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天上之星坠为石,又不闻地中有雷生霹雳。
君不见天上之星坠为石,又不闻地中有雷生霹雳。
星有光芒犹可避,雷无定所谁能测。杀人岂必干与戈,尺地寸天皆局蹐。
星有光芒犹可避,雷无定所谁能测。杀人岂必干与戈,尺地寸天皆局蹐。
重城高寝自谓安,中夜思之眠岂得。何能变化为蟭螟,飞入睫中人不识。
重城高寝自谓安,中夜思之眠岂得。何能变化为蟭螟,飞入睫中人不识。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14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乎深山,自幽而著。以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业自许,今则肆情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州之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赋》。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尔,与牡丹何异哉?但问其所赋之旨何如,吾赋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余遂赋以示之。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¹焉。盖遁(dùn)²乎深山,自幽而著。以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³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quē),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qìn)¹⁰。今则自禁闼(tà)¹¹(jì)¹²官署,外延士庶¹³之家,弥漫如四渎(dú)¹⁴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áo)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¹⁵,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¹⁶。或曰¹⁷:子¹⁸常以丈夫功业¹⁹自许,今则肆(sì)²⁰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jīng)²¹之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²²之首,有《荔枝赋》。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尔,与牡丹何异哉?但问其所赋之旨²³何如,吾赋(fù)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余遂赋(fù)以示之。
译文:古代人谈论花,从未对牡丹加以赞许,是因为它隐避深山,独自幽静的开放,不被显贵者所知。牡丹花又是怎样遇到赏识的呢?武则天皇后的家乡西河,有很多僧、道居住的房屋,那里低洼的地方有牡丹花,它的花特别杰出。武则天皇后感叹上林苑中缺少它,便命人将牡丹移栽入上林苑。从此京城洛阳的牡丹便一天天兴盛起来。从宫中到官府衙,向外发展到士大夫及百姓家里,处处都广为栽植,多得像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大河流向大海的水,不知到何处停止。每到暮春时分,游览、观赏牡丹的人如痴如狂,成为国都洛阳的一大盛事。如今的文人墨客大都用歌或诗来吟咏牡丹的形象,从没有用赋来写它的,独自我用赋来写它,来穷尽它的美好。或许有人会问:先生常以自己有大丈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报负而自负,却纵情于一花,未免有些儿女情长吧?我回答他说:先生难道没有看到张荆州的为人吗?这人真是大丈夫了,但我却在他文集的开头看到了《荔枝赋》。荔枝确实很美了,然而也不过是一种水果罢了,同牡丹有什么不同呢?关键看他赋的意图怎样。我写牡丹又有何不妥呢?他也许无法对答。我于是写了这篇赋给他看。
注释:¹与:赞许。²遁:隐避。³何遇:指仕丹花如何遇到赏识的。⁴天后:即武则天,唐高宗永徽六年(年)立为皇后,参预朝政,上元元年(年)加号“天后”。⁵西河:古代指西部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为西河,今山西、陕西界上自北而南一段。武则天家乡在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地处西河。⁶香精舍:指僧人、道士烧香诵经,修炼居住之所。⁷上苑:皇家园林,又称上林苑,即隋东都西苑、唐东都上苑,唐时在洛阳府城东,以花著称。或云在今洛阳市南龙门山北花子寨村。⁸有阙:即有缺,指缺少牡丹。⁹京国:指洛阳。年武则天代唐称帝曾定都洛阳。¹⁰寖盛:渐渐兴盛。¹¹禁闼:犹禁中。闼宫中小门。古时帝王居处门禁严,不是侍御相亲信之臣不得入内。¹²洎:到。¹³士庶:指土大夫阶层和庶民百姓。¹⁴四渎:古代对四条独流人海的大川的称呼,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¹⁵形容:即形象。¹⁶极其美:尽力描写牡丹的美。极,穷尽。¹⁷或曰:有的人说。这是作者虚设之词。¹⁸子:这是对作者的尊称。¹⁹丈夫功业:古代指男子应当理功立业报效国家。²⁰肆情:纵情。²¹张荆州:指唐玄宗时宰相张九龄,他为人正直敢盲,后被李林甫排挤罢相,眨为荆州长史,所以后世称之为张荆州。曾作《荔枝赋》。²²文集:指张九龄的诸文集《曲江集》。²³旨:意旨,主自、意图。
圆玄瑞精,有星而景,有云而卿。其光下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伦,国香欺兰。我研物情,次第而观。
圆玄¹瑞精²,有星而景³,有云而卿(qīng)。其光下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mài)¹⁰,国香¹¹欺兰¹²。我研¹³物情¹⁴,次第¹⁵而观。
译文:天上的祥瑞灵气,有星才有星光,有云才有祥云的光芒。祥瑞的星云之光下射,遇万物而成为各种形状。花草树木得到它,便会开出红花;花中最红的颜色,全都是聚集在牡丹上,它远远超越同类,其国色天香更在兰花之上。
注释:¹圆玄:指天。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用“圆”作为天的代称。《淮南子·本经训》, “‘戴圆屈方’。注‘圆,天也。’”《易·坤》: “天玄而地黄。”后称天为“玄。 ²瑞精:祥瑞的灵气。古代称生成万物的灵气。³景:犹景光,指明亮的霞光。⁴卿:即卿云,—种彩云,古人以为是祥瑞之气。⁵其光:指祥瑞的星云之光。 ⁶下垂:向下流。⁷流形:流布成形。这句是说天地祥光云气流行,遇万物而成各种形体。⁸红英:即红花。⁹钟:聚集。¹⁰拔类迈伦:超出于同类(指百花)之上。迈,超过。¹¹国香: “国色天香”的省称,形容牡丹花否色可认花卉。¹²欺兰:指压倒兰花。¹³研:研究、审察。¹⁴物情:物理人情。¹⁵次第:依次。
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晓驱。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将愤泄。淑色披开,照曜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织,疏者如缺。鲜者如濯,惨者如别。初胧胧而下上,次鳞鳞而重叠。锦衾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熏,宿露宵袌。或灼灼腾秀,或亭亭露奇。或飐然如招,或俨然如思,或希风如吟,或泫露如悲。或垂然如缒,或烂然如披。或迎日拥砌,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凤将飞。其态万万,胡可立辩?不窥天府,孰得而见?
暮春气极¹,绿苞²如珠。清露宵偃(yǎn)³。韶光晓驱。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wù)盛怒,如将愤泄。淑色¹⁰披开¹¹,照曜(yào)酷烈。美肤腻(nì)体,万状皆绝。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zhě)¹²,殷(yīn)¹³者如血。向者¹⁴如迎,背者如诀¹⁵。坼(chè)¹⁶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niǎo)¹⁷如舞,侧者如跌。亚者¹⁸如醉,曲者¹⁹如折²⁰。密者如织,疏者²¹如缺²²。鲜者如濯(zhuó),惨者²³如别。初胧(lóng)²⁴而下上²⁵,次鳞鳞²⁶而重叠²⁷。锦衾(qīn)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熏(xūn)²⁸,宿露²⁹宵袌。或灼(zhuó)³⁰腾秀³¹,或亭亭³²露奇³³。或飐(zhǎn)³⁴如招,或俨(yǎn)³⁵如思,或希风如吟,或泫露³⁶如悲。或垂然³⁷如缒(zhuì)³⁸,或烂然³⁹如披⁴⁰。或迎日拥砌(qì)⁴¹,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凤⁴²将飞。其态万万,胡可立辩?不窥天府⁴³,孰得而见?
译文:我仔细观察,依次了解:阳春三月,地气充沛,花苞珍珠般青翠。虽经一夜露水,朝阳却把它们驱退。枝节在春风中荡漾,仿佛化解了凝固的心结。脉络融会畅通,气势不可阻遏。突然旺盛充盈,似乎将要狂泻。明媚的阳光打开花苞,照在她身上多么热烈。完美细腻的肌肤体态,万般形容都皆叫绝。红的似朝阳,白的如皓月;淡雅类素土,浓烈胜鲜血;相向犹迎娶,相背同诀别。开放的像在谈笑,含苞的像在咽噎;俯视的似有无尽愁绪,仰望的似有无限喜悦;缠绕的似在起舞,侧身的似将摔跌;靠着的如在沉醉,弯着的如受挫折;密集的似是巧织,疏离的似有亏缺;鲜艳的如经洗涤,惨淡的如相离别。隐约初看,上下错落;依次细观,鳞比层叠。如锦缎软被覆盖,似绣花罗帐连接。日受阳光笼罩熏陶,夜经甘露沐浴净洁。有的灼灼明丽,秀色可餐;有的亭亭玉立,奇特莫测。有时摇曳,像在招手;有时雅静,似在想谁。有轻风拂来,如在吟唱;有露珠滴下,如在悲切。细雨霏霏,她如珍珠挂怀;阳光灿灿,她如彩绸在披。堆砌园圃里,簇拥以迎朝日;光临清池边,倩影以比明月。或像驯养之山鸡,令人可爱;或像威仪之凤鸟,展翅将飞。形态种种,哪可立刻辨别。不游皇家林苑,谁能见得这些。
注释:¹极:协犹尽。这句是说暮春生气将尽的时候。²绿苞:指牡丹的花苞。苞,花未开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³偃:卧。⁴韶光:美好的时光,指春光。 ⁵驱,驱赶,这里是催促、催动的意思。⁶枝节:指牡丹的枝叶。⁷百脉:指牡丹的枝条叶脉。⁸ 融畅:通畅。 ⁹兀然:犹忽然。 这两句是说牡丹忽然之间花叶怒放,好象要发泄愤怒。¹⁰淑色:犹美色。 ¹¹披开:散开,指牡丹花散放开美丽的色彩。¹²赭:赤褐色。¹³殷:赤黑色。¹⁴向者:指朝看人的牡丹。¹⁵诀:长别。¹⁶坼:指花瓣裂开的牡丹。¹⁷袅者:指动摇不停的牡丹。¹⁸亚者:指低垂的牡丹。亚:通“压”。¹⁹曲者:指枝条弯曲的牡丹。 ²⁰折:折腰,弯腰行礼。²¹疏者:指枝叶稀疏的牡丹。 ²²缺:指肢体缺陷。²³惨者:指颜色暗淡的牡丹。²⁴初胧胧:指初放的牡丹色泽还是暗淡的。胧胧:暗淡的样子。²⁵上下:指或高或低地开放。²⁶次鳞鳞:指牡丹接续者开出色彩鲜艳的花朵。次:第二, 引申为“随跟着”。 ²⁷重叠:指花朵重歪叠叠地开放。²⁸晴笼昼熏:指白昼的日光笼罩和照射看牡丹。笼:笼罩,指日光如笼之罩于万物之上。 晴熏:指日光照射。²⁹宿露:隔夜的露水。³⁰灼灼:鲜明的样子。³¹腾秀:升发秀色。腾:升。³²亭亭:耸立的样子。³³露奇:显露奇姿。³⁴飐然:风吹物颤动的样子。³⁵俨然:端庄的样子。³⁶泫露:滴露。泫:水滴下的样子。³⁷垂然:形容花枝低挂的样子。³⁸缒:将东西系在绳子上坠下去。³⁹烂然:形容花色光彩鲜丽的样子。⁴⁰披:散开。⁴¹拥砌:围看台阶。拥:环抱、围着。⁴²威风:古代传说凤有威仪,即端庄的容止,所以叫威凤。⁴³天府:皇家的仓库,这里特指皇家育养花卉的内府。
乍遇孙武,来此教战。教战谓何?摇摇纤柯。玉栏风满,流霞成波,历阶重台,万朵千棵。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颜色酡。角炫红釭,争颦翠娥。灼灼夭夭,逶逶迤迤。汉宫三千,艳列星河,我见其少,孰云其多。弄彩呈妍,压景骈肩。席发银烛,炉升绛烟。洞府真人,会于群仙。晶荧往来,金釭列钱。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惊旱莲。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万金,买此繁华。遑恤终日,一言相夸。列幄庭中,步障开霞。曲庑重梁,松篁交加。如贮深闺,似隔窗纱,仿佛息妫,依稀馆娃。我来观之,如乘仙槎。脉脉不语,迟迟日斜。九衢游人,骏马香车。有酒如渑,万坐笙歌。一醉是竞,孰知其他。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栉比。蕊如金屑,妆饰淑质。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宵溃,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让其先,敢怀愤嫉?
乍遇孙武¹,来此教战。教战谓何?摇摇纤柯(kē)²。玉栏³风满,流霞成波,历阶重台,万朵千棵。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颜¹⁰色酡(tuó)¹¹。角炫¹²红釭(gāng)¹³,争颦(pín)翠娥¹⁴。灼灼¹⁵夭夭,逶(wēi)逶迤(yǐ)¹⁶。汉宫三千,艳列星河¹⁷,我见其少,孰云其多。弄彩呈妍,压景¹⁸(pián)肩。席发银烛,炉升绛(jiàng)¹⁹。洞府²⁰真人²¹,会于群仙。晶荧(yíng)²²往来,金釭(gāng)²³列钱²⁴。凝睇(dì)相看,曾不晤(wù)²⁵。未及行雨,先惊旱莲²⁶。公室侯家²⁷,列之如麻²⁸。咳唾万金,买此繁华。遑(huáng)恤终日,一言²⁹相夸。列幄(wò)³⁰庭中,步障³¹开霞³²。曲庑(wǔ)³³重梁³⁴,松篁(huáng)³⁵交加³⁶。如贮(zhù)深闺,似隔窗纱,仿佛息妫(guī)³⁷,依稀馆娃³⁸。我来观之,如乘仙槎(chá)³⁹。脉(mò)(mò)不语,迟迟日斜。九衢(qú)⁴⁰游人,骏马香车。有酒如渑(shéng)⁴¹,万坐笙(shēng)歌。一醉是竞,孰知其他。我案⁴²花品⁴³,此花第一。脱落⁴⁴群类⁴⁵,独占春日。其大盈尺⁴⁶,其香满室。叶如翠羽⁴⁷,拥抱栉(zhì)⁴⁸。蕊如金屑,妆饰淑质⁴⁹。玫瑰羞死,芍药自失⁵⁰。夭桃敛迹,秾李⁵¹惭出。踯(zhí)(zhú)⁵²宵溃,木兰潜逸。朱槿⁵³灰心,紫薇屈膝,皆让其先,敢怀愤嫉?
译文:忽觉疑似孙武,前来教练战列,教的都是何人?纤柔宠姬嫔妃。玉砌雕栏站满,如霞波飘逸。层层阶台遍布,不知万朵千堆。有如美女西施,有如佳人南威,有如洛河女神,有如湘江娥妃。或倚负,或扶携,个个红颜佳色。在宫殿,竞奇斗艳,争宠献媚。娇艳妖娆,缠绵徘徊。犹如那汉宫里,三千佳丽,又恰似银河中,群星争辉。这光景,我见得少;有谁说,他见多回。那真色彩纷呈,人们挨肩擦背。桌台烛光闪烁,香炉紫烟腾飞。恰似神人洞府,群仙聚会。装饰晶莹耀眼,满堂生辉。塑像凝神注目,互不理会。犹未下雨,望雨莲花早准备。公侯人家,成群结队;不惜重金,来此一会。消遣终日,异口同声赞美。庭中挂着屏帐,张开霞帏。曲折廊庑,粗壮梁柱,苍松翠竹,交相映辉。犹似豪门秀女,藏在深闺。隔着紫帐,仿佛西施馆娃,又像桃面息妫。我来观赏,如坐木筏登天河。从早到晚,无言脉脉。各路游客,乘坐骏马豪车。酒如渑水长流,万人笙歌荡回。但求一醉,哪知牡丹品格!我论花之品位,牡丹堪称花魁。超越各种花卉,独占春光明媚。体态丰盈,馨香四溢。翠叶如孔雀羽毛,层层抱拥;花蕊似金粉装饰,气质华贵。玫瑰羞得要死;芍药自失品味;妖冶桃花收了踪迹;洁白李花惭愧而去;杜鹃连夜溜走;木兰暗中逃逸;朱槿心灰意冷,紫薇屈膝败退。全被牡丹占先,怎么可能不忌恨,怎么可能能不谤毁。
注释:¹孙武:春秋时代的军事家,齐国入,著有《孙子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有孙武教练吴王阖庐的宫中美女的故事。²纤柯:指纤柔的花枝。³玉栏:指花园四周玉砌的栏杆。⁴流霞:指牡丹花色泽鲜丽,象流动的彩霞。⁵重台:层台。⁶西子:西施。⁷南威:南之威的省称。此二人传说为春秋时代的美女。⁸洛神:洛水女神。⁹湘娥,湘水女神,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听到舜南行死于苍梧,二妃南望痛哭自投湘水而死,遂成湘水之神。¹⁰朱颜:指女子美好的容貌,这里比喻牡丹花。¹¹酡:钦酒脸红。¹²角炫:较量、炫耀。¹³红釭:红灯。¹⁴翠娥:美入之眉。这里指代美女。¹⁵灼灼:形容花朵鲜明的样子。 妖妖形容姿态抚媚的样子。¹⁶逶逶迤迤:形容牡丹花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¹⁷星河:银河。¹⁸压景:压倒日光。¹⁹绛烟:白烟。²⁰洞府:道教所谓神仙居住的地方。²¹ 真人:道家称修养纯真本性的得道之人。 ²²晶荧:光亮闪烁的样子。²³金釭:古代宫殿壁带上装饰的金环。壁带是墙壁小的横木,露出墙外形状如带。²⁴列钱:指全环里面镶者玉石,排列在璧带上象一贯钱似的。²⁵晤言:对面交谈。²⁶旱莲:药草名。形容牡丹之娇美。²⁷公室侯家:泛招王侯府第。²⁸列之如麻:指陈列牡丹象麻林一样。²⁹一言:众口一词。³⁰列幄:摆列起帐篷,用来给牡丹蔽阳。³¹步障:给牡丹遮蔽风尘的一种屏幕。 ³²开霞:指步障色彩华丽像彩霞铺展。³³曲庑:捐厅堂四周的廊屋。曲:环绕。³⁴重梁:指屋梁重叠的房屋,即楼阁。³⁵松篁:即松竹。³⁶交加:指松竹的阴凉交互遮蔽在牡丹上。加:施加。³⁷息妫:春秋时代息侯的夫人,妫(guī )姓。传说楚文王灭息,虏获息妫而归,息妫因亡国之痛,与楚文王不通言语。因为她面若桃花,又称“桃花夫人”。³⁸馆娃:指西施。吴王夫差为西施曾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建造馆娃宫。³⁹仙槎:古代神话中仙游天上的木筏。槎:木筏。汉代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入曾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晋张华《博物志》三)⁴⁰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⁴¹有酒如渑: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意思是有酒如渑水长流,有肉如堆成的小山冈。⁴²案:考察。⁴³花品:指花的品种与等级。⁴⁴脱落:犹脱略,轻慢,不受拘束。⁴⁵ 群类:指群花。⁴⁶盈尺:一尺多长。此指牡丹花。⁴⁷翠羽,翡翠鸟的羽毛。⁴⁸栉比:形容牡丹叶子密接相连,像梳齿般排列。⁴⁹淑质:美善的品质。⁵⁰自失:茫然无所措。⁵¹“夭桃”、“秾李”:比喻年少美貌。⁵²踯躅:是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⁵³朱槿:即扶桑花。
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使其花如此而伟乎,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而大来。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吾欲问汝,曷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¹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使其花如此而伟乎,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²而大来³。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吾欲问汝,曷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译文:真漂亮啊,真美丽啊!这大地所产之物,即使牡丹这样奇美,也为何以前冷清,无人问津,如今这般兴盛,大量流行?难道草木命运之门,也有时阻塞,有时打开?我想问你,为何而存在?你却不回答,只顾留恋徘徊。
注释:¹焕:鲜明、光亮,此处指牡丹花的光彩显赫。²昌然:兴盛,繁荣的样子。³来,语气助词,相当于“咧”。⁴留玩:流连,玩赏。

  舒元舆是为牡丹作赋的第一人。后世将牡丹推为国色天香、花中之魁,此赋功不可没。此赋以拟人手法,频频采用排比句式,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从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角度,将牡丹的形色神韵摹写得淋漓尽致。

  全文除“序”交代作赋来由外,可分作五个大段。第一大段写牡丹集大自然之精华,具出类拔萃之美:“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伦,国香欺兰。”作者首先描绘出静态的牡丹形象,给人关于牡丹的第一印象。写牡丹静态肖像,无非形色。但作者的手法显示了他的不凡:在时、空中为牡丹着色定位。

  第二大段是《牡丹赋》的重点,又分作四层。第一层写牡丹从含苞到盛开的情景:“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淑色披开,照曜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先写时间流动中的壮丹:暮春时节“绿苞如珠,清露宵似,韶光晓驱”,以及“淑色披开,照暇酷烈”。流动变化中的牡丹,比较概括,略显抽象;第二层以拟人手法写牡丹的形和色,连用十八个排比句,如“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将牡丹写得情态万千,栩栩如生;继而又连用十二个排比句,如“或带风如吟,或泣露如悲”,“或迎风拥砌,或照影临池”,将牡丹写得情切切、意绵绵的是解语之花。接着腾出笔墨细写空间中形态。先写色:五色缤纷,七彩斑斓。再写形:各具其态,各异其趣。然后又用几乎是重复的手法加固第一次笔最给人的印象:给我们一个鲜明的牡丹群像。静态很美。动态如何?描绘牡丹如吴宫美女“闲静如娇花照水,行动似细柳扶风”。其实动态更胜于静态。一阵风来,各种色彩融为一片,灿若流霞;风搅动了香气,入鼻即醉。这风中摇摆的千万朵牡丹,在动中不唯别具情态,还给人争奇斗艳、互不相让的感觉。一个个真如画中仙子,飘然欲下,美目流盼,莺歌宛转,香汗淋漓,娇喘吁吁,可摸可触。这是第二次动态处理。以上只是牡丹的外在形态之一,是天下古今人眼中牡丹,不是唐人眼中牡丹,故作者用另副笔墨写了被唐人宠爱的牡丹:在那里,牡丹被“列恨”、“步障”、“曲庞垂梁”保护起来,还有“松幕交加”。这倒有些像宫中美人,虽无天地间的生气、却多了天地间所无的富贵、妩嫦、娴朴、纤弱。因前已有充分铺排渲染,故此处牡丹写得虚,这正符合牡丹环境,有雾中观花,隔纱望影的妙趣。第三层则用西施、南威等美女和洛神、湘娥等女神比况牡丹的风采神韵:“玉栏风满,流霞成波”,“或倚或扶,朱颜已酡。”第四层写夜间牡丹之美:“席发银烛,炉生绛烟”,“晶荧往来,金钮列钱”,“未及行雨,先惊旱莲”。

  牡丹的内在品质,是作者的最后处理。写淑质,不人化拔高,还是从它的自然形态着手。写叶、写蕊、写枝、写态,又从其它花的比较中写出它的不凡品质。这里写淑质与前牡丹的外在形态比显然要逊色得多,这恐怕与牡丹并无奇特品质可言有关:无玫瑰之长开不衰,无秋菊之凌霜怒放,更无莲花之灌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它只是以外在的富丽取胜,而外在形态在前已有足够描攀,故从旁渲染虚写。从序看,作者写牡丹是有顾虑的。有顾虑还要写,可见其对壮丹之美感受极深。作者曾感叹无人赋牡丹,其实不然,就在他的同时代,便有李德裕的 《 牡丹赋 》 。李赋明显逊于舒赋。不是功力不如,而在于态度用力不同。李赋是游戏文字,为补文坛空白(李赋序亦云无人赋壮丹);舒元舆却在牡丹中倾注着自己的人生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牡丹在唐代被发现,随之风靡京都,顺倒朝野,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就是它富丽大度的形象正吻和唐人丰满繁华的审美理想,它的形态与盛唐之气合拍,作为唐代士大夫,作者不会例外,然而更让作者动心的不是牡丹的外在形态,而是它由边鄙无人赏识的野花,一跃而身价百倍的际遇。作者对此有过思考,并且这思考和他的人生信念一致:一物一人,能否不被埋没而有所作为,不在于出身高低贵贱,而在于自身的才质:是牡丹总会被人厚爱。作者虽出身贫寒,却“自负其才,锐于进取” , “常以丈夫功业自许”,并且从写斌的当时看,作者的才能并未被充分的认识,因此,他从牡丹的际遇看到的是自己的处境与将来,他从牡丹的品质形象看到的是自身的不凡才其,他是充满激情和对未来的信心在讴耿牡丹。因此,牡丹既是唐人眼中牡丹,又是作者心中牡丹;既是天地间一客体,又是作者感情理念的载体。这样牡丹就既有艳丽之形.又有浓厚的人情味,这就难怪此赋轰动一时,后来还触动得唐文宗感慨流泪了。

  第三大段写“公室侯家”和“九衢游人”观赏牡丹的盛况。第四大段中连用八个排比句写牡丹艳压群芳:“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天桃敛迹,辕李惭出,踯躅宵溃,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第五大段则寓物抒情,点明本赋题旨:“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而大来!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据《新唐书·舒元舆传》载,作者被害之后,文宗观赏牡丹,凭栏吟诵此赋,竞至泣下沾衣,亦得以见其感人至深之一斑。

参考资料:
1、 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1:468-476
2、 何香久主编,中国历代名家散文大系·隋唐五代卷,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9,第790页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大人¹²马癯(qú)乃寒³,宗人贷宅荒厥(jué)垣。
译文:向长辈借来瘦马,我骑入洛阳,向族人租借的宅子满目荒凉。
注释:¹大人:古人对父母称号,诗中指母亲。²乞:给予。³癯乃寒:瘦弱。⁴宗人:同族人。⁵厥:其。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横庭鼠径空土涩(sè)¹,出篱大枣垂珠残。
译文:空庭里只有老鼠跑来跑去,几粒残枣在出篱的树上摇晃。
注释:¹涩:干涩粗糙。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
安定美人¹截黄绶(shòu)²,脱落缨(yīng)(jū)³暝朝酒。
译文:安定城的君子,可叹你调任外放,却仍然饮酒自娱,不放在心上。
注释:¹安定美人:指皇甫湜。²黄绶:县尉所佩黄色丝带。³缨裾:冠带和衣襟,指官服。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还家白笔¹未上头,使我清声²落人后。
译文:直到还乡之日你未能登上高位,也从此断绝了我扬名的希望。
注释:¹白笔:唐制七品以上官员用白笔代簪子。²清声:好名声。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
枉辱¹称知犯君眼²,排引³才升强絙(gēng)断。
译文:枉称知己,怕玷辱了你的眼力,接引的绳子断了,知遇之恩难忘。
注释:¹枉辱:谦辞,有“屈承”之意。²犯君眼:得到你的重视。³排引:引荐。⁴强絙:粗大的绳索。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
洛风送马入长关¹,阖(hé)²未开逢猰(yà)³
译文:当初我满怀豪情随洛风入都,天门未开,前路被狂犬拦挡。
注释:¹长关:长安的城关,古称长关为长都。²阖扇:门扇,此指“君门”,即皇城大门。³猰犬:应作“瘈(zhì)犬”,疯狗。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那知坚都¹相草草,客枕幽单²看春老³
译文:不料相马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我落魄异乡,眼看着青春耗光。
注释:¹坚都:两位古代善相马者,指刀坚和丁君都,诗中代指主管考试的礼部官员。²幽单:犹孤独。³春老:春光消逝。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归来骨薄面无膏¹,疫气冲头鬓茎少。
译文:归家时,枯瘦的脸上毫无光泽,鬓发稀疏,好像大病了一场。
注释:¹膏:滋润的面部肌肤。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欲雕¹小说干(gān)²天官³,宗孙不调为谁怜?
译文:想写一篇传奇去干谒权贵,一个遭弃的皇孙,谁肯把我欣赏?
注释:¹雕:写作。²干:干谒。³天官:吏部官员。⁴宗孙:李贺自谓。⁵不调:不被选中。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明朝下元¹复西道,崆(kōng)(tóng)²叙别长如天。
译文:年秋天只好再踏上赴京之路,今日与君话别,明日山高水长。
注释:¹下元:唐人称十月十五日为下元。²崆峒:洛阳代称。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共二十句,平仄声交替押韵,不断换韵,诗意也不断地转换。首四句,押平声“寒”韵,诗人自叙应河南府试时的贫窘状况,母亲给予的马很瘦弱,族人借给的住宅墙垣断缺,院里小径纵横,破篱上挂着几颗残枣。次四句换押上声“有”韵,转写皇甫湜失意潦倒的近况,他解下黄绶,脱落衣冠,早晓沉湎于饮酒。“枉辱”四句,上、去声“潸”、“铣”、“翰”韵通押,叙述自己蒙皇甫湜赏识,方欲荐引。但一到长安。又遭排摈,诗意正指皇甫湜支持李贺赴京应礼部试而遭失败的往事。“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四句,上声筿、皓通押,控诉礼部官员选拔人才,草率从事,又描写自己应考失败后憔悴失态的情状。结尾四句,换押平声先、寒韵,诗人向相知的前辈坦陈心胸,意欲向吏部上书。“长如天”,以浩无边际的空间,比喻时间之久长。后来的事实证明,皇甫湜与李贺再也没有碰过头,正是“长如天”。

  李贺想通过科举,作为仕宦的正途,从而实现自己进步的政治理想。但在“任人唯亲”路线的抑制下,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从亲身“逢楔犬”的遭遇中,诗人对“坚都”这批握有用人重权的腐朽势力,发出了“相草草”的怒斥,表明他已经感受到当时政治的黑暗,表达了他对腐恶势力压抑人才的憎恨。诗人情绪很复杂,所以此诗题为“杂叙”,很切题。诗中所述人事,所抒情感,情真意切,为读者深入认知李贺生平事迹及其交游,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闿生《跋李长吉诗评注》:“昌谷诗上继杜韩。”韩,就是韩愈。李贺诗深受韩愈的影响,此诗就是一例。《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不论叙事、抒情、造语,均极奇崛,绝去畦径,有韩愈的风调。全诗想象奇特,峭拔警迈。诗笔纵横腾跃,运用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的特点,多变的韵脚与多变的诗意相配合,造成韵脚密集,韵律谐和,读来朗朗上口。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3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¹中有善²口技³。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¹⁰,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¹¹而已¹²。众宾团坐¹³。少(shǎo)(qǐng)¹⁴,但¹⁵¹⁶屏障中抚尺一下¹⁷,满坐寂然¹⁸,无敢哗(huá)¹⁹者。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户人家宴请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宾客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注释:¹京:京城。²善:擅长,善于。³口技:杂技的一种。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⁴者:……的人。⁵会:适逢,正赶上。⁶宴:举行宴会,名词动用。⁷于:在。⁸厅事:大厅,客厅。⁹施:设置,安放。¹⁰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¹¹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¹²而已:罢了。¹³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¹⁴少顷:不久,一会儿。¹⁵但:只。¹⁶闻:听见。¹⁷下:拍。¹⁸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寂然,安静的样子。然:用在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的样子。¹⁹哗:喧哗,大声说话。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¹闻深巷²中犬吠(fèi)³,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yì)。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¹⁰,儿含乳¹¹啼,妇拍而呜¹²之。又一大儿醒,絮(xù)¹³不止。当是时¹⁴,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¹⁵醒声,夫叱(chì)¹⁶大儿声,一时¹⁷齐发¹⁸,众妙毕备¹⁹。满坐宾客无不²⁰伸颈²¹,侧目²²,微笑,默叹²³,以为²⁴妙绝²⁵
译文: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心中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注释:¹ 遥:远远地。²深巷:幽深的巷子。深:很长。³犬吠:狗叫(声)。⁴惊觉:惊醒。⁵欠伸: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⁶呓语:说梦话。⁷既而:不久,紧接着。而,这里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⁸啼:哭。⁹抚:抚摸,安慰。¹⁰儿乳:乳:作动词用,喂奶。¹¹含乳:乳头。¹²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¹³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¹⁴当是时:在这个时候。¹⁵初:刚,刚开始。¹⁶叱:大声呵斥,严厉批评。¹⁷一时:同一时候。¹⁸齐发:一齐发出。¹⁹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²⁰无不: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²¹伸颈:伸长脖子。²²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名词动用。²³默叹:默默地赞叹。²⁴以为:认为。²⁵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绝:到了极点。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未几¹,夫齁(hōu)²声起,妇拍儿亦渐³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shǎo),稍稍正坐¹⁰
译文: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活动的声音,盆子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注释:¹未几:不多久。²齁:打鼾(hān),打呼噜。³渐:慢慢地。⁴微闻:隐约地听到。⁵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⁶(拟声词)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⁷倾侧:翻倒倾斜。⁸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⁹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¹⁰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¹一人大呼:“火起²”,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³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yè)屋许(hǔ)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¹⁰。虽¹¹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¹²;人有百口¹³,口有百舌,不能名¹⁴其一处也。于¹⁵¹⁶宾客无不变色¹⁷离席¹⁸,奋袖出臂¹⁹,两股²⁰战战²¹,几(jī)²²欲先走²³
译文: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
注释:¹忽:忽然,突然。²火起:起火,失火。³齐:一齐。⁴俄而:一会儿,不久。⁵中间:其中夹杂着。中:其中;间:夹杂。⁶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⁷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⁸齐作:一齐发出。⁹曳屋许许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呼喊声。¹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没有的。¹¹虽:即使。¹²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¹³口:嘴巴。¹⁴名:作动词用,说出。¹⁵于:在。¹⁶是:这。¹⁷变色:变了脸色,惊慌失措。¹⁸离席:离开座位。¹⁹奋袖出臂: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奋:张开、展开。出:露出。²⁰股:大腿。²¹战战:打哆嗦;打战。²²几:几乎,差点儿。²³先走:抢先逃跑。走:跑。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语文教材版本)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¹。撤屏²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注释:¹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毕绝:都消失了。²撤屏:撤去屏风。

  第一部分

  (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最后以“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这部分除一个“善”字外,对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赞词,却处处为其高超技艺张本,造成很强的悬念,使读者料想必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表演由远远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开始。然后以一个四口之家作为想像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转入内景。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这就拉开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打破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示夜静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这一层,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气氛骤然变化。然后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kǒu

línhuán qīngdài 

    jīngzhōngyǒushànkǒuzhě huìbīnyàn tīngshìzhīdōngběijiǎo shīchǐpíngzhàng kǒurénzuòpíngzhàngzhōng zhuō  shàn chǐér zhòngbīntuánzuò shàoqǐng dànwénpíngzhàngzhōngchǐxià mǎnzuòrán gǎnhuázhě 

    yáowénshēnxiàngzhōngquǎnfèi biàn便yǒurénjīngjuéqiànshēn  érérxǐng  xǐng ér érhán pāiérzhī yòuérxǐng zhǐ dāngshìshí shǒupāiérshēng kǒuzhōngshēng érhánshēng érchūxǐngshēng chìérshēng shí zhòngmiàobèi mǎnzuòbīnshēnjǐng  wēixiào tàn wéimiàojué 

    wèi hōushēng pāiérjiànpāijiànzhǐ wēiwényǒushǔzuòzuòsuǒsuǒ pénqīng mèngzhōngsòu bīnshàoshū shāoshāozhèngzuò 

    rén  huǒ    liǎngér éérbǎiqiānrén bǎiqiānér bǎiqiānquǎnfèi zhōngjiànbēngdǎozhīshēng huǒbàoshēng fēngshēng bǎiqiānzuò yòujiābǎiqiānqiújiùshēng shēng qiǎngduóshēng shuǐshēng fánsuǒyīngyǒu suǒyǒu suīrényǒubǎishǒu shǒuyǒubǎizhǐ néngzhǐduān rényǒubǎikǒu kǒuyǒubǎishé néngmíngchù shìbīnbiàn fènxiùchū liǎngzhànzhàn xiānzǒu 

    ránchǐxià qúnxiǎngjué chèpíngshìzhī rén zhuō  shàn chǐér  wénjiàocáibǎnběn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¹
译文:世人皆爱种植桃李,都是在权贵世家的庭院里。
注释:¹金张门:指权贵世家。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pān)折争捷径,及此¹春风暄。
译文: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
注释:¹及此:这样。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译文: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译文: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译文:在桂花树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桂花概括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称之为“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桂花桂花

  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感遇》)李白在《咏桂》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也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刚劲凛然的美质,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颇具特色,“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桂花树与月亮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毛泽东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便源于这一典故。

  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他说:“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他觉得,偌大一个月宫,只有一株桂树,未免太冷清了,于是大胆建议:“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东城桂》)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桂花寓意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桂花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唐温庭筠在欣闻朋友及第高中时发出感慨:“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钟先辈》)元代文人郑德辉在《王粲登楼》中则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由于“蟾宫折桂”寓意着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栽种桂花。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许多古桂树。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开花时金黄一片,香飘数里;还有桂林市东郊唐家里村的“唐桂”,也是千年古桂树了。 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在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如今,“月中仙品”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著名花卉,尤其在西安的街道、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为古城又添美景,真可谓是“广寒月中桂,香飘入万家”。

yǒngguì

bái tángdài 

shìrénzhòngtáo jiēzàijīnzhāngmén 
pānzhézhēngjiéjìng chūnfēngxuān 
zhāotiānshuāngxià róngyào耀nánjiǔcún 
ānzhīnánshānguì 绿chuífānggēn 
qīngyīntuō shùjūnyuán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¹
译文:天下不太平,请让我呈献奇异愤激的诗。
注释:¹佹(guǐ)诗:奇异激愤的诗。
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天地易位¹,四时易乡(xiàng)²
译文:天地改变了位置,四季改变了次序。
注释:¹易位:改变了位置。²易乡:改变了方向。乡,同“向”。
列星殒坠,旦暮晦盲。
列星殒(yǔn)¹,旦暮晦(huì)²
译文:日月星辰坠落,白昼夜晚昏暗不明。
注释:¹殒坠:坠落。殒,同“陨”。²晦盲:昏暗不明。
幽闇登昭,日月下藏。
幽闇(àn)¹时昭²,日月³下藏
译文:奸邪小人时上显要位置,光明的君子隐遁伏潜。
注释:¹幽闇:指奸邪小人。²时昭:时上显要的位置。³日月:指光明的君子。⁴下藏:下隐潜藏。
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公正无私,反见从横¹
译文:公正无私,被诬为反复无常。
注释:¹从横:合纵连横,比喻反复无常。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¹
译文:一心为民,被诬为已营造楼台。
注释:¹重楼疏堂: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厅堂。
无私罪人,憼革贰兵。
无私罪人¹,憼(jǐng)²³贰兵
译文: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被诬为兴兵作乱。
注释:¹无私罪人: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荀子》杨倞注所谓“果于去恶也”。²憼:同“儆”,准备。³革:甲,指兵器。⁴戒兵,备兵。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¹
译文:道德完美无瑕,却招来无尽的谗言。
注释:¹将将:通“锵锵”,聚集的样子。
仁人绌约,敖暴擅强。
仁人绌(chù)¹,敖(áo)²暴擅强³
译文: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傲慢暴虐的小人专横擅权。
注释:¹绌约:黜退,穷困。²敖:通“傲”。³擅强:专横。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天下幽险¹,恐失世英。
译文:天下如此昏暗,恐怕要失去一代圣贤。
注释:¹幽险:昏暗、凶险。
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chī)¹为蝘(yǎn)(tíng)²,鸱(chī)(xiāo)³为凤凰。
译文:把螭龙当作壁虎,把猫头鹰当作凤凰。
注释:¹螭龙:传说中的蛟龙。²蝘蜒:壁虎。³鸱枭:猫头鹰。
比干见刳,孔子拘匡。
比干¹见刳(kū)²,孔子拘匡³
译文:比干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孔子被围困在匡地。
注释:¹比干:商纣的叔父,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²刳:破开挖空。³匡: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长垣县,孔子曾在这里被匡人包围。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拂¹乎其遇时之不详也。
译文:他们的智慧多么光辉,志向不能实现是因为时代不吉祥。
注释:¹拂:违背。
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闇乎天下之晦盲也。
郁郁¹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闇乎天下之晦盲也。
译文:要实行的礼义多么光辉灿烂,但天下云一片黑暗。
注释:¹郁郁:文彩很盛的样子。按:此句“郁郁”二字原与上句“拂”字互易,今据《荀子》杨倞注改。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hào)¹天不复²,忧无疆也。
译文:莽莽天宇不复光明,忧心忡忡无边无疆。
注释:¹皓:光明。²复:返。
千岁必反,古之常也。
千岁必反¹,古之常也。
译文:长久的动乱之后就会回归太平,这天理恒久不变。
注释:¹千岁必反:谓乱久必治。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译文:弟子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上天一定不会把我们遗忘。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圣人共手,时几¹²矣。
译文:圣人请暂且拱手等候,好时机却将到来。
注释:¹几:近。²将:行,到来。
与愚以疑,愿闻反辞。
与愚以疑¹,愿闻反辞²
译文:我说的话可能让人难以相信,请让我反复陈说我的想法。
注释:¹与愚以疑:我讲了愚蠢的话让您疑惑。²反辞:反复叙说之辞,犹《楚辞》中的“乱曰”,即下文的“小歌”。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何其塞矣。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¹,何其塞²矣。
译文:那道小歌这样唱道:我心中怀念着远方,那里的道路是多么闭塞。
注释:¹远方:指楚国。俞樾说:“不敢斥言楚国,故姑托远方言之。”²塞:蔽塞。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仁人绌约,暴人衍(yǎn)¹矣。
译文: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暴虐之人却数不胜数。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
忠臣危殆(dài)¹,谗人服²矣。
译文:忠臣义士危在旦夕,奸佞小人志得意满。
注释:¹危殆:危险。²服:用。
琁玉瑶珠,不知佩也。
¹玉瑶珠,不知佩也。
译文:珍贵的美玉和珠宝,不知道佩戴。
注释:¹琁:同“璇”,美玉。
襍布与锦,不知异也。
(zá)布与锦,不知异也。
译文:精布和锦缎,不知道它们的区别。
闾娵子奢,莫之媒也。
(lǘ)(jū)¹子奢²,莫之媒也。
译文:俊美的闾娵和子奢,没有人为他们做媒。
注释:¹闾娵:战国时魏国美女。²子奢:当为“子都”,春秋时郑国美男子。
嫫母力父,是之喜也。
(mó)¹力父²,是之喜也³
译文:丑陋的嫫母和力父,却是人们喜欢的对象。
注释:¹嫫母:传说是黄帝时的丑女。²力父:未详,可能是丑男子。³是之喜也:能够受人喜欢。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译文:将眼盲当作目光敏锐,将耳聋当作听力超卓。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译文:将危险当作安全,将吉祥当作灾祸。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¹
译文:上天啊,怎么能和这些人同道!
注释:¹曷维其同:怎么能和这些人同道。

  《佹诗》见于《荀子·赋篇》。《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赋,后附《佹诗》。

  关于五篇赋同《佹诗》的关系,前人争议颇多,或以为六篇都是荀子晚年作的一组赋,或以为《佹诗》独立成篇,与前五篇不类,或以为《佹诗》与《小歌》也是并列的两首诗。我们认为,《荀子·赋篇》包括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两篇作品:前半五首是讔,作于齐宣王朝(前319--前301)初至齐稷下时;后半为赋,作于其初次适楚、又去而至赵国期间。至于《佹诗》后面的“小歌”,就是屈原《抽思》中的“少歌”,与“乱辞”的性质相同,当然是《佹诗》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成篇。  《佹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战国策》上有明确记载:齐滑王末年,荀卿因上书齐相不被采纳,遂南适楚,客于春申君。由于谗人的离间,荀卿又不得不离楚去赵。到赵国不久,春申君又使人请荀卿返楚,于是荀卿为书谢春申君,信末附诗一首。《战国策·楚策四》所录送春申君的诗,正是这首《佹诗》的“小歌”,只是《楚策》系节录,略去了头六句,个别字句略有不同而已。可见这首诗是荀子屡遭谗言、政治上极不得意、心灵蒙受重创之下写的。

  诗的开篇就描绘大自然颠倒黑白、四时失序,令人可怖的情景。

  接着描写人类社会贤良受诬受困、奸佞猖狂肆虐。然后以比干、孔子为例,说明圣哲遇时不祥,古今一律,是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但作者又坚信,物极必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的天空必将呈现于人间。

  “小歌”部分,对前文所讲之意反覆叙说,饱含忧愤地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楚国统治者,揭露他们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作者的谢绝之意,表露无遗,而寄意遥深,盖人穷反本也。

  写法上,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成熟而得体,意象生动,情感直率而真挚。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既有回环往复、整齐和谐之美,又带有浓厚的楚歌情调。其中的一段很像屈原《涉江》的乱辞。因此,它是荀子赋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朱熹《楚辞后语》收录了这首诗,并为叙说,盖亦取其“出于幽忧穷蹙,怨慕凄凉之意”(《楚辞后语序》)。鲁迅先生在其所著《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论《佹诗》:“词甚切激,殆不下于屈原,岂身临楚邦,居移其气,终亦生牢愁之思乎?”明确指出了它可与屈原赋媲美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水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