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带曹衣自转旋。墙边屋角斗婵娟。彩绳浑似舞秋千。
吴带曹衣自转旋。墙边屋角斗婵娟。彩绳浑似舞秋千。
甘作吴宫箕帚妾,羞为巫峡雨云仙。扫开宿雾见青天。
甘作吴宫箕帚妾,羞为巫峡雨云仙。扫开宿雾见青天。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2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祸福茫茫不可期¹,大都早退²似先知。
译文:福祸是难以预测的,似当年离开长安有如先知一般。
注释:九年:指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¹期:预料。²早退:提前隐退。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当君白首同归¹日,是似青山独往时。
译文:当似的老同僚们白头赴死之时,似正独自在香山上游览。
注释:¹白首同归:典出西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本意为白头时任然志趣相投,形容友谊长久。潘岳后来被害,与好友石崇共赴刑场再提此诗。此处指李训、王涯等重要官员被害。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顾索素琴¹应不暇,忆牵黄犬²定难追。
译文:官员们被害仓促,都来不及像嵇康那样弹一曲《广陵散》;为求取功名利禄在京为官,招致杀身之祸时应该追悔莫及吧。
注释:¹顾索素琴:典出《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此句是说朝中官员们被害仓促,都来不及像嵇康那样弹一曲《广陵散》。²牵黄犬:典出《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以“牵黄犬”喻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此句说朝中官员为求取功名利禄在京为官,招致杀身之祸而追悔莫及。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麒麟作脯(fǔ)¹龙为醢(hǎi)²,何似泥中曳(yè)尾龟³
译文:身位重臣大宦而被人杀死,还不如作个甘贫贱而全身者,自得其乐。
注释:¹脯:干肉片。²醢:鱼肉等所制的酱。³曳尾龟:曳尾涂中之龟。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典出《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首诗作于“甘露事变”之后,为诗人听闻“甘露四相”遭到杀害后追记之辞,诗人对正直士人的遇难表示出深切的悲哀。首联庆幸自己居官趁早引退,颔联咏“甘露四相”同日遭戮之事,颈联感叹当灾祸到来是来不及后悔的,尾联进一步说明见机引退的必要。全诗语言精练,用典精切。

  首联说自己居官早退,好像是掌握了“先知”。其实他的贬谪江州司马也有被王涯所谗的因素。而甘露之变的发生,让他庆幸自己急流勇退,及时避开了朝廷里的政治风波,从而没有像朝中诸臣那样横遭杀身之祸。

  颔联用晋人潘岳、石崇的典故,咏李训、郑注、舒元舆、贾餗等“甘露四相”同日遭戮之事,极为精切。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原谓友谊坚贞,至老不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仇隙》:“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当时以为潘诗适成其谶。

  颈联上句用西晋嵇康的典故。《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下句用秦朝李斯临刑前欲牵黄犬逐狡兔而不得的典故。这两个典故都是说明如果没有乘机脱身,灾祸来临是后悔不及的。

  尾联上句用“麒麟作脯”的典故,“麒麟”和“龙”有比喻朝中君臣之意;下句引用《庄子》中“曳尾涂中”的典故,比喻在“甘露之变”中李训、王涯等官员遭到杀害。

参考资料:
1、 孙明君 评注.白居易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57-258
2、 莫砺锋.莫砺锋讲唐诗课.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266-270

jiǔniánshíyuèèrshígǎnshìérzuòyóuxiāngshān--bái

huòmángmángdōuzǎo退tuìshìxiānzhīdāngjūnbáishǒutóngguī

shìqīngshānwǎngshísuǒqínyīngxiáqiānhuángquǎndìngnánzhuī

línzuòlóngwèihǎishìzhōngwěiguī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译文:南天水色遥远,舟行若在虚空。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译文:好不容易贬谪人也发佳兴,竟然亲自来访我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日落看归发,潭澄羡跃鱼。
译文:日落时分愁看归鸟回巢,潭水澄清,喜观鱼儿跃水。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¹书。
译文:圣朝皇上一定会念思才华横溢的贾谊,应该不久就会降下紫泥书请你回去。
注释:¹紫泥:用之以封玺书。

sòngbiéshū--bái

shuǐnántiānyuǎnzhōuxíngruòzài

qiānrénjiāxìngzi访fǎngxián

luòkànguīniǎotánchéngxiànyuè

shèngcháojiǎyīngjiàngshū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明朝驿(yì)¹使发,一夜絮征袍。
译文: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注释:¹驿:驿馆。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译文: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táo)¹
译文: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注释:¹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dōng

bái tángdài 

míngzhāo驿shǐ使 zhēngpáo 
shǒuchōuzhēnlěng kānjiǎndāo 
cáiféngyuǎndào dàolíntáo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
来时万缕¹弄轻黄²,去日飞球³满路旁。
译文:归来之时,但见柳枝在春风中轻轻着万缕嫩黄。离去之日,掉落的杨花已聚成万千绒球散落路旁。
注释:¹万缕:指杨柳的枝条。²轻黄:鹅黄,淡黄。指杨柳初发的颜色。³飞球:形容杨花(柳絮)。一作“飞毬”。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我比杨花更飘荡¹,杨花只是一春忙。
译文:与杨花相比,我更加飘荡不定,毕竟杨花仅是一春繁忙。
注释:¹飘荡:飘忽不定。

  这首诗是借写杨花抒发羁旅宦游之愁。诗中写早春杨花初开之时,柳枝万缕千丝,淡黄若有似无,袅娜多姿,娇媚无限;而暮春时节杨花随风飘荡,纷飞离散,零落道旁。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远离家乡,奔波仕途,终日劳累,不知漂泊生涯何时才是尽头,抒发了宦游之苦和乡思旅愁的感慨喟叹。全诗由物起兴,情景交融,巧妙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刻画形象角度多变,构思新颖别致,语言含蓄精巧,有唱叹不尽之致。

  一、二两句主要写杨花。在刻画杨柳形象上,诗人有其独到之处。“来时万缕弄轻黄”是说杨花初绽时万缕千丝,袅娜多姿,柔黄乍弄,娇媚无限。一个“弄”字,写柳枝随风飘舞,似在顾影自怜的无限风情,它在骀荡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刻画出动态。一个“轻”字,尽现杨花初开时的轻柔、娇嫩,给人以清新曼妙的感觉。黄是颜色,轻是重量,颜色本来无法分轻重,这里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和触觉这两种不同感觉打通,浅淡的颜色会引起轻的感觉,看到黄色淡到若有似无,便产生“轻黄”的感受。画面虽安闲静谧却不乏努力与新生,显示出初绽杨花青春的躁动和勃勃的生机,形神兼备。“去日飞球满路旁”是写杨花的坠落。“满路旁”表明杨花身已败落、不能自主,只能随风飘荡、零落道旁。一个“满”字,强调了已落杨花之多,更显见杨花的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对杨花的同情与无奈。看似描写静态,实则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所以是寓动于静、静中有动。诗人选取杨花生命中的起点和终点来写杨花,意在表明杨花自始至终,一生都在繁忙中度过。

  最后两句由物及人,从时间上强调诗人飘荡、繁忙之甚,诗歌意旨也渐渐凸显。上文极力铺陈杨花的繁忙,这里则说“我比杨花更飘荡”,可谓欲抑先扬。杨花之忙,只是一春,春后便销声匿迹、安然入眠了。相比之下,诗人远离家乡,奔波仕途,身不由己,一如飘零的杨花;官场风云变幻,终日劳累奔忙却仍飘摇不定,无所傍依;这种日子已进行至此,还要继续下去,不只是“一春”飘荡,而是春春飘荡,甚至是终生飘荡。这两句充分体现出语言的含蓄,诗人不说自己,而说杨花,余味不尽,感慨深长。

  用杨花作比喻,古诗词中还可找出许多例子。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把杨花比作缠绵哀感的思妇。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把杨花比作日益沦丧的国土。此诗与它们又有所不同。诗人不仅将自己的转徙生涯和飘荡的杨花作比,而且还要比出程度高低:“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结构上递进一层,使离情旅愁得到有力反衬,更显得深切感人。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814-815
2、 鲍恒,胡益民编.宋诗百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55-56
3、 李安纲主编;杨桂森,杨蔷云编著.万家诗萃.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31

jué

shímào sòngdài 

láishíwànnòngqīnghuáng fēiqiúmǎnpáng 
yánghuāgèngpiāodàng yánghuāzhǐshìchūnmáng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弱冠¹弄柔翰²,卓荦(luò)³观群书。
译文:自己二十岁就擅长写文章,博览群书,才能卓异。
注释:¹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²柔翰:毛笔。³荦:同跞。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著论准过秦¹,作赋拟²子虚³
译文: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准则,作赋以《子虚赋》为典范。
注释:¹过秦:即《过秦论》,汉贾谊所作。²准、拟:以为法则。³子虚:即《子虚赋》,汉司马相如所作。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边城论鸣镝(dí)¹,羽檄(xí)²飞京都。
译文:边疆苦于敌人的侵犯,告急的文书驰传到京师。
注释:¹鸣镝:响箭,本是匈奴所制造,古时发射它作为战斗的信号。这句是说边疆论于敌人的侵犯。²檄:檄文,用来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毛,以示紧急,所以叫“羽檄”。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虽非甲胄(zhòu)¹,畴(chóu)²览穰(ráng)(jū)³
译文:我虽然不是将士,但也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的兵书。
注释:¹甲胄士:战士。胄:头盔。²畴昔:往时。³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善治军。齐景公因为他抵抗燕、晋有功,尊为大司马,所以叫“司马穰苴”,曾著《兵法》若干卷。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译文:放声长啸,啸声在风声中激荡,志气豪迈,哪里把东吴放在眼里。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铅刀贵一割¹,梦想骋(chěng)²良图³
译文:自己的才能虽然像铅刀那样柔软,但仍然有一割之用。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
注释:¹铅刀贵一割:用汉班超上疏中的成语。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再难使用。用来比喻自己才能低劣。²骋:施。³良图:好的计划。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左眄(miǎn)¹²江湘³,右盻(xì)定羌胡
译文:消灭江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
注释:¹眄:看。²澄:清。³江湘:长江。邰希萱水,是东吴所在,地处东南,所以说“左眄”。⁴羌胡:即少数民族的羌族,在甘肃、青海一带,地在西北,所以说“右盻”。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功成不受爵¹,长揖归田庐²
译文:要学习鲁仲连那样,为平原君却秦兵,功成身退。
注释:¹爵:禄位。²田庐:家园。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280-289年)的杰出作家。他的诗赋成就很高。《三都赋》使“洛阳纸贵”,他的诗,谢灵运认为“古今难比”,钟嵘《诗品》也列为“上品”。《咏史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所以刘勰说:“拔萃于《咏史》”(《文心雕龙·才略》)。

  《咏史》诗,并不始于左思。东汉初年,班固已有《咏史》诗,但是,这首诗的写法只是“概括本传,不加藻饰”,而左思的《咏史》诗,并不是概括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借以咏怀。所以何焯说:“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又说:“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摅胸臆,此又其变。”(《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认为左思《咏史》是“咏史”类诗歌的变体,其实这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左思《咏史》诗,抒写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限制,当时出身寒门的有才能的人,壮志难酬,不得已,只好退而独善其身,做一个安贫知足的“达士”。这组诗表现了诗人从积极入世到消极避世的变化过程。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有理想有才能的知识分子的不平之鸣。

  第一首写自己的才能和愿望,可以看做是这组诗的序诗。开头四句,写自己的博学能文。“弱冠弄柔翰”,是说自己二十岁时就舞文弄墨,善于写作文章了。“卓荦观群书”,写自己博览群书,才学出众。这两句实为互体,意思是说:我二十岁时已才学出众了,不仅善于写作,而且博览群书。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正是由于左思博览群书,才能善于写作,才能“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即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典范,作赋以《子虚赋》为楷模。《过秦论》,西汉贾谊所作,是其政论中的名篇;《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所作,为赋中名篇。左思著论作赋以他们的作品为榜样,说明他的见识与才能,颇有自负的意味。

  “边城论鸣镝”四句,写自己兼通军事。“鸣镝”乃是战斗的信号。边疆发生战争,告急的文书飞快地传到京城。这里,可能是指公元279年,对鲜卑树能机部和对孙皓的战争。《晋书·武帝纪》:“(咸宁)五年(279)春正月,虏帅树能机攻陷凉州。乙丑,使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击之。……十一月,大举伐吴……十二月,马隆击叛虏树能机,大破,斩之,凉州平。”烽火燃起,诗人虽非将士,可是也曾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兵书。他认为自己不仅有文才,而且也有武略,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应该为国效劳。

  “长啸激清风”四句,写自己的志气和愿望。诗人放声长啸,啸声在清风中激荡,志气豪迈,东吴哪里放在眼中。他想,一把很钝的铅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自己即使才能低劣,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良图”(良好的愿望)。至于什么是诗人的“良图”,“左眄澄江湘”四句,作了具体的回答:消灭东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功成之后,不受封赏,归隐田园。前两句表达的是晋武帝《伐吴诏》中“南夷句吴,北威戎狄”的意思。后两句正是他歌颂的鲁仲连精神:“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就感情言,前者雄壮,后者恬淡,这种错综复杂的感情是统一的,表现了诗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贪恋富贵的精神。

  还需要提及的是,可以根据“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诸句确定《咏史八首》的写作年代。晋武帝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公元280年(太康元年)三月,孙皓投降。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正月,讨伐鲜卑树能机部,十二月,大破之。所以,何焯认为“诗作于武帝时,故但曰‘东吴’。凉州屡扰,故下文又云:‘定羌胡’”。(《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可见《咏史》八首写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之前。

  清人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左太冲《咏史》似论体。”但是,诗人的议论是以形象表现出来的,并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恰恰相反,诗中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意气豪迈,情感昂扬,很容易使人想起曹植。曹植诗云:“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白马篇》),“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杂诗》)。曹植为国赴难,建功立业的志愿,都被曹丕父子扼杀了,他郁郁不得志地度过自己不幸的一生。左思“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壮志雄心,被当时的门阀制度断送了,所以,诗人愤怒地向门阀制度提出了控诉。

参考资料:
1、 穆克宏.《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yǒngshǐshǒu ·

zuǒ wèijìn 

ruòguànnòngróuhàn zhuóluòguānqúnshū 
zhùlùnzhǔnguòqín zuò 
biānchéngmíng fēijīng 
suīfēijiǎzhòushì chóulǎnráng 
chángxiàoqīngfēng zhìruòdōng 
qiāndāoguì mèngxiǎngchěngliáng 
zuǒmiǎnchéngjiāngxiāng yòudìngqiāng 
gōngchéngshòujué chángguīt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