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去英雄此葬身,千秋过者尚悲辛。道旁气压秦皇帝,帐下情钟虞美人。
事去英雄此葬身,千秋过者尚悲辛。道旁气压秦皇帝,帐下情钟虞美人。
已掷头颅生赠客,还留魂魄死成神。彼苍原借驱除力,便道天亡亦是真。
已掷头颅生赠客,还留魂魄死成神。彼苍原借驱除力,便道天亡亦是真。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2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jīn)怀到处开。
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时事难从无过立¹,达官非处有生来。
译文: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注释:¹立:成。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风涛回首空三岛¹,尘壤(rǎng)从头数九垓(gāi)²
译文: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注释:¹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此句回顾抗英经历,足见英国无人。²九垓(gāi)。九州,天下,表示处己将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地观察形势。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休信儿童¹轻薄语,嗤(chī)他赵老送灯台²
译文: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注释:¹儿童:指幼稚无知的人,代指对林则徐被贬幸灾乐祸的人。²赵老送灯台:即上句的轻薄语。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jié)衰庸¹定不支。
译文: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注释:¹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处谦之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¹,岂因祸福避趋(qū)之。
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
注释:¹以:用,去做。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zhé)¹正是君恩厚,养拙(zhuō)²³于戍(shù)卒宜
译文: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
注释:¹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²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处己的意思。³刚:正好。⁴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戏与山妻¹谈故事²,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文: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注释:¹山妻:对处己妻子的谦称。²故事:旧事,典故。

  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刚”,即“刚好”、“正好”。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我们认真体味这首七律,当能感觉出它和屈原的《离骚》一脉相通的心声。

  对仗工稳而灵活,是此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

参考资料:
1、 马骥评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年01月第1版, :第270页 .

shùdēngchéngkǒuzhànshìjiārénèrshǒu

lín qīngdài 

chūménxiàoxīnāi hàodàngjīnhuái怀dàochùkāi 
shíshìnáncóngguò guānfēiyǒushēnglái 
fēngtāohuíshǒukōngsāndǎo chénrǎngcóngtóushǔjiǔgāi 
xiūxìnértóngqīng chīzhàolǎosòngdēngtái 

wēirènzhòngjiǔshén zàijiéshuāiyōngdìngzhī 
gǒuguójiāshēng yīnhuòzhī 
zhézhèngshìjūnēnhòu yǎngzhuōgāngshù 
shāntánshī shìyínduànsònglǎotóu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三更¹三点²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duò)烟。
译文:夜半时分每家每户都已睡着,月亮坠入雾中,露水即将凝结成霜。
注释:¹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²三点: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译文:斗鼠开始活动,蝙蝠也出现在夜空;窗边的琴被风轻轻吹拂,发出微微声响。

  这首诗最先让人感觉到的是夜半时分的寂静。“三更三点”表明时间正好是夜半时。这个时间人世间一切活动都停止了。“万家眠”,可见在诗人感觉中外部空间是万家无声无息,一片无边的沉静。首句连用三个数词,形成一种强调的意味。这种强调,正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引导人设身处地去体味那夜半的气氛。

  “露欲为霜月堕烟”,露水即将凝结成霜似乎都能察觉,自然也是在静极无聊中生出此想。而月堕雾中,夜色暗淡,又进一步加重了夜色给人的沉寂感受。“斗鼠上堂蝙蝠出”,因为人静,斗鼠和蝙蝠才这样作闹。而注意到鼠和蝙蝠,则依然由于夜静。“玉琴时动倚窗弦”,比起鼠和蝙蝠之动更微细,几乎近于主观幻觉。但正是由于有这种纤细的感觉,更显得夜静到了极点。

  诗人的感觉很纤细。着意从纤细的感觉中写出他的愁怀。所谓“见此愁景,即是愁人”,可以用来说明诗的艺术构思。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729-730页

bàn

shāngyǐn tángdài 

sāngēngsāndiǎnwànjiāmián wéishuāngyuèduòyān 
dǒushǔshàngtángbiānchū qínshídòngchuāngxián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日日依山看荃(quán)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译文:每天都依山看着荃湾,帽山上青青草木并没有什么变化。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我问沧海何时¹老,清风问我几时²闲。
译文:我问大海什么时候会老去,清风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得悠闲。
注释:¹何时:什么时候。²几时:什么时候。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不是闲人¹闲不得²,能闲必非³等闲人。
译文: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超凡脱俗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得到悠闲的,能得到悠闲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的人。
注释:¹闲人:此处指懂得进退有度,不受困于名利,能把握住自己的生活节奏的人。闲:悠闲;闲暇。²不得:得不到。³必非:必定不是。⁴等闲:平常,一般。

  高克恭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他入仕为官但依然喜欢山水见画。

  他常常闲来尽兴在山林水之中乐此不疲,画出许多优秀的山水作品。因为常常在如画的江南为官,所以江南山水的烟雨,小桥流水人家迷人景色,影响了高克恭非常有特色的个人风格。他偶然诗兴来,就写一首见自己心意和情怀的小诗。

  诗中“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也并不是能“闲”之人。闲并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人,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们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完全没有自主意识。

  真正的闲,是看破红尘之后的放下,是参透人生后的舍得,是忘却荣辱后的淡然。所以说:“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皓魄(pò)¹当空宝镜²升,云间仙籁(lài)³寂无声。
译文: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像宝镜般升起,月静风闲,万籁无声。
注释:¹皓魄:指明月。²宝镜:喻月。³仙籁:犹仙乐。比喻美妙的音乐。这里指风声,言月静风闲。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无(qú)千里明。
译文: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夜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将那四通八达的大路映照得千里光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¹休向眼前生。
译文:这圆月之夜,我仿佛看到玉兔在从桂枝边灵巧般跳跃,想落到人间。妖蟆呀你休要用你的阴影挡住我专注的眼神。
注释:¹狡兔、妖蟆(má):皆月中之形,兔能生光,蟆能蚀魄。狡兔当指玉兔,妖蟆当指圆月中的阴影如蟆。妖蟆:是传说中月中的蟾蜍,能够通过吞食月亮使月亮出现圆缺的变化。)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灵槎(chá)¹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玉兔啊,你别落下,今夜我打算在银河更加清澈的时分,坐上仙人的木筏,与你相约仙境,携手共渡这美好时光。
注释:¹灵槎:神话中用来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zhōngqiū

 sòngdài 

hàodāngkōngbǎojìngshēng yúnjiānxiānlàishēng 
píngfēnqiūlúnmǎn chángbànyúnqiānmíng 
jiǎokōngcóngxiánwàiluò yāoxiūxiàngyǎnqiǎnshēng 
língcháyuētóngxiéshǒu gèngdàiyínchèqīng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¹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注释:¹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¹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yāng)²
译文: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¹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²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春风花草香”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162-164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3-534
3、 傅德岷.唐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183-185

jué

 tángdài 

chíjiāngshān chūnfēnghuācǎoxiāng 
róngfēiyàn shānuǎnshuìyuāny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