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春梦绿,遥见江南山。离心如日月,萦绕何时闲。
思君春梦绿,遥见江南山。离心如日月,萦绕何时闲。
张问陶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2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阳关¹一曲水东流,灯火旌(jīng)²一钓舟。
译文:亲友唱着《阳关三迭》为我送别,眼前滚滚江水向东流去。我登上一叶扁舟,只见旌阳山灯火明灭。
注释: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杜涧叟是他的友人。¹阳关: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²旌阳:山名,在分宁以东。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¹替人愁。
译文:我也不过和平常一样,喝醉了酒,没有离别的忧伤;倒是满川的风月在替自己愁。
注释:¹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提起送别诗,不能不想起著名的阳关曲。阳关在今天甘肃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是唐代出西域的门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动人的送别诗,写成后广泛流传,被谱成歌曲演唱,称作“渭城曲”;唱时还要把结尾一句反复重复三遍,所以又称“阳关三叠”。诗前两句承题写离家,写舟中回望之景。三、四句转到言情上,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偏说成是无情,就形成了更为曲折也更耐人寻思的情景关系,在艺术表现上是颇为新奇的。

  诗前两句承题写离家。晚上,诗人出行,亲友们聚集江边相送,唱着离别的的阳关曲;诗人登上一叶小舟,顺流东下。诗组合了各种离别的意象,深沉地表达离别时的情感。“水东流”是写他乘舟出行,引出下句“一钓舟”,但因它紧接“阳关一曲”送别歌后,就暗示是以东流水表达深长的离情别绪。对句中的“旌阳”是指明离别场所,“灯火”是从水中看岸上,暗示船已离岸渐渐远去。“灯火旌阳一钓舟”,使人仿佛见到沉沉夜幕中,一只小船驶离了岸边,在众人的唏嘘中渐渐远去,渲染出浓重的伤感氛围。乘夜离乡别土,情景如此,人的思想又是如何呢?三、四句因而转到言情上。诗人在诗中一反常态,故作轻松语,说自己也不过是和平常一样,喝酒喝醉了,没有别离应有的伤悲,倒是满川的风月在替自己愁。这两句很别致,说自己不愁是假的,诗人离家次数多了,是不是“如今识尽愁滋味”,不想做出愁态来呢?“我自只如常日醉”,多多品味,不难发现其中含有许多苦涩味。末句的风月替自己愁,这愁就无限扩大,漫延到整个自然界,比写人的愁怨范围和深度增展许多;把多情的风月与浑然沉醉的自身作对比,更为曲折地反映了自己复杂的心理。

  金代王若虚《滹南遗老诗话》对这首诗的后两句很不满意。他认为诗只有写“人有意而物无情”才是,像黄庭坚另一首《题阳关图》“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行人作许悲”这样写就很好;这首离别家乡的诗把人写成无情而物有情,就不合情理,“此复何理也”。王若虚所说的“人有意而物无情”,是大多数诗歌表现的手法,如岑参《山房春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黄庭坚作诗,喜欢翻过一层,“化臭腐为神奇”;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说他“只知奇语之为诗”。因为他不肯作寻常语,所以在这首诗中,有意不把“满川风月”写成无情的东西来衬托自己的离情别愁,偏说自己无情而“满川风月替人愁”。如此措笔,加深了层次,把无情物说成有情,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而自己“只如常日醉”貌以无情,实质上成为有意的掩饰,是情到深处反无情的表现,比直接说有情要深沉含蓄得多。这样的表现手法,前人也多次用过,如刘禹锡《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只是前人总是说了人有情而次及景物亦有情,黄庭坚再作变化,说成人无情而物有情而已。

  黄庭坚这首诗意新语工,但也有迹可寻。在此前欧阳修曾有首《别滁》诗云:“花光浓烂柳阴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黄诗也许参考过欧诗。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604-602页

fēnníngjiànsǒu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yángguānshuǐdōngliú dēnghuǒjīngyángdiàozhōu 
zhǐchángzuì mǎnchuānfēngyuèrénchóu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lán)¹浮翠带湖²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译文:梅子黄了一半,时雨时晴。山雾虚幻绿树如翠浪浮动,与明净的湖水相衬映。悠闲的云高飞的鸟身子都很轻。
注释:石楼、石壁、邓尉山:均在江苏吴县西南,因汉代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¹岚:山里的雾气。²湖:指太湖。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译文:山果打在头上不要问价钱,野花满手不知花的名。周围都是烟雾笼罩的山峦,我们真像在优美的画中行。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郑文焯与友人张嵌(石楼)、王善(石壁)一道游苏州的邓尉山,作此词以纪之。邓尉山,在今苏州市西三十公里处的光福镇,相传东汉司徒邓尉曾隐居于此,故名。又因山上多梅花,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暗香浮动,雪白一片,故亦称“香雪海”。郑文焯不乐仕进,曾在江苏幕游四十多年,晚年于苏州造樵风别墅,卒葬邓尉山。可见,他与邓尉山有着特殊的感情。郑词一向多萧散、隐逸之气,邓尉山又是古人隐居之处,三两好友,兴游邓尉,自然会产生一种隐居乐道、闲适恬静之情。

  上片三句,笔笔描春,却又字字含情,于空灵恬淡之中见出作者人格和志趣。梅子半青半黄,当在暮春时节。微雨杂晴,山岚空蒙,阵风掠过,林木摇翠,湖水泛光。天空中鸟雀翩翩,明晰如剪。这意境,浑如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图,十分诱人。郑文焯多才多艺,他精于音律,擅于绘事,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这首小词便溶入了绘画的表现手法,剪裁精当,色调分明,层次感也极强烈:远处浩渺的太湖,近处半熟的梅子,山峦叠翠为中近景,鸟雀斜飞是巧妙的点缀,词句之饱含色彩、富于画意,是非常明显的。至于词作的炼字琢句,亦见工巧,首句明显是从贺铸《青玉案》中的“梅子黄时雨”点化而来,着一“杂”字,意境又有所丰富。“浮翠”二字,写出了风和林木的动势;湖而缀一“明”字,则扩大了画面的空间,同时突出了色调之明快。“带”字也从贺铸词《浣溪沙》中之“淡黄杨柳带栖鸦”句而来,意境则扩大得多。“闲云高鸟”,乃词人主观闲适之情的物化,即是移情作用了。此等用法古人不乏其例,于此更可见出作者的心境人格和审美情趣,即闲适萧散的隐逸之思。“身轻”二字,本于杜诗“身轻一鸟过”(《送蔡都尉》),然又着一“共”字,则隐喻了作者与共游者的轻松爽畅。总之,这里通过对“闲云高鸟”的企羡,抒发了作者的心志,从而使抒情主体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于虚涵浑化中,造成了一种谐调统一的艺术意境。故上片虽是写景之笔,其情致却是婉曲而深含的。

  下片写游山之奇趣和总体感受。山果随处可摘,无须论价;野花俯身可采,不知何名;淡烟雾霭,游人如行画中。真是野趣可掬,其乐无穷。细味作者旨意,山果、野花分明蕴藏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它们默默于山间一隅,甘于寂寞,与世无争,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呢?然而,换一个角度视之,它们自由自在,远离尘世喧嚣,不就是怀隐逸之志的作者品格的象征吗?这仍然是一种将主观人格精神作用于审美对象之中的表现手法。

  我们知道,郑文焯以北人而长期淹留江南,雅爱吴中山水形胜,其性情“淡于名利,牢骚不偶”(俞樾《瘦碧洞序》);“姿格散朗,神思萧闲”(易顺鼎《瘦碧词序》)。他的钦羡山果、野花,甘于长在烟峦画中,正是他人格精神的自然流露。

  在“清末四家”词人中,郑文焯称得上最精音律的一位。小词音节泠泠,句妍韵美,且一字不闲,意多味厚,诚为不易。陈锐评其词曰:“郑叔问词,剥肤存液,如经冬老树,时一着花,其人品亦与白石为近。”(《裛碧斋词话》)“经冬老树”云云,语甚恺切。味此小令,概见郑词之淡远劲峭。

huànshā··cóngshílóushíwǎngláidèngwèishānzhōng--zhèngwénchāo

bànhuángméiqíngláncuìdàimíngxiányúngāoniǎogòngshēnqīng

shānguǒtóuxiūlùnjiàhuāyíngshǒuzhīmíngyānluánzhíshìhuàzhōngxíng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小雨湿¹黄昏。重午佳辰独²掩门。巢(cháo)³引雏(chú)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mì)宿痕。
译文: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注释:¹湿:浸润。²独:独自一人。³巢燕:巢里的燕子。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客舍¹宛如村²。好事³无人载一樽(zūn)。唯有莺声知此恨,殷(yīn)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译文: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注释:¹客舍:旅居的客舍。²村:乡野山村。³好事:喜悦的事情。⁴唯:只,仅仅。⁵恰似:好像是。⁶闻:听到。

  《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结发¹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译文:你我结发成为夫妻,相亲相爱两不相疑。
注释:¹结发:这里是指古时的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结为夫妻。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欢娱在今夕,嬿(yàn)¹及良时。
译文: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注释:¹嬿婉:欢好貌。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征夫怀远路¹,起视夜何其²
译文:远征人心里老惦记出行的事,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
注释:¹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远路”一作“往路”。²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参辰¹皆已没,去去从此辞²
译文: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
注释:¹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²辞:辞别,分手。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行役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译文: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注释:¹行役:赴役远行。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¹²
译文:紧握双手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注释:¹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²滋:多。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努力爱¹春华(huá)²,莫忘欢乐时。
译文:努力珍惜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
注释:¹爱:珍重。²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生当复来归¹,死当长相思。
译文:如果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注释:¹来归:即归来。

  此诗是一首抒情诗,前四句说夫妻恩爱,五句至八句写深夜话别,九句至十二句写黎明分手,最后四句写互勉立誓。全诗以时间为序,围绕夫妻恩爱,突出话别、分手和互勉。语言质朴明白,生动流畅。

  开头四句从夫妻平时恩爱叙起,说明自结为夫妻之后,两相恩爱,从无猜疑,这样就为离别与相思,做了铺垫。三四两句,虽未明言离别,但从欢娱燕婉,仅有今夕的描写中,已透出夫妻即将分别的信息。既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良辰在于今夕,这短暂的时光就特别可贵,从惜时写惜别,虽未明言离别而离思已满。开头四句,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夫妻离别的凄苦。

  “征夫怀远路”以下四句,叙述将要分别的景物。“征夫”乃作者自指,“远路”即去匈奴之路。此时作者王命在身,奉命使北,不得不割舍夫妻之情。也可能是王命急宣的缘故,诗人需要夙夜起身,故起观夜色,惟恐误了行程。仰观天际,看到参星与辰星皆已陨落,天色将曙,此时应踏上征途,别妻远行了。

  “行役在战场”以下四句,正面摧写夫妻离别。首句点明去路,“战场”指匈奴统治之地,自秦至汉,匈奴成了北地主要的边患,可以说是个古战场,所以李白《战城南》云:“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不过这次苏武使匈奴,并不是到这个古战场上去与匈奴打仗,而是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此处露出了伪托的马脚。既然去路是如此遥远,不管行役作战也好,出使也好,夫妻再相见是无有定期的,想到这里,夫妻之间惟有握手长叹,泪满衣襟,有不胜临歧之痛。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366页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君不见夸父¹逐日窥虞渊²,跳踉(liàng)³北海超昆仑
译文:你可曾得知夸父追赶太阳窥探到了日落的去处,跳过了北海,越过了昆仑山。
注释: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¹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²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³跳踉:腾跃跳动。⁴超:跨越,越过。⁵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披霄¹决汉²出踉(hàng)(mǎng)³,瞥(piē)左右遗星辰。
译文:劈开云霄冲出苍茫,风驰电掣将星辰遗落身旁。
注释:¹披霄:劈开云霄。²决汉:冲破银河。汉,银汉。³踉漭: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⁴瞥裂:迅疾貌。⁵遗:留下,丢下。
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
须臾¹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shì)²吞。
译文:没过多久便筋疲力尽在半路上干渴而死,成了豺狼野鼠争相吞食的美餐。
注释:¹须臾:片刻,一会儿。²噬:咬。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北方竫(jìng)¹长九寸,开口抵(zhǐ)²更笑喧。
译文:北方有高不过九寸的矮人,鼓掌相庆,有说有笑,神采飞扬。
注释:¹竫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国名靖人。”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²抵掌:拍手、鼓掌。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啾啾¹饮食滴与粒²,生死亦足终天年³
译文: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几滴水,几粒米,也能维持生命,使它们活到应到的寿算。
注释:¹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响。²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³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天年,自然寿命。
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suī)(xū)¹大志小²成遂³,坐使儿女相悲怜。
译文:张目仰视,慨叹大志少成功。人生路难,徒劳儿女空悲伤。
注释:¹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²小:通“少”。³成遂:成功。⁴坐使:致使。

xíngnánsānshǒu ·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ūnjiànkuāzhúkuīyuān tiàoliàngběihǎichāokūnlún 
xiāojuéhànchūhàngmǎng piēlièzuǒyòuxīngchén 
jìndào shǔfēngzhēngshìtūn 
běifāngjìngrénchángjiǔcùn kāikǒuzhǎnggèngxiàoxuān 
jiūjiūyǐnshí shēngzhōngtiānnián 
suīzhìxiǎochéngsuì zuòshǐ使érxiāngbēi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