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消魂处。漫评吟、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唱起离鸾懊侬曲,飘落钿云何许。漾不断、秋心一缕。剩有相思篱畔豆,绿朝云、聘到君山女。帘水阔,隔笙语。
别有消魂处。漫评吟、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唱起离鸾懊侬曲,飘落钿云何许。漾不断、秋心一缕。剩有相思篱畔豆,绿朝云、聘到君山女。帘水阔,隔笙语。
画屏十二犀香贮。记年时、东园文宴,天高月午。翠斝横飞人影乱,凉到一衫花露。看银烛、氍毹试舞。痴绝七郎含微醉,倚红红、细校灯边谱。道尚有,一些误。
画屏十二犀香贮。记年时、东园文宴,天高月午。翠斝横飞人影乱,凉到一衫花露。看银烛、氍毹试舞。痴绝七郎含微醉,倚红红、细校灯边谱。道尚有,一些误。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几¹边羌(qiāng)笛雨,李陵台²上胡笳(jiā)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译文:岁月无几,屈指可数,而大明版图自北到南消歇殆尽。在江山变色、民族斗争尖锐激烈的年代里,坚持忠义大节的冰清玉洁的志士又有几个呢?赵信城、李陵台都曾是追歼敌人的凯旋处,或者是追思故国的望乡地,现在传来的是幽幽羌调,呜呜胡笳。曲调呜咽幽怨,声声凄厉。
注释:¹赵信几:在今外蒙古真颜山。²李陵台:在今山西大同几北五百里。这里用赵信几、李陵台泛指边关。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汉宫露,梁园¹雪。双龙²逝,一鸿³灭。剩逋(bū)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suǐ),高怀眦(zì)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译文:汉宫、梁园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唐王隆武、桂王永历二帝都已死去,鲁王也已不在。但自己即使是逃亡之臣,依然怒击唾壶。气吞白凤髓,饮尽敌人血。排开云雾,只为向逝去的帝王表述我的忠心。
注释:¹梁园:故址在今开封东南,为汉代梁孝五所筑的名园。²双龙: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³一鸿:鲁王朱以海,曾为“监国”,与永历同年死于金门。鲁王在抗清战斗中,经常漂泊浙江、福建海上,故贴切地称之为“鸿”。⁴眦饮:裂眦而饮,意为痛恨之极。⁵排云:指排开云层。⁶日心:忠心。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的一阙《满江红》,千古传诵,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的壮怀。张煌言吟诵之作,不禁“仰天长啸”,步其原韵,写下了自己的《满江红》。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岁月无几,屈指可数,而大明版图自北到南消歇殆尽。从顺治元年(1644)到康熙三年(1664),清王朝消灭了弘光、隆武、永历等南明政权和各地的抗清斗争,一统天下。这二十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过是一刹那。但立国二百七十多年的明王朝居然迅速覆灭,真正是憾事、恨事、伤心事。“便几个”二句,慨叹在江山变色、民族头争尖锐激烈的年代里,能够发扬民族正气,坚持忠义大节的冰清玉洁的志士,实在太少了。“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赵信城在今外蒙古真颜山。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卫青追赶单于到达这里,“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李陵台在今山西大同城北五百里。据《大同府志》,相传李陵不得南归,登临此地以望汉。这里用赵信城、李陵台泛指边关。它们曾经是追歼敌人的凯旋处,或者是追思故国的望乡地,现在传来的是幽幽羌调,呜呜胡笳。“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凄惨的曲调,寄托着亡国之痛,沦落之苦。
   
  过片“汉宫露,梁园雪”云云,以古喻今。汉一武帝曾在长安建章宫内建造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仙人,手捧承露盘,梁园故址在今开封东南,为汉代梁孝五所筑的名园。它们是汉家文明的代表。“露”与“雪”,既是景物,又有露易消,雪易化的含义。“黄图消歇”,附丽之物焉能独存?由此很自然地过渡到当代的政治变迁:“双龙逝,一鸿灭”。“双龙”指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唐王立号隆武,顺治三年(1646)在汀州遇害。桂王立号永历,康熙元年(1662)在昆明殉难。称“双龙”,因为他们建元立号,自为南明一代皇帝。“一鸿”指鲁王朱以海,曾为“监国”,与永历同年死于金门。鲁王在抗清战斗中,经常漂泊浙江、福建海上,故贴切地称之为“鸿”。“黄图消歇”,君王逝去,但自己作为忠臣义士,豪气未消,即使成为“逋臣”——逃亡之世,依然怒击唾壶,壮心未已。据《晋书·王敦传》,王敦酒后往往高歌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王敦其人不足道,但他的这一举动为后人所称扬,此事也就成为有名的典故,其意义在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则是“壮心不已”的形象体现,又是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翻换。世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为食中珍品,“白凤之膏,丹豹之髓”尤为贵重。眦饮,裂眦而饮,意为痛恨之极。“气吞”、“眦饮”二句,淡化了岳飞原句中原始的复仇色彩,较为雅驯。结句“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捧日心,即忠心。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有“霄汉长悬捧日心”之句。初读之,或觉此处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同义反复,但细细体察,二词仍然有别。岳飞之“朝天阙”,义为拜见当今天子,张词之“诉金阙”,意为向逝去的帝王表述忠心。“金阙”,也可指天帝居处。张煌言作此词时,南明君主已无存者,故金阙决不会指现实世界中的帝王居处。由此可见,这首词的结尾比岳飞原作要低沉。岳飞之时,虽中原沦丧,而南宋还有半壁江山存在。张煌言晚岁,中华大地已尽入清人掌握。其词之低回沉痛。盖时势使然。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满江红·屈指兴亡

mǎnjiānghóng··zhǐxìngwáng--zhānghuángyán

zhǐxìngwánghènnánběihuángxiāoxiē便biànzhōngbīngqīnglièzhàoxìnchéngbiānqiānglíngtáishàngjiāyuècǎnchuīchūguānqíngshēngqiè

hàngōngliángyuánxuěshuānglóngshì鸿hóngmièshèngchéntuòjiēquēháojiétūnbáifèngsuǐgāo怀huáiyǐnhuángyángxuèshìpáiyúndàipěngxīnjīnquē

半夜回舟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半夜回舟¹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译文:夜半时分逆水行舟进入楚地,明月映照下山水一片苍茫。
注释:袁江:古名南水,发源于今江西萍乡,东北流至清江县入赣江。¹回舟:逆水行舟的说法。
孤猿更发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
孤猿更发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
译文:萧瑟的秋风中传来一声声孤猿的哀叫,只让我这愁人也愁得肝肠寸断。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¹,为西州豪族²。父为郭汜(sì)所害,芝襁褓³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yōng),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hōng),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¹⁰夏慕¹¹德,老幼赴阙(què)¹²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dǎng)¹³嘉谋,爽弗能纳¹⁴
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鲁家)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大户人家。鲁芝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潜心研究古代典籍。被郡里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里征召为别驾。魏国的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他为孝廉,又任命他为郎中。后鲁芝被授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后来又升任尚书郎。曹真到关西督察时,又任命鲁芝参大司马军事。曹真去世后,宣帝代职,于是任命鲁芝参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国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减少,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造城市,几年的时间,被掠夺的土地都被收复了。又调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老人和小孩到朝廷上书,请求留下鲁芝。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授任司马。鲁芝多次提出正直的言论和绝妙的计策,曹爽却不采纳。
注释:¹名德:名望与德行。²豪族:豪门大族 。³襁褓:婴儿时期 。⁴耽思:专心致志于思索。⁵举:推选。⁶除:任命。⁷引:推举。⁸造:建造。⁹复:回复。¹⁰夷:少数民族。¹¹慕:仰慕。¹²阙:借指京城。¹³谠言:正直的言论。¹⁴纳:采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艺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¹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²罪见黜(chù),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³大威以羽檄(xí)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lù)。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shè)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艺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hù)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¹⁰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yíng)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译文: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率领他的手下攻门闯关,赶赴曹爽处,劝诫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尹、周公的高位,一旦因为获罪被罢免,(就像李斯一样)即使想牵黄犬,也不可能再做到了。如果挟制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势,发文书征调四方兵马,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些离去,(那就是)想要前往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惜吗?”曹爽懦弱又糊涂,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被杀。鲁芝因曹爽而被捕入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苟且求取赦免。宣帝赞许他,于是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起兵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登基后,鲁芝调任镇东将军,升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已七十,告老退休,章表上奏了十多次,于是被征召为光禄大夫,加官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署一样设置木栅。羊祜为车骑将军,于是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自好、清心寡欲,为人谦和而不盲目苟同,做官至头生白发,始终守礼,未曾被任选此官职,我反而超越了他,怎么能满足天下人的愿望呢!”皇帝没有听取。鲁芝就是如此被人敬重。泰始九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注释:¹犯:进攻。²以:因为。³杖:通“仗”,凭借。⁴羽檄:紧急文书。⁵痛:痛心。⁶惑:心疑不定。⁷坐:因… 犯罪。⁸履正:践行正道。⁹门施行马:允许在家门口放上木头架子,遮挡人马,这是魏晋之后高官的殊荣。¹⁰服事:从事公职。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主家十二楼¹,一身当三千²
译文:我夫主家富贵豪华,高楼连云;我受到夫主的看重,宠爱集于一身。
注释:妾薄命:乐府旧题,多写欢聚不久,良人远别不返等。原诗有题注云:“为曾南丰作。”曾南丰,诗人的老师曾巩。¹十二楼:指宅第豪华,楼台高峻。²一身当三千:谓美貌而受宠爱,一人抵当所有人。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¹
译文:自古以来女子薄命的不知有多少,如今轮到我,侍奉夫主,不能尽自己的天年。
注释:¹不尽年:不能到生命的尽头。《庄子·养生主》:“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起舞为主寿¹,相送南阳阡²
译文:正在轻歌曼舞为夫主祝寿,忽然间送殡南阳雨泪涟涟。
注释:¹为主寿:为夫君祝福。²南阳阡:《汉书·游侠传》:原涉父为南阳太守,父死,原涉大起冢舍,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阡”。此代指墓地。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yán)¹
译文:我怎忍心穿着夫主为我做的衣裳,为别人歌舞打扮强作欢颜?
注释:¹春妍:即打扮。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有声当彻天¹,有泪当彻泉²
译文:我悲痛呼叫,声彻云天;我泪如雨下,洒到黄泉。
注释:¹彻天:响彻云天。²彻泉:下达黄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¹
译文:死去的人恐怕不会知道,我是这样地日日夜夜惆怅自怜。
注释:¹长自怜:惆怅悲伤无休止。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译文:残叶落地,秋风再也不能把它吹回故枝;空旷的山野中,花儿寂寞地开放,一片惨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捐世¹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译文:你撒手西归还不待年老,我受到你的恩惠,却已是无尽无穷。
注释:¹捐世:犹弃世。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一死尚可忍¹,百岁²何当穷³
译文:死亡的痛苦还能够忍受,苟活世上的惨味,何时能够告终?
注释:¹一死尚可忍:《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氏春秋》:魏明帝临死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²百岁:指活着的人剩下的岁月。³何当穷:怎么打发。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译文:谁说天不高地不广?只不过我自己不能与世相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¹
译文: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觉,我一定会杀身到地下相从。
注释:¹杀身以相从:谓自杀后得以在阴世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qióng)¹
译文:先前歌舞繁华之地,如今是一派荒凉,只有潇潇夜雨,把凄凉的蟋蟀鸣声伴送。
注释:¹寒蛩:秋天的蟋蟀。

  陈师道的五言古诗《妾薄命》共有两首。诗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要不是原诗题下有诗人自注:“为曾南丰作。”后世的读者会以为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于陈师道与曾巩的关系,宋人笔记上说得颇带传奇色彩:曾巩路过徐州,当时的徐州太守孙莘荐陈师道前往谒见,虽然送了不少礼,但曾巩却一言不发,陈师道很惭愧,后来孙莘问及,曾巩说:“且读《史记》数年。”陈师道因此一言而终身师事曾巩,至后来在《过六一堂》诗中还说:“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见陈鹊《耆旧续闻》)这种记载只是小说家之言。其实,曾、陈的师生关在史书上有明文记载,《宋史》中陈师道本传上说他“年十六,早以文谒曾巩,巩一见奇之,许其以文著,时人未之知也。留受业。”元丰年间(1078-1085),曾巩典五朝史事,举荐陈师道为史才,然而终因他未曾登第而未获准,因而,陈师道对曾巩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丰六年),当他听到曾巩的死讯后,即写下了这组感情诚挚的悼诗。

  第一首诗托侍妾之口,写主死之悲,并表达了不愿转事他人的贞心。起二句极言受主人的宠爱,“十二楼”即指十二重的高楼,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中有“凤楼十二重,四户入绮窗”之句,这里是形容宫楼的高峻和豪华。“一身当三千”句,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意思,然以五字概括,更为精炼,所以陈师道诗最权威的注释者任渊说,此句“语简而意尽”。这正体现了陈师道诗工于锻炼和善于点化前人诗句的特点。

  “古来”二句陡然转折,主人公悲叹自己不能至死侍奉主人,与上二句连读,可谓一扬一抑。“起舞为主寿”句承首二句,“相送南阳阡”句则承三四两句。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称为“南阳阡”,因而后世以此泛指墓地。此二句以极概括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件,构成鲜明对照:本来为祝祷主人长寿而翩翩起舞,转瞬间却往坟地为他送葬。两句中意象丰赡,节奏跳动,可见诗人用墨的简炼,故陈模说,此二句“盖言初起舞为寿,岂期今乃相送南阳阡,乃不假干澹字而意自转者”(《怀古录》)。刘禹锡的《代靖安佳人怨》悼宰相武元衡遇刺,说:“晓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也是写乐极哀来,生死的变幻无常,意境与此二句略同,然而陈师道的造语更为高古凝炼。

  白居易《燕子楼》诗说:“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此诗中“忍著”二句,与白居易诗意蕴相近,但并非泛咏男女之情,而另有很深的寓意。北宋中期,政治上风云变幻,元祐党、变法派轮番掌权,所以一般士人都讳言师生关系,以避免党同伐异,受到连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则随波逐流,诌谀权贵。陈师道此诗正是对此种风气的批判,他责问道:难道忍心穿着以前主人踢子我的衣裳,去博取他人的欢笑冯?

  末四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涌而出。然而死者无知,只有生者独自哀怜。整首诗便在生与死、哀与乐、有知与无知的对照中结束。

  第二首是组诗第一首的主题的延伸,表达了杀身相从的意愿,二首一气贯注。故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琵琶不可别抱,而天地不可容身,虽欲不死何为?二诗脉理相承,最为融洽。”

  “叶落”二句以写景起兴,然意味无穷,诗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层: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阳阡”而来,故写墓园景象,且兴起下文,此其一;又写墓地凄惨之状,以飘零之落叶与绚烂之红花相衬,愈见山野的空旷寂寥,写景状物颇能传神,并烘托出苍凉凄迷的气氛,故任渊说:“两句曲尽丘源凄惨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写景起兴中又带有比喻意,落叶指已逝之人,而红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叶飘败,花的娇艳,徒成空无。潘岳《悼亡诗》说:“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这首诗以落叶比喻人的长逝,然而寓意的深刻远不及陈师道此诗,故陈模盛赞《妾薄命》中这两句说:“陈后山‘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兴中寓比而不觉,此真得诗人之兴而比者也。”(《怀古录》)此其三。

  “捐世”以下八句一气流走,自然涌出。诗中说,主人不待年老即弃世而去,因而对我的恩惠未能到头。想来一死尚可忍受,而今后无穷的生涯怎样度过?偌大的世界,却容不得主人公微弱的一身,于是发出了最后的心声:“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语气坚定,如铮铮誓言。此八句层层相绾,语意畅达,纯自肺腑中流出,读来不觉其浅率,唯感其真诚。

  至此感情的激烈已无以复加,全诗表面上应戛然而止了,然而“向来”二句,转以哀婉的情调结束:那以前歌声鼎沸、舞姿婆娑的地方,只留下夜雨的淅沥和蟋蟀的悲鸣,由此表达了盛时不再、人去楼空的感慨,一变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遂令诗意深远,避免了一览无余。这末尾的“歌舞”几句,正与组诗第一首的开头“十二楼”首尾相应,也表现了作者的匠心。

  《妾薄命》向来是被认为是陈师道的代表作,故《后山诗集》以此为冠,其原因便在于此诗集中体现了陈师道诗的风格。陈师道诗的佳处在于高古而具有真情,锻炼而以淡雅出之。这首诗造语极平淡,表面上没有用典故,不作艰深之语,只是直陈胸臆,实际上却几乎无一字无来历。任渊评价说:“或苦后山之诗非一过可了,迫于枯淡,彼其用意,直追《骚》、《雅》。”意谓他的诗须细细品味,不是一读即可明白其中用意的,这正说明,陈师道的诗在平淡的背后,有着惨淡经营的苦心。

  除了平淡典雅,精炼浓缩也是陈师道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此诗中“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等语,都以极简练的字句表达了丰富的意蕴,如前人所评,有“以少许胜多多许”的特点,故刘壎《隐居通议》说,陈师道“得费长房缩地之法,虽寻丈之间,固自有万里山河之势”。

  然而此诗最突出之处还在于用比兴象征的手法,以男女之情写师生之谊,别具风范。这种手法可追溯到《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美人香草。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因为男女之情最易感人。正如明人郝敬所说:“情欲莫甚于男女,声音发于男女者易感,故凡托兴男女者,和动之音,性情之始,非尽男女之事也。”(陆以谦《词林纪事序》引)托喻男女之情而实寄君臣、朋友、师生之谊的作品历代都有,但与陈师道此诗有明显血缘关系的可推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中说:“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繻。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诗是张籍为推辞李师古之聘而作,与陈师道此诗所述之事虽然不同,但抒写手法颇多相通之处。虽然后世也有人对此执不同意见,以为此诗“比拟终嫌不伦”(陈衍《宋诗精华录》),然而作为诗之一格,作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妾薄命》还是有新意、有真情的。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想。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应当月明如昼,可“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就是说今宵明月失约于人。这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中秋无月,另一方面又对明月“不如人约”表示了不满与失望,为下片抒情预作铺垫。为什么中秋无月呢?是云遮月吗?显然不是。但作者没有明言,只是说“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换头二句写听雨的恶劣情绪。言中秋之想,大雨如注,檐头发出令人厌恶的雨声,破坏了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当然更不会去深想听歌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中秋想雨的深恶痛绝,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时下的恶劣情绪。结尾二句写生活之寂寞无聊。其中前一句关合词题,写王路钤中秋词,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点快感,给这寂寞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而“这一场寥索”五字,又绕回了原题,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这一天生活极其凄凉、空虚。以情结景,对风雨中秋节,对这一场生活,流露出极度失望情绪。

hǎoshìjìn··zhōngqiūshàngwángqián--xīn

míngyuèdàojīnxiāozhǎngshìrényuēxiǎngjiàn广guǎnghángōng殿diànzhèngyúnshūfēnglüè

shēnxiūgènghuànshēngyántóushēngèshìxiǎoshānjiùzhèchǎngliáosuǒ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