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lù)¹竟亡秦。
注释:¹船沉巨鹿:指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主力。
范增一去¹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zhú)臣。
注释:¹范增一去: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¹
注释:¹灵均:屈原字灵均。《楚辞.招魂》,据说是宋玉为屈原招魂而作。 以此暗喻作者自己对项羽的悼念。

  咏史怀古诗历朝历代就是文人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对项羽——这位褒贬不一的霸王的评断更是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 ,如宋《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项王庙诗》(王安石)、唐《题乌江亭》(杜牧)、明《书项王庙壁》(万象春)都是其中名篇,当然也包括本诗。

  本诗开篇中规中矩,首联以现实之旅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对历史的评价。之后两联引用史实,颔联一贬一褒,矛盾冲突明显,也极大地蕴含着作者本人对项羽的爱恨交加。接着,作者通过范增、韩信两位名臣的政治遭遇深刻揭示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去”、“原来”两词不仅给人以极大的惋惜之感。尾联笔者认为尤为出彩,作者自问自答,以宋玉为屈原作招魂暗喻自己对项羽评判之事,足见其对项羽的评价。

注释

注释

船沉巨鹿:指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主力。

范增一去: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灵均:屈原字灵均。《楚辞.招魂》,据说是宋玉为屈原招魂而作。 以此暗喻作者自己对项羽的悼念。

参考资料:
1、 龙槐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年8月
赏析

  咏史怀古诗历朝历代就是文人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对项羽——这位褒贬不一的霸王的评断更是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 ,如宋《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项王庙诗》(王安石)、唐《题乌江亭》(杜牧)、明《书项王庙壁》(万象春)都是其中名篇,当然也包括本诗。

  本诗开篇中规中矩,首联以现实之旅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对历史的评价。之后两联引用史实,颔联一贬一褒,矛盾冲突明显,也极大地蕴含着作者本人对项羽的爱恨交加。接着,作者通过范增、韩信两位名臣的政治遭遇深刻揭示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去”、“原来”两词不仅给人以极大的惋惜之感。尾联笔者认为尤为出彩,作者自问自答,以宋玉屈原作招魂暗喻自己对项羽评判之事,足见其对项羽的评价。

严遂成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2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草偃(yǎn)¹云低渐合围。雕弓²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³载禽归。
译文:草偃茫茫,云层很低,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对猎物已经形成合围之势。手中的弓不停的发射箭矢,跨下的马奔跑如飞。猎手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随从的拥护下满载猎物归来。
注释:¹草偃:草被风吹倒。²雕弓:刻花纹的弓。³从骑:骑马的随从。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万事不如身手¹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²下书帷(wéi)³
译文:再有本领的人不如拥有一副好的身手,人的一生要好好珍惜少年时光。不要等到年老时还在书帷下皓首穷经。
注释:¹身手:本领。²白首:谓年老。³下书帷:指教书。引申指闭门苦读。

  这首词不同与王国维另一首写围猎的词《浣溪沙·六郡良家最少年》,那一首更多的是描写了豪侠的个人英姿。这一首却是由围猎活谈及个人的内心活动,更多的点出国家的危难,而自己却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上片三句,写出了一场围猎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合围”,是这场射猎的开始。“草偃云低”本是写围场影物,放在“合围”的前边就有一种天罗地网的感觉,好像天地草木也在听从人的指挥参与对鸟兽的包围。“雕弓声急马如飞”是写豪侠少年高超的骑射本领;“笑呼从骑载禽归”是写围猎结束满载猎物而归时的得意心情。这首词中豪侠少年的形象与作者在另一首《浣溪沙》中所写的那个“闲抛金弹落飞鸢”的豪侠少年形象有一些不同。那一首中的少年形象仅仅是风流潇洒、射艺出众,而这首词中“草偃云低”的描写,使这个少年还带有一种指挥者的威严之气。史载赤璧之战前曹操致书孙权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自古以来,围场可以喻指战场,打猎可以喻指用兵。王国维把自己想像成围猎活动的主人公,在这场“战事”中大振神威,说明他内心中同样有一种对戎马生涯的渴望。

  下片三句“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的牢骚。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认为乱世的文人,读了一辈子书,既无权势以骄人,又无缚鸡之力以自卫。古代的卫、霍的功勋自不用提,游侠的气概也也无从谈起。假如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则明理恰足以给自己带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扬雄投阁,龚生竟夭,文人的悲剧古已有之。所以,习文不如习武,年轻人有一副好身手,纵不能替天行道,总不致像那些文人在乱世中连保全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如果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则这理想近于虚幻。因为“体素羸弱”而称“万事不如身手好”,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人近三十而言“一生须惜少年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身为文人却说“那能白首下书帷”,有一种不甘心于现状的苦闷。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13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译文:坚硬的事物容易折断,而看起来柔软的事物往往生命力顽强。如果不相信就张开嘴看看,舌头完好无损牙齿却已脱落。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已阙(quē)¹两边厢²,又豁(huò)中间个。说与儿曹³莫笑翁,狗窦(dòu)君过。
译文:两边的槽牙已经掉光,中间的切齿也开了个大洞。孩子们不要笑我稀落的牙齿似狗洞,这洞可以供你们进出耍着玩呀!
注释:¹阙:同“缺”。²两边厢:两旁;两侧。³儿曹:指晚辈的孩子们。⁴狗窦:狗洞。⁵从:任凭。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
软翠冠儿¹簇海棠,砑(yà)²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³
注释:¹软翠冠儿:指用花草编成的头饰。²砑罗:光滑的丝绸。³青阳:春天。”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风暖有丁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农历三月三日为古上巳节,是时倾城于郊外水边洗濯,祓除不祥。《论语》谓:“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晋时曲水流觞,至唐赐宴曲江,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此词所写,正是这一古老风俗沿袭至明代的情况。全词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huànshā··shàng--yáng

ruǎncuìguānérhǎitángluóshānzixiùdīngxiāngxiánláishuǐshàngqīngyáng

fēngnuǎnyǒurénnéngzuòbànzhǎngshìliàngshuǐliúhuāluòrèncōngmáng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衣上征尘¹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²
译文:衣服上满是灰尘和杂乱的酒渍,远行游历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
注释:¹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²消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此身合¹是诗人未²?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我难道这一生就只该是一个诗人?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
注释:¹合:应该。²未:表示发问。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

  此诗首句刻画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问,最后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全诗别出心裁,构思新颖,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的写照。“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平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34-936

jiànméndàozhōngwēi

yóu sòngdài 

shàngzhēngchénjiǔhén yuǎnyóuchùxiāohún 
shēnshìshīrénwèi jiànmén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niǎn)吟髭(zī)¹。淮阳西望路何之²?无一个鳞鸿³至,把酒问篙(gāo)
译文:急风扑打着篷窗,细雨丝丝,愁闷难遣只有捻须思索,吟诗填词。西望淮阳,今日要到哪里去?盼不到一封书信来,端着酒杯向船夫问一个底细。
注释:¹闷捻吟髭:因为愁闷难遣,而捻着胡须思索吟诗。²路何之:路怎样走。³鳞鸿:即鱼雁传书,代书信。⁴篙师:船夫。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迎头便说兵戈(gē)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¹,更呼甚燕子莺儿²
译文:船夫一开头就说兵戈战事。告诉我风流已成往事,不要再去回忆追思,酒楼坍塌了,茶肆也被烧成灰,歌台妓院成了军营,往日的歌妓舞女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¹柳营花市:喻指歌楼妓院,妓妇女居住。²燕子莺儿:比喻歌妓。

xiǎoliángzhōu··péngchuāngfēng--zhāngjiǔ

péngchuāngfēngmènniǎnyínhuáiyáng西wàngzhīlín鸿hóngzhìjiǔwèngāoshī

yíngtóu便biànshuōbīngshìfēngliúzàizhuīlejiǔlóufénlecháliǔyínghuāshìgèngshényànziyīngé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