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楼台花世界,嘶骢只在铜街。金荃兰畹惜荒莱。
杨柳楼台花世界,嘶骢只在铜街。金荃兰畹惜荒莱。
无多双鬓绿,禁得几低徊。
无多双鬓绿,禁得几低徊。
暖不成晴寒又雨,昏昏过却黄梅。愁边万一损风怀。
暖不成晴寒又雨,昏昏过却黄梅。愁边万一损风怀。
雁筝犹有字,蜡炬未成灰。
雁筝犹有字,蜡炬未成灰。

línjiāngxiān--kuàngzhōu

yángliǔlóutáihuāshìjiècōngzhǐzàitóngjiējīnquánlánwǎnhuānglái

duōshuāngbìn绿jìnhuái

nuǎnchéngqínghányòuhūnhūnguòquèhuángméichóubiānwànsǔnfēng怀huái

yànzhēngyóuyǒuwèichénghuī

况周颐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 1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译文:绕岸车响水即将干涸,水里的鱼儿仍在追逐嬉戏不知灾难将临。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无人挈(qiè)¹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译文:没有人带到沧溟大海去,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宽阔。
注释:¹挈:带,领。

ér--wángānshí

ràoànchēmíngshuǐgānérxiāngzhúshàngxiānghuān

rénqiècāngjiāngzhīshìjièkuān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¹。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cáng)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²效此也。譬(p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yáo)³,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译文: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 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 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孩子你应当知道。
注释:孙枝蔚:清初诗人。¹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²遑:闲暇,空闲。³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春事阑(lán)(shān)¹芳草歇²。客里³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jué)
译文: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注释:¹阑珊:衰败、将尽之意。²芳草歇:香草将凋萎,不再芬芳。³客里:离乡在外期间。⁴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有上坟扫墓、插柳、踏青、春游等习俗或活动。⁵落红:落花。⁶啼鴂:又名伯劳鸟,类似杜鹃的一种鸟,鸣声悲凄,古人认为是不祥之鸟。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zhǐ)¹江山分楚越²。目断³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译文: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注释:¹咫尺:形容距离近。²楚越:春秋战国时两个诸侯国名。³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⁴魂销:谓灵魂离体而消失。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⁵音尘绝:音讯断绝。音尘,音信,消息。⁶梦破:梦醒。⁷心欲折:形容伤心欲绝。⁸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这是苏东坡写的近十首《蝶恋花》的一首。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从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东坡此词,如单纯把它看作怀人之作,调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挚,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但为了进一步领会它所含的真情实意,应从东坡的政治生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过程加以探索。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8:319-320

diéliànhuā··chūnshìlánshānfāngcǎoxiē--shì

chūnshìlánshānfāngcǎoxiēfēngguāngyòuguòqīngmíngjiéxiǎoyuànhuánghūnrénbiéluòhóngchùchùwénjué

zhǐchǐjiāngshānfēnchǔyuèduànhúnxiāoyīngshìyīnchénjuémènggèngxīnzhéjiǎoshēngchuīluòméihuāyuè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送君尽惆(chóu)(chàng)¹,复送何人归。
译文:送君归山我心已惆怅,再送人啊不知又是谁?
注释:¹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几日同携手¹,一朝²先拂衣³
译文:一起相处才只几天,忽然你却辞官先归。
注释:¹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²一朝:一时。³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东山¹有茅屋,幸为扫荆(jīng)(fēi)²
译文:东山里还有我住过的茅屋,请替我扫一扫那陋室柴扉。
注释:¹东山:指隐居或游憩之地。²荆扉:柴门。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当亦谢官¹去,岂令心事²违。
译文:不久我也该辞官归去,哪能使自己心事乖违!
注释:¹谢官:辞官。²心事:志向,志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客,送的却尽是惆怅,一“尽”字极为妙用,送别之时的满腔惆怅,因了这一“尽”字而多了几许沉甸。”几日同携手“,今朝友人却要“先拂衣”了。诗人应该是带着一份嫉妒与歆羡的心情写下此句的。东山的茅屋,那是诗人向往的地儿,身处污浊不堪的名利官场,然而他的心却时刻惦念着那片澄澈宁静的世界,怎奈污秽的现实,复杂的心境,让他如何也做不了抉择。“幸”不过是于迷途中的自我一份希望罢了,心存着那一片净空,预留着那一寸土地,于自己总该是一剂灵魂的安神剂了。末句表明诗人的心迹与志向,直白了当,然一“岂”字又平添了几许回味。

  徘徊,是诗人此阶段的主题。又是眼看着好友明确地奔向自己的人生道路,而自己依旧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无限惆怅。与好友相知相交的日子极为短暂,原还是自己在这昏暗时节难得的安慰。而此时好友利索地抛却一切烦恼,即将奔赴想往已久的生活,只留一份潇洒在诗人心头煎熬。诗人恨的是自己无能,无力摆脱世俗的物质羁绊;愁的是时光匆匆,难以实现心中的夙愿;难排遣的,还日往日同窗共进的生活不复返的愁绪。

  东山茅屋,或许是友人归隐所在。一个“幸”字,淡了些诗人内心迷茫的雾霭,可喜可庆的是,友人还的茅草屋还为诗人敞开着,让他得以日机会清除内心的尘埃。荆扉,即实指的柴门,虚指的心门。人生一大乐事,就是与知己倾心畅谈,诗人期盼着,也努力着。然而,或是命运不济,晚年的他,在孤独中沉寂着,写出一篇篇看似清淡实则惆怅的诗歌。好友的离去,永远是他心灵上的创伤。诗人或许可以和西方的拉奥孔比拟,同样遭受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同样在无声地反抗着,表情却一直是让人难企及的平静。

  然而这“幸”,似乎给了诗人一份希望,坚定了诗人追求自我生活的决心:“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诗人“尽惆怅”的不仅仅是那份依依惜别的情谊,更是那份“心事违”的无奈与复杂的心境。身陷官场,污浊黑暗的现实,早已肃杀了那颗宁静的心,然个中的丝丝缕缕,又岂是简单的一个退字亦或是一个进字能够道清楚说明白的?罢了罢了,即便是那百般的歆羡,即若是那内心的疾呼,现实,终究只能是如此这般徘徊无尽。

  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1-72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天秋¹月又满,城阙(què)²夜千重³
译文: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
注释:¹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²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³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形容夜色浓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还作江南会¹,翻疑²梦里逢。
译文: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注释:¹会:聚会。²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泣 一作:覆)
风枝¹作暗鹊²,露草³泣寒蛩(qióng)
译文: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注释:¹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²作暗鹊:一作“鸣散鹊”。³露草:沾露的草。⁴泣寒蛩: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寒蛩:深秋的蟋蟀。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jī)¹²堪醉,相留³畏晓钟
译文: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注释:¹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²长:一作“常”。³相留:挽留。⁴晓钟:报晓的钟声。

  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点。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长安),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还作”和“翻疑”四个字生动传神,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心情。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

  颈联和尾联伤别离。颈联描写秋月萧瑟的景象。这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含义深刻,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表现了诗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故友的异乡羁旅生活都很凄苦,相逢不易,于是一起欢聚畅饮,长夜叙谈。尾联二句,诗人又以害怕天亮就要分手作结。这二句中的“长”和“畏”二字运用得极为恰到好处,“长”字意谓宁愿长醉不愿醒来,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痛苦,表现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精炼,层次分明,对仗工整,情景结合,意蕴凄美。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2-253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04:95
3、 李 森.精译赏析唐诗三百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64-565
4、 霍松林 等.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258

rénǒu

dàishūlún tángdài 

tiānqiūyuèyòumǎn chéngquèqiānchóng 
háizuòjiāngnánhuì fānmèngféng 
fēngzhījīngànquè cǎohánqióng  (zuò  )
chángkānzuì xiāngliúwèixiǎo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