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命孤芳,剩十年魂梦,长绕伊行。小廊回处,凤城西畔,几回烛底,仔细秋妆。
托命孤芳,剩十年魂梦,长绕伊行。小廊回处,凤城西畔,几回烛底,仔细秋妆。
当时一笑天能妒,便拚断、故国遗香。枉断肠,寒畦生事,检点苔荒。
当时一笑天能妒,便拚断、故国遗香。枉断肠,寒畦生事,检点苔荒。
移根瘦损堪伤,更一枝轻折,长惹思量。旧尘在眼,只馀清泪,佳期注脚,偏是斜阳。
移根瘦损堪伤,更一枝轻折,长惹思量。旧尘在眼,只馀清泪,佳期注脚,偏是斜阳。
人间原有相逢事,漫羞晕、憔悴容光。正夜长,背灯添影凄凉。
人间原有相逢事,漫羞晕、憔悴容光。正夜长,背灯添影凄凉。
陈曾寿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6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长安恶少¹出名字²,楼下劫商楼上醉。
译文:长安的恶少的坏得出了名的。他们敢于在酒楼下抢劫商人的财物后,马上又跑到酒楼上去狂欢醉饮。
注释:¹恶少:品行很坏,行凶作恶的少年。²出名字:著名。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天明下直¹明光宫²,散楼五陵(líng)松柏中。
译文:天亮他们下班后从皇宫里一出来,就分头藏楼五陵一带的松柏中。
注释:¹下直:直即值,意同今日的下班。²明光宫:汉宫殿名,这里指唐皇宫。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百回杀人身合死¹,赦书尚有收城功。
译文:终于有一天这伙人落网了,按法律规定他们多次杀人本该判处死刑,但皇帝却下赦书释放他们,还道他们有收城之功。
注释:¹合死:该死。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九衢(qú)¹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译文:当他们被赦的消息在长安城中得到证实,他们便立刻在乡吏簿籍中重新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姓名。
注释:¹九衢:长安城中的大街,此处指全城。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出来依旧属羽林¹,立在殿前射飞禽(qín)
译文:这些人被释放出来后,依旧当他们的羽林郎,他们站在宫殿前逍遥自在地弯弓搭箭射杀飞鸟。
注释:¹羽林:即羽林军。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用“羽林”称呼皇帝的禁卫军。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开宗明义,指出羽林军的来源是“长安恶少”,都是坏得出了名的!他们在楼下打劫客商,转身上楼,便大吃大喝起来。一般强盗作案后,要隐匿潜逃,而这批恶少,堂而皇之,无视法纪。他们不仅转身上楼醉酒,毫无顾忌,而且是“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诗人接连使用“楼下”、“楼上”、“天明”、“散入”诸词以显示这是一连串毫无顾忌的行动;写他们在长安城中,大摇大摆地干坏事;楼下劫财,楼上醉酒,天明又从楼上下来,径到皇宫里去值班,值班完毕,就又散入到五陵松柏林中。明光宫,汉代宫殿名,这里是以汉代唐:“五陵”,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面积很大,多植松柏,是豪门贵族居住的地方。从“散入”二字看,说明参加杀人劫货的人数很多,胆子极大。

  以上四句,表面上是写羽林恶少之“胆”,实则是写羽林恶少之“势”,炙手可热,有很厉害的后台。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百回”二字不可轻轻放过。这说明他们尽管常常劫财杀人,谁也奈何不得,直到“百回杀人”,罪大恶极才被问成死罪;但接踵而来的,却是皇帝的赦书,说他们“收城”有功,可以将功折罪!古代,在政治混乱时期,战役中常有虚报战功的现象。中唐之岁,常让根本不懂军事的宦官统兵或监军,更是可以信口雌黄,在叙录战功之际,甚至把根本没有参加战斗的人也报进去。羽林恶少,或认宦官为义父,或以财货重赂阉党,“赦书”之事,自然就由他们一手操办了。所谓“收城功”云云,就直接反映了军事、政治的混乱与黑暗。

  最末四句,是写羽林恶少们逍遥法外的得意之态:“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九衢”,长安城中的各条大街,代指京城。恶少们犯了“身合死”的大罪之后,最多不过更改姓名,暂避乡间,一当被赦的消息从京城中得以证实,他们就又在乡吏的户籍册中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姓名;并且露面之后,依然当他的羽林军,可以“立在殿前射飞禽”,又受到皇帝的赏识了!末句是全篇最精彩、最传神之笔。它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羽林恶少逍遥法外、有恃无恐的情状。“射飞禽”已见其自由狂放之态,“立在殿前”射御前之鸟,更见其得宠骄纵的神态,他似乎在向人们挑战!读至此,人们不禁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诗人对朝政的失望、感叹,尽在不言之中。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贵上。”此篇不著议论,题旨所在,又以一幅令人深思的画面出之,可见作者表现手法之高明。

línxíng--wángjiàn

zhǎngānèshǎochūmínglóuxiàjiéshānglóushàngzuì

tiānmíngxiàzhímíngguānggōngsànlíngsōngbǎizhōng

bǎihuíshārénshēnshèshūshàngyǒushōuchénggōng

jiǔxiāodìngxiāngzhōngzhònggǎixìng

chūláijiùshǔlínzài殿diànqiánshèfēiqín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乌啼鹊噪昏乔木¹,清明寒食²谁家哭。
译文: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
注释:¹乔木:高大的树木。²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谁垒(lěi)¹春草绿。
译文: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注释:¹垒垒:众多的,重重叠叠的。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别离 一作:离别)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¹死生别离处。(别离 一作:离别)
译文:棠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注释:¹尽是:都是。尽,皆也。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冥冥¹重泉²哭不闻,萧萧³暮雨人归去。
译文: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萧萧的雨声里回去了。
注释:¹冥冥:昏晦的样子。²重泉:黄泉,九泉,是人死后的归处。³萧萧:象声词,指雨声。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其实清明节与寒食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是寒食节的内容,因为两节相连,渐渐的扫墓改在清明节进行。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就描写了寒食扫墓的情形。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道尽生离死别的苦痛。

hánshíwàngyín

bái tángdài 

quèzàohūnqiáo qīngmínghánshíshuíjiā 
fēngchuīkuàngzhǐqiánfēi lěilěichūncǎo绿 
tánghuāyìngbáiyángshù jìnshìshēngbiéchù  (biézuò bié )
míngmíngchóngquánwén xiāoxiāorénguī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赤路¹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译文: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
注释:¹赤路:南方称“赤”,又多红土,广西多赤土,道路蜿蜒曲折,故云。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译文: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伊予¹独何为²,与之同俯仰?
译文: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跟这险恶的道路时俯时仰?
注释:¹伊予:即“予”,我。伊:语助词,无义。²何为:为何,为什么。

  咏物诗贵在能寓微婉的兴寄于生动的物象描绘之中。寄托的深浅有时不在词意的显晦,而在诗歌概括容量的大小,邹浩的《咏路》即是一例。诗中没有具体描写从京城到岭南一路上的观感,而是以不知几千丈长的龙蛇来比喻漫长的旅途和在千山万水之间盘旋上下的贬谪之路,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上下仕途、俯仰无愧的人生之路。

  首句点题,“赤路”也可视为炎荒之路。鲍照《代苦热行》:“赤坂横西阻,火山赫南威。”即效“赤”字形容炎热之地。“赤”字还兼有空尽无物之意。此处只写一条空荡荡的赤土路,则路途的漫长寂寞、燥热荒凉均在言外。因而以龙蛇为比,就不仅是取其曲折蜿蜒之状,而且照应了“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典故,令人想到沿途险恶的自然环境。以下写路的形貌,处处扣住龙蛇之喻。“不知几千丈”以写龙蛇长度的量词写路之绵长,“出没山水间”用龙蛇出没不定的特点形容路之曲折,“一下复一上”以龙蛇上下低昂的动态写路之起伏,便生动地描画出路在山水间屈曲延伸、忽隐忽现的态势。在此漫漫长途上踽踽独行的作者问自己:“这一生为什么偏偏要随着这条龙蛇般的赤路俯仰上下呢?”这一问含意复杂,联系他在《愤古赋》中为屈原“以忠不容而卒葬于鱼龙之腹”而“愤然伤之”的心情来看,有痛愤自己无罪遭忌见放的言外之意在,因此这一问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其次,“独何为”又含有“何苦来”的感叹。走上这条迁谪之路是他一生追求功名的结局,不肯随俗俯仰,便要随贬谪之路上下俯仰。道路的一下一上,不能不令他联想到仕途的上下、命运的起伏,因此这一问又是他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的疑问。尽管如北,联系邹浩在其他诗中一再表白的“俯仰无愧作”、“俯仰不愧何缤纷”来看,可知他即使是在迁谪流离、屡濒于死的境遇中,也仍是以诤诤直骨、俯仰无愧而自豪的。 [7]  诗中所咏之路,还可以想到言路。谏官倘要打开闭塞的言路,就要有敢于直犯龙颜、逆批龙鳞的勇气。古人向来将皇帝的反复无常比作“龙性谁能驯”,那么邹浩所走的这条路,正是与龙蛇相俯仰的一条险路。李纲在邹浩《道乡集》序中说,当时台谏大都敷衍塞责,甚至变乱黑白、颠倒是非,“独公奋不顾身,犯颜逆鳞,论国事之大者于言路闭塞之时,号凤鸣朝阳。”可见此诗以赤路比龙蛇,围绕着邹浩被谪在途一事,启发人关于贬谪之路、人生之路、朝廷言路的多种联想,就有较为深广的意蕴。

  应当指出的是:邹浩毕竟是一位道学先生,虽能以气节自励,但也有他迂腐的一面,他的《移居昭州》等诗同是写贬谪之感,却满篇都是“自新有路君恩重,犹冀他时不愧天”之类的话。《咏路》一诗虽含意较广,而终究缺乏强烈的愤激之情,其根源正在此处。王士祯称邹浩古诗似白居易,这首诗语言的平直通俗便很有代表性,好在浅而能深,显而能隐,尚不失为佳构。

参考资料:
1、 葛晓音著.古诗艺术探微: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263-265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jī)¹?夜未央²,庭燎(liáo)³之光。君子至止,鸾(luán)声将(qiāng)
译文: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还早天未亮。庭中火烛放光芒,诸侯大臣快来到,好像车铃叮当响。
注释:¹其:语尾助词。²央:尽。³庭燎:宫廷中照亮的火炬。²君子:指上朝的诸侯大臣等人。⁴鸾:也作“銮”,铃。古代车马所佩的铃。⁵将将:铃声。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未艾¹,庭燎(liáo)(zhé)²。君子至止,鸾声哕(huì)³
译文: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还早无晨光。庭中火烛明晃晃,诸侯大臣快来到,好像车铃响叮当。
注释:¹艾:尽。²晣晣:明亮貌。³哕哕:鸾铃声。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夜如何其?夜乡(xiàng)¹,庭燎有辉²。君子至止,言³观其旂(qí)
译文: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将尽露晨光。庭中火烛仍明亮,诸侯大臣快来到,看见旌旗在飘扬。
注释:¹乡晨:近晨,将亮。乡:同"向"。²有辉:犹煇煇,光明貌。一说火光暗淡貌。³言:乃,爱。⁴旂:上面画有交龙、竿顶有铃的旗,为诸侯仪仗。

  此诗描写宫廷早朝的景象,表现君王勤于政事。诗共三章,第一章写夜半之时不安于寝,急于视朝,看到外边已有亮光,知已燃起庭燎;又听到鸾声叮当,知诸侯已有入朝者。说明宣王中兴,政治稳定,百官、内侍皆不敢怠于事,诸侯公卿也谨于君臣大礼,严肃畏敬,及早入朝以待朝会;而宣王勤于政事、体贴臣下、重视朝仪的心情,也无形中见于言外。

  第二章时间稍后,但黑夜尚未尽,庭燎之光一片通明,銮铃之声不断,诸侯正陆续来到。朱熹说:“哕哕,近而闻其徐行声有节也。”(《诗集传》)

  第三章写晨曦已见,天渐向明,庭燎已不显其明亮。按《说文》:“煇,光也。”段玉裁注:“析言之,则煇、光有别:朝旦为煇,日中为光。”又《礼记·玉藻》:“揖私朝,煇如也;登车则有光。”说清早由家别大夫之时天尚不太亮,至登车时已大亮。则“有煇”指不太亮的光。这一则可与《庄子·逍遥游》中所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相证,二则可知火炬即将燃尽,故光不如前之明亮。此时来朝诸侯和天子俱抬头看旂。郑玄笺云:“上二章闻鸾声尔。今夜向明,我见其旂,是朝之时也。朝礼别色始入。”观旂而识别其封爵官位。

  昧爽视朝,本为定例,但昏庸之君往往有名无实。宣王勤于朝政,纲纪严肃,上下振作,造成中兴气象,由此诗即可看出。诗中虽未用比兴,也无多形容,但其白描的手法既捕捉到最具特点的情景,也细微地反映出诗人的心理活动和当时心情,实近于天籁。

  此诗为唐代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及杜甫、王维、岑参的和诗所效法。但贾至等人之作主要渲染宫廷的庄严华丽,朝仪的肃穆壮观,君王的尊严神圣及大臣的雍容闲雅,稍嫌铺张堆砌。此诗则着重表现了君王急于早朝的心情和对朝仪、诸侯的关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写人写景结合在一起,颇能传神。两类诗都作于乱后新君刚刚即位之时,但就表现而言,《小雅·庭燎》较之唐诗更为真挚而简练,让人读后深觉言有尽而意无穷。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2-354

tíngliáo

míng xiānqín 

 wèiyāng tíngliáozhīguāng jūnzhìzhǐ luánshēngqiāngqiāng 
 wèiài tíngliáozhézhé jūnzhìzhǐ luánshēnghuìhuì 
 xiàngchén tíngliáoyǒuhuī jūnzhìzhǐ yánguān 
琳宫金刹接林峦,一径潜通竹树寒。
琳宫¹金刹(chà)²接林峦³,一径潜通竹树寒。
译文:道观佛寺好像都与山林相连,一条幽静小路在竹子和树木荫凉中通向深处。
注释:¹琳宫:仙宫,是道观、殿堂的美称。²金刹:佛地悬幡的塔柱。指佛寺。³林峦: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⁴径:小路。⁵潜通:暗通。
是处尘埃皆可息,时清终未忍辞官。
是处¹尘埃皆可息,时清²终未忍辞官。
译文:虽然这些地方都可以静心修行,但是时世清平,终究还是不能随意辞官归隐。
注释:¹是处:到处;处处。²时清:时世清平。

yóushānshàngdàoguānsān--zhōudūn

língōngjīnshājiēlínluánjìngqiántōngzhúshùhán

shìchùchénāijiēshíqīngzhōngwèirěng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