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纹纱,参差曲槛,无计消他长夏。金钲匿影,石燕穿云,缥缈灵旗来也。
窈窕纹纱,参差曲槛,无计消他长夏。金钲匿影,石燕穿云,缥缈灵旗来也。
隐隐轻雷度时,不惜真珠,抛残盈把。似湘妃游泳,玉徽零乱,冰弦弹罢。
隐隐轻雷度时,不惜真珠,抛残盈把。似湘妃游泳,玉徽零乱,冰弦弹罢。
又疑是、破阵钱塘,青天飞去,雪霰一时交下。介山昨夜,风雨黄昏,霹雳车凭谁借。
又疑是、破阵钱塘,青天飞去,雪霰一时交下。介山昨夜,风雨黄昏,霹雳车凭谁借。
怊怅方塘,碧筒出水初圆,怎禁狼藉。助新凉、午梦绳床,彷佛声飘鸳瓦。
怊怅方塘,碧筒出水初圆,怎禁狼藉。助新凉、午梦绳床,彷佛声飘鸳瓦。
曹贞吉

曹贞吉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2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未与骚(sāo)¹当糗粮²,况随流俗作重阳。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注释:¹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²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政缘¹在野有幽色,肯为²无人减妙香。
译文:正因作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作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注释:¹政缘:正因为。政,即“正”。²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¹
译文: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注释:¹黄:指黄菊。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花应冷笑东篱(lí)¹,犹向陶翁觅(mì)宠光。
译文: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作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注释:¹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这也许另有所指。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56-157
2、 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11-112

yángwàn sòngdài 

wèisāoréndāngqiǔliáng kuàngsuíliúzuòchóngyáng 
zhèngyuánzàiyǒuyōu kěnwèirénjiǎnmiàoxiāng 
wǎnxiāngféngbànshān biàn便mángzhézhīhuáng 
huāyìnglěngxiàodōng yóuxiàngtáowēngchǒngguāng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朝见裴(péi)叔则¹,朗如行玉山。
译文:见君如见晋人裴叔则,如行玉山之上,朗然照人。
注释:¹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人称裴令公,仪容儁伟。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¹
译文: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
注释:¹“黄河”二句:以黄河入海喻裴十四胸怀的阔大。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身骑白鼋(yuán)¹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译文:君之浩瀚,即使是河伯也不敢骑白鼋冒然横渡;君之高大,纵是用堆积得高如南山的黄金买君一顾,也是值得的。
注释:¹白鼋:指白色的大鳖。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pái)(huái)六合¹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译文:君徘徊于六合之中,而无相知之人,如今看天上的浮云,即将飘然西去矣。
注释:¹六合:上下四方谓之六合。

  裴十四,是一位超尘脱俗之士。他即将离别李白而西去,诗人作这首诗赠别。

  “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人称裴令公,仪容儁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世说新语·容止》)因为与主人公同姓诗人借裴叔则代指裴十四,言裴十四仪表堂堂,清朗如玉山,光彩照人。“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河间。”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此诗以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宽阔宏大的襟河。诗人倒插喻意在前,一笔点醒于后,手法变幻矫健。

  诗至五、六句,转入别意,叙写裴十四的遭际和他的不贪图富贵的性格。“身骑白鼋不敢度”,骑白鼋,语出屈原《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骑鼋的人,自然是裴十四。诗人用汹涌的水势,比喻社会环境的险恶和人生道路的艰难,裴十四身骑白鼋,面对汹涌的江水,不敢度过。“金高南山买君顾”句,借用郑子瞀的故事,见《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郑子瞀是楚成王的夫人,一日,与成王共登台,“王曰:‘顾,吾又与女千金,而封若父兄’,子瞀遂不顾。子瞀曰:‘不顾,告以夫人之尊,示以封爵之重而后顾,则是妾贪贵乐利以忘义理也’。”千金难买一顾,表现郑子瞀不贪贵乐利的品格;高比南山的金银,定然也难买裴十四的一顾,运用郑子瞀的典故,是为了盛赞裴十四的高贵品格。在那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襟河豪迈的裴十四不肯摧眉折腰,不肯为富贵而忘义;在“众人皆醉”的庸俗的黑暗社会里,裴十四难觅知音,“徘徊六合无相知”句,揭示了品格磊落的人不容于世的生活真实。结尾“飘若浮云且西去”,写裴十四即将西去,行踪飘忽不定,点到赠别上;以飘若浮云状其人,也为裴十四涂上了灵异脱俗的光彩,与全诗诗意相吻合。

  赠别诗,除了抒写离绪别情以外,还可以颂美离别者,描绘和刻画他们的形象、思想、品格、精神面貌,表达诗人对他们的钦慕、敬仰的感情。《赠裴十四》就是如此。李白用诗人的心灵,自己的品格和审美情趣,去感知对方,因此,在裴十四身上,读者看到了诗人的个性、气韵和精神,沈德潜说:“黄河落天二语,自道所得。”(《唐诗别裁集》)李白也亲历“身骑白鼋不敢度”的社会环境,也同样具有“金高南山”难买一顾的品格,也同样为世俗所不容,甚至到达“世人皆欲杀”(杜甫语)的地步。用颂美友人的诗赠给友人,引为知音,并在友人的精神风貌里,照见自己的襟河和人格,是《赠裴十四》诗思想艺术的基本特征。

zèngpéishí--bái

cháojiànpéishūlǎngxíngshān

huángluòtiānzǒudōnghǎiwànxiěxiōng怀huáijiān

shēnbáiyuángǎnjīngāonánshānmǎijūn

páihuáiliùxiāngzhīpiāoruòyúnqiě西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chán)鸣空桑(sāng)¹,八月萧关²道。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注释:¹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²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出塞(sài)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译文: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从来幽并¹客,皆共²尘沙老。
译文: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注释:¹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²共:作“向”。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莫学游侠儿¹,矜(jīn)²夸紫骝(liú)³好。
译文: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注释:¹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²矜:自夸。³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塞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塞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尘沙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塞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sàixià ·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chánmíngkōngsānglín yuèxiāoguāndào 
chūsàisàihán chùchùhuángcǎo 
cóngláiyōubīng jiēgòngchénshālǎo 
xuéyóuxiáér jīnkuāliúhǎo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春山¹无伴独相求²,伐木丁(zhēng)³山更幽。
译文: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铮铮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注释:¹春山:指春日山中。²相求:互相寻求。³伐木丁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声。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涧道¹(yú)²历冰雪³,石门斜日到林丘。
译文:沿着冰雪未消的山涧行走,我感到冬天残留的寒意;当夕阳余晖落在石门山上,我来到您隐居的处所。
注释:¹涧道:山涧通道。²馀寒: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余的寒气。³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石门:《地理志》:临邑县有济水词,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按:石门不必确指地名。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¹朝看麋(mí)鹿游²
译文:您从不贪财,就算晚上能见到金银气,也不会去索求;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注释:¹远害:避免祸害。²麋鹿游:形容张氏隐居处的幽僻。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乘兴¹(yǎo)²迷出处,对君³疑是泛虚舟。
译文: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坐上一艘空船,在茫茫大海上漂流。
注释:¹乘兴:兴会所至。²杳然:渺远貌。迷出处:一作“迷去处”。³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之子¹时相见,邀人晚兴²留。
译文: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注释:¹之子:这个人。指张氏。²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霁潭¹(zhān)(bō)²,春草鹿呦呦³
译文: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注释:¹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²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发发:盛貌。³呦呦:象声词。鹿鸣声。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杜酒¹偏劳劝,张梨²不外求。
译文: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注释:¹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²张梨:典出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此处借指张氏果园的梨。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前村¹山路²险,归醉每无愁。
译文: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注释:¹前村:语本沈炯诗:“火炬前村发。”²山路:语本杨炯诗:“山路绕羊肠”。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识张氏时所作,形容他的为人。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大概为分段处。若细分之,首句张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远,五六句切张氏,言人之廉静。末二句说得宾主两忘,情与境俱化。

  诗人在诗中用了反衬手法表现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静:“春山处处子规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而张氏却独生无伴,只好自说自话,以春山的“闹”衬托孤寂的人,人越发孤寂了;丁丁的伐木声,以“有声”衬托幽静的山,山越发幽静了。诗人用典故表现张氏的廉静:《南史》载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尝见四明山谷中有钱数百斛,视之如瓦石。《关中记》:辛孟年七十,与麋鹿同群,世谓仙鹿。而结尾二句,更是诗人的良苦用心:“迷出处”,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使诗人“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泛虚舟”,则表现“至行通神”张氏的飘逸与神秘。

  第二首为五律。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

  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直说与用典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现方法,如不能分辨,诗意便不明白。在这里却两两密合。假如当作直说看,那简直接近白话;假如当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谓无一句无来历。但这是形迹,杜诗往往如此,不足为奇。它能够有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

  如“之子”翻成白话当说“这人”或“这位先生”,但“之子”却见《毛诗》。第三句,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第四句鹿在那边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发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用经典成语每苦迂腐板重,在这儿却一点也不觉得,故前人评:“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而且鹿鸣原诗有宴乐嘉宾之意,所以这第四句虽写实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启下了。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杜康是创制秫酒的人。“张公大谷之梨”,见潘岳《闲居赋》。这典故用得非常巧,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杜诗镜铨》说:“巧对,蕴藉不觉。”慰藉不觉正是风趣的一种铨表。

  诗还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文章必须密合当时的实感,这原是通例。但这个现实性却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为佳。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现得非常圆满,也就是进一步合乎现实了。这诗末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就是这样。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险,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光景,没有不发愁之理;所以这诗末句实在该当作“归醉每应愁”的,但他偏不说“应愁”,颠倒说“无愁”。“无愁”虽非实感,却能进一步地表现这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在这情景下,那么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须说“无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然合理的解释,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给否决了。《杜诗集评》引李天生说:“末二句谓与张深契,故醉归忘山路之险,若云醉而不知,则浅矣。”杜甫正要借这该愁而不愁来表示他对主人的倾倒和感谢,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个酒糊涂,那诗意全失,不仅杀风景而已。又这一句结出首联的意思来,“邀人晚兴留”是这诗里主要的句子。

zhāngshìyǐnèrshǒu

 tángdài 

chūnshānbànxiāngqiú zhēngzhēngshāngèngyōu 
jiàndàohánbīngxuě shíménxiédàolínqiū 
tānshíjīnyín yuǎnhàizhāokàn鹿yóu 
chéngxìngyǎoránchūchù duìjūnshìfànzhōu 

zhīshíxiāngjiàn yāorénwǎnxìngliú 
tánzhān chūncǎo鹿yōuyōu 
jiǔpiānláoquàn zhāngwàiqiú 
qiáncūnshānxiǎn guīzuìměichóu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重阳¹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lán)²向晓³,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译文:刚刚过了重阳节,天气渐渐冷了,庭院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在这秋日的清晨,朱红阑干外的木芙蓉却开得非常美艳,像在特地竞吐新的芬芳。
注释: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五十字,上片六句二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¹重阳: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²朱阑:红色的栏杆。³向晓:临近天亮。⁴芙蓉:此处指木芙蓉,秋冬间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又名拒霜花。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⁵特地:特意。⁶芳新:芳香鲜艳。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霜前月下,斜红¹淡蕊(ruǐ),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è)²等闲³分,留赠意中人。
译文:天气逐渐寒冷。白色的木美蓉在淡淡的月光下摇曳生姿,就像是镀上了一层薄薄的清霜。这一枝斜立着,红得像火一样灿烂;那一枝低垂着,白得像雪一样晶莹。所有的花似乎都不畏霜寒,都开得那么明艳,那么妩媚,让人觉得仿佛回到了温暖的春天。不要把这玲珑剔透的花儿随便地摘下来分了,还是留着它赠送给意中人吧。
注释:¹斜红:倾斜的红色花瓣。²琼萼:如美玉一般的花萼,为妇女首饰之一。³等闲:轻易,随便。

  这是一首咏物词,吟咏对象是夏末秋初时开花的木芙蓉。晏殊通过精雕细琢,将木芙蓉抗拒秋霜、坚贞高洁而又不失娇媚的品格刻画出来,处处透出词人对木芙蓉的喜爱之情。

  上片开篇便描绘了木芙蓉所处环境的恶劣。“重阳过后”点出时间,“西风渐紧”描写气候,冷风凛冽强劲,晚秋气候环境恶劣,表现木芙蓉的倔强抗争精神;“庭树叶纷纷”描写环境,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木芙蓉强劲的生命力。重阳节之后,秋风渐渐寒冷萧瑟,庭院中树木落叶纷飞,不耐秋寒,以树烘托秋风的凄厉寒萧,又反衬出木芙蓉的不畏严寒。“朱阑向晓”,此句为木芙蓉营造出一个典雅清绝的场景,侧面烘托出木芙蓉的优雅清妙之姿。“特地”二字有拟人效果。“朱阑”三句具体描写木芙蓉的娇艳。临近拂晓,天边朝霞,红色雕栏,木芙蓉的红花娇艳,好像特地走到一起来争芳斗新似的。

  晏殊在上片描绘了清晓时荚蓉新绽的景象,顺时间而下,下片描写“霜前月下”的景色。月升霜降,“斜红淡蕊”的木芙蓉仍旧不改姿色,反而更有姿态。“斜红”二字,点出芙蓉花的逸姿与红艳娇媚,“霜前”不改其色、不改其姿,反而更见姿见色。“淡蕊”写芙蓉花蕊清淡,清香缕缕。“月下”芙蓉,更显清妙雅态。“明媚欲回春”总上两句,直接写娇艳的芙蓉仿佛要把春天唤回一样。“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水到渠成,由赞扬木芙蓉的美艳,而诉说对其之爱惜。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对芙蓉花的珍惜与热爱,他不愿意把这犹如盛开于仙境中的花朵随意赠送,而要珍藏起来,只留赠给意中之人。词人不仅期望像木芙蓉花般美好的事物长开不败,而且亦期望意中人也能像自己一样,享受美好事物给予的欢愉快乐。

  在木芙蓉这一主角出场之前,词人先以萧瑟秋风、落叶庭树作铺垫,衬托出芙蓉花艳丽高洁的风姿,有不见其花先闻其香的效果。咏物诗词一般都会寄寓作者个人的操守、理想,在此篇《少年游》中,晏殊不仅在赞颂木芙蓉,更寄托着自己的情感。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既象征着意中人的品质,也象征着二人坚贞高洁的爱情,因此,在收篇处,词人才会提出要特地把它留赠意中人,蕴涵着作者对意中人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第54页

shǎoniányóu··zhòngyángguòhòu--yànshū

zhòngyángguòhòu西fēngjiànjǐntíngshùfēnfēnzhūlánxiàngxiǎoróngyāoyàndòufāngxīn

shuāngqiányuèxiàxiéhóngdànruǐmíngmèihuíchūnjiāngqióngè((èè))děngxiánfēnliúzèngzhō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