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乐久生,固以生为乐。乐生必恶死,佛老均束缚。
世人乐久生,固以生为乐。乐生必恶死,佛老均束缚。
圣云夕死可,岂谓甘冥漠。哭颜遂至恸,怀抱亦已恶。
圣云夕死可,岂谓甘冥漠。哭颜遂至恸,怀抱亦已恶。
我生踰圣年,自省甚可怍。功名意颇厌,嗜好情更薄。
我生踰圣年,自省甚可怍。功名意颇厌,嗜好情更薄。
生存何以遣,又不耽寂寞。鸟兽难同群,吾徒尤落落。
生存何以遣,又不耽寂寞。鸟兽难同群,吾徒尤落落。
古人或放达,纵酒以自托。儳然不终日,是非昧今昨。
古人或放达,纵酒以自托。儳然不终日,是非昧今昨。
大哉死乎叹,乘化聊一噱。
大哉死乎叹,乘化聊一噱。
郑孝胥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 11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倘来轩冕(miǎn)¹,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²。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³。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译文:偶然跑来寄托在人身的官职啊,我问你算是今古人间的什么东西?多年来我有发泄不完的愁和恨,它们深如重城,长达万里;如今我百无聊赖游赏风景,清风明月也躲藏这我。我本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才,不料出身低微像卖酒的被人看轻。可惜光阴都消磨掉了,只落得白发满头!我高声唱起一只悲壮的曲子,幸好席上有三位英杰聚集。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大江东去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湘月》《寿南枝》《古梅曲》《太平欢》百字谣》《百字令》《庆长春》等。《念奴娇》为双调,上片九句,押四仄韵,49字;下片十句,押四仄韵,51字,共100字。¹轩冕:轩,高大的车子;冕,官帽。轩冕,代指功名。²坚壁:本意坚守壁垒,不与敌方决战。这里有躲藏之意。³蒙头雪:满头白发。⁴三杰:三个杰出的人物。汉高祖曾称张良、韩信、萧何三人为“人杰”,后世因称“三杰”。此处“三杰”即指“三友”,但具体指谁,不详。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¹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kāi)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²。万事从教³,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⁵应伴残月。
译文:不要哀叹秋天的黄菊憔悴,它禁不住风霜自该枯萎,严冬里还会有孤标傲世的红梅,它将在冰里中争开蓓蕾。酒醉后我重新揩眼向西北遥望,只看见孤雁在时隐时现地高飞。人间的万事都象空中的浮云,只有任从它们来来去去。我面对时势无能为力,枉自怒发冲冠生闷气!老朋友们如今都在哪里?想必也正对着残月和金星叹息。
注释:¹孤标:孤傲的风采品格。²明灭:时隐时现。³从教:任从,听任。⁴冲冠发:即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⁵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星,启明星。古人不明白它的运行轨迹,把凌晨出现在东方的金星叫启明星,把傍晚出现在西方的金星叫长庚星。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表达对人间功名富贵的态度,抒发自已空有雄心壮志而无人赏识的心情。下片以孤高傲世的红梅自许,象征其渴望亲上战场杀敌立功的心愿。全词不假修饰,较少用典,直抒胸臆,激情迸发,很有感动力量。

  上片主要写身世之愁。但因为他始终把抗金复国作为唯一的功业追求,于是在他的身世之愁中,透出的是他的爱国之恨。起韵突然一问,劈面而来,把作者对于世间功名——这一被庄子论为偶然性外物的蔑视和困惑,这一矛盾的感受显示出来,寄寓着比平叙更强烈的情感。“今古人间” 一语,有包拢人间的力量,显示出他对功名作追根究底探索的态度。接韵承上而来,又暗中反接苏词中“酹江月”的意思,表现出自己因为壮志难酬,功名难就,而滋生的无比忧愁。他用“重城”、“万里”这样极表愁恨之繁多与深远的字眼,说明往日愁恨的深远难消,又用“坚壁”这一显示人的活动和情感的词,来形容今日仍不能从愁恨中解脱出来,象苏轼那样,满腔激情为自然风月所安抚。他怪罪于风月的无情,其实是曲笔表明了自己的无心于自然风月。以下一韵,正面慨叹自己的身世:他本是为国家抗金复土所急需的人才,理应成为执政者那个“药笼”中的一味急用药石,可因为执政者推行投降路线,举国以清谈风雅为尚,以至于他这样的人才反而被抛弃不用,就如同当年赋才第一的司马相如混迹隐身于酒垆间一样。就这样,自己的光阴被消耗殆尽了,满头的乌发已白如堆雪,这是多么地可惜!他的命运悲歌,唱到此处,悲情无以复加。以下猛然顿住,收住这曲浩歌,以“坐中三杰”作为旁衬,唤起下文。

  下片正面来抒发耿耿国忧。将希望和失望、安慰和痛苦揉合在一起来写,显得愈加感慨凄凉,情蕴丰富。首韵接上片末句而来,在意境上忽然宕开,在情调上突然振起。他即景生情,以凋零的黄菊与冲寒的新梅作对比,表明自己虽然衰老沉落了,但是却有继起的新人——也就是 “坐中三杰”在成长,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新的希望。以下不能自已地拾起“浩歌”余绪,再陈心曲。醉眼西望未复神州,觉得收复的希望太渺茫。揩眼的动作,既示意着他的老去,目力不佳;也表明他盼望之心态殷切,因而西望不能不慎重。孤鸿明灭,下得特能表现他欲罢不能、欲起不行的矛盾。如果没有这孤鸿,希望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如果有很多的鸿雁在南北两地飞传消息,希望就很有保证。惟有这时见时隐的孤鸿,让作者实在难以放下心思。“万事”一韵,是作者对于翻覆如浮云来去的政局的悲愤叹息。“从教”一词,表明他对此浮云无定的局面的无奈与撒手,而“枉了冲冠发",则显示出他生命的被浪费,热情的被枉费。这与开篇的追问“功名何物”,和下文的自许“药笼功名”相关合,显示极度愤慨与无奈。结韵以在长庚残月的凄清景色中怀念故人的意象,表明故人零落、自身孤寂的情感,结得悲怆。

  值得注意的是,词人在开篇追问“功名何物”,表明他虽然对功名有困惑,但蔑视的情感更分明,而其下却自许“药笼功名”,说明他虽然否定世俗所追求的一般功名——也即富贵的别称,但却对于抗金复国的真英雄事业孜孜以求,希望建立那样的真正功名。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思想深度是明显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 朱德才 薛祥生 邓红梅编著.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册)[M].北京:中国书店,2006 ,681-684.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太液芙蓉¹,浑不似²、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³,玉楼金阙(què)。名曾兰馨(xīn)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pí)揭天来,繁华歇。
译文:御园里太液池的荷花,再不像从前那么娇艳。还曾记得,花承雨露春风,人蒙浩荡皇恩,玉楼金阁,富丽宫殿。声名在后妃中像兰花一样芬芳,脸庞如莲花般红润光鲜,常常陪伴在君王身边。忽然一声惊天动地的鼙鼓,宫廷的繁华烟消云歇。
注释:¹太液芙蓉:唐代长安城东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此借指南宋宫廷。芙蓉,即荷花,比喻女子姣好的面容。²浑不似:全不像。³春风雨露:比喻帝王的宠爱。⁴玉楼金阙:指 富丽的皇宫。⁵兰馨:本是女子首饰,这里借喻宫中的后妃。馨,一作“簪”。⁶晕潮:指女性脸上泛起红润的美丽光彩。⁷鼙鼓:指战鼓。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龙虎¹散,风云²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³,泪盈襟(jīn)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niǎn)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译文:朝廷土崩瓦解,君臣风飘云散。这亡国的千古遗恨,叫我向谁诉说?面对破碎山河,我只能仰天哭泣,血泪斑斑洒满衣前。被掳北行,驿馆中夜晚常被战乱恶梦惊醒,天刚破晓,又复北行,车轮碾碎月影,颠簸在荒寒的关山。仰望一轮冷月,殷切询问嫦娥,能否容许我追随你,超脱尘世与月亮同圆同缺。
注释:¹龙虎:比喻南宋的君臣。²风云:形容国家的威势。³山河百二:险要之地。⁴客馆:指驿馆,旅途中居住的地方。⁵宫车:指作者和后妃一行乘坐的车子。⁶从容:舒缓不迫。

  上片是忆旧。起首两句描述经过一场巨大变故后,南宋宫廷破损,嫔妃憔悴,完全不是旧时的模样了。这是对“旧时”的追忆和感慨,然后用“曾记得”三字领起,引起对旧时的回忆。那时在玉楼金阙的皇宫里,自己容貌出众美名远播,承恩受宠。当她还沉浸在豪华旖旎的皇宫风光之中时,忽然传来了揭天鼙鼓,元军兵临城下,惊醒了他们的美梦。当时元兵虎视耽耽,窥视南宋,而南宋朝廷贾似道大权独揽,一味粉饰太平,对边防危机与国力衰竭隐匿不报,君臣酣歌深宫,纵情享乐。及至鼙鼓动地,才如梦方醒,然为时已晚。“忽一声”简单的三个字,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下片写伤今。换头四句紧承上片点明宋室灭亡,抒发心中无限的悲痛。这千古之恨,无人可与诉说。以下感情更为激愤,面对这二万之师可以抵挡百万之旅的险固山河长江天堑,本来有险可凭,却因朝廷失策,用人不当,以至大好河山沦于敌手,使人尤为痛惜。“驿馆”两句描写囚旅生活。无论是“夜”或是“晓”,她都是在惊恐万状和忧伤愁苦中度过。和从前的“玉楼金阙”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更加同情她眼下的处境。最后二句,是她在绝望中产生的一缕希望,她问月中嫦娥,是否愿意让自己同月亮一道同此圆缺,表现了她摆脱囚徒生活的愿望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这是她的心声,是她摆脱苦难的渺茫的出路。想象丰富并极富浪漫色彩。

  词的作者是一个深宫女子,但她没有只停留在个人遭遇的不幸上,而是把眼光投向国家,投向民族,表现了深沉的家国之痛和民族情感,并且还表现了她敏锐的政治见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王清惠是南宋宫中的昭仪(女官)。她是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公元1276年正月,元兵攻入临安,南宋灭亡。三月,王清惠随三宫三千人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勾起王清惠深切地亡国之痛,在驿站墙壁上题了词《满江红》(太液芙蓉)。这首词后被传遍中原。文天祥、邓光荐、汪元量等皆有词相和。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一声长长的叹息:皇宫太液池中的荷花,原来娇艳无比,但今是昨非,已失去往日颜色。这里以花喻人,指自己已失却往日容颜。太液池,指皇宫的池苑,汉唐两代皇家宫苑内都有太液池。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的诗句,唐玄宗时,杨贵妃常在太液池中洗浴。但经过安史之乱后,明皇回到长安,景物依旧,但故人不在,令明皇无限感伤。王清惠以劫后余生的皇宫里的荷花自比,是很符合她的嫔妃身份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王清惠以此自喻的意思,表明自己立志保全名节的志气。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此时的凄清飘零,自然使她想起往昔的荣华、欢乐。玉楼金阙,雨露承恩,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春风雨露”,用花承春风雨露,喻指人得浩浩皇恩。“玉楼金阙”,借环境渲染景象,从皇宫的富丽堂皇,渲染繁华生活。“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从写花自然过渡到写人,写自己在皇宫里受宠幸的生活。“莲脸”二字,不仅说自己面容美如荷花,又照应前面的“太液芙蓉”。美好的生活总是令人留恋的。对旧日官廷无限眷恋之情,却反衬出此时的可悲。通过文势上的跌宕。写作者感情上的巨变。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鼙鼓,军中所击的鼓,借以指军事行动。白居易《长恨歌》中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忽然一声鼙鼓惊天动地,元兵汹涌而来,直捣临安。使住在深宫里的高贵妃子,猛然发觉,一朝繁华已烟消云散了。“忽一声”突如其来:“揭天来”,元兵的汹涌气势:“繁华歇”,则高度概括德佑之变。“繁华”二字,既指繁华生活,也指逸乐时代。

  “龙虎散,风云灭”,由江山巨变,泻出胸中的亡国之恨。南宋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君臣流散,大势已去。《易经》上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龙虎散”,指南宋君臣溃散,“风云变”,比喻政治上的威势消失。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山河破碎。人如飘絮。这千古遗恨,凭谁诉。“山河百二”《史记·高祖本纪》中讲关中险要谓:“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山河百二”喻指宋代江山。虽“山河百二”,亦不足恃。这是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犯下的一个大错。王清惠一个红粉佳人,能有词政治见解,亦属可贵。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词人从个人的遭遇写到国家的命运,又回过头来定个人目前的处境。“驿馆”,是古代官办的交通站的旅馆。“尘土梦”,说在旅馆里夜间做梦也是尘土飞扬的一派战乱场景。这两句说明作者是羁旅途中。飞扬的尘土意谓战乱景象。宫妃们饥寒露宿,翻山越岭,驶向花的关塞,征途之苦可想而知。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对王清惠来说,一位“晕潮莲脸君王侧”的皇妃,一朝沦为敌俘。是忍辱求荣?还是保持节操?她仰望天空冰冷的月亮,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月里嫦娥呀,您容许我追随你,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吗?

  古人曾讲:“作诗,不可以无我”(见清袁牧《随园诗话》)。诗乃诗人个性之写照。词亦如此。如东坡居士为人洒脱,不拘小节,其诗为豪迈一派。柳永多出入市井,其诗则偏于婉约,写情尤多。清惠的词,艺术个性较为突出,将其婉惜、悲痛、惊恐、凄苦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既可信,又维妙维肖。文贵有情,这首词传唱良久之原因,盖由于此吧。王清惠作的此词,又是其身分的反映。王清惠毕竟是一位昔日受宠的嫔妃,一个弱女子,此时捏在敌人的手掌心里,能做什么?委身求荣非其所愿,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反抗么?虽然软弱,但这种反抗不更符合王清惠其人的性格么?后来王清惠就去当女道士,了结了一生。可见她写这首词时,也就是当她“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时,已经打定要脱离尘世。对她而言,这样做实在唯一可行的办法。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¹倾城²
译文:她向来有独来独往的名声,自认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注释: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¹号:宣称,宣扬。²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柳叶¹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译文:修长的眉毛宛如柳叶,艳丽的面容好似盛开的桃花。
注释:¹柳叶:柳树的叶子。多用以形容女子细长之眉。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wàn)摇金钏(chuàn)¹响,步转玉环鸣。
译文:金钏随着手腕的摇动发出响动,腰间的玉环因为舞步转换而发出鸣声。
注释:¹金钏:舞女手臂上的配饰。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纤腰宜宝袜¹,红衫艳织成²
译文:彩色的腰带与纤细的腰肢相得益彰,红色的衣衫衬着华丽的织成更加鲜艳。
注释:¹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²织成:名贵的丝织品。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悬知一顾¹(zhòng),别觉舞腰轻。
译文:料想到(观舞者)的知遇之恩有多么重要,更觉得自己舞动的腰肢分外轻盈。
注释:¹一顾:《战国策·燕策二》有经 伯乐 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后以“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从题目中的“赋得”二字可以看出,《赋得北方有佳人》是一首命题诗歌,诗题来自汉武帝时期李延年的名作:“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既为限题拟古诗作,诗人创作就要受原诗题材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而徐惠的这首五言古诗,既保留了原诗那位佳人身上美丽且独立的特点,又有所创新。她另辟蹊径,使用铺陈手法,多角度描摹人物,使得笔下这位“佳人”形象鲜活,极富动感。

  首句“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脱胎于李延年的“绝世而独立”,但作者的笔墨并没有放在"绝世",而是放在了“独立”上,虽然仍未脱六朝宫体浮艳诗风,但这“独立”二字,却体现出女主人公精神上的高洁,将一位极富才情看,舞姿翩然的佳人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得全篇境界大转。

  接下去的三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极尽笔墨描写了佳人的容颜、服饰、腰身和舞姿之美。这位佳人,眉如柳叶,面如桃花,腕有叶钏摇响,脚上玉环转鸣。她身着红色纱衫,配有艳丽华美的腰巾,舞姿轻盈,步态妩媚,真真一唐人玉女笑容可掬的彩塑像,全无汉家风仪。

  更加难得的是,《赋得北方有佳人》不但全方位,多角度,有声有色的描写了佳人的气质,外貌和仪态,还在末尾一句写出了她的心理活动。“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因为君王的看重而觉得舞动的腰身更加轻盈,显然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虽然是在写其他女子,但又何尝不是作为妃嫔的徐惠本人性格和境遇的写照?故而,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文面上是述李夫人独立倾城之美,实则也有顾影自怜之意,全可作作者的自画像来读。

  对比徐惠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和李延年的原诗,虽同写北方之佳人,但李诗篇幅短,通过描写观者被佳人“一顾”,“二顾”后的反应来衬托佳人容貌舞姿之美,简洁朴素、接近口语;徐诗则篇幅稍长,华美流畅,注重藻饰;李诗侧面描写含蓄,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徐诗正面描写铺陈扬厉,细腻真实,形象性更强。明朝文学评论家钟惺虽然认为“脸上生”三字“落恶道矣”,却又认为“‘眉间发’尚雅,‘摇’字、‘转’字妙在有风度,‘宜’字,‘艳’字则有衿惜意矣”。可见徐惠此诗虽带有六朝诗雕琢藻饰,浮艳绮丽的痕迹,却已有所雅正,正如清朝人陆昶所评论的那样:“其词风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为宫妃体制。”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9 :31-32 .
2、 (清)陆昶 .历朝名媛诗词 .北京 :红树楼,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773 .
3、 史玉德 .名苑雅歌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 :344 .
4、 张红.唐代宫室女性诗歌创作研究:[D].西安:陕西理工学院,2013
5、 吕靖.唐代女性诗歌之女性意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6、 杨名:唐代舞蹈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běifāngyǒujiārén--huì

yóuláichēngběnhàoqīngchéng

liǔméijiāntáohuāliǎnshàngshēng

wànyáojīnchuànxiǎngzhuǎnhuánmíng

xiānyāobǎohóngshānyànzhīchéng

xuánzhīzhòngbiéjuéyāoqīng

翼翼归鸟,训林徘徊。
翼翼归鸟,训¹林徘徊。
译文:归鸟翩翩自在飞,悠然林间任盘旋。
注释:¹驯:渐进之意。《周易·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岂思天路,欣及旧栖。
岂思天路¹,欣及旧栖²
译文:谁还寻思登天路,返回旧林心喜欢。
注释:¹天路:暗喻通往腾达的仕途之路。²旧栖:旧居,喻归隐之所。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
虽无昔侣¹,众声每谐。
译文:昔日伴侣虽已去,群鸟谐鸣欣欣然。
注释:¹昔侣:旧伴。这两句是说,旧居虽然已无过去的伴侣,但众鸟在一起鸣叫着,声音仍很和谐。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日夕气清,悠然¹其怀。
译文:薄暮斜晖气清爽,闲适惬意戏林间。
注释:¹悠然:闲适的样子,指心情淡泊。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爱菊高人吟逸韵¹,悲秋病客感衰怀。
译文:你是那爱菊的雅士吟咏着高逸的风韵,我是那悲秋中的病人客居伤感。
注释:¹逸韵:指高逸的风韵。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译文:你携酒对黄花兴致正起,我对着满阶红叶愁绪满怀。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¹为谁排。
译文:我如今已断了荤腥,你满桌酒杯为谁准备?
注释:¹杯杓:亦作“杯勺”。亦作“桮杓”。亦作“桮勺”。酒杯和杓子。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译文:惭愧于你在东篱下依然忆起我,我打算废弃一日的斋戒与你共饮。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