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忆同游。雅会西园事事幽。惆怅落花飞絮急,悠悠。
文酒忆同游。雅会西园事事幽。惆怅落花飞絮急,悠悠。
笛裂山阳曲未休。
笛裂山阳曲未休。
知己痛西州。文采风流土一丘。他日陇头看宿草,飕飕。
知己痛西州。文采风流土一丘。他日陇头看宿草,飕飕。
石马无声起暮愁。
石马无声起暮愁。
曹贞吉

曹贞吉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2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¹正作场。
译文:夕阳西下,在赵家庄的古柳树下,一个背着扁鼓的盲眼老翁正在为村民表演节目。
注释:¹盲翁:丧失视力的老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译文:人死后是非对错谁又管得了呢,满村听说的也只是《蔡中郎》这样的戏文故事。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净扫黄金阶,飞霜¹²如雪。
译文:从空中流泻而下的月光,皎洁如霜雪,将堆满金黄落叶的台阶映照得异常光亮,好象经人清扫过一样。
注释:¹飞霜:降霜。²皎:白而亮。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下帘弹箜(kōng)(hóu)¹,不忍见秋月。
译文:闺人却放下窗帘去弹箜篌,这是因为她不忍 再看到这美好秋月的缘故。
注释:¹箜篌: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

--cuīguó

jìngsǎohuángjīnjiēfēishuāngjiǎoxuě

xiàliándànkōnghóurěnjiànqiūyuè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行尽荒林一径¹²,竹梢深处数枝开。
译文:走到荒林的尽头,只见一条布满青苔的小路,通向竹林深处,那里数枝梅花傲然开放。
注释:¹径:狭窄的道路。²苔:苔藓植物,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绝知南雪羞(xiū)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译文:尽管花色洁白,它却羞于与向阳的白雪为伍。它本想与春风结伴,迎风展瓣又耻于自我为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译文:长在野桥旁边的梅花呵,你好像只愿意接受月光的恩惠。寒谷中,只要根还在,到了春天你依然会抽枝吐蕊。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¹忽吹花落来。
译文:我酒醉之后,不忍心睡在庭前梅树之下,是害怕春风突然吹落花瓣,让我触目伤怀洒泪。
注释:¹恐:害怕。

  诗人着意突出梅花之品节,而不是突出其形之美。梅花不慕盛春之荣华,不畏霜雪,也不步他花之后尘,独自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开放。

  诗歌为突出梅的高尚品节,从三层意义上进行对比描写:

  一是开放于“竹梢深处”,荒林、苔藓之类更烘托出梅之清高风格;

  二是与南雪相比,与桃杏众花相比,南雪易于消融,而梅花却不易凋谢,梅花也不像桃杏众花那样,轻易委身于东风;

  三是以其生长环境之恶劣、冷寞烘托其品节,即使在野桥边、寒谷中,它也能显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此诗托物寓志,借梅花抒发自己真实情感。在张道洽的所有梅花诗中,确为上乘之作。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duǒ)¹
译文:深幽的山涧中一枝梅花独自绽放,不像那些锁在园林里的梅花没有自由。在这路远山深的山谷中,不惧严寒,好似可以躲开春天的热闹。
注释:¹趓:古同“躲”。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幽思有谁知,托契(qì)¹都难可。独自风流²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译文:它幽深的心思有谁能懂呢?想找个人谈谈心也不可能。只有独自绽放散发着幽香,偶尔明月相照,它没有忘记了我。
注释:¹契:书信。²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bosuànzi--zhūdūn

jiànzhīméimiǎnbèiyuánlínsuǒyuǎnshānshēnhánshìgòngchūnxiāngduǒyōuyǒushuízhītuōdōunánfēngliúxiāngmíngyuèláixún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¹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译文: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注释:¹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nǎn)¹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注释:¹赧郎:红脸汉。此指炼铜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李白喜用此词。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丽多姿的色彩,又体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唱的某一音节。此说难以确证。赧,本指羞红的脸色,郎是对男子的尊称。“赧”此处引申为“红”义,“赧郎”指被熊熊炉火照红的冶炼工匠。这种解释是通达的。工匠们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着,喊着嘹亮的号子,唱着粗犷的山歌,歌声在寒夜传得很远很远,在河面上飘飞,在山谷里回荡,不但使旷野的氛围变得热烈,也驱走了他们自身的疲乏和劳顿,寒夜也似乎不那么漫长了。

  全诗只有二十个字,但传神写照,将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敬爱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炉火照天地”,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冶铸工场的热烈气氛,给全诗定下了热烈欢快的基调。从画面上看,形成一个亮点,处于中心位置。这映照天地的炉火,既是工人们劳动的反映,也和他们豪迈爽朗的心情相映衬。“红星”一句则是对上句的补足,从细节对炉火进行刻画。着重从色调的红与紫的对比、星与烟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征。而一个“乱”字,更是巧妙而逼真地将火花四溅,紫烟升腾的冶炼场面再现出来。以如此十字便准确生动地概括出一个热烈喧腾、生机勃勃的场景,不能不叹服诗人的如椽大笔。最后二句,顺势进入对人的描写。先用“明月夜”照应上文的“炉火”,写工匠们深夜劳作的艰辛。农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炼工人们却不能如此运作。铁水未化,便不能下岗,夜以继日才是他们的特点,这不经意的一句,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他们与农民的生活规律及劳动方式的差异来。尽管如此,工人们还是喜欢自己的职业的,当铁水出炉之时,他们会为自己的杰作而自豪,而歌唱。那声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们此刻心境的最好说明。这就把劳动者勤劳善良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 .三李诗鉴赏辞典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 :255-275 .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89-213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8-270

qiūshíshǒu ·shí

bái tángdài 

huǒzhàotiān hóngxīngluànyān 
nǎnlángmíngyuè dònghánch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