曾为属吏)同享荣华却不能与颜真卿共同面对叛敌,我对不起将军。

wényánshàngshūxiànzéizhōng

róng tángdài 

wénshuōzhēngnán kānwén 
néngchíjié shòuchāoxūn 
guójiāxìn tiānqiūyǒuyànqún 
tóngróngtóng jīnjiāngjūn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徐孺子¹年九岁,尝²月下戏³,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语明邪?”徐曰:“不然。譬(p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应该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注释:¹徐孺子:东汉人。²尝:曾经。³戏:玩耍,嬉戏。⁴语:对……说。⁵若令:如果,假使。⁶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⁷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⁸然:是这样。⁹瞳子:瞳孔。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庭菊飘黄¹玉露浓,冷莎(suō)偎砌²隐鸣蛩(qióng)³,何期良夜得相逢⁵?
译文:庭中的菊花舞弄着它的金黄,滴滴露水如玉珠在花瓣上滚动,清凉的莎草偎依着清凉的石阶,隐住了蟋蟀高歌求欢的身影。不知今夜是什么吉祥的时辰?想不到在这美景中与你相逢!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¹菊飘黄:指菊花开放。²冷莎偎砌:指莎草沿着庭前台阶生长。³蛩:蟋蟀。⁴期:料想。⁵良夜相逢:指梦中相见。
背帐风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背帐风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¹
译文:帐后的红烛滴下鲜红的蜡泪,闪烁的光焰摇动着夜的清风,暖暖的熏香暖暖的绣被,温暖着甜蜜的合欢之梦。醒来在枕上回味梦里的欢愉,怕听那一声又一声的晨钟。
注释:¹“觉来”句:谓晨钟催晓,好梦难长,故而言怯。

  此词围绕着梦境描写,赋咏闺中女子离别相思之苦。

  上片开头两句交代深秋午夜清冷衰残之景,渲染出寂静的环境氛围,由此引出女子的梦境。“何期良夜得相逢”流露出梦遇情郎的幸运之感,朝思暮想的心愿终于在梦境中得遂。

  下片则转而描写闺房之内温馨静谧的景物,但是结末一句“觉来枕上怯晨钟”,美梦醒来,更觉惆怅,更见思妇的愁情伤怀。

  作品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真幻世界间徘徊,描写梦境极其婉转,由现实环境的静谧,我们可以感受到梦境的温柔和甜美;梦境消失之后,她又“怯”晨钟,点出了女子此种梦多而又怕梦的复杂心绪,由梦境之和美更觉现实之孤单。将思妇的愁怀表现得含蓄蕴藉,余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第189~190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