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帘外,池水侧。双燕风前归急。移玉簟,弄双纨。黄梅雨正翻。
湘帘外,池水侧。双燕风前归急。移玉簟,弄双纨。黄梅雨正翻。
薰风起,芙蓉乱。叶底鸳鸯寻伴。一队队,一双双。联翩宿野塘。
薰风起,芙蓉乱。叶底鸳鸯寻伴。一队队,一双双。联翩宿野塘。

gènglòuziguīzhōngjǐngxià--shāngjǐnglán

xiāngliánwàichíshuǐshuāngyànfēngqiánguīdiànnòngshuāngwánhuángméizhèngfān

xūnfēngróngluànyuānyāngxúnbànduìduìshuāngshuāngliánpiān宿táng

商景兰

商景兰

商景兰(1605~1676),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长女,抗清名臣祁彪佳妻。明末清初诗人,德才兼备,能书善画。其妹商景徽亦工诗。著有《锦囊集》(旧名《香奁集》),收诗六十七首、词九十四首、补遗诗三首、遗文一篇。陈维崧《妇人集》评曰:“会稽商夫人,以名德重一时......故玉树金闺,无不能咏,当世题目贤媛以夫人为冠。” 《幼学琼林》女子篇:“伯商仲商,时称越秀;德蓉德蕙,辉映祁家。” ▶ 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赋》,其辞曰: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¹赋》,其辞曰:
译文:司马相如被拜为孝文园令,见皇上“好仙道”,于是就上奏了《大人赋》,这篇赋是:
注释:¹大人:喻天子。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揽欃枪以为旌兮,靡屈虹以为绸。红杳渺以眩湣兮,猋风涌而云浮。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低卬夭蟜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躩以连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蛭踱輵辖容以委丽兮,蜩蟉偃篬怵彘以梁倚。纠蓼叫奡踏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莅飒卉翕熛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¹。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²兮,朅(hé)³轻举而远游。乘绛幡(fān)之素蜺(ní)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máo)。垂旬始¹⁰以为幓(shēn)¹¹兮,抴(yè)¹²彗星而为髾(shāo)¹³。掉¹⁴指桥¹⁵以偃(yǎn)(jiǎn)¹⁶兮,又旖(yǐ)(nǐ)¹⁷以招摇¹⁸。揽¹⁹(chán)²⁰以为旌兮,靡屈²¹虹以为绸²²。红杳(yǎo)(miǎo)²³以眩(xuàn)(miàn)²⁴兮,猋(biāo)风涌而云浮²⁵。驾应龙²⁶象舆²⁷之蠖(huò)²⁸²⁹(wěi)³⁰兮,骖(cān)³¹赤螭(chī)³²青虬(qiú)³³之蚴(yòu)(liào)³⁴蜿蜒。低卬(áng)³⁵夭蟜(jiǎo)³⁶³⁷以骄骜³⁸兮,诎(qū)³⁹隆穷⁴⁰(jué)⁴¹以连卷⁴²。沛(xiù)(yì)⁴³赳螑(xiù)(yǐ)⁴⁴以佁(chì)(nǐ)⁴⁵兮,放散畔岸⁴⁶(xiāng)⁴⁷以孱(chán)⁴⁸。蛭(chì)(duó)⁴⁹(hè)⁵⁰容以委丽⁵¹兮,蜩(tiáo)(qiú)⁵²偃篬(qiāng)⁵³(chù)(chuò)⁵⁴以梁倚⁵⁵。纠蓼(liǎo)⁵⁶叫奡(ào)⁵⁷踏以艐(jiè)⁵⁸兮,蔑蒙⁵⁹踊跃腾而狂趡(cuǐ)⁶⁰。莅(lì)(sà)卉翕(xī)⁶¹(biāo)⁶²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译文:世间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布万里啊,却只能短促停留。可怜人世窘迫艰难啊,何不轻飞去远游。跨上素霓般绛色旗啊,驾着云气向上浮。把格泽星竖作长竿啊,系住阳光成彩旄。垂挂旬始星作旗旒啊,再拉彗星装饰尾梢。挥动起来轻柔回翔啊,也自婀娜随风摇。天橇天枪二星作旌旗啊,挽曲彩虹把旗杆缠包。红光强烈眼花迷乱啊,暴风奔涌祥云狂飘。乘应龙象舆如尺蠖曲行啊,骑赤螭虬龙迂徐蜿蜒。俯仰屈伸纵恣奔驰啊,龙身隆起疾速向前。昂头伸颈摇身不行啊,放纵自恣翘首望天。摇目吐舌前后瞻顾啊,转头奔走高耸如梁。相引相呼喧嚣而去啊,飞虫般踊跃奔腾狂。飞奔追逐如火光闪电啊,突然雾散云消闪亮光。
注释:¹中州:中原,中国。²迫隘:窘迫艰难。³朅:通“盍”,何不。⁴幡:旗。⁵蜺:通“霓”,副虹。⁶格泽:星名。⁷总:系。⁸采:通“彩”。⁹旄:旌旗。¹⁰旬始:星名。¹¹幓:旗旒,旗下饰物。¹²抴:曳。¹³髾:燕尾,此指燕尾状饰物。¹⁴掉:摇动。¹⁵指桥:“随风指靡”,柔弱的样子。¹⁶偃蹇:夭矫的样子。¹⁷旖旎:婀娜。¹⁸招摇:飘动的样子。¹⁹揽:摘取。²⁰欃枪:星名,又名天欃、天枪。²¹靡屈:使降下弯曲。²²绸:缠裹物。²³杳渺:深远的样子。²⁴眩湣:眼花迷乱。²⁵猋风涌而云浮:指如猋风涌动,如祥云浮游,形容轻举之状。²⁶应龙:有翅膀的龙。²⁷象舆:太平盛世才出现的一种像车的精气。²⁸蠖:尺蠖虫。²⁹略:缓行。³⁰逶丽:通“逶迤”,弯弯曲曲。³¹骖:三马驾一车。此为驾乘意。³²螭:一种似龙的动物。³³虬:无角龙。³⁴蚴蟉:屈曲行进的样子。³⁵卬:高。³⁶夭蟜:曲伸的样子。³⁷据:直着颈。³⁸骄骜:纵恣奔驰。³⁹诎折:通“曲折”。⁴⁰隆穷:通“隆穹”,隆起的样子。⁴¹躩:疾行的样子。⁴²连卷:蜷曲的样子。卷:通“蜷”。⁴³沛艾:昂首摇动的样子。⁴⁴仡:举头。⁴⁵佁儗:停止不前。⁴⁶畔岸:自我放纵的样子。⁴⁷骧:举,抬头。⁴⁸孱颜:高峻的样子。⁴⁹蛭踱:忽进忽退的样子。⁵⁰輵辖:摇目吐舌。⁵¹容以逶丽:闲适地曲身。容,从容、安闲。⁵²蜩蟉:掉转头。⁵³偃篬:高耸的样子。⁵⁴怵彘:奔走。⁵⁵梁倚:如梁相倚。⁵⁶蓼:通“缭”,相引。⁵⁷叫奡:相呼;奡,通“嚣”。⁵⁸踏以艐路:踏上征途;艐,至。⁵⁹蔑蒙:通“蠛蠓”,一种小虫,性喜乱飞。⁶⁰狂趡:狂奔。⁶¹莅飒卉翕:飞奔相追逐。⁶²熛:火焰。
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左玄冥而右含雷兮,前陆离而后潏湟。厮征北侨而役羡门兮,属岐伯使尚方。
邪绝¹少阳²而登太阴³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yǎo)(tiǎo)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yǔ)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¹⁰先导兮,反¹¹太一¹²而从陵阳。左玄冥¹⁴而右含雷¹⁵兮,前陆离¹⁶而后潏(yù)(huáng)¹⁷。厮¹⁸征北侨¹⁹而役羡门²⁰兮,属²¹岐伯²²使尚方²³
译文:斜穿东极登北极啊,与神仙¹³相聚在一堂。相携右转共探幽远啊,横渡飞泉在正东方。把所有仙人招来挑选啊,部署众神在北斗旁。派遣五帝在前开道啊,遣返太一侍从留陵阳。玄冥侍左含雷侍右啊,前有陆离后有濡湟。役使神仙羡门、征北侨啊,黄帝太医岐伯管药方。
注释:¹邪绝:斜渡;邪,通“斜”。²少阳:东方极地。³太阴:北方极地。⁴真人:仙人。⁵相求:相交游。⁶窈窕:指深邃的地方。⁷厉:涉水,渡。⁸灵圉:仙人名。⁹瑶光:北斗杓头第一星。¹⁰五帝:伏羲(太皞)、神农(炎帝)、黄帝、尧、舜。¹¹反:通“返”。¹²太一:天神名。¹³陵阳:陵阳子明,古仙人。¹⁴玄冥:一说水神,一说雨师。¹⁵含雷:一说是天上造化神,一说是水神。¹⁶陆离:神名。¹⁷潏湟:神名。¹⁸厮:役使。¹⁹征北侨:古仙人名。²⁰羡门:羡门高,古仙人。²¹属:通“嘱”,叫。²²岐伯:相传是黄帝的太医。²³尚方:主管方药。
祝融惊而跸御兮,清雰气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交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骚扰冲苁其相纷挐兮,滂濞泱轧洒以林离。攒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崛礨嵬石褱。遍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祝融¹惊而跸(bì)²御兮,清雰(fēn)³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cuì)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交错¹⁰兮,杂遝(tà)¹¹胶葛¹²以方驰。骚扰冲苁(sǒng)¹³其相纷挐(rú)¹⁴兮,滂濞(pì)¹⁵(yǎng)(yà)¹⁶洒以林离¹⁷。攒(zǎn)罗列聚¹⁸丛以茏(lóng)¹⁹兮,衍曼²⁰流烂²¹²²以陆离²³。径入雷室²⁴之砰磷郁律²⁵兮,洞²⁶出鬼谷²⁷之崛礨(lěi)(wéi)石褱(huái)²⁸。遍览八紘(hóng)²⁹而观四荒³⁰兮,朅(qiè)³¹渡九江³²而越五河³³
译文:火神祝融警戒清道啊,清除恶气后启程才宜。集合我的龙车上万辆啊,车篷如云扬起华丽旗。让木神勾芒奉命随行啊,我想到南方徜徉游嬉。历经尧墓在崇山啊,路过舜坟在九嶷。旗上飘带密集交错啊,众车并驱不整齐。扰攘冲撞牵扯纠结啊,车流弥漫遍布如云移。聚集罗列如草丛啊,连绵续进拥挤参差。直入幽深险恶的雷渊啊,通往鬼谷颠簸于地势高低。看遍四面八方极远之地啊,尽渡人境仙界大河小溪。
注释:¹祝融:传说是古帝高辛氏的火官,后为火神。²跸:清道。帝王出行,阻止行人。³雰气:恶气;雰,通“氛”。⁴綷:合,五采杂合。⁵勾芒:相传是古帝少皞氏的木官,后为木神。⁶嬉:嬉戏。⁷崇山:狄山。⁸九疑:九嶷山,又名苍梧山。相传虞舜葬此山。⁹湛湛:积厚的样子。¹⁰交错:交互。¹¹杂遝:众多而杂乱。¹²胶葛:驱驰。¹³冲苁:冲撞;苁,通“摐”,撞。¹⁴纷挐:牵扯,纠结。¹⁵滂濞:众盛的样子。¹⁶泱轧:弥漫。¹⁷林离:众盛的样子。¹⁸攒罗列聚:聚集排列。¹⁹茏茸:聚集的样子。²⁰衍曼:即“曼衍”,连绵不绝。²¹流烂:布散。²²坛:通“啴”,众多的样子。²³陆离:参差众盛貌。²⁴雷室:雷渊,神话中水名。²⁵砰磷、郁律:一说都是形容深峻,一说都是雷声。²⁶洞:通。²⁷鬼谷:众鬼所居之地。²⁸崛礨嵬石褱:不平的样子。²⁹八紘:八极,八方;紘,维。³⁰四荒:四方荒远之地。³¹朅:往。³²九江:一说指长江水系的九条河,一说指九江郡,在今江西长江边。³³五河:仙境中的五色(紫、碧、绛、青、黄)河。
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芴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登阆风而遥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经营¹炎火²而浮弱水³兮,杭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¹⁰鼓瑟而舞冯夷¹¹。时若薆(ài)¹²将混浊兮,召屏翳(yì)¹³诛风伯¹⁴而刑雨师¹⁵。西望昆仑¹⁶之轧(zhá)(wù)(guāng)¹⁷兮,直径驰乎三危¹⁸。排阊(chāng)(hé)¹⁹而入帝宫兮,载玉女²⁰而与之归。登阆(làng)²¹而遥集兮,亢²²乌腾²³而一止。低回²⁴阴山²⁵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²⁶?矐(hé)²⁷白首,戴胜²⁸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²⁹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³⁰万世不足以喜。
译文:历经炎火山渡过弱水河啊,横穿沙丘走过沙漠时。到葱岭休息游水嬉戏啊,女娲弹琴跳舞有冯夷。天时昏暗模糊不明啊,召天神诛杀风神雨师。西望昆仑看不分明啊,径直向仙山三危奔驰。推开天门进入天帝宫啊,载上天女一路相携。远登阆风山去歇息啊,如鸟高飞又齐下聚集。在阴山徘徊盘旋飞舞啊,我现在才见西王母容仪。满头白发戴首饰住山洞啊幸好有三足乌替她操持。若定要如此才长生不死啊,即使活万代何足悦怡。
注释:¹经营:经过,往来。²炎火:炎火山。³弱水:河水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山在昆仑山外,水在昆仑山下。⁴杭:通“航”,渡。⁵绝:横渡。⁶流沙:沙漠。⁷奄息:休息。⁸葱极:葱岭山顶。⁹泛滥:漂流。¹⁰灵娲:女娲。传说伏羲作琴,使女娲鼓之。¹¹冯夷:黄河水神河伯的姓名。¹²薆薆:通“暧暧”,昏暗的样子。¹³屏翳:《史记正义》:“天神使也”。¹⁴风伯:风神。¹⁵雨师:雨神。¹⁶昆仑:昆仑山,传说是天帝的下都。¹⁷轧芴洸忽:不分明的样子。¹⁸三危:仙山名。¹⁹阊阖:天门。²⁰玉女:神女,美女。²¹阆风:神山,传说在昆仑之颠。²²亢:高。²³腾,飞腾。²⁴低回:徘徊。²⁵阴山:传说在昆仑山西。²⁶西王母:传说中神女。²⁷矐然:白的样子。²⁸胜:玉胜,一种首饰。²⁹三足乌:传说是为西王母取食的鸟。³⁰济:渡。
回车朅来兮,绝道不周,会食幽都。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兮叽琼华。僸侵浔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驰游道而循降兮,骛遗雾而远逝。迫区中之隘陕兮,舒节出乎北垠。遗屯骑于玄阙兮,轶先驱于寒门。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回车¹(hé)²来兮,绝道不周³,会食幽都。呼吸沆(hàng)(xiè)兮餐朝霞,噍(jiào)芝英兮叽琼华。僸(yǐn)侵浔(xún)¹⁰而高纵兮,纷鸿涌¹¹而上厉¹²。贯¹³列缺¹⁴之倒景¹⁵兮,涉丰隆¹⁶之滂沛¹⁷。驰游道¹⁸而循¹⁹降兮,骛(wù)²⁰遗雾²¹而远逝。迫²²区中之隘(ài)²³兮,舒节²⁴出乎北垠(yín)²⁵。遗屯骑²⁶于玄阙(què)²⁷兮,轶²⁸先驱²⁹于寒门³⁰。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³¹而无见兮,听惝(chǎng)³²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译文:何不回转车归来啊,路尽不周山会食极北山陵。呼吸露气吞食朝霞啊,咀嚼琼华和芝英。缓缓仰面高高腾跃啊,群龙攒动如波涛涌腾。穿过闪电下射光芒啊,冒着云神降滂沱大雨行。从远游道上长驱而下啊,迅速抛掉云雾远远奔。迫近狭隘的人世间啊,缓缓驶出从北极边垠。把屯骑官留在北极之山啊,把前导人留在北极之门。下看不见峥嵘大地啊,上看不见广阔高曼。眼睛眩花看不见啊,耳朵模糊听而不闻。凌空虚之境向上游啊,超脱有无独自长存。
注释:¹回车:转车。²朅:通“盍”,何不。³不周:不周山。传说在昆仑山东南。⁴幽都:极北之地,传说是日落处。⁵沆瀣:夜半气,露气。⁶噍咀:咀嚼。⁷叽:小吃。⁸琼华:玉英。⁹僸:仰望。¹⁰侵浔:渐进。¹¹鸿涌:波涛腾涌的样子。¹²厉:扬。¹³贯:通。¹⁴列缺:闪电。¹⁵倒景:下射光。¹⁶丰隆:云神。¹⁷滂沛:雨水盛。¹⁸游道:远游的路途。¹⁹循:长。²⁰骛:奔驰。²¹遗雾:把云雾抛在身后。²²迫:逼近。²³隘陕:狭隘。²⁴舒节:缓行。²⁵北垠:极北边际。²⁶屯骑:官名,管骑士。²⁷玄阙:北方的山。²⁸轶:通“遗”,留下。²⁹先驱:前导。³⁰寒门:北极之门。³¹眩眠:目不安的样子。³²惝恍:模糊不清的样子。

  此赋用骚体赋形式,汉大赋的手法,虚构夸张地铺叙“大人”游仙,对跨乘的各种龙想像描写得尤其生动形象。先写“大人”不满人生短促,人世艰难,于是驾云乘龙遨游仙界;然后分东南西北四方写遨游盛况,其中游西方见“西王母”几句通过仙人居住山谷形貌很瘦来劝诫求仙的;文末归于超脱有无,暗含对汉武帝好神仙之道的讽谏,同时流露了作者对于自己仕途进退的矛盾之情。全赋想象丰富,文字糜丽,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

  纵观全文,此赋在结构、文句等方面拟则《远游》,但又有变异。

  在结构上,《远游》始述“悲时俗之迫陬兮,愿轻举而远游”,然后述游求仙,从故乡“南州”出发,历东、西、南、北,又“周流六漠”,加之“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峥蝾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一段,最后归结到“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此赋袭用这一结构而先谓“世有大人兮……竭轻举而远游”,然后写“大人”从中州出发的东、南、西、北四方之游,文末袭《远游》“下峥嵘”四句而归结到“乘虚无而上假兮,超无友而独存”。

  在文句上,此赋造句于首尾袭用《远游》数句,但中间四游诸段则并不照抄,而是用辞赋家敷衍夸艳之笔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此赋应该是以《天子游猎赋》述游仙的“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与神俱”数句为蓝本的,但因主旨不同而调整别构:“载云气而上浮”源自“扬节而上浮”;“焱风涌而云浮”源自“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而上假”源自“乘虚无”;“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后陵阳”以下一段源自“与神俱”。

  在内容上,此赋之旨则在于求仙不足为喜,以讽武帝求仙之谬,与《远游》抒发恋土之情和自我排遣的寄托之意存在根本的不同。

参考资料:
1、 李孝中,侯柯芳 注译.司马相如作品注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61-69
2、 方鸣 主编.一生最爱古诗词 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189-191
3、 李诚 主编.巴蜀文化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05月第1版:103-104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lǐ)(yǐ)¹
译文:春天黎明后的庭院中,花丛曲折连环,欲落不落的晶莹露水点缀在娇艳的花瓣上。
注释:¹逦迤:曲折连环貌。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黄蜂一过慵(yōng)¹,夜夜栖香蕊(ruǐ)
译文:突然飞来一只黄色小蜜蜂,停在那芬芳的花蕊上。
注释:¹慵:困倦,懒得动。

chūnxiǎo--guīméng

chūntíngxiǎojǐngbiéqīnghuā

huángfēngguòyōngxiāngru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独怜¹幽草²(jiàn)边生³,上有黄鹂(lí)深树鸣。
译文: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注释:¹独怜:唯独喜欢。²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³生:一作“行”。⁴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¹带雨晚来急,野渡(dù)²无人舟自横³
译文: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¹春潮:春天的潮汐。²野渡:郊野的渡口。³自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2:204-205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200
3、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25-626

chúzhōu西jiàn

wéiyìng tángdài 

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g shàngyǒuhuángshēnshùmíng 
chūncháodàiwǎnlái rénzhōuhéng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dǐng)¹当日弃人间,破敌²收京下玉关³
译文: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
注释:¹鼎湖: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此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²敌:指李自成起义军。³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tòng)¹六军俱缟(gǎo)²,冲冠一怒³为红颜
译文: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注释:¹恸哭:放声痛哭,号哭。²缟素:丧服。³冲冠一怒:即怒发冲冠。⁴红颜:美女,此指陈圆圆。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¹自荒宴²
译文: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
注释:¹天亡:天意使之灭亡。²荒宴:荒淫宴乐。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电扫黄巾¹定黑山²,哭罢君³再相见。
译文: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注释:¹黄巾: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²黑山: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³君:崇祯帝。⁴亲:吴三桂亲属。吴三桂降清后,李自成杀了吴父一家。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相见初经田窦(dòu)¹家,侯门²歌舞出如花。
译文:初次和她相见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门的歌舞演起来真像繁花。
注释:¹田窦:西汉时外戚田蚡、窦婴。这里借指崇祯宠妃田氏之父田宏遇。²侯门:指显贵人家。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许将戚里¹(kōng)(hóu)(jì)²,等取将军油壁车³
译文:田弘遇把会演唱的她献给将军,只等将军来娶就送上油壁香车。
注释:¹戚里:皇帝亲戚的住所,指田府。²箜篌伎:弹箜篌的艺妓,指陈圆圆。³油壁车:指妇女乘坐的以油漆饰车壁的车子。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家本姑苏¹(huàn)花里²,圆圆小字娇罗绮(qǐ)³
译文:她的家本在姑苏浣花里,小名叫圆圆衬上罗绮更娇丽。
注释:¹姑苏:即苏州。²浣花里:唐代名妓薛涛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这里借指陈圆圆在苏州的住处。³娇罗绮:长得比罗绮(漂亮的丝织品)还明艳美丽。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梦向夫(fū)(chāi)¹(yuàn)里游,宫娥²拥入君王起。
译文:她曾在梦里到当年夫差的宫苑里游嬉,被宫娥拥簇进去君王正身起。
注释:¹夫差:春秋时代吴国的君王。²宫娥:宫中嫔妃、侍女。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前身合¹是采莲人²,门前一片横塘³水。
译文:她前身真应是西施采莲女,门前也正临横塘水清碧。
注释:¹合:应该。²采莲人:指西施。³横塘:地名,在苏州西南。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译文:横塘里双桨摇动船去快如飞,哪家豪门硬要把她强买回。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译文:这时谁知不是薄命。这时只有泪湿褛表。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薰天¹意气连宫掖(yè)²,明眸皓(hào)齿无人惜。
译文:田弘遇将陈圆圆送入宫中,可明眸皓齿的她竟没有获得君王怜惜。
注释:¹熏天:形容权势大。²宫掖:皇帝后宫。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夺归永(yǒng)(xiàng)¹闭良家²,教就新声倾³坐客。
译文:从宫掖里领回来仍留在田弘遇家,让她练好时兴歌曲来倾倒贵客。
注释:¹永巷:古代幽禁妃嫔或宫女的处所。²良家:指田宏遇家。³倾:使之倾倒。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坐客飞觞(shāng)¹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译文:责客们传杯宴饮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谁倾诉。
注释:¹飞觞: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酒。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白晳(xī)通侯¹最少年,拣取花枝²屡回顾。
译文:只有平西伯这位白净英俊的少年,拣中了花枝对她频频回顾。
注释:¹白皙通侯:画色白净的通侯,指吴三桂。²花枝:比喻陈圆圆。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¹
译文:该早点把她这娇鸟带出牢笼,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银河飞渡。
注释:¹银河几时渡:借用牛郎织女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的传说,比喻陈圆圆何时能嫁吴三桂。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恨杀军书抵死¹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译文:只恨军书拼死地催促,只好留下信约把人耽误。
注释:¹抵死:拼死,拼命。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¹满长安²
译文:相约恩深但相见可难,一朝蚁贼拥满了长安。
注释:¹蚁贼:对起义军的诬称。²长安:这里借指北京。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可怜思妇¹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²看。
译文:可怜她本是思妇楼头的杨柳,却被人当作天边的杨花相看。
注释:¹可怜思妇:意谓陈圆圆已是有夫之人,却仍被当作妓女来对待。²天边粉絮:指未从良的妓女。粉絮:白色的柳絮。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遍索¹绿珠²围内第³,强呼绛(jiàng)出雕阑。
译文:像索取绿珠那样围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栏。
注释:¹遍索:意谓李自成部下四处搜寻圆圆。²绿珠:晋朝大臣石崇的宠姬。³内第:内宅。⁴绛树:汉末著名舞妓。这里二人皆指陈圆圆。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若非壮士¹全师胜,争得²蛾眉³匹马还?
译文:如果不是将军大获全胜,哪能用匹马载她归还。
注释:¹壮士:指吴三桂。²争得:怎得,怎能够。³蛾眉:喻美女,此指圆圆。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huán)¹不整惊魂定。
译文:她在马上一路传呼前进,云鬟还来不及梳整可惊魂已定。
注释:¹云鬟:高耸的环形发髻。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译文:战场上点起蜡炬把她迎到,她满面啼痕还残留着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专征¹萧鼓向秦川²,金牛道³上车千乘(shèng)
译文:奏起箫鼓将军专征兵进秦川,金牛道上有车马千乘。
注释:¹专征:指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自己掌握征伐大权,不必奉行皇帝的命令。²秦川:陕西汉中一带。³金牛道:从陕西沔县进入四川的古栈道。⁴千乘:这里指千辆,虚指车辆之多。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斜谷¹云深起画楼²,散关³月落开妆镜。
译文:斜谷里云深之处是她的画楼,散关前明月西落她打开了妆镜。
注释:¹斜谷:陕西郿县西褒斜谷东口。²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³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jiù)¹红经十度霜。
译文:消息传遍了江南水乡,乌栖泛红已经历十度秋霜。
注释:¹乌桕:树名。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教曲伎(jì)师怜尚在,浣纱女伴¹忆同行。
译文: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
注释:¹浣纱女伴:西施入吴宫前曾在绍兴的若耶溪浣纱。这里是说陈圆圆早年做妓女时的同伴。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译文:在旧巢里本都是衔泥的燕子,她却飞上了枝头变成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长向尊¹前悲老大²,有人³夫婿擅侯王。
译文:女伴们只好老是在宴会上悲叹年龄长大,而她却找了个好夫婿贵为侯王。
注释:¹尊:酒杯。²老大:年岁老大。³有人:指陈圆圆。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¹
译文:当年正为有了声名反受累,贵戚豪门都抢着要延致。
注释:¹延致:聘请。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一斛(hú)¹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²
译文:一斛明珠的身价给她带来万斛的愁思,关山漂泊瘦损了她的腰肢。
注释:¹斛:古代十斗为一斛。²细:指瘦损。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错怨狂风飏(yáng)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译文:但也不必怨恨飘扬落花的狂风,无边春色到来已使天地呈现芳姿。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尝闻倾国¹与倾城²,翻使周郎³受重名。
译文:曾听说有了倾国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郎的声名更加显著。
注释:¹倾国: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²倾城: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³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因娶美女小乔为妻而更加著名。这里借喻吴三桂。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译文:妻子怎应影响大局,英雄无奈过于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¹照汗青²
译文:全家的白骨早已化为灰土,一代红妆已照耀汗青。
注释:¹一代红妆:指陈圆圆。²照汗青:名留史册。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君不见,馆娃¹初起鸳鸯宿,越女²如花看不足。
译文:君不见,当年馆娃宫刚盖起鸳鸯双飞双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么看也不会厌足。
注释:¹馆娃:即馆娃宫,在苏州附近的灵岩山,吴王夫差为西施而筑。²越女:指西施。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香径¹尘生乌自啼,屧(xiè)(láng)²人去苔空绿。
译文:可是如今采香径尽是尘土只有鸟在啼叫,响屟廊也不见人迹空让苔长青绿。
注释:¹香径:即采香径,在灵岩山附近。²屧廊:即响屧廊,吴王让西施穿木屐走过以发出声响来倾听。欣赏的一条走廊,在馆娃宫。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换羽移宫¹万里愁,珠歌²翠舞古梁州³
译文:换羽移宫使万里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还热闹在咕梁州。
注释:¹羽、宫:都是古代五音之一,借指音乐。这皇是用音调变化比喻人事变迁。²珠歌:指吴三桂沉浸于声色之中。³古梁州:指明清时的汉中府,吴三桂曾在汉中建藩王府第,故称。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为君别唱¹吴宫曲,汉水²东南日夜流!
译文:给君另唱了一首吴宫曲,汉水向东南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
注释:¹别唱:另唱。吴宫曲:为吴王夫差盛衰所唱之曲,此指《圆圆曲》。²汉水:发源于汉中,流入长江。暗寓吴三桂覆灭的必然性。

  《圆圆曲》是一首长诗,共七十八句,五百四十九字。分六大段,前五段叙事,后一段议论。

  布局谋篇是本诗的精华之处,古典叙事诗的情节结构,都是依故事的自然顺序展开的。本诗则把叙事顺序也作为艺术构思的手段之一,运用倒述、追叙、插叙等手法,安排情节结构,通过这些精心的安排,使主题更加引人注目,而故事变化曲折,情节跌宕起伏。并且运用顶针格,以前后词句相同相似或者相关之联系,使情节的时空大转换平滑接转,而不显得过于突兀。

  前八句是第一段,该段是布局谋篇最成功之处。首先开篇不凡,先声夺人。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鼎湖,即荆山,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铸鼎升天处(《史记·封禅书》:“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这里代指崇祯皇帝。玉关,原指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的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出语就点出甲申年惊天动地的两件大事,崇祯之死和清兵入关。重大历史事件对人有一种自然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兴趣。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玉为红颜!

  此联对仗工整,对比强烈,反差巨大,讥讽入骨。“六军”统指明朝的军队,“恸哭六军”和“冲冠一玉”人数虽众寡不同,情绪倒很相似,但是“缟素”与“红颜”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意义上也极为不同。“缟素”是沉痛的,如果从顺治八年乃至以后的历史角度看,“缟素”象征着对明王朝覆亡的哀痛,象征着对汉民族沉沦的哀痛,而“红颜”则明确无误地指向极端的个人私欲。片言居要,一语中的,使吴三桂的汉奸嘴脸极为丑恶,真是大快人心。诚然,作者并未提到满清,但是,山海关之战就是清兵入关,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并不因作者的忌讳而有所改变。接下来模拟吴三桂的口吻加以辩解,效果是越抹越黑,实为暗讽。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哭罢君亲再相见”,似乎吴三桂出于忠于明室,才与李自成不共戴天,好一副正人君子面孔。其实吴先降的正是李自成。甲申年三月,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将山海关防务交由李自成派来的唐通接管,率领部下前往北京,“朝见新主”,这是吴三桂在永平府(府治河北省卢龙县)张贴的告示中说的。当吴三桂行至河北玉田县,突然获悉其父被捕和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尤其是后者促使他改变主意,“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于是立刻返程杀回山海关,并复信吴襄,声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可见吴三桂是双料叛臣加逆子,作者却安排他去哭君、亲,煞是好看。

  也有人否定红颜对吴三桂决策的意义,总觉得红颜的分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比起来似乎太轻了。可惜历史并不永远都在追求重大价值的平衡。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不等于历史总是必然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演成结局之前,隐含着多种可能性,历史只能实现一种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也是偶然的。否则,人就失去了任何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恶的主动性,这就是吴三桂必须为沉痛的历史结局负责的原因。“冲冠一玉为红颜”在人类历史上也并非绝无仅有,吴王夫差与西施的故事与此也有相似性,本诗多处用以比拟。尤其是本诗创作时,满清的凶残使汉民族经历了空前的浩劫,吴三桂为虎作伥,罪责难逃。

  这一段写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中战胜归来,文笔雄浑,场面壮阔,有开篇不凡、先声夺人和片言居要、一语中的优点。但是仅此两点,还不能称之为谋篇成功,因为这是圆圆曲,此段却大谈吴三桂,如果与主题没有重大联系,似有离题之嫌。梅村谋篇之妙,往往出人意料。此段的创作意图在于以战喻美,曲线归宗,这是其谋篇的第三个成功之处,也是最重要的成功之处。

  以美的影响表现美,是常见的艺术手法。以战争来表现美,却是少见的。圆圆曲所以要在篇首大谈山海关之战,看似离题,其实是为了塑照渲染陈圆圆的美丽。除此段外,全诗描写陈圆圆容貌的,就只有“宫娥拥入君王起”一句,这句的直接目的还是要联系西施故事。显然作者自认为对这一必不可少的任务已经有所交代了。首段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试看,为了一个陈圆圆,十几万汉子拼死搏杀,其人之美,就只能想象了。山海关之战,的确与争夺陈圆圆有重大关系。吴三桂杀回山海关后,李自成放了吴襄,如果放了陈圆圆,山海关大战或可避免。但李没有这样做,这就等于宣告,对于陈圆圆李军是志在必得,两家就打了起来。平心而论,吴三桂在此战中的责任不是最大的,设若日后他目睹满清兽行,能幡然悔悟,及时反正,人们还可以原谅他,可他为了荣华富贵,不遗余力扑杀抗清势力,直到兔死狗烹,才亮出反清旗号,已经太迟了。李军抢了陈圆圆,逼反吴三桂,且不愿归还,固然是重大错误,但其最大错误还是没有估计到满清是潜在的敌人。追赃助饷等属政略性错误,需要较长时间才见效果,而军事变在须臾。李自成主力部队分布陕西、湖广、河南等地,在北京的军队不多,与清军相比不占优势。只有联合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防御满清才能万无一失。李自成调吴三桂南下,派降将唐通率八千兵马防守山海关,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假如李军能想到满清是潜在的敌人,绝无此举,甚至也不敢抢夺陈圆圆了。李自成的举措实际上是把满清当成友军对待,此事如果只是李自成一相情愿,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据顾诚《南明史》载:甲申年正月,多尔衮听说李自成已经占领陕西,便在正月二十七日派使者往陕北同大顺军联络,信中说:“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至于此后李满关系如何,由于满清善于篡改历史,已无稽可考了。不过,李军直到满兵杀进己阵,才确信其为敌人。

  九至四十二句是第二段,叙述陈圆圆归吴三桂的过程。这一过程很长,一波三折,极具戏剧性。根据情节的变化,可分为四小段。

  九至十二句是第一小段,写吴陈初次相见。

  上面提到的首段,其后半部分除文意之外,还承担着建构情节结构的任务,要与后文巧妙地衔接。“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句很好地达成了这一目的。它借吴三桂之口说出,按照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顺势推出吴陈相见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晓相见的场面。可是,诗人并没有顺着自然时序叙述吴三桂如何夺回陈圆圆,与之重逢的情景,而是颠倒时序,描写吴、陈二人的初次相见。这一情节变化时空差距巨大,转换极为突然。使诗文叙事结构呈大开大阖、突兀跳荡之势,极大地加强了可读性。这一转换的相接处,第八句的末二字与第九句的首二字全同,都是“相见”,这种手法称“顶针格”。具有平缓时序逆转的突兀感和使音节圆转顺畅的功用。《圆圆曲》多处运用了“顶针格”,以此处最为吃紧。这一转换,也使全诗的叙述,从吴三桂这条副线转入主线,即陈圆圆事迹的叙述。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田窦”即西汉著名外戚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这里代指当时的外戚,田贵妃之父田宏遇。此时主角还是吴三桂,他在田家观看歌舞。后两句点出第一主角陈圆圆,这位田家歌妓被许配给吴三桂。两人初次见面,就纳之为妾,可谓迫不及待矣。

  引出陈圆圆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介绍陈的身世和遭遇了。第十三至十八句再进一步倒叙,转入了对陈圆圆身世经历的描述,是第二小段。先交代她原来的身份。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诗中说圆圆是其小名,“浣花里”,暗示其名伎身份,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薛涛传》:“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居浣花里”。陆次云《圆圆传》称其“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还填得一手好词,有《舞余词》,已失传。《众香词》传词三首,一首《有所思》:“自笑愁多欢少,痴了。底事倩传杯,酒一巡时觞九回。推不开,推不开。”写得自然清丽,柔弱多愁,委婉道出对命运无奈的慨叹。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一联以西施喻陈圆圆,明喻圆圆之美,暗讥三桂有如夫差那样好色荒政,夫差一见西施就坐不住了,三桂则更进一步,纳妾,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采莲人”用西施故事,李白《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横塘”,在苏州市西南。这两句以“采莲人”、“横塘水”点染女主角身份清纯、居处优雅,命运还算不差,以与下文对比,并构成“顶针格”引出下文。

  第十九至三十四句是第三小段,接着叙述陈被贵戚抢到北京,沦落为侯门歌伎,又变成吴三桂之妾。

  “横塘双浆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风云突变,那段平静优雅的日子突起波澜。此联因果倒装,使人产生悬念,而留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这里是陈圆圆生活经历的一大转折,可谓红颜薄命。明末江南名伎在婚配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与陈名气相当的,大都嫁与著名文人,惟独陈圆圆被抢,身不由主,岂非命运弄人?“熏天”两句写田家势力很大,把陈圆圆送入宫廷,但后宫也仗势欺人,陈圆圆虽然声色甲天下,却没人爱惜。“熏天”,《吕氏春秋·离谓》有“毁誉成党,众口熏天”,形容恶势力很大。“夺归”四句写陈圆圆沦落为田家歌伎的悲惨地位。“永巷”,皇宫中的长巷,汉朝是幽禁失势或失宠妃嫔的地方,《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明清时也是未分配到各宫去的宫女的集中居住处。

  “良家”指田家。“飞觞”形容喝酒作乐。“倾”,倾倒,指座客为陈圆圆声色所倾倒。陈圆圆又从宫中被夺至田家,成为供人取乐的歌伎,内心痛苦无处诉说。此处作者为了渲染悲伤气氛,有意淡化入宫事件,写得很简略,而外戚气焰写得很嚣张。因而使陈圆圆进宫细节说法不一,一说是田宏遇购得,献于宫中。一说是周后之父周奎购得,献于宫中。还有一说是周献于宫廷,宫廷又送给了田。由于此事与故事主线关系不大,兹从省略。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峰回路转,座客中出现了吴三桂这么个情种,一眼就看中了陈圆圆。“拣取花枝屡回顾”是诗人形容吴三桂爱情动作表现的唯一诗句,一副色咪咪的样子。“拣”字很微妙,唐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以折取花枝代指情爱,这里代折以拣,一字之差,褒贬立变。“通侯”本汉代爵位名,后用作武官美称。一介武夫,不能托微波以通辞,只好拣取花枝,频频偷窥。“娇鸟”指陈圆圆,“银河”,用牛郎织女故事。吴想尽早把陈接回家中,成其好事。只恨军令再三催促,才与陈圆圆相约而别。

  第三十五至四十二句是第四小段。写陈又被闯军掠夺的经历。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相约”句是顶针格,“蚁贼”指李自成的军队,“长安”指北京。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这句写得细腻、雅致。从“蚁贼满长安”来看,这里必是明火执仗的场面,诗句却如此纤丽、文雅,可见运思之巧。“楼头柳”化用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强调思妇的贞洁,“天边粉絮”,满天游荡的杨花柳絮,意指轻浮。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绿珠”,晋石崇爱姬,权臣孙秀仗势劫夺,不从,坠楼而亡。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记其事,这里指陈。绛树,魏文帝曹丕宠妃,诗文也指圆圆。此联对仗看似工整,实为重复。可能是诗人为了加重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感。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好句。“若非”二字用的巧,引导人的思绪轻轻一转,回到首段情节,干净利落的结束了这段长篇倒述,与上文衔接的密合无间,此句与“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玉为红颜”相呼应,“冲冠一玉”终成“正果”。“全师”与“匹马”的巨大反差,把吴三桂的自私行为深刻地印入读者的脑海。那拣取花枝的“壮士”,令人喷饭。此联不仅词句引人入胜,更妙的是它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和对整体情节结构发挥的作用,堪称结构关键句。

  “若非”一联还省略了闯军抢夺的情节,这一省略很重要。因为“遍索”“强呼”已经把悲情推到极处,续写下去很可能画蛇添足,抵消诗文感染力。虽然这里好像看点特多,可是作者却断然裁去,细微之处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观和不媚俗从众的艺术良心。但这样一来,也使人对史实有所误会。如陆次云《圆圆传》说是李自成抢了陈圆圆,其实是刘宗敏。全祖望所记当日与圆圆同被宗敏掠去的名伎杨宛的叙述,“据杨宛叙言,与沅同见系于刘宗敏,既而沅为宗敏所携去,不知所往。”。

  吴三桂如何夺回陈圆圆,异说颇多。据况周颐《陈圆圆事辑》载被闯军俘虏的明朝内监王永章的《甲申日记》所记:“四月初九日,闯下伪诏亲征三桂。十二日起程。太子定王、代王、秦王、汉王、吴陈氏、吴氏、吴氏、吴李氏、伪后嫔妃皆从行。吴陈氏即圆圆,两吴氏皆三桂妹也。念五日战于一片石,闯大败,退入关。太子与圆圆遂皆至三桂军中。” 从这联诗文的口气看,吴三桂是一战而胜,夺得佳人。目睹者的记述与诗文语气非常吻合。

  到这里,诗人把女主角的身世、遭遇及吴陈关系等故事主要情节一一铺述,这才重新回到诗歌开头的情节上来,续写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战场重逢以及她随军至汉中。这已是全诗叙事的尾声了。

  第四十三句至五十句是第三段。写陈圆圆的幸福生活。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吴陈重逢,“云鬟不整”、“惊魂初定”,痕迹犹存。“蜡炬迎来”,相传魏文帝迎娶薛灵芸,燃蜡烛数十里,《太平广记》记其事。场面不可谓不大。“专征”即自专征伐,诸侯有大功者可自己决定征伐,不须奉天子之命。《清史稿·世祖本纪二》八年九月,壬午,命平西王吴三桂征四川。“箫鼓”,高级官员的仪仗乐队,也借指吴的军队。“秦川”兼指陕西四川。“金牛道”,古蜀道的主干线,又名石牛道。相传秦惠王将粪金的石牛赠送给蜀王,蜀遣五丁引金牛成道,名为金牛道。“斜谷”,在陕西眉县,“散关”,在陕西宝鸡市。这段如单独来看,或可理解为抨击吴骄奢淫靡,但联系后两段,就只能理解为陈圆圆时来运转,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到这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全部叙述完毕,似乎本诗可以结束了。不料诗人又安排了两段插叙,一段写教曲技师和女伴的感慨。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技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樽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这八句是第四段。从豪家强载到专征四川已是整整十年,消息传到江南苏州,“教曲技师”得知她还在人世,甚感欣慰,“浣纱女伴”实指当年名气相当的苏州名伎,忆及同行旧事。陈寅恪以为“浣纱女伴”独指卞赛,但玉京道人挟故国之悲,愤然入道,自不会艳羡别人夫婿做建州侯王,恐仍以泛指为是。“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这联写得好,衔泥燕子,飞上枝头,不仅地位提高了,形象也变了,成了凤凰。双层设喻,生动贴切,语意双关,如今流传极广,使用频繁,已为成语。“长向樽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这联不好,酸溜溜的。

  第五段插叙写陈圆圆自己的感受,是第五十九至六十四句。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名声大,反而成了贵戚名豪的猎取目标,陈圆圆就随着你争我夺漂泊来去。连城的身价,带给她的却是无限的忧愁和痛苦。“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此联哲理盎然,语趣横生,耐人寻味。珍珠与忧愁相连,祸福相依,珠愁概使斛量,用词尖新别致;腰肢细与衣带渐宽同意,而暗添美感。其中“一斛珠”用唐玄宗送梅妃一斛西域珍珠故事。“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斯言差矣,狂风飏落花何错之有。与如此下作之人栓在一起,何谈春色。

  四、五两段为陈圆圆故事安装了一个豪华圆满的结局,但是这两段不仅与前文的基调完全相反,而且也与后一段的调子完全不同,就像游离在全曲之外的孤章残段。两段的写法也很特殊,都是最后一联才使意义确定下来,如果改动这两联,意义便完全不同了。由此推知作者想借此增添风月浓度,以冲淡全诗的政治色彩。作者对吴三桂全无好感,对满清政权顾忌重重。

  最后一段,模仿史家纪传体,有论有赞。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诗人申说己论,先写一段典故,借古讽今。“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用三国故事。《三国志·吴书九》裴松之注: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周瑜之名,得于赤壁一战,本于倾国倾城无关。但文人墨客常把漂亮的小乔拉来作陪。杜牧《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说:“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漂亮的小乔,确使周瑜增色不少。吴伟业不似两位那么浪漫,周郎一事纯属借用,意在挖苦吴三桂为争夺倾国倾城的陈圆圆,背负了千载罪名。沉重的罪名说成“重名”,不仅平添了语趣,也加重了讥刺的语气。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前两句直陈己见,“大计”实在是事关民族兴亡的抉择,岂能让色欲做主,何况是民族存亡关头,无奈吴三桂在这关键时刻被性欲牵着走了。“多情”用得妙,与“无奈”配合,看似风月情浓,却是针砭痛切。或以为“英雄无奈是多情”,乃是称赞吴三桂爱情至上的情圣精神,此论不当。为成全自己的情圣情结,就可以糟蹋自己的民族、作践自己的民族吗,就可以置数百万同胞的性命于不顾吗?为了不致误解,诗人在后一联又从另一侧面对“多情”加以注释。“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这联与“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玉为红颜!”都是对吴三桂选择的评价,“恸哭”句从国家民族的视角出发,此联则从吴的家庭亲人落笔。诗人沉痛地写出吴老总兵全家的累累白骨,山海关战后吴襄及一家三十四口被杀,与吴三桂争夺红妆相对应,白骨与红妆的对仗,以视觉的强列反差,和情感的强烈反差,从另一个侧面鞭挞了吴三桂卑劣情欲作出的抉择。“照汗青”三字有文章,因山海关一战,陈圆圆名声大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是光照汗青,还远远不够。显然这个“照”字是留给吴三桂的。

  最后八句是赞,诗人抒发感慨,但是即便纯是个人感慨,也还惦记着吴三桂。

  君不见,馆娃宫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凉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馆娃宫”,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香径”:采香径,相传吴王种花处,今名箭径,在苏州香山。“屧廊”,即响屧廊,屧是空心木底鞋。响屧廊,以梓板铺地,西施着屧行于上,步步皆音。诗人感慨吴王夫差宠爱西施的种种豪华设施,都已尘封湮灭。不用说是瞄着吴三桂争夺红颜来的。显然也不仅仅是感慨盛衰无常的泛泛之叹。吴王夫差是被杀而亡的,这就暗示着吴三桂也不得好死。可见诗人对吴三桂的痛恨有多深。“馆娃宫”、“采香径”、“响屧廊”与“金牛车乘”、“斜谷画楼”、“散关妆镜”可资对照,亦见诗人确有抨击吴骄奢淫靡之意。

  四、五两段的用意恐在诗外。“换羽移宫万里愁”,“换羽移宫”是说曲调变换,但“万里愁”与曲调变换难以接续,此句应另有寄托。是以“换羽移宫”影射改朝换代,为此,天下一片愁怨,而吴三桂卖身投靠,得益良多,官高舞侈,其乐融融。“古梁州”,指陕西汉中,吴三桂于顺治五年从锦州移镇汉中,至顺治八年一直驻扎此地。“为君别唱吴宫曲”,诗人对吴三桂说:那些珠歌翠舞你恐怕听腻了,我为你唱一支新鲜的咏叹吴宫的曲子《圆圆曲》。“汉水东南日夜流”,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这里东南流反其词而用其意,更加确定的断言:你的功名富贵是不会长久的。

yuányuán

wěi qīngdài 

dǐngdāngrénjiān shōujīngxiàguān 
tòngliùjūngǎo chōngguānwèihóngyán 
hóngyánliúluòfēiliàn zéitiānwánghuāngyàn 
diànsǎohuángjīndìnghēishān jūnqīnzàixiāngjiàn 
xiāngjiànchūjīngtiándòujiā hóuménchūhuā 
jiāngkōnghóu děngjiāngjūnyóuchē 
jiāběnhuànhuā yuányuánxiǎojiāoluó 
mèngxiàngchāiyuànyóu gōngéyōngjūnwáng 
qiánshēnshìcǎiliánrén ménqiánpiànhéngtángshuǐ 
héngtángshuāngjiǎngfēi chùháojiāqiǎngzàiguī 
zhīfēimìng shíwéiyǒulèizhān 
xūntiānliángōng míngmóuhàochǐ齿rén 
duóguīyǒngxiàngliángjiā jiàojiùxīnshēngqīngzuò 
zuòfēishānghóng āixiánxiàngshuí 
báitōnghóuzuìshàonián jiǎnhuāzhīhuí 
zǎoxiéjiāoniǎochūfánlóng dàiyínshí 
hènshājūnshūcuī liúhòuyuējiāngrén 
xiāngyuēēnshēnxiāngjiànnán zhāozéimǎnchángān 
liánlóutóuliǔ rènzuòtiānbiānfěnkàn 
biànsuǒ绿zhūwéinèi qiǎngjiàngshùchūdiāolán 
ruòfēizhuàngshìquánshīshèng zhēngéméihuán 
éméishàngchuánjìn yúnhuánzhěngjīnghúndìng 
yíngláizàizhànchǎng zhuāngmǎnmiàncánhóngyìn 
zhuānzhēngxiāoxiàngqínchuān jīnniúdàoshàngchēqiānshèng 
xiéyúnshēnhuàlóu sǎnguānyuèluòkāizhuāngjìng 
chuánláixiāomǎnjiāngxiāng jiùhóngjīngshíshuāng 
jiàoshīliánshàngzài huànshābàntóngxíng 
jiùcháogòngshìxiányàn fēishàngzhītóubiànfènghuáng 
chángxiàngzūnqiánbēilǎo yǒurén婿shànhóuwáng 
dāngshízhǐshòushēngmínglèi guìmíngháojìngyánzhì 
míngzhūwànchóu guānshānpiāoyāozhī 
cuòyuànkuángfēngyángluòhuā biānchūnláitiān 
chángwénqīngguóqīngchéng fānshǐ使zhōulángshòuzhòngmíng 
yīngguān yīngxióngnàishìduōqíng 
quánjiābáichénghuī dàihóngzhuāngzhàohànqīng 
jūnjiàn guǎnchūyuānyāng宿 yuèhuākàn 
xiāngjìngchénshēng xièlángréntáikōng绿 
huàngōngwànchóu zhūcuìliángzhōu 
wèijūnbiéchànggōng hànshuǐdōngnánliú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阁客竟去¹,小园花乱飞。
译文: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注释:¹竟:完毕;终了。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参差¹连曲陌²,迢(tiáo)(dì)³送斜晖。
译文: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注释:¹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²曲陌:曲折的小径。³迢递: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¹
译文: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注释:¹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芳心¹向春尽,所得是沾衣²
译文: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注释:¹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²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首联是说,高阁上的游客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已经随风飘零纷纷乱飞。

  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人来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为客人去了才“乱飞”,这样一来,连落花也看作有情的了。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落花虽然早有,客人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绿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思。两句诗不单写花,也兼写人,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颔联是说,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三四两句承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结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这两句对落花的本身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内心并不平静。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像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诗人十分敏感的捕捉住这富有特征的景象,使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暗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颈联是说,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五、六句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肠断未忍扫”,就不单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巴望花不要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尾联是说,爱花惜花自然要埋怨春天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这又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末二句,语意双关,低回凄婉,感慨无限。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不难看出,它已不是见花落泪、春归伤情的一般伤情诗了,而是比平常的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诗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可谓情深韵美。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诗歌是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诗歌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这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诗人通过对花落表达出诗人身世坎坷。

参考资料:
1、 邓丹 陈芝国.李商隐诗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42-43

luòhuā

shāngyǐn tángdài 

gāojìng xiǎoyuánhuāluànfēi 
cēnlián tiáosòngxiéhuī 
chángduànwèirěnsǎo yǎnchuān穿réngguī 
fāngxīnxiàngchūnjìn suǒshìz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