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骑渔阳递战书,上皇悽绝马嵬车。竟将烟月沈天宝,那有蓬莱幻海墟?
铃骑渔阳递战书,上皇悽绝马嵬车。竟将烟月沈天宝,那有蓬莱幻海墟?
殄夏原难仇妺喜,防秋应悔仗哥舒。佳人粉黛才人笔,收拾龟年涕泪馀。
殄夏原难仇妺喜,防秋应悔仗哥舒。佳人粉黛才人笔,收拾龟年涕泪馀。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重把杯。
忆随书剑此徘(pái)(huái),投老¹双旌重把杯。
译文:想起年轻时常常携着书和剑在此地徘徊,到老重新拿起离别的酒杯在仪仗下出使金国。
注释:¹投老:垂老;临老。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绿鬓¹风前无几在,黄花²雨后不多开。
译文:年轻时迎着风扬起的乌黑鬓发,现在已经所剩无几,菊花在雨后大多不盛开。
注释:¹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²黄花:菊花。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丰年¹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译文:丰收之年江边的田垄青苗与成熟的谷物遍地都是。落日照射下,淮山浮起的紫色烟雾、翠色植被尽收眼底。
注释:¹丰年:农作物丰产的年头。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译文:喝了这杯酒,自己仍然是一个羁旅异地的孤独之客,思乡之心却随着晚潮回到了故里。

zhòngjiǔshǎngxīntíngdēnggāo--fànchéng

suíshūjiànpáihuáitóulǎoshuāngjīngzhòngbēi

绿bìnfēngqiánzàihuánghuāhòuduōkāi

fēngniánjiānglǒngqīnghuángbiànluòhuáishāncuìlái

yǐnshēnyóushìxiāngxīnquèwǎncháohuí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八岁偷¹照镜,长眉²已能画。
译文: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注释:¹偷:指羞涩,怕人看见。²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岁去踏青,芙蓉¹作裙衩(chà)²
译文: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注释:¹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²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二学弹筝(zhēng)¹,银甲²不曾卸。
译文: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注释:¹筝:乐器,十三弦。²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四藏六亲¹,悬知²犹未嫁。
译文: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注释:¹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²悬知:猜想。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十五泣春风¹,背面²秋千下³
译文: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注释:¹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²背面:背着女伴。³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yāo)¹
译文: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
注释:¹招邀:邀请。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竹碧转怅(chàng)望,池清尤寂寥。
译文: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露花终裛(yì)¹湿,风蝶²强娇饶³
译文: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
注释:¹裛:沾湿。²风蝶:风中之蝶。³娇饶:柔美妩媚。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¹
译文: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
注释:¹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其一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有专家研究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其二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不得志之愁,或是描述睹物怀人之情,或是叙述当秋暑之愁时最贵邀请而实无人邀请之况,或是陈述因自己的“不自聊”虽值秋暑而不邀朋友同游的原因,有很多不同说法,莫衷一是。

  最后一种观点较符合作者之秉性,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作者以诗人的视点,表现了一种世人常见的心理现象:即因主观的“不自聊”,亦即自己主观的不快乐,面对秋暑幽胜的客观风景,竟产生了一种错觉或幻觉,故眼前的碧竹清池也变得那样怅惘寂寥;露花风蝶,亦觉其强作娇饶。而且,这种错觉或幻觉也能传染周遭,影响他人。所以,此时此刻如果携君之手同游幽胜,不但不能提起不倦赏之幽人的游兴,反而徒然使君一起“不自聊”,不游也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之儒雅风范略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èrshǒu--shāngyǐn

suìtōuzhàojìngzhǎngméinénghuà

shísuìqīngróngzuòqúnchǎ

shíèrxuédànzhēngyínjiǎcéngxiè

shícángliùqīnxuánzhīyóuwèijià

shíchūnfēngbèimiànqiūqiānxià

yōurénjuànshǎngqiūshǔguìzhāoyāo

zhúzhuǎnchàngwàngchíqīngyóuliáo

huāzhōng湿shīfēngdiéqiángjiāoráo

xiéshǒujiānjūnliáo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因甚为他成僝僽?毕竟是春迤逗。
麦浪翻晴风飐(zhǎn)¹,已过伤春²候。因甚为他成僝(chán)(zhòu)³?毕竟是春迤(yǐ)(dòu)
译文:夏至春归,伤春的时节已经过了,而他还在因为什么烦恼?原来是伤春意绪仍在,春愁挑逗。
注释:四和香:词牌名,又名四犯令。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声韵。¹风飐柳:风吹动柳条。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²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³僝僽:憔悴。⁴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红药阑(lán)¹边携素手²,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译文:记得当年在芍药花下牵你的手,那耳畔暖语更胜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锦的时候,可如今孤独的人却更加憔悴、消瘦。
注释:¹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²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此篇写伤春怀人意趣,温柔旖旎。“麦浪翻晴风贴柳,已过伤春候”风中绿麦,似是海浪,涟涟无边,清香幽幽;杨柳飐飐,随风飘扬。“麦浪”、“风飐柳”说明春去夏来,伤春季节已过。起二句,格调清新健朗,似表明作者内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悦之情的。但果真如此吗?“因甚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词有“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绝非一般的忧愁、烦恼,而是因哀愁而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说的“衣带渐宽”。然而毕竟“已过伤春候”,既然为春感伤的时候早已过了,那词人为何还落寞依然?

  这一点,词人似乎并不自知,所以才会有“因甚”的“扪心自问”。但真的不知吗?“毕竟是春迤因”,上阕结句点出伤春意绪仍在。而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个中亦含“春怀”、“春情”的内蕴。因而就有了下阕的回忆之语。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此二句承“春迤因”而来,点明烦恼之由。这两句是缅怀当初两人幽会情景: 犹记那日,在开满殷红芍药的阑边,他携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闪,温言软语,笑意满眸。这一切如今想来,令人动情,亦使人伤感。“红药”,即芍药,“红药阑”即古诗词中常提及的芍药栏,药栏,亦泛指花栏。最早见于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南宋赵长卿《长相思》中有:“药栏东,药栏西。记得当时素手时”。《牡丹亭》里也有:“转过那芍药栏前”。

  “盼到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结二句再转回写此时之情景与感受,盼到花铺似绣,却仍不能相见,翻转之中更透过一层地表达出斯人独僬悴的情态,苦恋的悲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204-205

xiāng··màilàngfānqíngfēngzhǎnliǔ--lánxìng

màilàngfānqíngfēngzhǎnliǔguòshāngchūnhòuyīnshénwèichéngchánzhòujìngshìchūndòu

hóngyàolánbiānxiéshǒunuǎnnóngjiǔpàndàoyuánhuāshìxiùquègèngchūnqiánshòu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惠连¹发清兴,袁安²念高卧。
译文:大雪之时,谢惠连曾有清逸的兴致,而袁安也曾恬然高枕而卧。
注释:¹惠连:南朝文学家谢惠连,曾作《雪赋》,其文高丽清奇。²袁安:汉代人。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余故¹非斯人²,为性兼懒(lǎn)(duò)
译文:我本来就不像他们那样的人,更何况我的性情又是这样懒惰。
注释:¹故:本来。²斯人:这二人。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译文:全凭着那杯中的美酒,整天姑且这么孤独地度过吧。

xuěshǒu··èr--gāoshì

huìliánqīngxìngyuánānniàngāo

fēirénwèixìngjiānlǎnduò

làizūnzhōngjiǔzhōngliáoguò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新家¹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译文:新住到孟城口,可叹只见衰柳而不见昔日种柳之人。
注释:孟城坳(ào):是辋川风景点之一,有古城墙。坳,低洼的地方。¹新家:新住到。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来者¹²为谁?空³悲昔人有。
译文:以后来到这里居住而追念现在的又是何人呢?我们不必徒然地悲叹这里昔日的主人。
注释:¹来者:后来的人。²复:又。³空:徒然地。⁴昔人:过去的人。

  这是一首精练含蓄、耐人寻味的哲理小诗,其在时空交错的叙述中,传达了诗人孤寂萧索的一种心态。此诗前两句交代了诗人自己新近搬到了孟城口居住之事,以及那里的衰败景象;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感慨,使人由现在之衰景联想到昔日古树参天、杨柳依依掩映着精雅山间别墅的盛景。全诗精练含蓄、耐人寻味,构思深邃,笔墨精简曲折。

  “新家孟城口”,首先是叙事,交代自己新近搬到了孟城口居住。按常理来说,既然是新家,应该有一番新气象。可诗人不然,下一句就说“古木余衰柳”,这里的环境除了疏落的古木,就是枯萎的柳树,呈现出的是一幅衰败的景象。一个“古”字,说明这里历史遗迹之长;一个“余”字暗含了兴衰的变迁;一个“衰”字,不仅画出了柳树无精打采、半死不活的形态,更暗示出一片衰败凋零的景象。想象当年宋氏别墅的盛况,对比现在的衰败状态,已经给全诗定下了悲愁落寞的基调。

  搬到这样的环境里,乔迁新居的欢喜是没有了,带给诗人的,只有深深的思考。“来者复为谁”,是说以前这里有人居住,现在“我”来这里了,总有一天“我”也会离开,以后再来这里的,是何人。“空悲昔人有”,则意为既然会有这样的新旧更替,现在的“我”也不过是后来人眼中的昔人,“我”也不必再去替前人忧伤。

  这两句诗,粗浅一看,是作者的自我排解:我在这里安家是暂时的,以后来住的人不知又是谁,所以,即使这里的景象不佳,我也没有悲哀的必要。但深入地理解一下可发现,这是诗人一种哲理上的思考。既然现在是这样一幅衰败不堪的景象,那么以前肯定有生机勃勃的时候。现在的古木,那时候还在茁壮成长;现在的衰柳,那时候一定欣欣向荣。

  此诗写景仅一句“古木余衰柳”,借一片疏落的古木和枯的柳树,便足以显示出孟城口衰败零落的景象;又借一个“余”字寓无限感慨,使人由今之衰联想到昔日古树参天、杨柳依依掩映着精雅山间别墅的盛景,可谓画一目而尽传精神。由此诗可知诗人构思之深邃,笔墨之精简曲折。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19页
2、 马玮主编,王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第164-165页

mèngchéngào

wángwéi tángdài 

xīnjiāmèngchéngkǒu shuāiliǔ 
láizhěwéishuí kōngbēirény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