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不合绾离别,一望云峦尽萧瑟。海风怒攫龙昼吟,白日无光照岩缺。
长松不合绾离别,一望云峦尽萧瑟。海风怒攫龙昼吟,白日无光照岩缺。
横蟠百里如谾豅,奇姿万态羞雷同。相逢往往若缁素,不然虬髯铁肋真英雄。
横蟠百里如谾豅,奇姿万态羞雷同。相逢往往若缁素,不然虬髯铁肋真英雄。
卿胡为此鄙琐事,细看悬佩书官字。岭头日日送行人,销尽拿云无限志。
卿胡为此鄙琐事,细看悬佩书官字。岭头日日送行人,销尽拿云无限志。
吁嗟哉,群生位置亦有缘,山林廊庙皆徒然。君不见眉山大节凛千古,英风伟干凌中天。
吁嗟哉,群生位置亦有缘,山林廊庙皆徒然。君不见眉山大节凛千古,英风伟干凌中天。
桄榔林外老闲散,不如樗栎终天年。又不见滇南谪戍古遗直,踏歌放浪悲蛮烟。
桄榔林外老闲散,不如樗栎终天年。又不见滇南谪戍古遗直,踏歌放浪悲蛮烟。
金鸡永绝刀环梦,至今相门双桂空连蜷。知君不诩烟霞癖,大野通都聊混迹。
金鸡永绝刀环梦,至今相门双桂空连蜷。知君不诩烟霞癖,大野通都聊混迹。
道旁终有有心人,偃蹇龙鳞当自惜。怪石何年同入贡,转教枫柳争嘲弄。
道旁终有有心人,偃蹇龙鳞当自惜。怪石何年同入贡,转教枫柳争嘲弄。
栋梁之遇自古难,可叹大材成小用。
栋梁之遇自古难,可叹大材成小用。
张问陶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2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韩魏公¹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²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³之,尤为宝玩。乃表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¹⁰。”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译文:韩琦在大名府的时日,他的)堂兄弟中有个人送给他一只玉杯,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杯)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弟),特别视为珍宝(很喜欢)。于是打开好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台布覆盖着,把玉杯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进(饮)酒,不一会被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杯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大家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魏公的度量如此宽厚。
注释:¹韩魏公:韩琦,北宋名臣。²玉盏:玉杯。³答:答谢。⁴醇:味道浓厚的美酒。⁵漕使: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⁶卓:同“桌”。⁷且将用之酌酒:并准备用它来进酒。⁸吏将:指差役人员中的统领。⁹俱:都。¹⁰物破亦有时:东西总有坏的时候。

hán

míng wèizhī 

    hánwèigōngzàimíng yǒurénxiànzhǎnèrzhī yúngēngzhěhuàizhǒngér biǎoxiānxiázhǐ zhēnjuébǎo gōngbǎijīnzhī yóuwéibǎowán nǎikāichúnzhàocáoshǐ使xiǎnguān shèzhuó xiù zhìzhǎnshàng qiějiāngyòngzhīzhuójiǔ biànquànzuò éwéijiāngchùtáidǎo zhǎnsuì zuòjiēèrán jiāngdàizuì gōngshéndòng xiàowèizuòyuē  yǒushí  wèijiāngyuē   fēi zuìzhīyǒu  gōngzhīliàngkuānzhònghòu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秦中¹花鸟已应阑²,塞外风沙犹自寒。
译文:关内此时应该已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注释:¹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²阑:尽。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夜听胡笳(jiā)¹折杨柳²,教人意气³忆长安
译文:夜晚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让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注释:¹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²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³意气:情意。一作“气尽”。⁴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这首一首边塞诗,写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1-62页

liángzhōuèrshǒu ·èr

wánghàn tángdài 

qínzhōnghuāniǎoyīnglán sàiwàifēngshāyóuhán 
tīngjiāzhéyángliǔ jiàorénchángān 

蜨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
蜨蝶¹之遨(áo)游东园,奈何卒²逢三月养子燕³,接我苜(mù)(xu)间。
译文:阳春三月,蝴蝶我在东园飞舞翩跹,无奈突然被哺雏之燕擒捉于苜蓿之间。
注释:¹蜨蝶:蝴蝶。蜨,“蝶”的本字。²卒:同“猝”,突然。³养子燕:正在哺雏之燕。⁴接:此为擒捉之意。⁵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茎,一名紫花苜蓿。
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之傅欂栌间,雀来燕。
¹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²之,傅³横栌(lú)间,雀来燕。
译文:挟持着我飞入昏暗之屋,缠绕着我将我迫近斗拱之上燕巢。
注释:¹持:挟持。紫深宫,昏暗之屋。这是从蝶的眼中看出而言。一说“紫宫”,指帝王居处。“深”,形容宫殿宽广。²缠:缠绕、围绕。³傅:通“附”,附着。⁴樽栌:即斗棋,柱上方木。用以支承屋梁,燕子常在其上筑窝。⁵雀来:形容燕之欢欣状,犹“雀立”、“雀跃”之意。来,语助词。
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
燕子¹见衔(xián)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²
译文:雏燕见母衔蝶来哺,欢喜雀跃,摇头鼓翼争抢来食。
注释:¹燕子:燕之子,指雏燕。²何轩奴轩:形容雏燕昂首耸身接食的样子。奴,表声字,无义。清黄节说:“于是燕子见母衔蝶来哺,则摇头鼓翼而争食之也。”(《汉魏乐府风笺》)

  这首诗为汉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可能由于传写时“声辞相杂”,此诗句读历来分歧较大,少数句子颇难理解。但其大意还很清楚,写一只翩翩飞翔的蝴蝶,被母燕擒回窠哺雏,是一首颇有趣味的寓言诗。

  开头一句“蛱蝶之邀游东园”点出这场悲剧发生的地点,和悲剧发生之前蛱蝶的自由自在之状。蛱蝶即蝴蝶。蛱,一作“蛙”,据《初学记》改。“东园”泛指花园之类蝴蝶游遨之处。诗人用被捉前的“遨游东园”与被捉后的“付欂栌间”构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伤感。蛱蝶为什么被捉呢?被捉后的心情如何?诗人在此没有点破。但在另一首寓言诗《乌生》中倒是交代了其中的原委:一只乌鸦被击毙后,它的灵魂发出了忏悔!真不该来到秦家的桂树上,要是仍在人迹不到的南山岩石间,又怎会遭此横祸呢?由此看来,这只蛱蝶遭祸的原因,也是由于它“遨游东园,涉足世情而被罗网所致”,这其中大概也蕴含著对世情险恶的慨叹吧!

  第二句“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是明写悲剧发生的原因。卒即猝,突然间发生,意想不到之事;养子燕,即正在哺雏的燕子。燕子本就以昆虫为食,现在要哺雏,捕捉昆虫当然更加急迫和贪婪。蛱蝶碰上了养子燕,当然绝无生还的可能了,“奈何”二字即是对这种命运播弄的苦笑和慨叹,也是人们在不可抗拒的危机面前,一种绝望心理的表现。“接我苜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行缠之付欂栌间”,是写蛱蝶被燕所捉,带回梁间窝里的经过。

  此篇是汉乐府中句读难定的篇什之一,其原因就在于这两句中的“之”字及最后一句中的“奴”字费解。据余冠英先生解释,诗中的“之”和“奴”字皆为表声的字,与文辞无关。“持之我”即「持我」,“行缠之付”即“行缠付”。蛱蝶被捉的经过可分成三个场景:一是在苜蓿间被接。接即挟,挟持之意;苜蓿,豆科植物,俗称金花菜,蛱蝶正在东园的苜蓿上嬉游时被燕子捉住。二是持我飞入燕子的居处——“紫深宫”内。“入紫深宫”即深入紫宫,紫宫原指帝王的居处,这里是指燕子垒窝的高堂深院。蛱蝶强调燕子居处是“入紫深宫”,既渲染周围环境的阴森可怖,与蛱蝶被捉的恐惧心情相吻合,也强调此处是重门深院,难以脱逃,这也符合蛱蝶此时绝望的心境;三是“行缠之付欂栌间”。欂栌即斗拱,是柱上斗形的方木,上承屋梁,此处是燕子垒窝之所。“行”即“且”;“付”即“缚”。这句是说燕子把蛱蝶捉来后又绑在斗拱上。捉来之后还要绑起来,这是人的行为,但绑在斗拱的燕窝旁边,这又是燕的心理。这几句用拟人的方法来写蛱蝶的被捉,而且站在蛱蝶的角度来写燕的动作和心理,似人而非人,似物又非物,构思确是相当新颖奇巧的。

  最后三句是写雏燕见到食物来时欢腾雀跃的情景。“雀来燕”这句歧义很多,有人推测这句是燕在园中啄蝶,殊不知己巢已被雀占;李子德的《汉诗评》又说这是写蝶为燕持来付于欂栌间时,又为雀从旁取之。这两种误解的产生,都在于把“雀”当成又一飞禽。其实,雀在此是作状语,形容雏燕因其母衔食来时的欢腾雀跃之状。黄节先生说:“雀来即雀立,雀踊也”(《汉魏六朝风笺》),这个解释是合理的。下句的“摇头鼓翼,何轩奴轩”正是形容众雏兴奋争食之态:他们摇晃著小脑袋,拍著翅膀,抬著头,张著嘴,争著要母亲喂。“奴”在此是表声,无意义。轩轩,即高举之貌。诗人用众雏的兴奋争食,来反衬蛱蝶的悲惨结局,而且透过蛱蝶之眼所见、蛱蝶之口道出,更增浓伤感的意味。因为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雏燕们是得食了、高兴了,但随著自己的被捉身亡,自己的孩子们将会怎么样呢?

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春前日绕一千回。花来春未来。
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春前日绕一千回。花来春未来。
译文:一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堂前的两株梅树,在商量着谁先谁后开放。春天来临前,太阳在梅树上绕行了无数次,结果梅花都开放了而春天依旧没有来到。
冰可断,玉堪裁。寒空无暖埃。为君翻动腊前醅。酒醒香满怀。
冰可断,玉堪¹裁。寒空无暖埃。为君翻动腊前醅(pēi)²。酒醒香满怀。
译文:梅树上的春掉到地上断裂开来,可以剪裁做出玉佩,天气寒冷没有一丝暖意。为你将腊月前酿制的酒翻动出来品酌,酒醒后满身都是梅花的清幽香气。
注释:¹堪:能够;可以。²醅:没有过滤的酒。

ruǎnlángguī--zhàoyànduān

suìhántángxiàliǎngzhūméishāngliàngxiānhòukāichūnqiánràoqiānhuí

huāláichūnwèilái

bīngduànkāncáihánkōngnuǎnāiwèijūnfāndòngqiánpēijiǔxǐngxiāngmǎn怀huái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¹更沾巾。
译文: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注释:¹适:往。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不辞驿(yì)¹²风雪,要使天骄³识凤麟(lín)
译文: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注释:¹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²凌:冲冒。³天骄:此处指契丹。⁴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沙漠回看清禁¹月,湖山应梦武林²春。
译文: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注释:¹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²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chán)¹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译文: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注释:¹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70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1-173

sòngyóushǐ使dān

shì sòngdài 

yúnhǎixiāngwàngshēn yīnyuǎnshìgèngzhānjīn 
驿língfēngxuě yàoshǐ使tiānjiāoshífènglín 
shāhuíkànqīngjìnyuè shānyīngmènglínchūn 
chánruòwènjūnjiāshì dàozhōngcháo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