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过眼总云烟,又向吴中借一廛。韩愈偶成进学解,屈原聊赋卜居篇。
旧游过眼总云烟,又向吴中借一廛。韩愈偶成进学解,屈原聊赋卜居篇。
高登坛坫虽非分,暂寄琴书亦是缘。输与兴公清福好,好山刚对讲堂前。
高登坛坫虽非分,暂寄琴书亦是缘。输与兴公清福好,好山刚对讲堂前。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2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一片青天白鹭(lù)¹前,桃花水²泛住家船。
译文:青天一片,白鹭徐来,桃花绽开,江波浩渺,渔船在岸边拍打着浪花。
注释:¹白鹭: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条细长的长翎作为饰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²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开之时,川谷冰融,河流涨满。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
¹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chá)头缩项鯿(biān)²
译文:渔父唤儿进城打酒,酒资则是刚刚捕捞到的鲜美鳊鱼。
注释:¹呼:呼叫,让。²槎头缩项鯿:即鳊鱼。缩头,弓背,色青,味鲜美,以产汉水者最著名。人常用槎拦截,禁止擅自捕杀,故亦称“槎头缩颈鯿”。此处借指上等鲜美之鱼。

  这是一首题画诗,本诗前两句画景,后两句叙事,景物的和美与人事的温馨交融掺杂,使整篇诗歌洋溢着其乐融融的纯朴甜美的气息。

  首句写远景。青天一片,白鹭翩飞,诗人用淡雅的色彩为全篇染上一层明快的底色。一个“前”字,又给静止无垠的蓝天平添无限生机。

  次句写近景。桃花绽开,寓示着正是阳春三月的时令:春水猛涨,江波浩渺,渔船忽上忽下,在岸边拍打着浪花。在这里,诗人还特意指出,这是一条“住家船”。如此看来,江水是渔父赖以谋生的土壤,渔船则是渔父借以栖身的房屋。如今渔父泊船岸边,显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决的事务,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诗句。

  三四两句写渔父唤儿进城打酒,而酒资则是刚刚捕捞到的鲜美的“槎头缩颈鳊”,也就是武昌鱼。这本是极其普通的场面,打鱼人大多嗜酒,以捕捞所得与人换酒也是常事,而诗人正是希望通过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绘,显示以物易物的质朴、父呼子应的天伦之乐以及渔父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畅快。

  该诗的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对渔父生活的歆羡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那种宁静安详、无拘无束的境界的向往与渴求。

  作为一首题画诗,显然侧重对于画面的解释,这样的诗歌语言具有清新、明白、流畅的风格,取得了与画面、与主旨的一致。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12-1:183-184

chūnjiāng--yángwéizhēn

piànqīngtiānbáiqiántáohuāshuǐfànzhùjiāchuán

érhuànchéngzhōngjiǔxīnchátóusuōxiàng鯿biān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丰年¹多黍(shǔ)²多稌(tú)³,亦有高廪(lǐn),万亿及秭(zǐ)。为酒为醴(lǐ),烝(zhēng)(bì)祖妣(bǐ)。以洽(qià)¹⁰百礼¹¹,降福孔¹²¹³
译文: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储存亿万新稻粮,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注释:¹丰年:丰收之年。²黍:小米。³稌:稻子。⁴高廪:高大的粮仓。⁵万亿及秭:周代以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秭。⁶醴:甜酒。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清酒和甜酒。⁷烝:古代冬天祭祀。⁸畀:给予。⁹祖妣:男祖先称“祖”,女祖先称“妣”。¹⁰洽:配合。¹¹百礼:指各种祭祀礼仪。¹²孔:很,甚。¹³皆:普遍。

  此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表现出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周颂·丰年》既着眼于现 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周颂·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周颂·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周颂·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可见《周颂·载芟》是把《周颂·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68-669

fēngnián

míng xiānqín 

fēngniánduōshǔduō yǒugāolǐn wàn亿 wéijiǔwéi zhēng qiàbǎi jiàngkǒngjiē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¹,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注释:¹细:一本作“衫”,一本作“袖”,一本作“绶”。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¹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注释:¹去年:一本作“远年”,一本作“年年”。

  “十里”两句,状柳枝。“十里”,极言柳树之多。言在和煦的东风吹拂下,无数柳枝临风袅袅飘飞,这多么像那些舞女翩翩而舞时婀娜多姿的瘦腰身啊。“翠馆”三句,赞春天。言在春天里,楼馆增色,巷陌闹盈,艳阳之下到处莺歌燕舞,喜气洋洋。句中“翠”、“朱”、“紫”、“青”色彩缤纷,“燕莺闹盈”,满目动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繁华春日的多彩景色。“乍看”两句,述柳色。此言纤细的柳枝上长着金黄色的茸茸嫩芽,在春阳掩映下迎风摇曳,冷眼一见,能会联想起鹅黄似的酒色。“嫩阴里”三句,描述柳树下的花草。言柳枝刚刚发芽,柳荫浅淡,树底下的花草经过烟霞、露水的滋润,显得愈加娇翠鲜红。

  “此际”两句,由“柳”字引申出“留”不住的游子。言游子从这儿出发,羁游在外已经很久了。留在这里的伊人,只能不时来到这离别时的邮亭边,手抚柳树上折柳送别的断枝处,昂首盼望那游子早日归来。“海角”三句,述伊人苦候游子不至的哀痛。当寒食清明时节,柳絮漫天飘扬,伊人仍来柳树下苦候远隔天涯海角的游子归来,但却始终杳无音讯。因此悲伤得泪点和着柳絮沾满了衣袖。“去年”四句,承上,状思念游子的伊人。此言她去年就在这邮亭边折柳赠别游子,并且嘱咐他早日归来。可恨今年她仍旧站在这儿抚摸断枝盼望着,但他却仍未归来。这种“生别离、思断肠”的愁绪,占去了她全部的空馀时间,甚至连妇女们日常应做的梳洗、画眉的打扮工作,也顾不上去做了。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
波上清风,画船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²,独自凭栏久³
译文:水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在画船上宴饮话别好友,直到天色傍晚归来之后,日间酒意渐消离恨涌心头。独自凭栏远望很久很久。
注释:¹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²残酒:指残留的醉意。³独自凭栏久:一个人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¹²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³,淡烟疏柳,隐隐(wú)
译文:人生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注释:¹聚:团聚、相聚。²散:离散、分手。³回首:回顾、回忆。⁴隐隐:隐约。⁵芜城:即广陵城,今江苏扬州。曾在战乱中荒芜,鲍照为之作《芜城赋》,故称芜城。这里指游人所去的地方。⁶漏:指更漏,古代的报时器。

  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月夜恬静、皎洁、优美。此刻,一只装饰华美的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方,一个女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一叶轻舟。江波、清风、明月、画船,开端并列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构成了一个清丽纯净、沁人心脾的意境。值此良宵美景,与意中人联袂共赏,该是何等快意惬怀;然而,其人竟登舟飘然远去,“良辰好景虚设”,令人黯然神伤。“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使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从而逗出下文对居者的描写。“渐消残酒”是翻进一层的写法,临行前,置酒饯别,双方筵席间缱绻叮咛,依依难舍之情,一并涵盖在内,笔法较为经济。残酒渐消,说明分手已为时不短,仍要独自久久凭栏,足见依恋之深。“凭栏久”紧承“渐消残酒”,“独自”应上“人归后”。这位女郎兀自一人,夜幕中凭栏伫立,不忍离去,她对行人的无限钟情便得到了显露。

  下片换头写“独自凭栏”的思绪。人之聚散,虽属常事,但别离总给人带来忧伤。苏轼《南歌子·感旧》词云:“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对于恋人,短暂的分离已足可消魂,何况年年分别,岁岁离恨,而这回又归期难凭呢。这二句,像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自,她从当前的离别进而回想起昔日多少次的“聚散匆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辛酸与忧虑,期待与不安,容纳了多少实际的生话内容。她凝神冥想,思绪翻腾,却没有觉察到时间如奔逝的流水从身边悄悄掠过。猛然,远处的芜城传来隐隐的更鼓声,原来夜已很深,回首遥望,向时的津渡一片沉寂,只有残月映射下的两行疏柳、几缕淡烟,依稀可辨。南朝宋竟陵王刘诞作乱,城邑荒芜,遂称芜城。鲍照写过著名的《芜城赋》,其后,诗人常借芜城以寄慨。芜城,亦可泛指荒城。煞拍三句,以景结情,言止而意无尽。“重回首”遥接“人归后”,“芜城漏”暗合“凭栏久”,全篇浑然一体,妙合无垠。

  此篇词写月夜送别,侧重点在居者的忧思,别后月夜的伫望和凝想,词中对女主人公自我形象的描写着墨不多,摄取清风、明月、淡烟、疏柳、隐隐鼓漏等清丽秀逸的景物来衬映烘托,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从而使词人深情诚笃的心灵也宛然在目。吴蘅照说:“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莲子居词话》)此词正具有这种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宋词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299-300

diǎnjiàngchún··shàngqīngfēng--wèirén

shàngqīngfēnghuàchuánmíngyuèrénguīhòujiànxiāocánjiǔpínglánjiǔ

sàncōngcōnghènniánniányǒuzhònghuíshǒudànyānshūliǔyǐnyǐnchénglòu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公子¹敬爱²客,终宴不知疲。
译文:子桓公子敬爱众宾客,宴饮终日都不觉得疲累。
注释:公宴:群臣受公家之邀而侍宴。¹公子:这里是指曹丕。²敬爱:一作“爱敬”。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清夜游西园¹,飞盖²相追随。
译文:寂静的良夜又去西园游玩,车盖亭亭如飞地前后追随。
注释:¹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一说指玄武苑。²飞盖:轻便行进飞快的车。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明月澄清景¹,列宿(xiù)²正参(cēn)(cī)³
译文:明月洒下如练的清光,天上的繁星稀疏辉映。
注释:¹景:指月光。²列宿:众星。³参差:不齐的样子。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秋兰被¹长坂²,朱华³绿池。
译文:秋兰丛生于斜斜的长坂,芙蓉遮满了一池渌水。
注释:¹被:覆盖。²长坂:斜坡。³朱华:指芙蓉,即荷花。⁴冒:覆盖。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译文:清波上跃出水底的游鱼,树枝间传来鸟儿的啼声。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神飚(biāo)¹接丹毂(gǔ)²,轻辇(niǎn)³随风移。
译文:大风吹动红色的车轮,马车在风中奔驰如飞。
注释:¹飚:回风。²丹毂:用红色涂饰的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³辇:古代人拉的车,后多指皇室和贵族所用的车。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飘飖(yáo)¹放志意,千秋²长若斯³
译文:我们纵情遨游,逍遥自在,好希望能这样过一千年。
注释:¹飘飖:随风飘动。这里用来形容逍遥、游乐。²千秋:千年,意思是一辈子。³若斯:如此。

  《昭明文选》中特别标立“公宴”一类,专录建安诗人那些歌咏风月、叙述酣宴的诗章。而曹植的这首《公宴》即可视为其中之冠,此外如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刘桢、阮瑀、应瑒等人也都有以“公宴”为题的诗,可见当时此种风气之盛。

  曹丕与曹植可以说是当时邺下文人集团的中心人物,钟嵘《诗品序》中就说过:“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所以此诗的一开头就说曹丕敬爱宾客,设宴款待,客人们也都兴致勃勃,直到宴会终了还不知疲倦。这领起的两句可以说是总写,以下便是详述了:清幽的夜晚去游览西园,轻捷如飞的车辆络绎不绝,一辆随着一辆。曹丕的《芙蓉池作》中说“逍遥步西园”,王粲《杂诗》中也曾说“日暮游西园”,可见“西园”是邺下文人常去聚会的去处。此夜明月皎洁,在清澈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显得朗然无滓,天上繁星密布,似乎由于诗人们的聚会而更添光彩。秋日的兰花覆盖着长而隆起的坡地,红色的荷花星星点点地在碧绿的池水上探出头来,池中的游鱼时而跃出清波,高高的树枝上也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似乎进入了一种美妙完善的境界。迅捷的风与诗人们乘坐的华美车辆一同前进,轻快的车轮就像随风而动,令人有飘飘欲仙,凌空而起的感觉。因而结句说:让我们逍遥自在地纵情游玩,畅开胸怀,但愿千秋万岁,永远如此。

  此诗的情调高昂而欢畅,分明是曹植少年得志,生活欢乐的真实写照,这在曹植的诗集中,尤其在他后期的创作中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充满着积极向上、高亢振奋的精神,刘勰所说的“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大概就是指的此类作品。在这首诗中,人与自然的结合,情感与景物的交融,都组合成一种爽朗欢快的基调,“明月”“列宿”“秋兰”“朱华”“潜鱼”“好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明快活泼的气象,丝毫没有半点秋气萧索的意绪。显然,自然景观也都染上了诗人内心欢欣的感染。刘勰说文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可见诗人能使外物都染上自己主观情感的色彩,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移情”。曹植在此诗中的叙事写景也无不带有主观的欢畅情绪,正是“移情”作用的体现。

  此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秋兰”等四句出现了严密而工整的对仗,不仅词性的虚实两两相偶,而且语意也自然工俪,这种形式对后代格律诗的出现自然起了先导作用,在诗歌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同时,这四句由于其写景状物的明快而具有典型意义,故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70-27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