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相思泻御沟,恨来欲挽海西流。佩逢猘犬憎方急,黛损颦蛾妒未休。
不尽相思泻御沟,恨来欲挽海西流。佩逢猘犬憎方急,黛损颦蛾妒未休。
早识漏因偿漏果,岂知深色换深愁。还乡肠断韦端己,再见期期誓白头。
早识漏因偿漏果,岂知深色换深愁。还乡肠断韦端己,再见期期誓白头。
陈曾寿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6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大人¹²马癯(qú)乃寒³,宗人贷宅荒厥(jué)垣。
译文:向长辈借来瘦马,我骑入洛阳,向族人租借的宅子满目荒凉。
注释:¹大人:古人对父母称号,诗中指母亲。²乞:给予。³癯乃寒:瘦弱。⁴宗人:同族人。⁵厥:其。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横庭鼠径空土涩(sè)¹,出篱大枣垂珠残。
译文:空庭里只有老鼠跑来跑去,几粒残枣在出篱的树上摇晃。
注释:¹涩:干涩粗糙。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
安定美人¹截黄绶(shòu)²,脱落缨(yīng)(jū)³暝朝酒。
译文:安定城的君子,可叹你调任外放,却仍然饮酒自娱,不放在心上。
注释:¹安定美人:指皇甫湜。²黄绶:县尉所佩黄色丝带。³缨裾:冠带和衣襟,指官服。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还家白笔¹未上头,使我清声²落人后。
译文:直到还乡之日你未能登上高位,也从此断绝了我扬名的希望。
注释:¹白笔:唐制七品以上官员用白笔代簪子。²清声:好名声。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
枉辱¹称知犯君眼²,排引³才升强絙(gēng)断。
译文:枉称知己,怕玷辱了你的眼力,接引的绳子断了,知遇之恩难忘。
注释:¹枉辱:谦辞,有“屈承”之意。²犯君眼:得到你的重视。³排引:引荐。⁴强絙:粗大的绳索。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
洛风送马入长关¹,阖(hé)²未开逢猰(yà)³
译文:当初我满怀豪情随洛风入都,天门未开,前路被狂犬拦挡。
注释:¹长关:长安的城关,古称长关为长都。²阖扇:门扇,此指“君门”,即皇城大门。³猰犬:应作“瘈(zhì)犬”,疯狗。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那知坚都¹相草草,客枕幽单²看春老³
译文:不料相马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我落魄异乡,眼看着青春耗光。
注释:¹坚都:两位古代善相马者,指刀坚和丁君都,诗中代指主管考试的礼部官员。²幽单:犹孤独。³春老:春光消逝。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归来骨薄面无膏¹,疫气冲头鬓茎少。
译文:归家时,枯瘦的脸上毫无光泽,鬓发稀疏,好像大病了一场。
注释:¹膏:滋润的面部肌肤。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欲雕¹小说干(gān)²天官³,宗孙不调为谁怜?
译文:想写一篇传奇去干谒权贵,一个遭弃的皇孙,谁肯把我欣赏?
注释:¹雕:写作。²干:干谒。³天官:吏部官员。⁴宗孙:李贺自谓。⁵不调:不被选中。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明朝下元¹复西道,崆(kōng)(tóng)²叙别长如天。
译文:年秋天只好再踏上赴京之路,今日与君话别,明日山高水长。
注释:¹下元:唐人称十月十五日为下元。²崆峒:洛阳代称。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共二十句,平仄声交替押韵,不断换韵,诗意也不断地转换。首四句,押平声“寒”韵,诗人自叙应河南府试时的贫窘状况,母亲给予的马很瘦弱,族人借给的住宅墙垣断缺,院里小径纵横,破篱上挂着几颗残枣。次四句换押上声“有”韵,转写皇甫湜失意潦倒的近况,他解下黄绶,脱落衣冠,早晓沉湎于饮酒。“枉辱”四句,上、去声“潸”、“铣”、“翰”韵通押,叙述自己蒙皇甫湜赏识,方欲荐引。但一到长安。又遭排摈,诗意正指皇甫湜支持李贺赴京应礼部试而遭失败的往事。“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四句,上声筿、皓通押,控诉礼部官员选拔人才,草率从事,又描写自己应考失败后憔悴失态的情状。结尾四句,换押平声先、寒韵,诗人向相知的前辈坦陈心胸,意欲向吏部上书。“长如天”,以浩无边际的空间,比喻时间之久长。后来的事实证明,皇甫湜与李贺再也没有碰过头,正是“长如天”。

  李贺想通过科举,作为仕宦的正途,从而实现自己进步的政治理想。但在“任人唯亲”路线的抑制下,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从亲身“逢楔犬”的遭遇中,诗人对“坚都”这批握有用人重权的腐朽势力,发出了“相草草”的怒斥,表明他已经感受到当时政治的黑暗,表达了他对腐恶势力压抑人才的憎恨。诗人情绪很复杂,所以此诗题为“杂叙”,很切题。诗中所述人事,所抒情感,情真意切,为读者深入认知李贺生平事迹及其交游,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闿生《跋李长吉诗评注》:“昌谷诗上继杜韩。”韩,就是韩愈。李贺诗深受韩愈的影响,此诗就是一例。《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不论叙事、抒情、造语,均极奇崛,绝去畦径,有韩愈的风调。全诗想象奇特,峭拔警迈。诗笔纵横腾跃,运用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的特点,多变的韵脚与多变的诗意相配合,造成韵脚密集,韵律谐和,读来朗朗上口。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3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江送巴南¹水,山横²(sài)³云。
译文: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
注释:¹巴南:地名,在今重庆市。²横:横亘。³塞北:指长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jīn)¹秋月夜,谁见泣²离群³
译文: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注释:¹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²泣:哭泣。³离群:离开同伴。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乱烟¹²碧砌(qì)³,飞月向南端。
译文:乱糟糟的烟雾亭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
注释:¹乱烟:凌乱的烟雾。²笼:笼罩。³碧砌:青石台阶。⁴飞月:悬在高空的月亮。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寂寞离亭掩¹,江山²此夜寒。
译文: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注释:¹掩:掩盖,掩映。²江山:江水和高山。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23-24页 .

jiāngtíngyuèsòngbiéèrshǒu

wáng tángdài 

jiāngsòngnánshuǐ shānhéngsàiběiyún 
jīntíngqiūyuè shuíjiànqún 

luànyānlǒng fēiyuèxiàngnánduān 
tíngyǎn jiāngshānhán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¹降兮北渚,目眇(miǎo)²兮愁予³
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注释:¹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²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³愁予:使我忧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嫋嫋)
(niǎo)¹兮秋风,洞庭波²兮木叶下³。(袅袅 一作:嫋嫋)
译文: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予落降。
注释:¹袅袅:绵长不绝的样子。²波:生波。³下:落。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登白薠(fán)¹兮骋望²,与佳³兮夕张
译文: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注释:¹薠:一种近水生的秋草。²骋望:纵目而望。³佳:佳人,指湘夫人。⁴期:期约。⁵张:陈设。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何萃(cuì)¹兮蘋(pín)中,罾(zēng)²何为兮木上。
译文: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注释:¹萃: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²罾:捕鱼的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yuán)¹有芷(zhǐ)²兮澧(lǐ)³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译文: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你却不敢说出来。
注释:¹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²芷:即白芷,一种香草。³澧: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⁴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称“公子”。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荒忽¹兮远望,观流水兮潺(chán)(yuán)²
译文: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注释:¹荒忽:不分明的样子。²潺湲:水流的样子。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mí)¹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yì)²
译文: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注释:¹麋:兽名,似鹿。²水裔:水边。此名意谓蛟本当在深渊而不在水边。比喻所处失常。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朝驰余马兮江皋(gāo)¹,夕济兮西澨(shì)²
译文: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注释:¹皋:水边高地。²澨:水边。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¹兮偕逝²
译文: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注释:¹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²偕逝: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筑室兮水中,葺(qì)¹之兮荷盖²
译文: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予啊盖在屋顶上。
注释:¹葺:编草盖房子。²盖:指屋顶。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sūn)¹兮紫²³,播芳椒兮成堂。
译文: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注释:¹荪壁:用荪草饰壁。荪:一种香草。²紫:紫贝。³坛:中庭。⁴椒:一种科香木。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栋¹兮兰橑(lǎo)²,辛夷³兮药房。
译文: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注释:¹栋:屋栋,屋脊柱。²橑:屋椽(chuán)。³辛夷:木名,初春升花。⁴楣:门上横梁。⁵药:白芷。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wǎng)¹薜荔兮为帷(wéi)²,擗(pǐ)³(huì)(mián)兮既张。
译文: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注释:¹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²帷:帷帐。³擗:掰开。⁴蕙:一种香草。⁵櫋:隔扇。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白玉兮为镇¹,疏²石兰³兮为芳。
译文: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注释:¹镇:镇压坐席之物。²疏:分疏,分陈。³石兰:一种香草。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zhǐ)(qì)兮荷屋,缭(liáo)¹之兮杜衡²
译文: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注释:¹缭:缠绕。²杜衡:一种香草。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¹百草²兮实³庭,建芳馨兮庑(wǔ)门。
译文: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注释:¹合:合聚。²百草:指众芳草。³实:充实。⁴馨:能够远闻的香。⁵庑:走廊。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yí)¹²兮并迎,灵³之来兮如云
译文: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注释:¹九嶷: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²缤:盛多的样子。³灵:神。⁴如云:形容众多。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捐余袂(mèi)¹兮江中,遗(yí)余褋(dié)²兮澧(lǐ)浦。
译文: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注释:¹袂:衣袖。²褋:《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是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qiān)(tīng)¹洲兮杜若²,将以遗(wèi)兮远者³
译文: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注释:¹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²杜若:一种香草。³远者:指湘夫人。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时不可兮骤得¹,聊逍遥²兮容与³
译文: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我姑且快活逍遥尽情享受欢乐。
注释:¹骤得:数得,屡得。²逍遥:游玩。³容与:悠闲的样子。

  《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从情感的结构角度看,这首诗是以“召唤方式”呼应“期待视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动。诗的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着新婚前的准备事宜。诗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此呼应。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现这种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这首诗还有着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另外,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综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当他们在耐心平静的相互等待之后终于相见时,这场因先来后到而产生的误会和烦恼必然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迎接他们的将是湘君在幻觉中所感受的那种欢乐和幸福。

  这两篇作品一写女子的爱慕,一写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却同样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真诚执着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内核,却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让历代的读者和作者都能从中不断获取不畏艰难、不息地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巨大动力。这可以从无数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响的历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参考资料:
1、 曹明纲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64-768

jiǔ ·xiāngrén

yuán xiānqín 

jiàngběizhǔ miǎomiǎochóu 
niǎoniǎoqiūfēng dòngtíngxià  (niǎoniǎozuò niǎoniǎo )
dēngbáifánchěngwàng jiāzhāng 
niǎocuìpínzhōng zēngwèishàng 

yuányǒuzhǐyǒulán gōngwèigǎnyán 
huāngyuǎnwàng guānliúshuǐchányuán 

shítíngzhōng jiāowèishuǐ 
zhāochíjiānggāo 西shì 
wénjiārénzhào jiāngténgjiàxiéshì 
zhùshìshuǐzhōng zhīgài 
sūntán fāngjiāochéngtáng 
guìdònglánlǎo xīnméiyǎofáng 
wǎngwèiwéi huìmiánzhāng 
báiwèizhèn shūshílánwèifāng 
zhǐ liáozhīhéng 
bǎicǎoshítíng jiànfāngxīnmén 
jiǔbīnbìngyíng língzhīláiyún 

juānmèijiāngzhōng dié 
qiāntīngzhōuruò jiāngwèiyuǎnzhě 
shízhòu liáoxiāoyáoróng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巧沁兰心,偷黏(nián)草甲¹,东风欲障新暖。谩(mán)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²,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译文: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注释:¹甲:草木萌芽的外皮。²行天入境:唐韩愈《春雪》“入镜鸾窥诏,行天马度桥”,以镜和天来喻地面、桥面积雪的明净。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¹,厚盟(méng)遂妨(fáng)上苑²。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xuē),挑菜归来,万一灞(bà)桥相见。
译文: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注释:¹“旧游”句:晋王子猷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安道,至其门,未人即返,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戴。”²“厚盟”句:司马相如参加梁王兔园之宴,因下雪而迟到。上苑即兔园。

  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南宋时,咏物词已进入成熟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美。史达祖的这首咏物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姿百态。此词大概作于词人独处异乡时的某年初春。

  词的开头便紧扣节令,写春雪沁入兰心,沾上草叶,用兰吐花、草萌芽来照应“新暖”。春风怡怡,花香草绿,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却伴来春寒,“东风”、“新暖”一齐被挡住了。“巧沁”、“偷粘”,写的是在无风状况下静态的雪景。“谩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层,“难留”二字更进而写出薄薄的积雪也顷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咏《终南望馀雪》诗曾云:“林表明霁色,城中增障寒。”傍晚,又值下雪,理当寒冷,而障寒“较浅”,更可见出确乎是春天即将要来临了。“行天入镜”二句,是全词中唯独正面描写春雪的。韩愈《春雪》诗云:“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意谓雪后,鸾窥沼则如入镜,马度桥则如行天。以镜与天,喻池面、桥面积雪之明净,这里即借以写雪。“轻轻纤软”四字,写出了春雪之柔软细腻。天气并不严寒,又无风,雪花不易凝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兰心,粘上草甲。前结两句,宕开一笔,以“料”字领起,展开想象。史达祖生于高宗绍兴末年,其祖籍是汴京,无缘省视家乡。此处“故园”当指他在临安西湖边的家。其《贺新郎·西湖月下》词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灵隐山。这里用双燕传书抒发念故园、思亲人之意。重帘不卷乃“春雪”、“障寒”所致,春社已过,已是春燕来归的季节,而重帘将阻住传书之燕。睹物伤情,异乡沦落之感溢于言表。

  过片续写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红,以雪见素,状物拟人,笔意精细。接着笔意一转,连用两典写人。“旧游忆着山阴”,用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至门而返的典故:“后盟遂妨上苑”,用司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园之宴迟到的故事。梅溪颇具浪漫气质,面对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游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熏炉”二句,上承“障新暖”及“障寒较浅”之意。春天已来临,春雪却意外降临,使闲置不用的“熏炉”重又点起;春雪推迟了季节,冬装还得穿些时候,做春衫的针线且可放慢。后结二句补足前两句。“凤鞋”系妇人饰以凤纹之鞋。“挑菜”指挑菜节。唐代风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宋代沿袭了这种风俗。“灞桥”句又用一雪典。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郑綮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这里扩展开来说,暗示即使到了挑菜节,仍是寒气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词人心境在这大地复苏时节的凄凉仍旧。江浙一带有民谚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挑菜节下雪不足为怪。

  这首咏雪词立意上虽无特别令人称道之处,却给人以美感,而成为梅溪咏物词中又一名篇,其妙处全在于其精工刻划。此词题为“咏春雪”,却无一字道着“雪”字,但又无一字不在写雪。且全词始终紧扣春雪纤细的特点来写,“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之春雪,决不同于“战罢玉龙三百万,败残鳞甲满天飞”之冬雪,“碧瓦难留”、“轻松纤软”均准确把握了春雪的特征。这首词咏物又不滞于物,前结及下片“旧游”以下六句,均不乏想象与议论。虚笔传神,极有韵味。梅溪精于锻句炼字,如“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这一联,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称之“白眼”,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涂上铅粉,而谓之“素面”。在不经意中用了拟人手法。“青未了”、“红欲断”,准确地把握了分寸,笔致细腻,空灵而不质实。后结二句,《花庵词选》谓其“尤为姜尧章拈出”,陆辅之《词旨》也将其录为警句,其长处也在于含蓄蕴藉。“凤鞋”借指红妆仕女,“挑菜”点明节令,“灞桥”隐含风雪。用一“恐”字领起,显得情致婉约,清空脱俗。姜夔评梅溪词“奇透清逸”,此词可为代表。

dōngfēngzhī ·yǒngchūnxuě

shǐ sòngdài 

qiǎoqìnlánxīn tōuniáncǎojiǎ dōngfēngzhàngxīnnuǎn mánníngnánliú xìnzhīhánqīngqiǎn xíngtiānjìng zuònòngchū qīngsōngxiānruǎn liàoyuán juǎnchónglián liǎozhàláishuāngyàn 
qīngwèiliǎo liǔhuíbáiyǎn hóngduàn xìngkāimiàn jiùyóuzhuóshānyīn hòuméngsuìfángshàngyuàn hánchóngnuǎn biàn便fàngmànchūnshānzhēnxiàn线 kǒngfèngxuē tiāocàiguīlái wànqiáoxiāngjiàn 
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
题破香笺(jiān)小砑(yà)¹。诗篇²多寄旧相逢。西楼³酒面垂垂雪,南苑(yuàn)春衫细细风
译文:在芳香的压着花纹的红笺纸上题遍诗句,诗笺大多寄给了一位旧日相好。只记西楼劝饮时她垂垂如雪的粉面和南旧歌舞时她春衫飘动如有微风吹拂。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题破:写尽,写完。题,写。¹香笺小砑红:磨压过的红色小纸。香笺,散发香气的信笺。砑红:又称“砑绫”,一种砑光之绫,用作信笺等。砑,研磨物体,使之坚实发光。²诗篇:一作“诗成”。³西楼:泛指词中主人公游乐之处。⁴酒面:饮酒后的面色,一作“宿酒”。⁵垂垂:渐渐。⁶南苑:苑名,因在皇宫之南,故名,历代所指不一。⁷春衫:指舞女穿着的轻而薄的衣衫。⁸细细风:指起舞之际,春衫飘动,仿佛有微风吹拂。
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
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
译文:自从别离以后,花柳依旧,无穷无尽,可惜欢乐之事却少有同心之人一块儿共度。请谁问得“云”的音信,问她如今飘荡在巫山哪一个峰头。

  此词抒写别后思念之情。上片由叙及忆,叙香笺题诗,追忆相逢旧事,直抒情怀,思念之情抒写不尽。“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别后相思,香笺砑红,写成诗篇,寄予情人。“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两句写景极流丽,然而实是言情,把词人对往事的留恋和怀想都写进“垂垂雪”和“细细风”中。旧事甚多,唯忆两件:一是西楼劝饮时,女子垂垂如雪的粉面;二是南苑歌舞时,女子随风飘旋的春衫。二事所指,实为一段春情,故美好难忘。

  下片进一步写思念之苦,自分别后离愁别绪一直萦绕于心,词意较缠绵深沉,但词句却明了畅达。“花不尽,柳无穷”六字与上片开头相关合,题破香笺也写不完的思念之情正如同不尽之花、无穷之柳一样,表示分别以后,年复一年,春光如逝,相思不尽,因情人不在身旁,毫无欢乐意趣。结二句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归云巫山作喻,追问巫山归云讯息,眷恋旧情,渴望再度相亲相爱,词切而情深,词人的苦闷与无奈尽含其中,同时似暗含词人所怀念的旧日相好的身份乃是一个歌妓之意,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全词感慨今昔,或借景传情、或直抒胸臆,写情深沉婉曲,文笔却十分流畅,浅语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又用时空转换,对比今昔;以设问猜测,情真意切,收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宋·晏殊,宋·晏几道著;何新所,贾倩 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160-161
2、 诸葛忆兵 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127-128
3、 费振刚 主编;陶尔夫,杨庆辰 著.晏欧词传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473
4、 柏寒 选注.二晏词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01月第1版:82-83
5、 邓绍基,李玫 选注.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诗词精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5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